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畜牧业的起源

畜牧业的起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畜牧业的起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畜牧业的起源

篇1

Keywords: Enterprise Needs;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Professional Quality

一、问题的提出

从最近几年全国高职学生就业统计数据来看,高职生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什么?企业确定和录用高职毕业生的标准是什么?随着就业环境与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有何调整和变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分析、总结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评价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标准,不仅能够为企业招聘学生提供考核标准,更能够为完善高职院校教育内容,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学校人才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充分的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对我院一汽―大众奥迪、一汽―大众校企合作项目的20余家4S店进走访调查。我们发现,高职生职业素质普遍存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1.职业意识淡薄。绝大多数的同学几乎没有思考过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道路、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大部分同学没有系统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基本的想法是:走一步、看一步,干什么工作无所谓,只要有“钱”途就行,以至于有的同学产生了换其它工作工作的念头。

2.职业道德认识肤浅。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高职生中,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几乎不了解,即使有的同学知道一点点,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同学去主动的思考,作为一个合格从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目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同学误以为诚实、守信就是“笨、傻”的代名词,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清规戒律是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是用来约束别人的,对别人没有职业道德他们可以痛恨、愤怒,但对自己而言,职业道德就形同虚设,可有可无。

3.职业能力较弱。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通常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部分。大部分高职生专业知识基础差、专业技能缺乏、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专业知识拓展面窄,自学能力差、外语能力弱、计算机运用能力不足、信息获取意识弱、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具备创新能力。

4.职业心理素质较差。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素质。高职生中,普遍缺乏自信心、缺乏进取心,不能承受挫折,没有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力,缺乏自我控制力和适应力。

二、汽车行业、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要求现状

由于目前的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就业后主要是从事汽车后市场的相关工作,通过对汽车行业、企业进行走访与了解,发现各类企业对人才需求基本是一致的,企业对职业素质重要性其重要性的排名为工作态度、团队精神、理解与学习能力、表达与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人选是由于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素质的毕业生,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毕业生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比专业技能更重要,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把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毕业生应该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敬一行。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重视程度几乎与专业基础技能持平。究其原因,当前无论是生产、管理或服务第一线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工作岗位越来越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这是胜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企业要求大学生们具备较强的与理解学习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一线师傅的指导下,尽快弥补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缺陷,缩短在生产线上顶岗工作的时间,降低工厂的培训成本,尽快为企业创造效益。同时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表达与社交能力,能与工人师傅们打成一片,能融人班组、车问、工厂的环境中,与其他同事一道,协同工作。部分企业还希望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良好的管理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通过科学的思维发现企业运行过程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更有意义的方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听话,做事,出活”。也即是说,对正确的批评、意见、建议要接受,要服从管理;眼里要有活,要积极进取,努力学习,钻研业务,要尽快适应工作,要能做事,顶岗工作;熟悉工作后,要尽快地成为一个合格的一线工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或熟练从事本职工作、独挡一面,为企业创造效益。

三、培养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围绕培养职业素质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围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这一主题,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有意识地将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在实施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在汽车行业、企业第一个3年需从事的典型、难度小、容易教学组织实施的案例为基础,,筛选出课程中与培养职业素质有关、使用率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根据职业的不断变化和新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培养综合职业素质为目的、岗位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不断推进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拓展,深化社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构建培养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学习领域课程的成绩评价主要基于过程考核,在每个教学任务完成后,在课堂进行相应的评价,评价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三个部分,考核如表一所示,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在考核项目与评分标准中做适当的调整,以培养学生在以后岗位上所需职业素质。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有赖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较高的自我认同感。因而,学生自我评价表现出的是学生对自己工作成果的判断,而实质是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能力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获得提高。 其次通过相互的评价可以把本小组的观点看法传递出去,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小组在相互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优点的同时,更有效的听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加上老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容易激发一种弥补自己不足、保持自己长处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培养了学生正确看待自己、评价自己的鉴赏力,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教师正确的、公平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调动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维持教学过程中学生适度的紧张状态,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

(三)提倡组员协作,培养团队意识

在进行案例讨论或实训实践时,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根据各组组员的素质和能力推选出组长,并在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在小组组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行动方案,再派出代表进行小组交流,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评价,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深化校企合作,使学生与企业形成无缝衔接

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对人才各方面直接而实际的要求,以企业协议培养等方式实行定单培养,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在课程中贯穿行业、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要求的培养,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最大化地实现高职院校人才产出与行业、企业需求之间的自动平衡,校企合作使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独立处事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验证,技能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以职场实践促进职业素质的提高

现代企业对员工培训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专业技能上,很多企业都成立了企业文化部或类似部门专门负责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由于各个企业有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导致很多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不适应,于是就开始频繁跳槽,有些学生甚至是为了体现自我、单打独斗等现象与现代企业所要求的团队协作精神相差甚远,都需要加强教育力度。

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训基地实训,充分受到企业文化熏陶, 感受独特的企业文化,可以向优秀员工学习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传递企业的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热爱企业的意识等,从而起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规范管理的作用,全方位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

(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而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高。从以前对员工技能要求为主转向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为主,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方面的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有的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就提出:“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员工的技能可以通过企业培训与企业实践在短期提高,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短期内很难去形成,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毕业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新生阶段要开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同时需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的内容,实现智育与的德育的统一。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实训实践教学活动就是学生以后工作岗位的缩影,通过实训实践,老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 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缩短自己的适应周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作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是学生迈出学校、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高职生就业期望高,而就业自主能力不强的问题,高职院校应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形成分阶段、多层次的就业指导体系,在不同年级进行有针对性就业培训和指导。比如大一新生为职业规划期,该阶段的学生应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为主,结合学生的学科状况及个人兴趣,进行职业规划,让学生从进入大学校门就开始确立工作目标、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新生入学校后,可在系部举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参加,以便对学生的规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才生长规律进行纠正与指导,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指明一定的方向,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大二为职业定向期,学生经过大一一年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工作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在该阶段,学校应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拓展学生职业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特别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活动,比如汽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车展的时候作为厂家或4s店的志愿者参与车辆销售或现场讲解的工作,观摩一些地方性的职业技能大赛,利用假期到企业社会实践。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社会实践也意识到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根据个人情况及时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大三为职业冲刺期,高职院校学生面临就业选择,在该阶段,学校要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方面的一些培训,以免学生就业时茫然、盲从、态度傲慢等不良情况,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

(八)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2

摘 要:初盛唐时期的两通“马政颂碑”,记载了当时丝绸之路畜牧业发展的丰功伟绩,是研究唐代畜牧业的重要文献。从这两通石碑

>> 由《欢乐颂》想到的 由“怎样画马”谈起 由“北马”说开去 “由外及里,由内而外” 四川畜牧业由“一猪独大”转向“多元特色” 由《颜勤礼碑》解析学养和人品对书品的影响 由表及“理” 由“趣”及“志” 由彼及我 由《秋水》想到的 由小虫想到的 由南竹想到的 由化石想到的…… 由剩饭引发的…… 由车祸想到的 由变化想到的 由“过山车”想到的 由旧书想起的 由misnomer想到的 清代马政的缘起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4.

Abstract: In early and high Tang Dynasty, two articles of Epigraph of Eulogy for Horse Administration recorded the gigantic contribution of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on Silk Road at that time. They were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study of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Tang Dynasty. From the articles of epigraph, we can se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Tang, and can recognize the eclecticism and innovation i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ulture of the Dynasty, and can also appreciate Tang people’ self-confidence of in management system in strictness and flexibility. They were just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leaping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on Silk Road of the Tang. There was a good deal of enlightening experience of the Tang’s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for the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fo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western China.

Key words:“Epigraph of Eulogy for Horse Administration”; early and high Tang Dynasty; animal husbandry on Silk Road; culture enlightenment

篇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0-0059-02

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今天,让专业教师赴企实践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更能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有力途径。特别是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畜牧兽医专业来说,更是如此。

1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1 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真正做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院校为数不多,很多畜牧兽医专业类院校是在原有的大专或中专基础上,晋升为高职院校。一线教师队伍很多还只是具备了中专教师水平,无论是从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远跟不上时展的脚步。除此之外,还有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从业教师相对匮乏,能够在一线授课的专业教师则非常紧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会从应届毕业生或研究生中吸收一些力量作为一线专业教师,他们大多数很少接触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活动,很多专业知识的积累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多人对畜牧兽医专业的认识只停留在课堂的书本中,并没有真实的生产实践经验或管理经验。有调查显示,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约有六成的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迈上讲台,这些教师的工作年限较短,并且日常的教学工作与畜牧兽医专业的生产实践实际想脱离,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1]。

畜牧兽医专业不断扩招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很多能够胜任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却没有足够的生产实践能力,并且自身的专业技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而能够在岗位上胜任优秀教师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此外,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缺乏系统性,很多教师上岗后,并未接受J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对于规范培养教师工作,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不足[2]。

1.2 建立完善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在开展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时,应当将理论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相连,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方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有效利用率,并注重教师队伍培养的成效。可以在院校内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机制,规范教师的言行,成立教师队伍监管部门,及时反映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落实“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目标。可以按照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学历、年龄等不同指标,将教师分成不同层次,并按照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实施进度及工作方案,以保证教师能够定期完成考核。高职院校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以津贴的形式给教师以激励,并将“双师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评估体系和指标,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权重。

1.3 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意义

面对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含量及先进技术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要求,这也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中,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离不开到生产实践中去积累和锻炼。通过对畜牧兽医专业生产实践的摸索和研究,从中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并将必要的科研课题带入生产实践中来,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去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巩固专业知识,最终实现让教师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将科研及学术水平更上一个层次,从而实现提高教学适量的目标。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在赴企实践过程中,应当明确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企业的相关管理措施及策略,并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有目标、有计划的实践工作,为今后循序渐进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2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赴企实践的意义

2.1 有利于拓展视野,提升实践技能

很多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迈上讲台,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技能相对薄弱,有的教师甚至从未接触过生产实践,这样直接导致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在开展教学时,理论与实践脱离。针对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应当首先明确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的场所是养殖场、兽药、饲料生产企业、宠物医院等,大多数学生会进入生产第一线,在校期间应当掌握充足的职业技能。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更应当掌握较强的实践能力,赴企实践便是快速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为教师拓宽视野,更能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

2.2 有利于更新教学理念

赴企实践后,教师可以多与企业的相关人员沟通交流,使自身尽快熟悉畜牧兽医专业在企业中的生产工艺流程,掌握必要的服务技术要领,及时积累工作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赴企实践,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并按照人才培养的要求调整教学课程及内容,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更贴近未来的生产实践。在院校期间,将学生培养成满足企业需求的专门型高素质人才[3]。在畜牧兽医专业,生产永远是主线,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将新知识、新理念、新工艺、新技术作为教学的重点,不断培养满足企业发展的新型人才。

2.3 有利于校企合作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赴企实践,除了可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外,可以将高职院校丰富的理论知识带入企业,在赴企实践过程中,可以为企业的员工开展培训课程,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还可以为企业生产及市场营销提供更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与高职院校密切合作,企业也可以从中获益,强化校企联合办学的先进理念,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不仅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为高职院校提供有力的发展空间。

3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赴企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3.1 为年轻教师开设实践技能培训课程

相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从事畜牧兽医专业的年轻教师更缺乏教学的经验及生产实践经验,因此他们应当是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的对象。从培训方式上来说,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校内培训可以将畜牧兽医专业的专家或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邀请至到院校进行培训。校外培训则是将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外派到生产一线企业进行挂职,通过对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培训,掌握相应的实践能力,并接受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学习[4]。

3.2 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赴企实践

高职院校特别是畜牧兽医专业,应当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到企业锻炼生产实践能力,到一线掌握最新的资料及信息,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带入课堂教学中来。我国养殖业呈现现代化发展趋势,行业主要生产形式已经向更加集约化、信息化的方式发展,一线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他们也要不断把握最新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未来面对的工作不仅是将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掌握扎实,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实践技术能力。因此,教W任务由过去的以知识点为主的时代,逐渐向注重实践层面上过度。

3.3 强化组织管理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赴企实践,是一个非常艰苦的体验,需要深入到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很多时候需要依靠教师的积极性投身企业。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针对赴企实践行为给予更多的鼓励,例如通过提高补贴经费等形式,奖励在企业实践的教师。此外,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当深入生产一线去探望和慰问赴企实践教师,并对在企业实践期间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表彰。

4 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应当及时改变教学理念,要想培养更多高素质学生,应当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对于畜牧兽医专业来说,更需要具备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均衡的教师。畜牧兽医专业应当将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有机结合,尽快培养学生掌握更多畜牧兽医专业的最新技术,了解生产一线的工作流程[5]。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要想培养出更多更符合一线生产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教师。赴企实践是能够快速提升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打造教师队伍的重要任务,只有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才能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符合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宝泉,孙洪梅,孙英杰,等.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例[J]. 中国职工教育,2013(18):144.

[2] 肖 杰,孙攀峰.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的建设与实践―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 河南农业,2013(22):4-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