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室内空间设计新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通过高新技术、高新材料之间的全面协调,装饰形式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平衡,以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尽可能地让人们接近自然。进一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1.生物科学技术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手段,而不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的“凶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要促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能为优化生态系统提供智力支撑。

2.生物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实践的物质性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服从自然本身的属性,接受自然科学的必要限制。同时更要认识到科技自身的不完备性和复杂性,积极预防科技应用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

3.树立综合的科技观评价体系。避免从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评价科技的优劣,而应从生态、人文、美学等各方面建立起合理的科技价值体系,引导科学技术健康、持续发展。

然而空间设计是借助于生态科学技术的理念来实现其理想。通过运用生物科学技术这一手段更好的设计出和谐的空间场所。尤其是在空间设计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篇2

关键词 农业科技书籍;普通高中;生物教学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科学家和农业科技人员为农业教育及农业发展一直在努力着,不仅有理论研究,更有实践研究,并且不断地大力推广。《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农业知识与生物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且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农业知识可以服务于普通高中生物教学。

一、农业科技书籍的特点

1.实践性

农业科技书籍主要的阅读对象为农民,农民对书籍的要求偏向于实践性,“怎么做”、“能解决什么问题”、“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这些是他们所需要的。根据农民朋友的需求,农业科技书籍以介绍实践方法为主,同时也有必要的理论阐述,如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葡萄果实。发病初期,在离地面较近的果穗梗上会出现枯黄色斑点,渐渐变为浅褐色。果实成熟时,果粒上会出现灰白色小点。白腐病可以导致葡萄果粒和病穗脱落。白腐病的传播途径和其他几种病菌差不多,病菌多以孢子器的孢子在葡萄枝上越冬,翌年借助风雨传播。高温高湿发病愈加严重,每年7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生白腐病时主要采用退菌特等杀菌剂和波尔多液交替喷施,可以在春秋季清园进行预防。

2.科普性

正是因为农业科技书籍的读者为广大的农民朋友,所以相关内容的阐述要通俗易懂,看得懂才会用,按照正确的方法用了才会有效果,这要他们才会觉得这种书籍有价值,这样有利于农业知识的推广。如西瓜育苗技术的误区之一是育苗营养土配制不当,或因氮化肥过多而造成烧苗;或因氮、磷、钾配比不当,磷、钾不足而幼苗不壮;或因有机粪肥未经充分发酵而引起地蛆为害。正是这些书籍的科普性,才能让农业知识在农民朋友中广泛传播开来。

3.地区性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是有差异的,土壤酸碱度也不同,不同的植物栽培以及动物养殖的特点也不同,所以书店里所售的农业科技书籍要根据本地的农作物的要求以及主要的动物养殖有关的书籍,一般有地区特色。如我们东台地区的大棚西瓜“爆炸瓜”全国有名,故书店里有关大棚西瓜的栽培、病虫害防治的书籍就有许多,如《大棚温室西瓜甜瓜栽培技术》、《大棚西瓜甜瓜栽培答疑》、《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大棚西瓜高产优质栽培》、《大棚西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西瓜优良品种与丰产栽培技术》、《提高西瓜商品性栽培技术回答》、《怎样提高种西瓜效益》等。

二、农业科技书籍服务于普通高中生物教学

1.课堂教学中应用农业科技书籍中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在课堂导入时用相关的材料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应用本地的特色农产品作为材料导入,学生非常熟悉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再由此引出相关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时,可以以“爆炸瓜”为媒介来导入,同时展开相关问题讨论和学习,“我们东台的西瓜为什么出名”、“为什么会爆炸”、“为什么糖分高”、“为什么有机物积累多”……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又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2.研究性学习中应用农业科技书籍中的知识

在开展“番茄无土栽培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缺乏相关的材料是无法开展此研究性学习的,通过在农业科技书籍中查找相关资料,就会了解有关的番茄的知识,以及无土栽培的知识,如在什么季节开展此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案中的实验器材、药品等,研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等都可以从这些书籍中找到,这样老师在开展此研究性学习时“心中有数”,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农业科技知识能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3.合理运用农业科技书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当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利用农业知识去进行课堂导入,展开课堂问题讨论等,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会从课堂教学效果中体现到成就感,就会不断地去思考,如何将更多的农业知识巧妙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这样长期地进行下去会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教学效果将会越来越好,教师自己也能逐渐成为学生所敬重的老师,这是一个正反馈调节的过程。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于农业科技知识,在命题过程中同样可以用到这些知识,许多高考题就是以农业科技知识为背景来设计的。

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农业科技书籍覆盖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与生物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普通高中的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中都能合理利用。合理地用好这些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于高中生物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普通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用好这一课程资源,为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一 转专业领导小组

 组    长:王士永 林金星

成    员:张柏林 陆  海 李香云 高  琼 翁  强 高述民 何晓青

夏新莉 杨海灵 李  云 荆艳萍 孙爱东 徐桂娟

二 资格审核条件

对拟转入学生进行资格审核,由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初审,结果上报学院转专业领导小组审核确定。按学校文件规定,大一转专业学生一般应转入同一年级,大二转专业原则上降级转入。学院对不同专业转入学生的资格审核条件如下:

1.生物科学类专业:

① 转入学生均进入大一年级;

② 接收全校大一学生、生物技术专业大二学生转入;

③ 身心健康;

④ 无色弱、色盲;

⑤ 外语为英语语种。

2.生物技术专业:

① 只在大二第二学期接收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不降级)转入;

② 身心健康;

③ 无色弱、色盲;

④ 外语为英语语种。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① 转入学生均进入大一年级;

② 接收全校大一学生、工科大二学生转入;

③ 身心健康;

④ 无色弱、色盲;

⑤ 外语为英语语种。

4.生物技术(中加合作项目)专业:

① 转入学生均进入大一年级;

② 接收全校大一学生、生物技术大二学生转入;

③ 身心健康;

④ 无色弱、色盲;

⑤ 外语为英语语种,且大一英语期末成绩高于90分。

三 考核内容及方式

学院组织转专业复试工作小组,由学院教学副院长任组长,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等任小组成员组织面试,形式为口试,内容及评分标准为:

1.表达能力测试,10分。

1)由申请者用英语作自我介绍,

2)阐述转专业目的、学习计划等,可用英文或中文介绍。

2. 思想道德素质测试,10分。

由党、团委的教师进行随机提问,根据回答情况打分。

专业知识面及素质测试,10分。

由面试小组成员进行随机提问,根据回答情况打分。

累计考生的3项成绩总分,进行排序,择优录取,名额录满为止。

四 转专业程序

参考教务处《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修订)2021》中的程序办理。

 

  其他未尽事宜均参考教务处《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修订)20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