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道路修建的意义

道路修建的意义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道路修建的意义,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道路修建的意义

篇1

在我们修建市政道路的过程中,十分关键的技术就是对伸缩缝的处理。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我们往往会在桥梁桥台与桥梁的两端之间交接的地方加入伸缩缝,在过往车辆荷载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调节,另外根据常识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冷缩热涨原理)以及施工材料的特性,伸缩缝的设置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弥补。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伸缩缝的施工技术,往往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伸缩缝的设置影响路面平整,这样,当车辆行驶在这样的道路上就会对车辆的轮胎等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对市政道路的伸缩缝的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道路桥梁的修建施工经验,重点阐述了在市政道路修建施工过程中的伸缩缝的施工技术,对以后解决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市政道路桥梁伸缩缝的用途

我们知道,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拥有小汽车的数目也越来越多,也就需要修更多的市政道路缓解道路压力。在我们修建市政道路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河流或者不可移动的建筑物等,就需要通过修建高架桥来穿过障碍物,由于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荷载存在差异、温度的变化以及建筑材料的特性等,我们所修建的道路桥面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就要充分利用伸缩缝施工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市政道路上修设伸缩缝,施工水平好的话,道路将会成为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如果施工技术达不到要求,就会影响到道路的整体性,当车辆在上边行驶过程中,或浅或深的施工缝会对车辆的轮胎等造成一定的冲击,车辆的稳定性也就无法保证,严重的还会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们需要对市政道路中的伸缩缝施工技术严格的把关,确保道路的结构安全。

2 市政道路桥梁伸缩缝施工技术

在市政道路桥梁结构工程中,伸缩缝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伸缩缝施工技术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结构安全性。因此,在市政道路桥梁伸缩缝施工中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控制,为道路的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的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前期,最基本的是要对伸缩缝的施工图纸要足够的熟悉,充分的了解伸缩缝的相关规范,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制定,确定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负责人,明确分工,合理的配制相关机械设备等,为后期的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市政道路桥梁伸缩缝施工技术

2.2.1 切割伸缩缝 伸缩缝的切割工作是伸缩缝施工的第一步,在切割前为了避免切缝时产生的灰尘飘落在路面上,需要在切缝处设置彩条布或钢板;如果路面是沥青路面时,其平整度将会严重影响到伸缩缝质量,因此必须严格的检测其平整度,在平整度能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够切割伸缩缝,并且在切割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直线切割;切缝的施工方式可以考虑湿切方式,也可以采用干切方式,只是选择湿切的方式时要用清水对其冲洗,而干切时利用鼓风机将灰尘清除。

2.2.2 伸缩缝的开槽 伸缩缝的槽体的深度必须严格的控制,另外在开槽的过程中必须要利用风镐及时的对槽内的垃圾和杂物清除干净,开槽完毕后,先仔细的检查内部的预埋钢筋和构造筋是否完好,然后在进行型钢的安装工作,并且必须在施工区域内设置警示牌,提醒来往车辆和行人。

2.2.3 校验型钢平直度 在型钢的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型钢在出厂之前,厂家已经校验过了型钢的平直度,但是在型钢的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时就需要在安装型钢之前,需要校验型钢产品的平直度,及时校正出现的问题,保证拥有符合要求的平直度,确保道路伸缩缝工程质量。

2.2.4 安装和焊接伸缩缝 伸缩缝已经完成了安装作业,就需要做好检查工作,倾斜、扭曲变形以及翘曲等问题都是避免出现的,验收没有问题之后,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平整地堆放伸缩缝。在施工过程中,环境温差也会影响到伸缩缝,如果有较大的温差,那么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此外,对于焊接施工作业的环境温度也有要求,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型钢焊接变形,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科学定位电焊,之后焊接作业方可以顺利开展。

2.2.5 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在模板安装之前,需要首先清理掉预留槽内的杂物,在填充剂方面,一般选择的是塑料泡沫,填实伸缩缝。完成了预留槽内的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需要利用刮杠来刮平它的表面,避免有跳车现象出现。此外,要科学地养护混凝土,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养护。

3 结语

在我们修建市政道路的过程中,十分关键的技术就是对伸缩缝的处理。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我们往往会在桥梁桥台与桥梁的两端之间交接的地方加入伸缩缝,在过往车辆荷载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调节,另外根据常识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冷缩热涨原理)以及施工材料的特性,伸缩缝的设置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弥补。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伸缩缝的施工技术,往往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伸缩缝的设置影响路面平整,这样,当车辆行驶在这样的道路上就会对车辆的轮胎等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对市政道路的伸缩缝的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道路桥梁的修建施工经验,重点阐述了在市政道路修建施工过程中的伸缩缝的施工技术,对以后解决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一、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背景

1、农村道路范围的界定我国公路网包括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对于农村道路范围的界定的观点不同,本文提到的农村道路是指主要为行政区辖内经济、文化、人民生产、生活服务的道路,以及不属于乡道以上公路的行政村之间及行政村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2、农村道路建设提出的背景我国经济发展至今,由于农村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全面展开,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全部认识到了农村道路建设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改善了交通条件后,快速地实现了奔小康的梦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下,国家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决策。新农村道路建设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3、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有利于粮食的生产及销售,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实现提供帮助,而且由于修建农村道路属于劳动密集型项目,使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与建筑材料,有利于农民增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加快农村交通发展,有利于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速度。加强农村道路工程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立,发展农村道路能够减轻农民负担,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新农村道路建设的发展现状

上到中央下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但由于我国农村的自身情况农村道路工程建设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我国农村道路在规划、设计甚至施工阶段就存在问题,对日后道路的养护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1、道路工程建设资金筹集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金投入不够,而资金投入不足的首要原因是投资主体缺位,投资体系不健全。首先,主体不明确。主要体现在投资主体和责任主体上,一方面,很多人以为农村道路建设属于公路建设的范畴,责任主体理属于交通公路部门,而事实上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村道路建设是国家整体经济不断加强和提高而带给农村居民的,所以地方政府才是责任主体。另一方面,由于农村道路工程建设责任主体不明确,直接导致投资主体的不明确,使修建道路的资金筹集困难丛丛。其次,地方财政紧缩一级投资主体单一。虽然我国中央在不断加大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资金与政策扶持,但是这与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大量需求是不够的。而且,目前我国农村道路发展的状况处于单一融资模式下,这种单一的投资结构,在农村道路工程建设投资巨大和任务繁重的现实情况下,筹集建设资金非常困难。

2、农村道路工程建设规划需因地制宜农村道路属于低等级公路,大部分在四级或四级以下,而且没有纳入国家公路网,乡镇或村委会是农村道路权属部门,因而不可避免地在农村道路的规划设计上出现不合理现象。同时,在我国农村的数量多分布零散,地方政府在规划时往往占用大量耕地林地,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影响了生态环境。

3、农村道路质量问题严重农村道路的修建资金大部分来自当地政府和群众,资金来源有限,使农村道路施工标准与施工队伍不能与高级公路相比。农村道路质量不高,施工单位责任心不高施工技术低劣。在道路施工中我们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工期,要保证工程质量,不能擅自缩短工期、擅自增加工程成本,很多农村道路出现质量问题是因为缩短工期造成的。农村道路工程建设一般由乡镇组织实施,而乡镇一般缺少公路建设、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监管能力差,工程质量根本不达标。

4、对农村道路做不到及时养护由于农村道路工程建设前期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车辆超载现象频繁发生,农路道路原本承载力差,使很多大量乡村公路出现龟裂、坑槽等现象。这样现在发生除了前期建设标准过低之外在加上超负荷使用、养护不及时等直接导致公路使用寿命缩短。

二、改善新农村道路建设的方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运输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而要改变农村运输的落后面貌,国家在宏观政策,特别是区域性政策方面要有优惠,同时针对乡村公路在建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乡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篇3

一、引言

2012年6月,为贯彻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和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中西部100所高校的建设发展,以提升其学科实力,完善其基础设施。河南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之一,河南大学大学生创业中心更是其支持的重大项目之一。2012年河南大学与投资商合作,将校园内靠近综合教学楼的轮滑场拆除,计划在原址上建起一座大学生创业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河南大学大学生创业中心最终落成,许多商家纷纷落户创业中心。然而,创业中心周围基础设施落后,环绕创业中心一圈两米宽的校园道路,地面极不平整,凹凸不平,严重影响了创业中心众多商家的营销。

公共经济学是财政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社会发展的一门科学。河南大学创业中心周围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是一个公共经济学问题。

二、创业中心周边道路修建的三大难题

(一)修筑创业中心周边道路的意义

完善创业中心周围基础设施有多方面意义。从教研的角度来看,高校基础设施是高校教研的基本条件,创业中心紧邻综合教学楼,良好的道路环境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从经济的角度看,河南大学创业中心是一个集购物、娱乐、餐饮、电信等服务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服务中心,完善其周围的配套设施,有利于提高其经济效益;从校容校貌的角度看,创业中心附近道路泥泞不堪,修建后可以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河南大学自身的形象。

(二)创业中心周边道路修筑的利益群体和责任主体分析

从直观上来看,道路状况首先将直接影响在创业中心落户的各商家的经营业绩,因此最直接的利益群体便是落户大学生创业中心的商家。同时,河南大学结构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也充分体现了河南大学的服务水平,从而河南大学也是修筑道路的利益群体之一。再次,河南大学坐落在开封,河南大学和开封在一定程度上是荣辱与共的,开封市政等部门也应该列入到利益群体上来。除此之外,河南大学是省部共建的高校,省政府和教育部也应该作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

高校基础设施属于公共资源,河南大学就业中心周围基础设施的完善问题是一个公共问题,既关乎河南大学的形象,也体现着开封市委、市政府对河南大学教育的扶持力度。因此,完善河南大学创业中心周围基础设施,需要开封市政府与河南大学两方责任主体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创业中心的商家能在道路修建中获得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商家也必须纳入到责任主体上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创业中心的商家很多,并且情况复杂。比如,创业中心各商家店铺的位置不仅有东西南北的差别、靠近道路与远离道路的差别,而且还存在一楼与二楼的不同,一楼与二楼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顾客进入创业中心消费,购买商品和服务,更多的是在一楼,因而一楼的商家应是该事件责任、义务的重要承担者。总之,创业中心的责任主体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承担者,应该是作为公共资源垄断者的政府部门;二级承担者是河南大学;三级承担者是创业中心的商户。

三、创业中心周边道路如何修建的问题

高校基础设施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项目,需要庞大的资金和优惠的政策扶持。因此高校的政策和资金筹集工作,成为了完善高校基础设施的关键。河南大学创业中心周围道路的修筑,需要大量的资金。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是主要方面,然而校方也应该采取科学的融资方式,比如采取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融资完善周边的基础设施。BOT,是指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且承担该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与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这个私人企业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当特许期届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部门。河南大学创业中心的修建,采用BOT投资方式,河南大学与投资方建立了合作关系,此时,河南大学校方已无义务对创业中心的道路修整问题提供协助,项目情况及配套设施的完善与校方没有关系,责任方就只剩下两方:一方是在创业中心落户的商家;另一方是创业中心的投资建造方。投资方既然承建了创业中心,并将其出租给各商家,就应该做好店面周围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商家的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BOT投资方式,可以减少校方和市政府资金消耗,并且能够获得企业通过转让权利和一些重大项目的建成并产生极大的的效益。

四、结语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基础设施类似于海洋中的“灯塔”,它的建设和维修同属于“公共选择”和“公共资源”,必然会遇到“搭便车”的现象,此时市场机制便不再能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想不劳而获,希望享受“灯塔”或者“公路”带来的效益,而不想为此付出成本,这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局限。从而,这需要政府充当“公共人”,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弥补市场的自发性、滞后性等缺陷。以河南大学大学生创业中心为例,道路状况将是影响他们经营效益很重要的因素,然而大多数商家不愿支付完善创业中心基础设施的费用,但是他们却希望享受有道路的修建带来的效益。因此,准确划分出高校基础设施的利益主体和责任主体,对于稳健、有效的开展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这一做法同样可以推广到高校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上去。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