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疗医药发展前景

医疗医药发展前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0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疗医药发展前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医疗医药发展前景

篇1

1、医药专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和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科技开发为依托的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

2、水利专业:水利事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好,随着三峡工程等一批大的水利工程上马,水利及其相关的一些专业需求量明显增加。

3、通信类专业:国内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以及国外相关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人才就业前景广阔。除传统的电台和电视台之外,通讯公司等企业也是吸纳毕业生的大户。

4、建筑专业: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中高级人才十分缺乏,亟需补充。近年来建筑类、土建类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一直名列前几位,尤其是建筑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受欢迎。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84-02

中医是传统的祖国医学,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在如今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普遍提倡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口号,中医适宜技术已成了现今社区医疗的大趋势,社区医师通过掌握一定的中医适宜技术,将中医特色中的“廉、验、便、简”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可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医疗难题,更好地为社区人群提供基础保健服务,保障社区群众的健康[1]。我社区服务站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自推行以来,普遍受到群众大力支持及欢迎。作为源远流长的祖国传统医学-中医学,不仅由于其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方法简单及内容丰富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更是符合我社区卫生服务倡导的思维理念及医疗模式,做到因病施治,以预防保健为主。本文就中医中药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发展前景,现综述如下:

1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中医适宜技术广泛在社区服务站中开展应用,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有效的医疗保健,全面拓宽全科医生的医疗服务范围。同时,通过社区医生对全体社区居民进行宣传及指导,也一定程度帮助社区部分居民自行应用简单的中医技术对自身及其家庭防治各种躯体疾病。我社区服务站主要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如下:

1.1 针灸

针灸是指在结合人体十二经络理论及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以不同的补泻手法,给予毫针扎刺患者身体相关的穴位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的范围包括:五官、眼、内、外、妇、儿等科的疾病,应用较为广泛,效果明显。尤其针对某些疼痛性的疾病,颇有功效。中医针灸需要掌握其施针基本手法,主要手法为捻转法和提插法,辅助手法为颤法、飞法、摇法、刮法、弹法及循法[2]。我社区服务站专门培训并应用中医针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疾病,其疗效卓著,主要根据针刺镇痛的方法通过针刺将痛觉穿入的信息性质进行改变,抑制机体获得相关痛觉刺激引起的反应及感觉,并将痛阈提高,增强机体对于疼痛的耐受能力,使集体对于痛觉的敏感性降低,有效使处于痉挛、紧张的肌纤维得到舒缓,起良好的镇痛效果。

1.2 拔罐

我社区服务站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中,拔罐是其中一个中药组成部分,火罐是其主要工具,以抽气及燃火等为方法,利用将罐内空气排出,形成负压,使火罐能吸附在需要进行拔罐的部位体表,局部皮肤发生瘀血及充血的原理,来防治各种疾病。拔罐的常用方法为闪火法,民间方法还有抽气法与投火法[3]。按照拔罐的方式分为针罐、刺络拔罐、闪罐、走罐及留罐。我院一般常用的方式为走罐和留罐。拔管的部位一般为四肢和后背。根据病人的体征与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对应选取经络后再以火罐对症治疗,起良好的保健祛病功效。医生基本掌握其技术,并大力向居民宣传推广,其功效普遍得到社区群众的认可。

1.3 推拿

推拿疗法是我社区大力推广的一种的物理疗法,医生以各种手法对患者体表的穴位或某些部位进行刺激,起防治疾病的功效,应用推拿疗法防治疾病具有“易、便、简”的优势。推拿的原理是通过各种手法对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影响机体的病理生理作用。中医学角度认为推拿具有行气活血与疏通经络、滑利关节与理盘整复、扶正祛邪与调整脏腑等作用。同时,由于推拿疗法的适应证非常广泛,在内、外、妇、儿各科均能采用,对于成人推拿的手法主要包括:拔伸法、摇法、拍法、抖法、擦法、摩法、拿法、点法、按法、揉法、滚法及一指禅推法。实际操作时,一般单独使用一种手法或联合使用几种手法,遵循成人推拿手法的基本原则,要做到“柔和、均匀、持久、有力”[4]。

2 中医中药在社区慢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2.1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优势

中医学是一门以研究人体病理、生理及防治疾病,并具备其独特及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学科。中医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其结构不可分割,其功能相互联系,其病理相互影响。中医认为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生理和心理的有机结合,尤其强调精神、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或引起病理变化。注重情志致病,同时也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治疗上,中医强调应遵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及“因人制宜”的个性化原则。其治病重点在于求本,临床治疗以整体调整为核心,不仅仅是治病,更治未病”、注重治“人”和重在预防。此观念与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思维与模式正好相符。

2.2 中医历史悠久,中医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中医理念历史悠久,对中国人民影响较大。由于中国自古就采取中医治病疗伤,养成以中药强身健体的习惯。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中医中药以深入中国老百姓的心中,并给予极高的信任,如“西医千人一面,中医强调个体差异”,“西医重局部,中医重整体”及“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等观念早已深入民心[5]。在社区,此观念更是强烈,尤其是老年居民,对中医药的认可度非常高。同时,由于中医中药具有的自然、天然等先天优势,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3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体系相符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据书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5]。因此,“治未病”的思想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方面,前者强调的是预防疾病,后者提出的是根据疾病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律进行有预见性、合理地及早期地进行治疗,防止疾病向恶性发展。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其方法不仅是传统中医学中的经典理论,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新理念,现代医学模式的核心是结合我国医药卫生的战略方针以“预防为主”,把“以疾病为中心”的思想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6]。而社区卫生则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健康宣教和预防为重点的新型医疗体系,并且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区居民对于健康的重视逐步提高,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前景越来越广阔。

3 中医中药在社区开展中占据先天优势

社区卫生服务是建立在社区的基础上,面向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其服务人群的重点一般以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及慢性病的患者,其服务内容主要是强调医疗保健、健康教育、预防、康复及计划生育指导,而中医治疗简易便利、疗效确切,深受人民群众的信赖,并且中医诊疗手段众多,内服外用可相结合,近年来,还能通过静脉点滴和肌肉注射中医药治疗,见效快,副作用少,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7]。另外,我社区还开展有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中药治疗方法,不仅节省了昂贵的医疗设备及精密仪器,还操作简便,投入人员较少,在丰富社区医生诊疗方法的同时,亦符合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条件,因此中医中药在社区开展中占据先天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贞,彭大力,牛晓兰,浅谈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及发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5):32-33.

[2] 熊仁明,余金燕,浅析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08,l0(5):17-18.

[3] 李永梅,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9,24(10):2005-2007.

[4] 梁健,邓鑫,杨瑞春等,中医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在社区推广应用的综合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6):523-526.

篇3

早在1980年,美国生物医药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一小时内,股价从35美元上涨至88美元,创造了生物医药类公司的一个股市奇迹。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安进公司(Amgen)开发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进入市场,该产品随即成为市面上的生物技术明星药品,即使在EPO产品竞争激烈的2008年,其销售额仍然超过130亿美元。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生物信息技术与系统生物学不断发展,2014年8月,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引起社会恐慌。全球各大顶尖制药企业加入抵御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公众和政府部门由此再次认识到了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

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行业是中国“十二五”规划优先扶持的七个新兴行业之一。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表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年增速稳定保持在25%左右,根据政府规划,2020年中国的生物医药产值将达4万亿元。目前生物医药企业收入显著增长,但利润增长缓慢,新技术与新领域的竞争日渐激烈,提高创新能力和拓宽融资渠道对于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聚焦的投资领域

生物医药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行业,这些特点造就了行业内企业的发展不平衡。目前,生物医药企业除上市之外,还出现了外包、反向兼并、合资等多种融资形式。融资和退出形式的多样化,促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的追捧。

在福布斯中国最佳创投机构排行榜中,位列前30名的机构中有95%投资了生物医药行业。这些明星创投机构以其独到的投资眼光聚焦生物医药行业的未来,并主要投资于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和医药服务等细分领域。

各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于各自领域的战略部署已经日益明确,未来在资本市场上会看到更多生物医药企业的身影。下面,针对三个细分领域,结合具体典型案例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和行业前景加以分析。

1、生物技术

代表机构:君联资本

投资案例:信达生物技术

2015年1月,信达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完成由君联资本领投,新加坡淡马锡、美国富达、礼来亚洲基金、通和资本等跟投的C轮融资1亿美元(约合6.1亿元人民币)。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单克隆抗体新药开发和生产的生物技术公司。目前已经建成一条包括10个抗体新药的产品链,治疗领域涵盖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信达生物在抗体药物领域的发展潜力很大,并拥有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市场前景良好的产品链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厂房。目前信达生物已递交了7项临床试验申请,第一个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品种已经进入临床研究,还有两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团队核心成员曾在安进(Amgen)、基因泰克(Genentech)、施贵宝(BMS)、默克(Merck)、雅培(Abbott)和罗氏(Roche)等国际顶级药企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高端生物药开发经验,曾领导和参与开发上市安柯瑞(Oncorine)、康柏西普(Conbercept)、阿达木单抗(Humira)、阿巴西普(Orencia)、伊匹木单抗(Yervoy)等多个生物新药。

君联资本,原名联想投资,于2001年4月成立,是联想控股旗下独立的专业风险投资公司,于2012年2月16日正式更名为君联资本。总部设在北京,2003年设立上海办事处。君联资本的核心业务定位于初创期风险投资和扩展期成长投资。目前,君联资本共管理五期美元基金、两期人民币基金,资金规模合计逾13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资于运作主体在中国及市场与中国相关的创新、成长型企业。

2、医疗器械

代表机构:IDG资本

投资案例:九安医疗

九安医疗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血压测量产品、血糖测试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的家用健康产品。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中心及具备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制造工厂。2009年,公司电子血压计的销售数量已列世界第三位,产品出口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破了由日本及台湾地区厂商对电子血压计行业的垄断格局,成为行业内唯一能够与其抗衡的中国大陆企业。

2007年6月30日,九安医疗的前身柯顿公司董事会做出决议,同意股东Heddington Limited 将其所持有的柯顿公司增资前5.03%的股权转让给IDG控制的龙天公司,转让价款为150万美元,且IDG以溢价方式向柯顿公司增资200万美元,占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的6.27%。股权变更登记完成后,IDG合计持有柯顿公司10.97%股份。2010年6月,九安医疗正式上市,发行价为19.38元/股,对应市盈率62.52倍。按市值计算,IDG差不多获得了10倍回报。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简称IDGVC)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之一,不仅向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还在投资后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持。IDGVC,原名“美国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基金-中国”(PTV-China),于1992年由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国际数据集团(IDG)建立。IDGVC的投资集中于国际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通讯、网络技术以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迄今为止,IDGVC已向中国蓬勃发展的创业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扶植支持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医药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