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4: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篇1

2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现状分析

分析相关的法律法规,临床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对象有主体有不同。这样的情况决定了不同主体在医疗活动中医疗责任的承担是有着显著的差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了何种类型何种级别的医疗工作者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临床带教教师在医疗过程中的权利以及义务都是有详细全面的法律法规作为标准的。但是,医学生在临床学习期间进行的医疗活动是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保护的,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医德医风、医学伦理都方面的教育来规范医学生的行为,这样的约束力度和保护力度显然是不够的。技术含量高、风险大是临床医疗工作的一大特点,风险因素存在在医疗诊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在医学教育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经鉴定,属于医方原因造成的,由临床教学基地和相关医疗机构承担责任。因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指导不当而导致的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临床带教教师或指导医师承担相应责任。”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出现违反医疗规章制度的行为,其临床教育基地和临床带教教师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也给临床教师与临床教育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临床教学管理针对现状的对策

3.1加强医德医风

教育当前,在医院实习的学生为独生子女的居多,不善于与人沟通、不会主动关心旁人、缺少人文关怀、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了他们的通病。在对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与临床能力培养同样重要的是医德医风的教育。“保证患者利益的最大化,全心全意服务于患者”是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最为基本的职责。临床医学教育要将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贯穿始终,不断强化意识,不断规范行为。临床带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言传身教,要在进行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医德医风教育。选择临床带教教师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情操,使医学教育尽可能的与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讲课过程中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潜移默化的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临床带教教师要以身作则展现严谨的工作作风,充分利用临床教学过程中的示教机会以身作则,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倡学生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树立良好医德医风观念。要让学生理解作为医生所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救死扶伤、解决患者的病痛是医生的天职。在医学生准备进入临床实践学习阶段之前,首先要让其树立感恩之心,要感谢为我们提供学习平台的患者,患者不是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道具而且临床学习过程中的特别教师,我们能够从中学习到知识与技能。尊重患者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理解与支持,才能有机会成长为优秀的医疗工作者。

3.2强化法制观念

篇2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11~2014.12之间我院的15名手术室医务人员,共包括医生6名,平均工作年限10年以上,护理人员9名,平均工作年限10年以上。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参照相关文献及文件[3~4]自拟《手术室医务人员医疗器械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认知调查表》,问卷内容共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医务人员的职称、学历、职务、工作年限等;第二部分为医疗器械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认知,共设15个条目,均为多项选择题,以完全正确统计总体正确率。

2结果

本次问卷中问题正确率最高的分别为“医生根据临床经验设计的医疗器械在未经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能否用于患者治疗”、“我国共将医疗器械分为几类进行管理”、“某医疗器械处于消毒灭菌的有效期但注册证已失效,是否属于合格器械”,正确率分别为93.3%(14/15)、80.0%(12/15)、73.3%(11/15)正确率最低的题目为“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正确编排方式”,仅为13.3%(2/15)。

3讨论

篇3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成为临床、科研的主力军,是医学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我国试行医学专业学位虽然已有10多年,但是目前仍然没能正确把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在要求[3]。本课题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对卫生法律认知的比较作为研究题目,依据规定结合实际情况,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从而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卫生法的内容,相关规定、医院与科室的相关规定,提高相关的临床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某校在读临床研究生及某三级甲等医院主治医师,采用目的抽样,抽取研二专业学位研究生139名,主治医生146例。

 

入选标准:2014年5月二年级各二级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认知正常。2014年5月具有主治医师资格,认知正常。

 

1.2方法

 

1.2.1量表的形成在参考了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前培训模式的研究[4],该问卷包括8个维度,分别是医德医风教育、医院规章制度学习、医患沟通技巧、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心电图、内科系统基本操作、外科系统基本操作等八个方面对临床研究生期中考核要点进行调查,每个条目分三个等级选项,即很需要、需要和不需要。由于条目繁多,一次性完成研究有难度,故其抽出中医院规章制度学习、医患沟通技巧两个条目。再此基础上对两个维度的条目进行修改,邀请7位医院管理、教育和临床的专家对问卷进行咨询。最终形成《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卫生法律认知》问卷,它包括2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住院科室、工作年限。②卫生法规和沟通认知条目。抽取20例研究生和临床医生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890,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64。

 

1.2.2调查方法分别对泰山医学院在读临床专业研究生和和某三级甲等医院主治医师发放《临床研究生期中考核能力问卷》285份,收回283份,回收率99%,有效率98%。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对研究生与临床医师调查结果的比较,通过χ2检验,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对临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患沟通认知存在差异。对各个条目的两两比较,发现8个条目中,有6个条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在医保相关规定及医院与科室的相关规定这两个条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生在这两个条目上的得分均值分别是(1.03±1.01)和(1.32±1.74),主治医师在这两个条目上的得分分别为(2.28±2.18)和(2.89±1.78)。另外,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在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方制度与合理用药必要性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传染病的上报及相关规定和医务人员岗位职责必要性的两个条目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医患沟通能力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医患沟通技巧认知方面有差异,P<0.05。首先,医学院校要从医学教育观念上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早接触、多接触临床。依据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从医学研究生岗位胜任力着手进行医德和沟通能力培养,

 

①人际沟通课程的设立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②将医患沟通和专业课程教学联系起来,引导师生在专业理论的教学中融入医学伦理、沟通技能培养与学习;

 

③加强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倡导人文社会医学知识的学习;

 

④营造人文校园、人文医院文化建设;从系统上完善医德和沟通能力培养模式。

 

医德与沟通技能培养应该贯穿在校教育全程。在临床培养过程中,对医生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①在防病、治病的方面;②医院文化的影响。

 

3.2法律法规知识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必要性的条目,研究生和主治医师认知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医疗法律法规制约研究生技能锻炼,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依法行医行为,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医疗法律法规,尽管从客观上保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但也为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带来诸多不便[6]。另外,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和各种医疗法规的逐步健全,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患者都拒绝研究生为自己做各种操作,医院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也尽量减少研究生的临床操作机会。经常组织全院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新形势下的医疗服务中,医务人员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

 

3.3规章制度知识医院与科室的相关规定研究中两者存在差异,P<0.01。研究生得分低于主治医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入了医德医风教育、医院文化、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医疗核心制度学习等内容,将道德、伦理、人文、制度、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强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2年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医疗纠纷。①医院得到可持续发展,医生业务技术得到提升,为医学领域进步作了贡献。②医院可以更好地服务部队,提高部队战斗力,医生有更广阔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7]。医院也坚持利用大会、周会通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剖析本院及外院发生医疗纠纷实例,对典型的纠纷案例进行互动或讨论,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