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0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标准农田坡度要求,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标准农田是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农业生产田块。要求在项目建设时,按灌区或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通过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行产的关键障碍因素,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虫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推广体系健全,规模经营适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并对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田间道路、林业措施及科技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标准。但由于丘陵山区优势产业的多样性,决定了这样的一些措施标准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其相同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
不论是平原圩区还是丘陵山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灌排设施、配套工程及道路建设都是建设的重点;都要通过土壤改良等农业措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使之符合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规程的要求;都要鼓励采用经济适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及农业科技含量;都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机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水平。
发展的产业不一致。平原、圩区以发展优质稻米为主,比较适用高标准农田的六条标准,而丘陵山区根据岗、旁、冲等不同地势,发展的产业不尽相同,冲田地势低洼,水源相对丰富,大多发展优质稻米,旁田根据种植习惯,一部分地区如丹徒的上党、谷阳、辛丰等地,以发展优质稻米为主,而另一些乡镇如句容的白兔、茅山、后白、天王等地以发展应时鲜果、茶叶等为主,而地势较高的岗地,则多以多年生的茶叶、葡萄、桃、李等经济林为主。产业不同,对各类治理措施的需求不一致。优质稻米产业区域灌排设施都是重点,并且由于地势平坦,可以按6条标准进行规划、治理,而丘陵山区不仅产业从多,地势也千变万化,很难完全适用高标准农田6条标准。如岗坡上发展茶叶,就更加侧重于水源工程、灌溉工程,并且要以管道灌溉或喷滴灌为主,同是由于地面有起伏较大,水土保持等治理措施也是重点,像2011春的大旱,我市大部分茶叶基地由于灌溉水源及灌溉设施不配套,造成减产近30%;再如发展大棚蔬菜或草莓,灌溉方式要以滴灌为主,同时对灌排工程的设计保证率也要有更严格的要求,发展的目标不一致。平原、圩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以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保证粮食安全为主要目的。丘陵山区发展的目标比较多样化,有保证粮食安全的,也有以发展应时鲜果、茶叶等,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更有集种植、采摘、餐饮、观光等为一体综合效应为目的的。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分析
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多样化,决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要适应各类作物的生长需求,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丘陵山区发展的产业不同,直接关系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是优质稻米、设施蔬菜,还是经济林果、观光农业,在建设之前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一般冲田、部分梯田基础比较好的旁田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岗地以茶叶、经济林果等多年生作物为主,其余部分旁田以发展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为主。
On the positive role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central dry zone
Wang Jian-guo
(Haiyuan County Water Authority Haiyuan Ningxia 755200)
【Abstract】High 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a reducing farmers' investments, but also strong water-saving projects. By focusing contiguous governance, economic benefit. While at the same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in the project area, it can also pla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Key words】Ecological protection;High-standard farmland
1.中部干旱带长年少雨,多风沙,土地面积较宽广,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近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水土治理项目、节水灌溉工程
(1)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是一项减轻农民投资,又能大力节水的工程。基本农田是国家从战略角度出发,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最低需求量,老百姓称之为“吃饭田”、“保命田”。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2)在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上,总理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及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度,提出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这是国务院赋予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当前各级政府服务“三农”、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工作和政治任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实现我国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2. 通过实地考查,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全县整村推进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和关桥乡的实际情况,根据《海原县2015年扶贫开发整村(乡)推进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海扶贫办发[2015]26号文件精神,组织人员深入现场进行了勘测和规划,在海原县关桥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还可以治理生态环境
(1)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做好与城乡建设、农业发展、产业布局、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调查研究成果,摸清土地资源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现状,科学分析土地整治潜力,为规划编制奠定坚实基础;确定项目区位于关桥乡关桥、张湾2行政村15个自然村,属黄土地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项目建设分张湾项目区和关桥项目区。张湾项目区总人口1360人,农业人口1160人,该村纯属汉族村,项目区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2.25万亩,总耕地面积0.8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7.8%,其中坡耕地面积0.62万亩(其中5~10°的耕地面积0.22万亩;10~15°的坡耕地地面积0.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2.9%;水浇地0.2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7.1%。截止2014年底,项目区社会经济总产值386.1万元,人均产值2839元,人均纯收入2330元,粮食总产量86.3吨,人均产粮448公斤。关桥项目区总人口3069人,农业人口2148人,流域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00亩,其中库灌1500亩,退耕还林面积2809亩。该村纯属回族村,传统种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糜子、荞麦、胡麻等,饲草主要以苜蓿和秋季禾草为主。农民收入以劳务经济和养殖业为主。该村农民有养羊的传统习惯,羊只存栏目前9392只,户均达16只,年外出劳务人员达1350人次,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50元。
(2)项目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张湾项目区15平方公里,关桥项目区33平方公里。项目区内土地比较平坦,连片,土质肥沃,光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由于本区以旱作农业为主,降水少,抗御旱灾的能力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比较贫困,可以说没有灌溉就没有该地区稳定的农业。
(3)实施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是缓解供需水矛盾、提高农业抗旱能力、建设优质高效农业的一条有效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农业抗御干旱的能力,增加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对海原县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调整种植结构,规划项目区建设为香水梨基地,基地灌溉水源为张红湾水库,规划发展灌溉面积共2000亩。
(4)规划新增高标准农田2000亩,其中张湾村1200亩,关桥村800亩,新修生产路8公里。
(5)农田设计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地埂水平,便于耕作。为了达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本次实施方案中,突出梯田“宽、大、平”的原则,既田面宽度50~60米,田面横向应外高内低,田面坡度应控制在1/100。田面纵向应保持水平,田面不均匀高差应小于0.1m。
(6)田间道路路面宽3m,高出田面0.3m~0.4m素土路基,能通行中性农用车辆和机具。
(7)通过集中连片治理,新增治理面积1.33平方公里,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2000亩,同时发展香水梨种植,项目区香水梨树产生效益后,每亩按1000Kg/年产量计算,年产量200万Kg,按5元/Kg计算,年收入总量1000万元,比原来增加产值60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同时又可增加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起到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目的。
3. 通过土地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选定的建设区域,需考虑农田水利工程与其他相应的农田、路、林及电力设施的配套问题,需兼顾相关部门规划,统筹安排,规模整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的选取适合当地实际条件和实际需要的灌排技术和设备。坚持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的原则。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既要推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化建设,也必须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兼顾生态环境良性可持续发展。坚持农田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鼓励农民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的原则。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高质量的完成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后,需要完备的运行管护机制来保证工程可持续的发挥效益。
2、工程建设标准
2.1输配水工程
1)渠道输配水工程
选用灌溉保证率,渠道水利用系数,渠道设计使用年限,渠道建筑物配套率,渠道衬砌率,田间渠道亩均长度等指标对高标准渠道输配水工程进行评价。
不同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等条件不同,灌溉设计保证率也不同。以旱作为主的丰水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85%;以水稻为主的丰水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95%;以旱作为主的缺水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75%;以水稻为主的缺水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80%。流量小于1m3/s的支渠,斗渠和农渠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不宜低于0.80;其中,支渠不宜低于0.95、斗渠不宜低于0.95,农渠不低于0.90。衬砌渠道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宜低于30a。渠道建筑物设计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于斗门、农门、涵洞(管)、量水堰等固定设施,宜采用工厂化生产或现场预制的装配式结构,渠道建筑物配套率不宜低于95%。流量小于1m3/s的支渠和斗渠的衬砌率不宜低于100%,农渠的衬砌率不宜低于75%。渠道亩均长度与地面灌水质量(节水要求)、田块规格、机械作业要求密切相关,平原区农渠亩均渠道长度宜不低于2m,流量小于1m3/s的支渠和斗渠亩均渠道长度不低于1m;丘陵区可适当增加。
2)管道输配水工程
选用灌溉保证率,管道水利用系数,管道设计使用年限,管道量控及安全设施配套率,支管间距,单口给水栓的控制面积,固定管道亩均长度等指标对高标准管道输配水工程进行评价。
以旱作为主的丰水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85%;以水稻为主的丰水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95%;以旱作为主的缺水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75%;以水稻为主的缺水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80%。井灌区管道水利用系数不宜低于0.98,渠灌区不宜低于0.95。管道设计使用年限不宜低于30a。管道量控及安全设施的布置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使用方便安全,满足运行管理要求,配套率宜到达100%。支管间距不宜超过100m。田间给水栓的布置应符合《农田低压管道输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同时考虑农户操作方便,给水栓单口灌溉面积不宜低于0.16hm2。田间固定管道的亩均长度宜不低于10m。
2.2排水工程
选用排涝标准,排涝模数,排水沟建筑物配套率,明沟间距,明沟深度,明沟亩均长度,管道亩均长度(暗管排水情况) 等指标对高标准农田排水工程进行评价。
排涝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设计暴雨重现期为5 a~10a,建议易涝区为10a,非易涝区为5a。设计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应达到:旱作区1d~3d暴雨1d~3d排除;稻作区1d~3d暴雨3d~5d排至耐淹水深。旱田设计排渍深度不宜低于0.8m,水稻田设计排渍深度不宜低于0.4m;旱作物耐渍深度不宜低于0.3m,耐渍时间不大于4d。排涝模数与设计暴雨历时,强度和频率、排涝面积、排水区形状、地面坡度、植被条件和农作物组成、土壤性质、地下水埋深、河网和湖泊的调蓄能力、排水沟网分布情况和排水沟底比降等因素有关,不同地区高标准排水工程的排涝模式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排水沟上必需的桥、涵、闸等建筑物应该配备完善,配套率不宜低于95%。明沟间距和明沟亩均长度与田间布局密切相关, 需考虑与渠道、路和田块的布局相协调。明沟间距平原区一般为30m~40m,山丘区一般为50m;明沟亩均长度不少于6m。明沟深度需考虑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可参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平原区一般为1.2m;山丘区一般为1.0m。暗管排水系统的管道埋深、间距以及亩均长度等设计标准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亩均管道长度不小于80m。
2.3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1)喷灌工程
选用喷灌设计保证率,喷灌均匀系数,喷洒水利用系数等指标对喷灌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评价,同时,对于管道式喷灌还需要选用固定管道亩均长度;对于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还需要选用单位功率的机组控制面积;对于大型喷灌机还需要选用单台喷灌机的控制面积等指标。
喷灌设计保证率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都有关,对于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不宜低于95%,对于大田作物不宜低于85%。喷灌均匀系数与风速、管网的设计和喷头的布局等都有关,不宜低于0.8。喷洒水利用系数与气候条件和作物等密切相关,对于风速小的地区不宜低于0.9,对于风速稍大的地区不宜低于0.8。管道式喷灌工程的固定管道亩均长度不宜低于3m。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的单位功率机组控制面积不宜低于6.67hm2。大型喷灌机单台喷灌机的控制面积不宜低于13.34hm2。
2)微灌工程
选用微灌设计保证率,微灌均匀系数,微灌水利用系数,固定管道亩均长度等指标对微灌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评价。
微灌设计保证率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都有关,对于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不宜低于95%,对于大田作物不宜低于85%。滴灌工程的灌溉均匀系数不宜低于0.8;微喷工程的灌溉均匀系数不宜低于0.85。滴灌工程的灌溉水利系数不宜低于0.9;微喷工程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宜低于0.85。微灌工程的田间干、支固定管道亩均长度不宜低于6m。
3、管理措施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要可持续发挥工程效益,除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外,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管护机制。坚决杜绝重建设、轻管理,工程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造成工程有人建,无人管,损坏后无人修的现象。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技术与水平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在经济发达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实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工程运行管理自动化。坚决杜绝样板工程,在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达不到信息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地区,不建议盲目开展信息化建设。
4、结语
这一成果有助于规范全国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程序和评价依据,推动全国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提高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为将来进一步制定有关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行业或国家标准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赵琦,陈曙光,叶新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