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疗专业培训

医疗专业培训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1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疗专业培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医疗专业培训

篇1

首先,从制度上将医生同巨额利润的医药、医疗检查剥离,使之成为各自独立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的机制。医生只有处方权,其诊所只收挂号费,医药和各种医疗设备检查都有各自体系,由食药局对药物和器械质量进行监管,卫生部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管。这样做的好处是医生收入不与开处方挂钩,有利于医生专心为病人服务。

其次,医生的门槛很高。美国培养一个医生至少要10年。从高中开始理科成绩就要拔尖,还要做很多社会服务工作才能有机会进入一所好的学校,大学4年,医学院4年,毕业后做住院医师3~5年,通过所有考试,才能获得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医生资格,然后才能向州政府申请行医执照。诊所开业后,要按照行业要求,不断接受各种专业培训,以便了解最新医学研究成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再次,官方与民间联手严格监管。美国联邦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有对医生的监管机构。管理和审批医生行医执照、开诊所申请,还要接受和处理病人的各种投诉。比较特殊的是,医生的专业资格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考试和审查发放,美国有几十个不同专业委员会,负责行医专业资格的审批、医生的专业培训等等。这些行业组织和民间组织对医疗的监管得到政府的承认,成为行业内权威监管机构。有些州这类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由州长指定,实际上是半官方性质。

篇2

针对血管疾病诊疗医师的专业培训尚不成体系、并已成为制约学科进一步发展瓶颈的现状,为进一步解决临床实践中的诊疗规范化问题,此次CEC系列规范化培训班将在前几届CEC会议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以“提升中国血管外科整体水平,共同步人世界先进行列”为宗旨,通过手术观摩、术式讲解等培训方式,重点强调规范化诊治,普及和规范腔内血管和开放手术技术,力求全面提升周围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和手术规范化水平。

对此,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郭伟教授表示:“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是血管外科发展的必经之路。三大中心将整合最优资源,严格确保课程质量和效果,将系列规范化培训班打造成技术规范和医生执业规范培训I的行业标杆,最终造福于广大周围血管疾病患者。”

另据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教授介绍,周围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存质量与生命的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管外科将不容置疑地在医学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技术在我国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但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医生的专业化程度和社会的关注程度仍远远不够。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血管疾病的危害性,不少医院还没有将周围血管从外科中划分出来;另一方面医生的专业水平有限,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延误治疗。因此,我国血管外科创立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并不能满足现阶段患者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

篇3

随着医学专业的发展,各种医疗设备及技术不断应用于手术中,治疗观念的更新,手术流程的规范,,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是当前手术室护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的普遍欠缺,加之管理层对护理专业的偏见,脱产参加专业培训班的机会对护士而言是很有限的,故在职在岗的专业培训尤为重要。我院自卫生部《2010年"优质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以来,改变以往的培训内容及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二级甲等医院,共有病床630 张,手术科室7个,手术间12 间,日平均手术20 台。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1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 5人,主管护师 4 人,护师及以下 9 人。

1.2. 培训目标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及外科医生需要,使每一位护理人员不断走向专业成熟,让患者能得到手术全期优质护理。

1.3方法 在护士长总体指导下,由两名副主任护师分别制订培训计划、目标、内容并实施,每月侧重1~3个内容,将护理人员按手术室工作年限分为3个组,2年内为1组,2~5年为2组,5年以上为3组,分层次培训,使各类护理人员掌握与其职能相符的理论和操作知识,中途按护理人员自身基础及培训内容掌握情况随时调整。

1.4评估方法及结果 每月向7大手术科室分别发放自制的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各10~15份,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临床医护人员满意率分别由平均70%左右,逐渐上升并稳定在95%左右。

2 培训内容

2.1 常规培训内容

2.1.1湖北省手术室质量检查标准,让每个护理人员都熟悉质量标准,用标准要求指导护理行为。开展新手术前,请外科医生讲课,安排外出参加学习的护士将学习得到的新信息、新理念、新方法与自己的所感所悟给全科护理人员介绍,使大家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适应工作需要。

2.1.2各种手术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 让每个护士对各种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手术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能熟练配合手术,尤其在病情变化,操作紧张时,做到沉着冷静,熟练配合手术医生操作,有效配合麻醉师处理患者。

2.2消毒隔离 手术室感染管理主要是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其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有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过程质量包括7项一级指标,其中消毒隔离的权重值排名第一[1],它贯穿于手术过程始终。对护士加强手术总消毒隔离制度方法监测,无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培训,使每个护理人员都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即可杜绝手术室感染,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2.3职业防护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科技仪器和新型药物生物制剂的使用,护理人员已成为职业暴露和引起相关损伤的高危人群。引起护理职业暴露和职业性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客观原因外,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行为也起着重要作用[2]。要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能力,首先要认清各种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职业暴露的特点及危害机制。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对危害因素及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有全面了解,增强对职业安全的防护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标准预防及规范操作的依从性。

2.4术前访视 护患沟通技巧,护患沟通能力是护士必备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之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术前访视是手术室全期护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术前访视,可密切护患关系,缓解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便于制订完整的护理计划,更好地完成术中配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护患沟通方法培训,倾听耐心能力和应用技巧培训,规范指导用语,提高护理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

2.5标本管理 将手术室标本管理纳入培训内容,包括各种病理标本的留取,保存方法;标本管理中的三查三对制度(即巡回、器械护士、术者手术结束查对,巡回护士与送检护工查对,送检护工与病理科收取人员查对并登记)。使手术室护理人员提高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适合的管理方法,杜绝标本处理不规范,送检方法不正确,丢失或保存失误。

2.6稳定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护士对自己所从事的护理专业总的看法和观点,以及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3]。由于长期以来的社会偏见,不良风气的影响,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加上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长期超负荷工作,轮值夜班致生活不规律,护士本身的多重角色转换,而且各方面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常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难免对专业思想产生动摇。我们将护士职责,护理伦理学,护理人文关怀技巧等,充入培训内容,培养护理人员职业荣誉感和良好的职业心态,使护士能时刻保持活力,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

3结论

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已形成一致认识,普遍认为对专科护理领域从业护士进行专科化培训是我国专科护理发展的重点方向。随着外科学的发展和治疗观念的更新,手术流程的规范,新的医疗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涌现,手术患者对手术全期优质护理的高要求,对手术室护士的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在职规范化专业培训,能使各级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培养,是培养适应现代高素质的手术室专科护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