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背景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背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2: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背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背景

篇1

1、估值水平回到合理区间。

2、票房、业绩兑现和彩票效应是短期催化剂。

板块经过自发以及IPO开闸两轮剧烈调整,估值风险已经有较大的释放,目前估值水平已经回撤至2012年底和2013年初的水平,相当于2013年板块的上涨主要是净利润增长的驱动而非估值体系的上移。

主要推荐的个股中(1)蓝色光标,作为成长最快、持续性最好的传媒公司,目前估值水平在板块中反而较低,公司长期发展路径越发明确,业务领域、服务区域、客户类型、资本结构也都在向更大的格局升级,公司发展边际尚远,可买入并长期耐心持有。(2)华策影视,第一个旗帜鲜明的提出扩大公司制作能力、扩大电视剧的市场占有率并最终探索对综合性内容的运营的战略的公司,公司将在产业链横向和纵向均有延伸,进入2C业务和渠道业务,从而为业绩和估值带来双重弹性,公司已经公告重组进程回复,一切已重回轨道。事件性机会关注人民网和华谊兄弟,世界杯分组抽签将带动第一波互联网彩票行情从而带动人民网,后者本年度最重要产品《私人定制》将上映、衍生品可能也相应有所进展;此外还可关注省广股份,重组预案公布后连续下跌,预计公司迫切希望股价能够重回上升通道。

汽车:11月销量再超预期

投资要点:

1、汽车单月和累计销量均超预期。

2、销量增长、库存回落、行业低估值共同支撑股价。

11月销量再超预期,继续看好行业表现。根据乘联会终稿数据,11月份狭义乘用车行业销量达到158万辆,同比增长21.4%,虽然与10 月相比增速稍有回落,但仍旧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并高于我们与市场此前预期的15%~20%的增速区间。公司方面,日系品牌整体出现大幅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同期事件造成的基数较低),此外,长安福特(51%)和一汽轿车(76%)继续保持强势。

1~11月份狭义乘用车行业累计销量约1470万辆,同比增长18.8%,展望12 月份,我们预计行业销量将继续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我们将全年的销量增速预测进一步上调至19%。考虑到:1)行业销量仍有望保持强势增长;2)经销商库存回落,终端售价稳定;3)行业估值依然较低(2014E 10.6x),我们继续看好行业内股票的表现。

投资建议:继续推荐估值相对合理且业绩可以保持高速增长的公司,我们的首选股依次是:长安汽车、上汽集团、江淮汽车、一汽轿车。

家电:把握龙头估值切换

投资要点:

1、空调、冰箱销售较洗衣机和黑电好。

2、未来一个季度板块股价将有不错表现。

空调内销表现依旧抢眼,出口增速低位徘徊。新冷年开盘以来国内经销商补库存需求依旧强烈,在地产滞后效应逐步显现背景下近期空调内销有望延续较好增长势头;不过近期出口增速依旧维持低位徘徊,预计出口增速将逐步企稳回升。

冰箱内销下滑明显,洗衣机延续较好表现。在前期基数相对较高基础上,明年冰箱内销或将延续下滑态势;去年内销基数偏低及农村保有量仍有提升空间使得近期洗衣机内销表现持续抢眼。

黑电内销出货仍有下滑,出口增速持续回暖。在政策退出影响下彩电内销仍有下滑也属正常,此外,在海外经济回暖及彩电厂商加大出口力度背景下,近期出口表现较好。

虽然近期家电板块走势较好,但目前整体估值尤其是龙头估值依旧不高,而在能效领跑者政策推出预期强烈、估值切换趋势确立等利好存在背景下,强烈看好未来一个季度板块股价表现,且从博弈面来看,过去八年家电板块尤其是龙头股价均在四季度末及一季度有强势表现,目前时点我们仍建议重点布局确定性品种,继续强力推荐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华帝股份、老板电器及美菱电器,并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二线白电股基本面变化。

机械: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农机格局变化

投资要点:

1、国家出台农田建设新的总体规划。

2、新规将改变现有的农机格局。

篇2

宣州区201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建设项目区位于养贤乡,涉及张埂村、仁义村共计2个行政村,项目区国土面积23.12km2,人口约1.48万人,耕地面积0.14万hm2,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整治塘坝,建设小型引水闸和小型排灌泵站,衬砌及硬化渠道,配套农、支渠放水口、生产桥和过路涵,建设高效节水工程,排涝沟清淤整治,整修田间生产路等。

2项目建设成效

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着力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得全区农村水利建设全面提速。该项目计划投资2527万元,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在养贤乡的仁义村和张埂村实施。

2.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水利基础设

施向乡村延地头伸,夯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水利基础,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正承载着“美丽乡村”的更多期待与梦想。项目建成后将整治塘坝9座,新建及拆除重建小型引水闸10座,新建及拆除重建小型排灌泵站10座;渠道衬砌及硬化总长24.16km;农渠放水口330座,支渠放水涵70座,生产桥12座,过路涵18座;高效节水工程33.33hm2;排涝沟清淤整治23.84km;整修田间生产路8.16km;将水利设施配套到田间地头,呈现出渠成网、沟涵通、水满塘、灌排畅的新模式。

2.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工程建成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生产条件得以改善,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大大促进了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14年底,项目区已发展烟草种植面积200.00hm2,产量375t/a;项目区有鱼塘近466.67hm2,通过小农水项目进行水塘扩挖和清淤,鱼塘养殖效益大幅度提高。此外,还引进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改变了当地群众种植单一作物的格局,现在通过小农水项目区的建设,种植的作物品种越来越多样化,重点推进以蔬菜为主的结构调整,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了农业农村增收的步伐,真正实现了“以水兴产业、以产业促发展”。

2.3增强抗灾减灾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该项目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因部分水源及配套工程建设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工程建设起点标准不高,许多配套建筑物没有完善。该项目实施后,将改善灌溉面积0.13万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01万hm2。项目区内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85%;排涝达到10a一遇的标准;桥涵闸等建筑物基本配套;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5以上;粮食作物水分生产率由0.75kg/m3提高到1.20kg/m3;农产品产量增加10%以上,农民收入明显提高。项目建设效益、节水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并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使项目区的山、水、田、林与路得到统一规划,实现了田园化建设,整个工程成了自然环境的装饰物,美化了自然景观。

3主要工作措施和做法

3.1加强领导,强化工作配合

宣州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任组长,政府办、水务、财政等部门及项目实施乡镇等部门参与的“宣州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工程建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工程组和质监组,确定专人,深入工地现场开展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工作过程中密切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2规范管理,努力提高项目质量

在小农水项目实施中广泛推行“项目法人制”等六制管理,实行规范化管理和阳光操作;从材料采购、施工安装、监督检查及工程验收等方面严格把关,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力争打造精品工程,确保项目效益的最大化,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3.3整合资金、整体推进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相继整合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本烟田水利配套项目、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美好农村建设项目等一批涉农资金项目,开展“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开展集中连片治理,以利于形成高标准农业生产基地,产生规模效益。

3.4完善制度,加强建后管理

一是在项目区所在村设立了水利村主任,聘任了村级水管员,明确了工作职责与工资报酬;二是制定工程管理、水费征收等规章制度,明确管理内容和管理范围;三是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农民水管员的工资与绩效挂钩,其绩效工资、续聘等与工作业绩直接关联。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了水利管理机制。

4今后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4.1注重舆论宣传

要通过图片、文字、电视等多途径对小农水工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进行宣传报道,使全社会都知道小农水工程是一项惠及农民、惠及子孙的民生工程,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和管理。

4.2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为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需要做以下几项工作:1)提前谋划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如项目的设计、选点及招标工作;2)小农水项目要求不影响农户耕种和汛期防汛,尽可能避开耕种季节和汛期施工,特别是渠道和渠道配套建筑物工程,要求在农闲期完成;3)由于项目分散,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少,现有技术人员难以满足小农水项目建设的需求,需要充分发挥乡镇水利站、村级水管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作用。

篇3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350-02

新晃县的耕地土壤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为24.67 g/kg、全氮为2.06 g/kg、有效磷为16.20 mg/kg、速效钾为78.94 mg/kg、缓效钾为158.78 mg/kg,pH值5.94。

新晃县耕地中,一级耕地为2 284 hm2、二级耕地3 266 hm2、三级耕地1 968 hm2、四级耕地3 475 hm2、五级耕地3 721 hm2、六级耕地3 191 hm2、七级耕地2 652 hm2,分别占总耕地面值的11.68%、16.70%、10.06%、17.77%、13.91%、16.31%、13.56%。由此可见,四级地最多,占17.77%;二级地其次,占16.70%;六级地第三,占16.31%。高产田占28.38%,中产田占41.74%,低产田占29.88%,说明新晃县的中低产田面积多于高产田。

在此大环境下,不得不对新晃县耕地保护高度重视。新晃县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的加深,新晃县耕地面临的问题不可小觑,土地过度利用的后果需要直接面对。只有建立更好的耕地保护机制,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涉及到规划、耕保、征地、利用、执法等各环节、各层面,必须统筹谋划、多管齐下、齐抓共管。要将保护耕地作为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全面强化规划统筹、用途管制、用地节约和执法监管,加快建立共同责任、经济激励和社会监督机制。

1 总体思路

加强耕地保护,重点要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坚守耕地数量红线;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资源,挖掘土地潜力,切实减少耕地占用;要加大土地综合整治,研究制定耕地质量等级地方标准,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全面提升耕地质量。规范农村土地流转,重点要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从2015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要尊重农民意愿,依法依规、严格有序地推动土地流转,探索能使各方受益的流转方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要规范引导工商资本参与,既把工商资本与农户联结起来发展现代农业,又要加强监管,有效防止流转土地“非农化”,坚决杜绝以改革的名义损害农民的利益[1]。

2 坚守耕地数量红线

强化耕地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征占地年度计划和审批程序,确保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尤其是制订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要尽量避开永久基本农田,不能随便乱占,搞好占补平衡,做到可查可控。切实强化督促检查,做好分类指导,对各类违反政策的要全面核查,及时查处纠正。

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建立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实现动态监管。加强补充耕地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着力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依法依规,不折不扣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制度,从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监管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强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实体边界和刚性约束作用,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2-3]。

加强耕地保护,重点要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坚守耕地数量红线;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资源,挖掘土地潜力,切实减少耕地占用。

3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2015年年初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已经召开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设施农用地管理视频会议,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作出了全面部署。当前,重点要按照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优先把城镇周边、交通沿线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农业、国土部门搞好摸底调查,确认可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就是一条“高压线”,不经国务院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用途。同时,各地还要结合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将基本农田信息标注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做到“一证两确”。

4 强化耕地质量保护

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努力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坚持“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确保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双到位;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着力强化耕地建设性保护;完善约束激励机制,调动社会各方严格保护耕地的积极性[4-6]。

把好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关,做到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格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立即整改,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补旱等行为。认真组织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抓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深松整地等技术推广,重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量,力争在5年内实现化肥、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粪便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抓好废旧农膜回收和尾菜处理,抓好重点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工作,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各地要抓紧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努力构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加大土地综合整治,研究制定耕地质量等级地方标准,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5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吴传钧.中国水土资源态势与可持续食物安全[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70-275.

[2] 石玉林.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数据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4.

[3] 国家林业局.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林业局,20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