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智慧课堂概念

智慧课堂概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0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智慧课堂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智慧课堂概念

篇1

教师的备课也就是课堂教学设计,要尽量促使"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和"怎么办"的知识和谐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是什么"的知识方面打好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为什么"的知识学习中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怎么办"的知识中学会运用。比如:教材中π等于几是前人的研究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π等于几,先创设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出这个常数,也就是圆周率,并知道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由此可知,只要知道了任何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就可以求这个圆的周长。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是什么"的知识,又能用"是什么"的知识来解决"怎么办"的知识,也就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长了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我能力的发挥,增强了学习动机。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不仅要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策略性知识学习,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是应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了这种割补的方法,又可以应用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中;又如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时,是通过通分方法,把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进行加减计算等。这些过程,首先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并懂得任何转化均是有条件的;其次教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训练,重视开发学生的多元性思维;最后是要学生对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做自我评价,并对别的同学的策略即使用策略的能力也作出评价,使得课堂教学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中,让学生学会采用较优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优化能力,促使数学课堂学习更有效。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反思智慧的培养

课堂学习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论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教师应引导学生既能看到成功的精彩,又能看到失败中的美丽。我曾问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你会背乘法口诀吗?"学生很快地从"一一得一"背到"九九八十一"。然后我问为什么是"二三得六"和"九九八十一"呢?的时候,他却不知其所以然。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来都是重视将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熟记结果,而没有让他们真正地探索与思考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在现实教育中,有多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出错呢?又有多少个学生经历了探索--失败--再探索--再失败--成功?我们是要给学生输入清晰的概念,但在不破坏知识程序的基础上,应注重让学生有提取概念、形成概念及会应用概念的能力。只有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检验假设,解决问题,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才能将知识转化智慧。知识的产生和积累是渗透在智慧里的,与经验智慧共存的,每个人的智慧都是在成功与失败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

篇2

0前言

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飞速发展,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智慧的学习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1]。智慧教育理念在教育界不断推进的同时,新技术环境也迅速地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在新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智慧教育如何开展,新形式的智慧课堂应如何构建[2]。

1智慧课堂的概述

“智慧教育”一词起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Planet)”的概念。对于智慧课堂的界定,国内外的文献中尚没有统一的论述,智慧课堂由智慧教育衍生而来。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提出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国内关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研究主要依托融合于课堂的自主的、泛在的和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方式进行[4]。

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1智慧课堂的技术特征

智慧课堂可以应用资源共享、学习情境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智能学习分析、移动通信互联、合作交流、即时反馈等技术进行教学,形成开放、高效的信息化学习模式,智慧学习满足了多层次教育的需求。

2.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为“教”与“学”的融合和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增进师生互动和协作交流,使“教”与“学”相互渗透、融合一体,因而对智慧课堂的实用教学流程结构设计,应把“教”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来考虑[5]。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阶段(课前、课堂、课后)结合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情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探究学习、智能学习分析、课后作业、信息化辅导、反馈测评等教学步骤构成智慧课堂完整的教学过程。

2.3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

2.3.1课前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放送预习内容、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学生也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交流,问题讨论。

2.3.2课堂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情采集,导入新课,讲解学生课前自学时的疑问,进行探究学习。课上主要为互动式教学,智能学情分析,布置课后作业。

2.3.3课后

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信息化辅导,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网络试卷问答、在线提问、作业视频等方式反馈测评。

3智慧课堂实践教学的讨论

3.1技术支持

智慧课堂实现的前提是学校构建的信息技术平台。目前,高校都配备微机室,大多数学生有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这就为实现智慧课堂提供前提。2017年锦州医科大学将实现全校区覆盖无线网络,在技术层面上满足智慧课堂的实施。智慧课堂模式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3.2学习个性化,跟踪智能化

智慧课堂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结合自己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让学习真正个性化。由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可携带性,使随时学习成为可能,跟踪学习也更智能化,更真实的挖掘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

3.3反馈即时性

智慧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评价,课前预习与反馈、课堂探究学习与反馈、课后作业测评与反馈,反馈信息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即时性反馈形成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3.4互动交流立体化

智慧课堂模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在各种网络平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全时空的实现互通。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畏惧感,创造了平等、融洽的教学环境。

3.5学习资源推送的智能化、便捷化

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媒体资源,如微视频、教学课件、电子图片、语言教学、学习材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智能化的学习资源,便捷的推送方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个性学习、快乐学习。

4结语

随着数字终端的兴起和网络应用的日趋成熟,智慧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6],其核心在于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7]。智慧课堂作为新型学习环境,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能够满足“数字土著”能力倾向、学习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在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方面具有应用价值[6]。此次,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校教学中,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能力培养,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65-71.

[2]庞敬文,王梦雪,唐烨伟,等.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9):63-70.

[3]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34.

[4]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5]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篇3

关键词:

实用智慧;高效课堂教学;重要性

实用智慧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与学习有效联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针对性地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有助于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实用智慧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并为其提供强大的保障。实用智慧的实施,能够有效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加速“高效课堂”的推广进程。

一、实用智慧及高效课堂的内涵

实用智慧是指教师把概念知识和教学技巧结合在一起,使知识可以在具体的场合或情景下得到适当运用的能力。它来源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对“决定目标及达到目的的手段及智慧”的讨论。亚里士多德按人类行动的种类把知识划分成不同的种类。决定目标及达到目的的手段及智慧(实用智慧)就是指在具体情况下做出与其他人相关的明智的决定的能力。作为行动的起点,实用智慧关注的是对价值的分析———对人而言哪些东西是好或坏。实用智慧就是与实践息息相关的智力活动。它侧重于变量,即不能被通用的规则所阐释的特殊案例。实用智慧要求在一般和具体之间互动,要求考虑、判断和选择。更重要的是,实用智慧要求经验,在运用它时,具体的和依赖于情景的东西得到强调,被置于一般的总体的规则之上。实用智慧指的是教师总是对儿童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得最好而做出决定。因此,教师除了要有充足的知识,还需考虑、探究应如何针对具体的儿童在具体的环境下使用这种知识。因此,做出好的教学判断这一环节就被列入教学日程。高效课堂指的是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在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时,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情来制定不同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应结合班级中不同性别及不同民族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的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培养其责任感与独立性,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实用智慧在高效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实用智慧是高效课堂有效实施的必然条件

高效课堂,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调控手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是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前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概念知识和教学技巧有效地结合起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也就是实用智慧是否得以充分利用。因此,要使高效课堂真正发挥优势,教师就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将知识与教学技巧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即实用智慧。

(二)实用智慧是学生探究式学习获得成功的必然保障

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来获得知识,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将教学知识与教学技巧进行有效调控。在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甚至消失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大大增加,所以高效课堂对教师的最终要求是高效合理地调控教学知识和教学技巧,也就是要有较高的实用智慧。

(三)实用智慧可以加速高效课堂推广的进程

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新教育理念的真正贯彻还只停留在表面,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理念尤其是高效课堂的运用实施产生了错误认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实用智慧不强,对课堂调控不力,使高效课堂教学法难以取得实效,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会降低,从而对高效课堂产生怀疑,甚至否定。如果教师注重实用智慧的提高,有效地进行课堂调控,在适应了高效课堂以后,学生会对高效课堂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它的推广进程也会加速。

三、结语

教学知识与教学技巧的结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实用智慧的能力,才能落实新课改的探究式学习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知识的无穷魅力,从而不断探索、创新,进而推动高校课堂的发展,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效果。

作者:马宁 单位:宁夏西吉县第三中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