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1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神经内科护理特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年参加工作,是医院的第一名护理大专生,97年经历了争创“三甲”医院的历练,年被派往北医大一附院进修学习,年被破格提拔为护理部干事。年,担任神经内科副护士长,年开始独当一面,担任中医科护士长至今。
竞聘副科级干部,我有四大优势:
优势之一:有能力。
参加工作14年来,无论是做护士、做干事,还是做护士长,我都能够把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
在神经内科工作期间,我的吸痰技术,曾经受到北京会诊专家的高度赞扬,并且使一位脑炎患者免受“气管切开”之苦。
任护理部干事期间,在护理部主任的指导下,制定了医院“内科、外科健康教育宣教单、出院指导单,”这套表格兼具科学性、实用性,便于护士书写和护士长考核,符合省厅历年检查要求,因此,在我院沿用至今。
任神经内科副护士长期间,负责东病区的筹建和管理工作,一个病区的从无到有,倾注了我作为护士长的大量心血,也使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当时,神经内科是继icu之后,第二个拥有多参数监护仪的科室,在大家都对它感到陌生时,我充分发挥英语基础好的优势,很快熟悉了全英文操作的监护仪管理系统,能熟练解决常见故障,不必每次出问题都等器械科来修,保证了仪器的正常连续使用。
任中医科护士长期间,注重打造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团队,提高护士人文素质,中医科的护理文化特色,是大家公认的。在我院护理部开展的“四规范、三沟通、两关爱”活动中,中医科曾荣获“两关爱”项目奖。大家都知道,XX年的行风评议检查,我们医院排名较XX年前进了两个位次,在此我可以自豪的告诉大家:这里面,有我们中医科付出的一份努力;迎检当天,由质管科老师陪同的参检专家,对我们中医科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给与了高度评价。
优势之二:有管理和协调方面的经验。
我先后担任护理部干事、副护士长、护士长,所到之处,都能够很好的配合主任开展工作,深得主任赞誉。特别是任中医科护士长以来,和新老主任都配合默契,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目前,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中医科。
优势之三: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护理部主任曾经这样评价我:你是一个聪明、有才智,有创新精神、不落俗套的好护士长。
优势之四: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
这一点,科室的领导和同事最为清楚。他们对我的评价是:为人正直热情,对工作极端负责;思想新锐,精力充沛,富感染力和号召力。
护理人员摆脱陈旧的服务理念,遵照“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根本宗旨,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1]。对待患者的态度更加热情周动,对待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解释更加耐心细致,对待护理工作更加主动积极。不断开拓丰富护理业务的内涵,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护理行为规范化
护理人员始终保持规范化的仪态举止。衣帽服装整洁,着淡妆上岗,言行举止文明。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距离适当,身体略微前倾,两眼平视对方,说话语调柔和,态度和蔼,表达诚恳。从言谈举止体现了护理人员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并保持舒畅的心情。同时,护理人员换位思考患者疾苦,理解患者不同需求,尽力帮助患者解决治疗中的实际困难。
3保持病房环境内的舒适、整洁、安全
病房环境舒适、床单位整洁、安全设施一应俱全使人赏心悦目,同时也能够给患者带来愉快的心情。从医疗硬件设施方面,每个病房基本配备洁净的卫生间、冷暖空调、饮水机、床应紧急呼叫机、壁柜和晾衣架等生活设施;从病房日常管理方面,保持病房内的设施整洁、禁止喧哗、光照灯具运行良好,温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定期或根据患者及家属需求更换床单、被套,保持病床的整洁卫生;帮助长期卧床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翻身,为患者休息营造温馨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
4加强患者个人的生活护理
为了保证患者日常生活的有序方便,随时免费提供饮用水和热水,准备“便民盒”,尽可能满足生活中的一些需求。对于重症患者应特别加强晨间和晚间的护理,每隔(1~2)h翻身,长期受压的部位皮肤着重按摩,并涂抹适量润肤膏。协助已经可以做少量运动的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
5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
通过询问、查阅资料和平时观察大致了解患者的一些个人资料,比如文化层次、经济状况、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心理状态等,给予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尤其给予所患疾病的日常注意事项和卫生指导。疾病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即是让人们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使身体条件达到良好的健康状态,同样也是巩固和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手段[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05-01
1前言
现代护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发展,护理工作的重心由“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2010年卫生部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认真落实基础护理,把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到细节上,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神经内科的患者大多数是肢体偏瘫或者失语的老年中风患者,为了降低神经内科中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至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要求神经内科的护理要向优质护理的方向发展。
2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2.1人员调配和弹性排班模式:神经内科改革排班方式,实行弹性排班和APN排班相结合[、责任制扁平化的排班方式,实现“护士人人管病人,我的病人我负责”。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理,责任到人,每名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我科有50张床位,20名护士,分设两个责任组,设两名总责任护士,其中以年资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护士为责任小组组长,其余护士按职称、年龄不同,平均分配至每个小组,作为辅助护士,协助护理组长工作,由主管护师分管病情危重的病人。护士长根据患者的需求安排每天的人员,每班随时调整。责任组长在工作中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把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对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改革后的护理分组方式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责任组长除担任一般责任护士工作之外,还负责所在组的护理质量检查和对年轻护士工作的指导。前移护士工作站,护士的岗位不在护士办公室而在病房。
2.2优化接诊流程:病区接到住院处通知后,办公护士面带微笑迎接病人,通知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根据病情妥善安置病人,让患者卧床休息,测量生命体征,完成病史采集,向病人作自我介绍,做好入院宣教,包括其管床医生、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告知护理安全知识,同时通知管床医生,待医生作出诊疗计划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医嘱,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落实相关的护理措施,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效果评价。
2.3实行一日五查房制:每天早晨由护士长带领责任组长及夜班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由夜班护士向白班责任护士交代新病人及危重患者的病情,然后由责任护士对新病人及危重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状况及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护理级别及自理能力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并落实到位,如:面部清洁、口腔护理、协助进餐或鼻饲、提供便器床上排便、擦浴、会阴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及协助有效咳嗽,对危重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需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发生因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而引起的意外伤害,定时巡视,降低患者床头呼叫器的出现。科室将分级护理内容和标准上墙公示,规范护理行为。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水平、职业等进行健康教育。完成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后,护士长到病房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中午下班前护士长对危重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再次进行检查。下午护士进行午间护理,由护士长带领护理组长下病房,详细询问患者中午的情况,了解患者的不适,及时汇报医生,落实相应的措施。提供与病情相关的健康教育。下班前由护士长带领责任组长再次巡回病房一次,了解病人的感受,还有哪些需求,帮助病人及时解决问题,让病人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
2.4强化护理质量考核: 每周护士长根据质量考核计划,带领质量考核小组成员进行逐项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当班护士,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每月召开全体护士会议,将本月存在护理问题作反馈,如存在护理安全隐患或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科室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加强安全教育,保证护理安全。
2.5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每月根据护士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对护士进行综合考评,将考评结果与绩效挂钩,与评优相结合,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6具有特色的专科护理
2.6.1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予个体化的饮食指导,科室制定了符合鼻饲患者需要的特色食谱,各种营养均衡,如有鼻饲患者常规发放一份,家属根据食谱提供饮食,护士查看后协助鼻饲,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2.6.2神经内科脑卒中及帕金森病患者居多,两种疾病易并发吞咽障碍,科室制定了一整套针对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待病情允许后,即对患者进行训练,如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基础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并且结合患者个人特点,因人而异地进行,以促进早日康复。
2.7出院指导:接到出院通知后责任护士将出院通知单送给病人家属,并做出院指导,包括:心理指导、合理饮食、合理用药、康复训练指导,定期复诊,使病人在出院后治疗和护理得以延续,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真正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
3讨论
总之,优质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护理新理念,是患者希望通过护理活动得到的深层次需要,开展优质护理,护士必须掌握全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利用扎实的专科知识,融会贯通,更科学、更专业地为患者服务,为患者提供全程、安全、有效、满意的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