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药市场的特点

医药市场的特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0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药市场的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医药市场的特点

篇1

一、医药市场发展趋势

纵观当今世界医药市场,医药市场的科技化是当代世界医药市场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医药商品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科技竞争力比重不断增大。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造成了医药市场的科技化,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医药市场国际化进程,不仅表现为医药商品流通与交换的国际化,而且表现为医药商品开发和生产的国际化、医药商品消费的国际化。与传统医药市场相比较,当今世界医药市场的知识化、信息化、无形化,也是医药市场发展的又一个大趋势。另外,也要实现医药商品生产及市场营销活动的无污染化、无害化、清洁化。随着当今世界医药市场科技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市场关系日益复杂,竞争与冲突也更加激烈,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就必须制定必要的医药市场标准,规范和约束各类医药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从而必然会出现医药市场的标准化。同时,随着医药产业的高度化和医药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医药市场一定呈现出高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我国当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医药市场正处于培育和规范与发展阶段,呈现出主要特点是市场主体的规模小、数量多,经营无特色,行为不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环境变化影响大。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医药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国家有关政策和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例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医药分业管理、建立新的药品价格管理机制等),这些都将对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今后中国医药业会进一步加大新力度,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途径和手段,逐步实现高度化。会通过加强资产运作,实现资产重组和资本扩张,不断提高资产配置水平和效率。会随着当今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从需求和竞争出发,通过对企业流程的构成要素重新组合,产生出更有价值的结果,从而获得绩效的巨大改善。会通过城镇职工基本医药保险制度、医药分业等有关政策和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今后医药市场创新的重点将由城市医药市场开发转向农村医药市场开发,将由处方药(RX)市场开发转向非处方药(OTC)市场开发。会随着建立新的药品价格管理机制,销售利润率会进一步降低,特别是对于一些老的国有医药商业企业,由于负担大、费用高将出现经营亏损和亏损进一步加大的局面。

二、我国医药市场创新的障碍

从市场的主体情况看,我国医药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经营集中度低,企业“多、小、乱”的问题十分突出,研发能力弱,尚未完全摆脱粗放经营、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管理失衡的无序经营局面。全国当前共有各类制药企业63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1700多家。在医药商业中批发企业数量过多,企业规模小,资信能力较低,根据有关统计,1999年3月份我国药品批发企业已达17000多家,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只有500家,仅占医药商业批发企业总数的2.94%,而全美国仅有一级批发商13家,零售药店已达63850家。从药品消费情况看,1997年中国医药商品销售额838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66.5元,其中城市人均消费175元,农村人均消费25元。城市药品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村药品人均消费水平的7倍,差异是比较大的。而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总数25%左右,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总数的75%左右。从医疗单位情况看,根据统计我国县级以上的医疗单位共有15200多家,其中,大中型医疗单位400多家,全年药品差价收入和企业销售让利及回扣款共计可达这些医疗单位的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表现出医疗单位依赖单位药品差价收入生存的事实,同时产生一些严重的弊端,造成竞争无序,市场难以规范,使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三者之间的债务关系最终在医疗单位变成死结,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整体效益大幅度下滑,盲目追求让利和回扣,使市场营销的本质变了样。从医药流通体制看,随着中国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药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全面进入买方市场。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已经突破了医药商业一、二、三级批发层次的流通格局,形成了多渠道少环节的医药流通网络。在此形势下,商业批发企业恶性膨胀,形成了16500家庞大的竞争力群体。如此众多的批发企业是造成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医药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流通手段落后,效率低下,无序竞争使商业销售利润率由1985年的4.46%下降至1997年的0.47%,企业的亏损面逐年加大,已由1985年的2.19%,上升至1998年的40%。我国现有的药品消费水平比发达国家低几十倍,但是批发企业的数量比发达国家高几百倍。从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情况看,尽管保险覆盖范围有大有小,但用药都以常见病药、普药为主。进口药、新药、非治疗药、保健药品占的比例很小,从而给医药市场带来较大的变化,影响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由于克服浪费,控制使用贵重药品等,使医药企业的平均市场利润下降。

三、我国医药市场创新的方向

篇2

医药产品是特殊的商品,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新一轮医改政策启动,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医药产品的发展空间必将迅猛增加,医药这个被誉为“朝阳行业”的“大蛋糕”必有做大做强的趋势。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药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12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医药销售市场,这必将造成医药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科学构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一) 与国家职业教育基本目标相一致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将职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职业教育最根本特点在于教育与某种职业特点相联系,因此在基础教育基础之上,职业教育更加突出专业性、市场性、职业性。医药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所需是根本诉求,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与人才需求相适应

结合目前的医药营销人员现状,存在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强、毕业生进入企业“过渡期”长等突出问题。当前医药营销人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专业技术型。此类人员,大多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基本的医药学相关知识与技能,但缺少营销知识学习与营销技能实践,实际工作中,营销能力欠缺,效率低下。2)营销型。这类人员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但医药知识不足或难以满足工作需求,不能敏锐地感知医药市场变化和对药物制剂的需求,面对高端和新型制剂,往往束手无策。3)经验型。该类人员从事医药营销工作时间较长,熟悉行业特点,但缺少医药知识和营销技能,通常营销手段落后,且医药商业伦理意识淡薄。而结合医药市场的未来发展需求,具备医药基本知识、擅长医药营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是企业的首选。

除此之外,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营销人才的争夺战愈演愈烈。而我国医药营销人员高度年轻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正因为不断年轻化的趋势,使得医药营销人员对工作期望值较高,承受的未来压力也较大。因此,很多医药营销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心理和身体上的疲劳感,需要有一段时间调整,所以医药营销人员显得流动比较频繁。调查数据显示,营销人员的流动频率在人才市场中居第一位。4.1% 的营销人员跳槽频率为1-3个月,19.6% 的营销人员跳槽频率为1-2年,26.8% 的营销人员在2年后有跳槽的趋势。长此以往,会造成企业资源浪费,以及企业表面上不缺营销人员,但又留不住真正的医药营销人才,这样两难的“企业荒“现象。

另一方面,包括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在内,很多大中专院校开设了医药营销这门课程。作为从属于市场营销,而又有自己独特特点的一门行业,很多学校都缺少相关的实验实训基础,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降低。很多医药营销毕业生反映,在学校接触的药品知识太过苦涩和表面,进入企业之后,感觉差距很大,不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再学习的时间较长。而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大学生才是他们的最佳营销人选。

(三)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现在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群体多为“90后”,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网络步伐的加快,他们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对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日常教育教学与学生的接触,发现这些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明确,但普遍缺乏韧性和坚持等特点。经过高中三年“填鸭式”的学习,很多学生对大学学习期望值更高,希望得到新的实用知识与技能,传统的理论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二、医药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 课程设置更加细化

随着国家“新农合”和农村“两网”建设的推进,农村医药市场逐渐显示出巨大潜力,各大医药企业纷纷转向农村市场,寻求合适的营销手段。2011年以来中国内地基层用药规模增长迅速,一到三季度,全国对基层药物的销售已达425.5亿元人民币,因此,农村市场在未来医药市场中将占据重要地位,基层医药营销人员需求数量增多。结合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加强医药市场特点分析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方面缓解大城市营销人员工作的压力,同时发挥自己的潜能,学有所长。

篇3

一、引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市场内医药行业逐步快速发展,结合近年来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向,已经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有关医药专业的人才成为市场的主要竞争对象,尤其是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医药市场内的买家开始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有关部门为了缓解上述出现的现象,市场内开始引入国际上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药品,造成医药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部分小工厂由于其药品的知名度较低,造成销路几乎完全被中断,为了提升企业在市场内的可持续发展,开始引入大批量营销方面的人才,实施一系列的营销活动,用来提升药品在市场内的占有率,借此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知名程度,为药品提供多种销售渠道[1]。区别于其他营销产品,由于药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医药行业的市场同样具有特殊性。为了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部分其他销售行业的人员开始转行向医药行业发展,因此,开展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分析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医药市场营销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有关不完全数据统计,医药市场有关营销部门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处于市场招聘排名前三的行列。从地方人力资源保障局数据情况来看,不论从初级的营销人员或营销经理等高级营销人员,均呈现出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虽然一直处于人才招聘状态,但却无法找到与岗位匹配程度较高的人才。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医药市场对于营销人员的需求量在未来5~8年会持续保持上涨趋势。随着药品种类的多样化发展,一方面对营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另一方面对市场发展提出新的难题。结合医药营销市场的岗位分布情况,总体分为底层(也称基层业务员)、中层(也称营销管理人员)、高层(也称营销高管)3个种类。基层人员主要负责对新上线的药品进行整理、清点库存,同时需要对外发展业务,向有药品需要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销,基层人员一直是医药行业急需的人才,在市场发展中,由于市场对于基层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基层人员具有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求职门槛较低等特点。中层人才是指在营销活动中,根据市场发展趋势,为相关基层人才提供营销策划,由于医药市场的变化趋势较快,因此需要中层营销人员具有思维较灵敏、创新能力较强的特点[2]。高层营销人才是指医药行业内的营销专业专家,主要针对中层领导者提出的策划,进行后期的填充或修改,该层人员目前在市场中是最为抢手的,该层人员的能力可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基于上述根据企业中营销人才的分类进行的市场需求量分析,下述将结合市场内营销人才的内外差别,分析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营销人员在市场中属于流动性人才,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服务行业,流动型人才的需求量更高。随着医药行业劳动量的不断提升,结合市场具有优胜劣汰的发展趋势,只有优秀的营销人才才能在医药行业发展得更远。

三、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就业规划研究

(一)明确医药市场营销前景和就业发展趋势为了提升医药行业营销人员与市场发展的适配程度,下述将从就业方向、领域、岗位3个方面,采用明确医药市场营销前景和就业发展趋势的方式,为人才提供正确的就业规划指导[3]。其一,采用市场调研的方式,掌握医药市场几大知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岗位调整方式、市场销售渠道等,明确有关医药大学的学生在医药行业的就业领域,同时进行自身能力的分析,实现自身专业的定位。其二,根据对自身专业能力的分析,明确在后期的就业方向,制定求职规划,根据后期的发展情况不断地调整早期制定的计划。根据调查信息显示,目前医药营销人才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市场内一些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研发企业等。主要包括各大连锁药房、药品局、医院内部药品监察部门等。其三,根据医药市场内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求职行业匹配程度的研究,调研一些核心部门对于人才的需求量,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向企业投递简历,包括药物运输部门、药品管理部门、药品调研部门等,结合不同部门之间的不同流动程度,适当地调整就业规划,明确自身就业前景。

(二)强化医药市场营销人才专业技能随着药品种类的多样化发展,传统的营销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医药市场提出的要求,在医药市场后期的发展中,只有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未来市场的核心竞争对象。根据自身的不同专业方向,将未来的就业规划分成3类:其一为经验型营销人才,即为结合自身其他的营销经验,为企业药品营销创造新的业绩[4]。其二为医药型人才,即自身的专业为医药专业,已经具备简单的医药方面知识,在工作中,可直接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为其提出最优化药品购买方案。其三为创新型人才,尽管工作经验或相关专业能力较差,但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可根据企业设的营业额,设计对应的营销方案。只有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将就业规划与市场发展趋势相结合,才能确保未来的发展中不被社会淘汰。因此,在注重自身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还应该提升人才的道德建设,避免出现药品虚假抬价、“黑箱”操作等现象,提高企业的对外声誉度,为自身就业规划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改变人才传统医药市场营销理念只有将采用改变人才传统医药市场营销理念的方式,才能为人才就业规划提出正确的指导。首先,要树立自身以“服务客户”为宗旨的服务理念,在开展对应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应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包括药品的成本、药品的采购方式、药品的制作流程等,同时了解客户是否存在过敏历史、近期是否服用过抗生素。因此,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应具备协调用户与药品关系的能力,才能实现为企业创造对应的利润。其次,根据市场上有关药物的作用程度,分析客户的购买意识,转换传统的营销理念,以培养创新意识作为就业规划的基础。分析客户对于药品的期望值,提升人才的道德建设。每个优秀的营销人才都应该具有明确的道德底线,在营销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有关的法律条例,同时需要培养人才的良知意识为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