首页 公文范文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引言

高中地理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一直以来都是一大难题,地理知识比较抽象,老师在课堂中对概念的解释和延伸比较也比较困难,学生也很难很快接受,长期以往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目前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在教学计划中对添加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内容,该内容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效果,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并且理解起来更加轻松,所以,地理实践活动的提出使地理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应该受到更多学校的重视和广泛地应用。

一、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内容一般需要根据学校与老师的各方面条件和环境决定,一般可分为六类:第一类,主要是进行野外考察,野外考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是最基本的内容,大致包括河流、地质、海岸、地貌、湖泊等方面的考察,也包括一些地理现象如火山地貌等内容的考察;第二类,主要是指观测活动,一般是对地学要素或者自然景观进行系统全面地观察和测量,通过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得出结;第三类,模型测绘活动,地理教学模型对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比如地貌模型、地球仪模型、地质构造等,通过测绘活动,可以绘制学校的平面图;第四类,是指调查活动,主要针对我国各区域环境的调查,如农村环境、自然灾害环境、农业环境等;第五类,是指科技设计与写作活动,任何科技的设计与调研都应该进行总结和写作,形成小论文形式,学生也可以根据相关内容提出个人的建议或者看法;第六类,主要是指群体类活动,如地理谜语竞猜、地理知识竞赛等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比赛,使学生在愉悦兴奋的环境下学习地理知识。

二、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1.能够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上更需要多功能的“创造型”人才,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为塑造该类型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是现代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地理课外实践需要老师领导学生开展活动,但老师只在实践过程中起到启示作用,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能够使学生消化和理解课堂基础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应用能力,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2.加强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地理知识比较抽象,一般描述的是空间现象,在课堂中学习这些概念和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最后也只会将这些知识死记硬背。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亲临其境地思考、观察以及接触到大自然,对地理知识能够进一步理解,同时也丰富了知识和开拓了眼界,从而加深了对课本知识与实际实践关系的认识,使地理教学能够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部分学校有地理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进行降水、湿度、气温等观测,如果可以每天都进行该实践活动,就可以形成校内的“天气预报”,这样的活动安排能够使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释真实的现象和问题。

3.能够体现出地理教学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每个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地理课外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地理课外实践活动除了能够加强地理知识的学习之外,也能够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轻松、积极、活跃;其次,在活动中也能够真正的学会动手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增长见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拓宽参与面,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发展,使教师在地理学科中得到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结论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现代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地理学习中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同时也能通过实际的地理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就会使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加具体,易于理解和掌握,所以地理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地理课外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使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得到更多的应用和认可。

【参考文献】

[1] 李晓. 信息技术模拟地理课外活动实践策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5.

[2] 周关阳.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 聊城大学,2015.

[3] 赵小漫.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篇2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原则

(一)贴近生活

地理学科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地理实践活动开展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地理学知识去了解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地理学中有很多内容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如辨别方向、观察天气、自然灾害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内容,学生做起来不那么费劲,而且特别感兴趣,从生活中取材真正让学生从活动中受益,培养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因地制宜

地理实践活动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情况来安排内容。因地制宜地组织好活动,是顺利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关键。如调查当地环境破坏情况,调查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当地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交通状况等。

(三)形式丰富

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首先应先确定地理实践活动的目标,活动方式主要有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年级活动等。其中,小组活动形式是开展课外活动采纳的主要形式。如气象小组、环境小组、资源小组等。这些小组的学生在地理老师统一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各项地理活动。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地理观测类

地理观测类活动指组织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具有原本意义的地理知识或印证某地理知识而进行的活动。如参观天文台、气象站、地震台、海洋研究所、海底世界、科技馆、植物园、环保设施、工厂、交通设施和名胜古迹等。在地理观测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与体觉等参与或偏于思辨性或偏于操作性学习过程,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会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地理观测活动是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理事物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地理智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途径,也对培养他们非智力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二)野外考察类

野外考察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野外地形考察、河湖及海岸观察、土壤和天然植被观察等,如实地观察海岸地貌(地处沿海地区),河谷地貌,花岗岩地貌,水土流失地区,同时作观察记录,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验证所学的地理知识,而且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感性知识,并在实践中将这些知识升华,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三)地理实验类

高中地理实验是运用一定的器材和设备,人为地把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以及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以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地理必修I》(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可以做热力环流实验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一些实验活动,引发探究兴趣,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体会成功与艰辛。通过实验,学生的操作兴趣得到满足,探究兴趣、创造兴趣又被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平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转化,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地理调查类

地理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土地利用情况调查、环境质量调查、社区人口状况调查、工农业生产条件与布局调查、市政建设调查、市场经济调查、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调查、环境承载力与潜力调查等,通过调查实践让学生了解家乡工农业生产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家乡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在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3

在以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所习得的地理知识都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而获取的。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情况掌握其所对应的地理样貌和地理知识,此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一些好的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完成所有理论地理知识的积累并掌握。就应试教育而言,这本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着无法让阅历尚浅的学生们领略到真正的地理人文学科的自身魅力。

尽管就目前而言,现代的科技可以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手段中获取到实际的地理样貌,但是因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没有办法切身深入到自然中去领略实际的地理样貌,还是或多或少有种纸上谈兵的论调。换种说法,这种教学活动是无法代替学生实际深入到自然中领略地理样貌所带来的收获的。针对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来对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进而对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局限性进行弥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拥有更宽阔的地理学科学习的空间。例如,在课外活动中老师组织学生通过成立小组的形式进行一系列的地理探索活动。比如对当地的经纬度进行测量,观察太阳运行时的高度位置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好学生的地理观测能力。让学生能够从相关的地理实践活动中领略到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研究带来的成就感。

二、结合家乡优势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怀

地理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应从学生熟悉的家乡地理环境入手,引导他们发现地理活动所蕴含的意义。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在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的时候,可以通过学生所熟知的周围的家乡拥有的地理环境渗透到地理环境中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其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程度。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也结合相关的知识内容与当地的环境再传播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活动中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当地的气候特征、土壤问题和地质结构、湿度温度等方面的探索研究调查中,老师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加深对家乡区域的理解。不但学到了地理知识,了解了家乡地理人文,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对地理人文的热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