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语文教学成果

语文教学成果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2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语文教学成果,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语文教学成果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24-01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篇2

二、领略诗词之美

我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词具有韵律之美,讲究平仄,对偶、押韵。充盈着一种流动的音乐节律。古人吟诗常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学生大都喜欢背诗,因为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让他们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词韵律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具有语言凝练、善于追求那种“言外有景”、“景外有情”、“情外有意”、“意外有境”的艺术境界,有学者认为:“中国古典诗词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意境创造,意境是诗和词的灵魂……是诗词创造的最高审美准则。”学习时就要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反复诵读,达到理解,展开想象,进入诗词的意境美。比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的是“我”在北方旷远荒凉的大漠中,伫立在落日的余晖里……,只有一缕孤烟……。心如这景一般的孤寂荒凉。反复的诵读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想象的能动作用会把他们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领略到诗的意境之美。

诗词之美还在于其包含的哲理,以及教育意义。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学生懂得了仁孝,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要有坚持不懈的态度;从孟郊的《游子吟/迎母漂上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懂得了感恩。

三、品评国学故事之美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国学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是人人都喜欢的话题。组织课前三分钟活动,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国学小故事,或让学生轮流讲,可以让学生品评到国学故事之美。

国学故事以小喻大之美,《孟母三迁》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守株待兔》则批评了比较懒的人,和急于求成的人,其现实意义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仅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会事与愿违。通过品评国学小故事,学生的情感受到陶冶,心灵得以净化,可见国学故事有着以小喻大之美。

篇3

(二)画外激趣,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之后不关上,任由自来水哗哗白流;有些同学关不紧水龙头,任由自来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发生了这种事,我们该怎么解决?

(三)畅所欲言,导出课题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导出和板书课题(学生各抒己见:写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四)归纳小结,选择方法

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别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一)分组讨论

要求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交流,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二)交流分享

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和交流。

(三)点拨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补充。

(四)情境教学

(播放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1. 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听两位同学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2. 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 甲2

态度:生硬 和气

语气:直接 婉转

角度:自己 他人

结果:拒绝 接受

(五)感悟提升

学生小结:甲1同学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故引起了乙1同学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同学说话婉转、诚恳,既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又全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很快接受了他的建议。

(六)归纳总结

教学小结:刚才听了录音和同学的评价,所以劝说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仅靠充分的理由是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才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学习模仿,尝试实践

口语交际模仿内容:一次放学的路上,小明发现小敏同学在马路上乱扔果皮杂物……

(一)出示要求: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劝说小敏呢?先同位讨论交流一下,再派代表上台展示。

(二)尝试实践:

1. 同位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和相机点拨。

2. 请学生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其他同学当观众。

要求:学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其他同学适时插话补充。

(三)评议小结:

1. 根据学生口语交际情况,鼓励学生开展相关评价。(要求:与众不同、有针对性)

2.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地开展劝说,提醒学生不要说与话题无关的事情和内容。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一)互评互议: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二)摘录补充

教师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破坏与保护、公共卫生的损害与维护等的相关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三)举办比赛

口语交际模仿内容:一天早上,小芳发现小红正在座位上抄同学的作业应付老师检查……

口语交际学习要求:如果你是小芳,你会怎样劝说小红呢?

1. 说一说

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2. 议一议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条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劝者是否心悦诚服。

3. 评一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