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4:1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环境卫生状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013-01
前言
城市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大气环境中,是城市大气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生存环境的不同而各异,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随处扩散,其污染影响着生物体的健康,尤其是人类的健康[1-2]。目前有不少研究对空气微生物污染进行了调查与评价,主要涉及大中型城市,如上海,兰州等[3-4];对小型城市地区的微生物污染调查鲜有报道。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盐城地区化工园区的崛起,该地区大气微生物污染现状如何?是否威胁这当地人类健康?相关的研究甚少有报道。本研究对该地区4个采样点进行了环境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并采样《大气微生物污染级别划分标准》对其结果进行评价。本调查将为合理开发资源,有效控制大气污染提供基础信息。
1 研究区域
江苏省盐城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中部,江苏省中部,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市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4921平方公里。盐城地处北纬32°34′~34°28′,东经119°27′~120°54′之间。江苏省盐城市环境空气4个采样点进行空气中细菌和霉菌状况调查。
2 研究方法
2.1 样品采集
2016年5月和7月分别对盐城市4个采样点进行环境空气细菌和霉菌状况调查。
2.2 微生物污染状况评价方法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撞击法》GB/T 18204.3-2013,利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JWL-6型)采集各采样点环境空气中细菌和霉菌样品[5],并利用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指定的《大气微生物污染级别划分标准》进行微生物污染状况评价(表1)。
2.3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盐城市环境空气4个采样点监测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中,指示植物叶片含硫量均值介于1038~3448 mg/kg;根据叶片含氟量均值评价,含氟量介于131~575 mg/kg(表2)。细菌监测结果显示75.0%的测点污染评价级别为较清洁,25.0%的测点污染评价级别为轻微污染;霉菌监测结果显示75.0%的测点污染评价级别为清洁,25.0%的测点污染评价级别为较清洁。盐城市环境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整体较好,尚未出现污染级及医生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的发展,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大气污染,PM2.5污染不断加。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PM2.5具有吸附微生物的功能,从而导致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浓度不断增加[6],细菌和霉菌是环境空气中最为常用的微生物指标,空气中细菌和霉菌浓度越高说明空气微生物污染越严重,需要环保部门加强监测与管理力度。建议盐城市政府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布局,盐城市环境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盐城地区的环境空气污染治理和监测,进而减少微生物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
参考文献
[1]孟紫强,胡敏,郭新彪,等.沙尘暴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4): 471-472.
[2]阚海东,宋伟民,蒋蓉芳,等.大气微生物污染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1999, 15(9):817-818.
[3]宋凌浩,宋伟民,施玮,等.上海市大气微生物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影响的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3):135-13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教育投入加大,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迈入大学校门。社会转型裹挟教育转型,随着社会生态和教育方式的转变,一些隐性问题向显性转化,大学生在享受大学校园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人际交往、学习生活费用、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因而发生的事件也日益引发社会各方的关注。近些年来,和高校宿舍相关的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等惨烈事件,更是受到了社会大众的重视。
一、研究意义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宿舍园区是高校必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广阔的社会宏观大环境而言,宿舍可谓“微环境”。由于这个“微环境”是大学生生活起居学习交流之处,又往往脱离学校教育管理的视线,隐私性强,所以学生在这个小圈子里可以说思想最活跃、谈吐最直白、活动最自由、行为最少忌讳,也因此成为各种事故的高发温床。室友朝夕相处,即使关系不亲密,也是紧密无间,寝室氛围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调适、心理健康发展及为人处世态度的综合体现。宿舍气氛融洽的学生,心态平和开朗、乐于交往帮助他人、有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如果宿舍生活不和谐,常会表现出孤僻、敏感、自我封闭等特点,一不如意就可能酿出事端。
对高校宿舍微环境的人际关系进行深层次的调研、分析、探究,对学生人格健全、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融洽及至顺利完成大学生活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我们党首次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倡议,并列为党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和谐社会是综合的,包括个人自身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多种和谐。根据某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 29.03%。由此可见,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将会对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造成危害,打破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宿舍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一环,研究宿舍微环境人际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探讨,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状况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及缓解因心理情绪状态变化产生的冲突,避免避免校园悲剧。
二、宿舍微环境心理状况调研分析
笔者所在调研组面向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及上海电力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的学生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1372份,对部分学生进行随机访谈调查。根据调研数据分析,目前高校宿舍微环境人际关系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其中仅有61.3%的学生认为宿舍人际关系比较融洽,而38.7%的学生认为存在问题。可见,将近四成的大学生与室友存在冲突的可能,如果不加以重视并跟进采取应对措施,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情绪、学习、生活,甚至产生安全事故,而且近几年的案例已直击人们对大学生的认知底线。
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显现和社会大环境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逐步加强。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存在众多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配备不达标、咨询指导形式单一、教育对象参与不足等。调查显示,有72.7%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更多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仅有7.6%的学生选择在人际关系紧张时寻求心理老师或医生的帮助;而“因为寝室人际交往问题去校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去看心理医生的频率”时,有高达88.9%的学生选择“从不”;从侧面上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紧缺。宿舍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对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高校宿舍微环境心理状况影响因素
通过调研可知,心理状况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的、微观的、内在的、外在的,主要可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1、个体性格特征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又不同表面。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程、经济差异、知识眼界的宽窄等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习惯。个体认识偏差形成的心理障碍,容易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如家境富裕的学生易自视甚高、张扬,反之,则易自卑、孤僻。前者容易自负,而后者更易嫉妒。高校安排宿舍时很难按家庭富裕程度来分,学生调适不好就会产生隔阂。
2、家庭结构及教育差异。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原生教育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与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持久深远的影响。目前在校生有近半为独生子女,家庭中对独生子女通常有保护、期待、溺爱的三高现象,这又形成了使当今大学生心理素质、承受能力差、缺乏独立性的现象。这些心理特征如未得到恰当引导,在学生远离父母“管控”跨入高校小社会环境,特别是从在家的“独立居室”到宿舍的“几人间”后,可能会性情孤僻,寡言少语,造成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独生子女普遍自我意识强烈,我行我素。调研显示在“若宿舍成员中有您不喜欢的类型,您会如何和他/她相处”时,35.8%的学生选择了“淡漠以待,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占比最好,缺乏协调与包容。
3、地域差异。调研数据显示,室友来自同一省市的只占39.3%,大部分同学来自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仅举一个与宿舍紧密相关的例子,比如一些来自北方的学生,因家乡水源稀缺、格外珍惜用水,生活内务上可能不会勤洗衣服勤洗澡;而一些来自沿海雨水充沛地区的学生就可能觉得室友不讲卫生,不爱干净,甚至嫌弃有体味。
4、W习和生活习惯不同。在基本饮食和作息方面,有人习惯在寝室吃外卖,有人喜欢寝室清爽整洁,没有异味。有人喜欢夜深人静“开夜车”学习效率高,有人习惯早睡早起晨读。有人把宿舍当作游戏、追剧、聊天的安乐窝,有人只想安静地休息,这些差异势必影响相互的生活。
5、社会大环境变化影响。科技进步促进交通、资讯发展,拉近了远隔两地陌生人的距离,却有时让我们不知道坐在身边的人是谁。互联网、移动终端广泛应用,室友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了,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玻璃墙。社会转型期的焦虑、波动、功利,也不可避免地掺入大学生活,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压力。
三、构建和谐宿舍,养成微环境健康心理
宿舍是高校园区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朝夕相处、紧密相关的必要场所,存在问题不容回避,更要疏导、引领,充分发挥其养成、育人功能。可以从制度建设、师资配备、文体活动、心理教育等方面,采取措施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1.加强宿舍管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完善住宿管理条例、宿舍公约、值日轮流表、个人卫生制度等。既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又要以人为本、贴合实际,为着集体荣誉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干净整洁富有文化气息的宿舍,能使学生宾至如归的感觉,拉近距x。
2、增加师资配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规定,每校专职心理教师不得少于2人。调研显示,有高达62.8%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更多的心理文化相关课程。这说明大部分学校心理师资配备没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3、重视小众文化。在组织文体活动,传播大众文化弘扬主旋律时,也要关注小众文化。小众文化是相对于大众文化而言的,它是以个人为基础,并局限于邻人、同道或者朋友等小圈子里而形成的明显差别于大众文化的一种文化形式。高校也存在不同群体的小众文化,是部分学生的心灵栖息地。
4、养成良好个性,培养沟通技巧。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有利于学生建立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生活、事业开拓广阔前景。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克服自卑、嫉妒、孤独、多疑等负面心理,提供场景和平台学会尊重他人,互帮互助,养成真诚、包容、开朗、自信的良好性格。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组织团训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知识与技巧。
参考文献:
[1]冯光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7(11)37-39,42.
[2]张杰:《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21世
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3)19-20.
[3]王雯:《大学宿舍生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和作
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0)261-263.
[4]陈佳薇:《基于朋辈宿舍心理委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思想教育研究》,2013(6)90-93.
[5]郭少东:《大学生“宅居”现象的调查研究――基于河南工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68—03
精神疾病易反复发作,可能导致残疾和社会危害,决定了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并需长时间维持用药。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照料、社会负担相当繁重。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养老院、敬老院、康复医院精神疾病托管业务的开展,对疾病较轻的患者开展社区治疗、家庭康复、职业康复和对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慢性患者在机构内进行治疗、康复、照料已逐渐成为精神疾病管理的两个方向。本研究对北京市朝阳区不同性质的3家精神卫生机构内的长期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在不同精神卫生机构内长期住院者的患病情况是否相同,对患者的疾病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15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全部3家精神卫生机构的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医院(简称“第三医院”)、北京市朝阳区垡头大柳树医院精神病康复中心(简称“康复中心”)、北京市朝阳区精神病托管服务中心(简称“托管中心”)长期住院(住院时间≥1年)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运用SPSS软件,在3家机构620例长期住院患者中,按实际患者比例分配名额,随机抽取共22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别是99、67、54例),共计196例患者接受并完成了调查(分别是84、66、46例)。平均年龄为(51.90±13.49)岁,最大82.50岁,最小19.97岁;男性131例,占66.84%;女性65例,占33.16%;既往住院次数为(4.41±2.78)次;住院时间总和(100.60±81.16)个月;本次住院时间(55.00±42.83)个月,最短12个月,最长310个月。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1]。
1.2.2 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住院次数、住院时间、躯体病诊断等情况。(2)临床大体精神病评定量表(CGI—SI):采用0~7级的8级评分法,评定近1周的精神状态。
1.2.3 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精神科主治医师,按照调查程序,完成一般情况调查和对患者的评估。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取方差分析、χ2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具体见表1。
统计显示,3家机构长期住院患者的年龄不同,组间两两比较显示,第三医院患者年龄均显著高于其他两家机构(P < 0.001);性别分布不同,3家机构女性比例分别为42.86%、27.27%、23.91%,其中,第三医院女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家机构(较康复中心,单侧P = 0.035;较托管中心,P = 0.037);3家机构患者本次住院时间差异较大,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住院时间由长至短依次是托管中心、第三医院、康复中心。
2.2 长期住院者的精神疾病分布
具体见表2。
患者的疾病分布无显著差异,χ2=21.732,P = 0.084。但其中第三医院长期住院者的疾病谱最多;只有第三医院有抑郁/焦虑障碍患者;托管中心没有痴呆、双相情感障碍、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康复中心没有妄想患者。
2.3 长期住院者的精神疾病严重程度
具体见表3。
患者精神疾病严重程度明显不同,χ2=63.960,P = 0.000。若将患者病情等级合并,轻度及以下(3家机构分别为44、56、12例)、中度及以上(分别为30、10、33例),重度及以上(分别为10、0、1例),则χ2=50.961,P = 0.000,显示第三医院患者的病情较重,康复中心患者的病情较轻。
2.4 长期住院者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情况
具体见表4。
3家机构合并慢性躯体疾病的情况总体差异不明显,χ2=5.728,P = 0.057。但第三医院作为二级医疗机构,其合并躯体疾病者显著多于其他以康复托养为主的机构,χ2=4.348,P =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