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小学音乐教育文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

篇1

二、运用现代音乐对于有声乐谱教学进一步探讨

为了促进音乐教学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可以设计探讨式问题,让学生展开合作式讨论。将有声乐谱教学以欣赏课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以《幻想曲2000》为例,这部音乐是迪斯尼动画大师们所制作的动画片中的插曲。在教学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动植物的精彩动画表演,让学生通过欣赏动画来体会这不朽的乐章。学生聆听计算机所演奏出来的音乐,特别是发出学生所熟悉的电子琴声音,就会在计算机与电子琴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教师在播放过音乐之后,让学生明白通过MIDI协议,就可以在电子琴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处理。此外,计算机会运用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电子琴演奏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音乐编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编辑、保存。教师对这些操作都可以进行演示,以让学生熟悉音乐的编辑和保存的功能。如果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智能演奏一遍,无法对正误进行比较。而使用计算机进行音乐教学,可以监听任意的音轨,并能够将音乐播放出来。启动Cakewalk音乐程序,就会出现主界面,各种重要窗口都呈现出来,教师要边操作,边讲解。针对乐曲的内容,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运用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根据所获得资料整理思路,以引导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延展。学生运用多媒体查阅资料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并逐渐地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以深入理解。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中学生音乐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着教师的问题独立学习。数字化音乐教育的授课程序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当学生的个体选题确定下来之后,通过学生自主学结出学习成果,针对信息反馈作出教学评价。

三、小学数字化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优化教学,为音乐教育搭建了合作学习的平台。传统的音乐教育只对学生的听觉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上较为单一,以被普遍使用的教学工具钢琴、电子琴或者是录音机等作为辅助工具。信息多媒体技术被引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中,使虚幻的音乐形象通过动态的画面、声音及文字合成为一体,给学生以新的感受。以识谱教学为例,采用打谱软件操作,可以将音乐的乐谱识别与音乐之间形成对应的关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有声教学的方式,会对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并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当中。

篇2

一、前言

小学音乐课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歌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最便捷的一种教学手段,得到了许多师生的认可和支持。但是,当前我国小学合唱教学中凸显出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效果,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就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对改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如果进行发音训练时不科学、不规范,就会损害小学生的声带发育。例如,有的学生在进行合唱练习时,过分表现自我,从而用尽全力进行喊唱,这样很容易造成声音的嘶哑。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放开声音,只是小声跟唱,从而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还有,当遇到高音时,有些学生就会使假音去唱,声音没有穿透力和辨识度。另外,学生的运气方法不正确,会导致演唱节奏的混乱。在传统的和声教学中,主要强调的是声音的整齐和气势,对音准和技巧等要求很少,因此就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让学生将合唱看成一种任务,失去了学习合声的兴趣。而教师对学生合唱的技巧指导也存在不足,许多教师只是强调整齐和响度,没有达到让合唱打动人心、传达感情的目的。因此,只有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运用正确的合唱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小学生合唱的兴趣和配合度,从而提高合唱教学的教学质量。

三、小学合唱教学的几点建议

1.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力求扬长避短。进行合唱教学的前提条件就是选择合适的曲目。因为音乐素质、性别以及年龄等各方面的限制,音乐教师在选取作品时要能够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学生的音乐功底、学生的嗓音等情况选取适合学生练习和声的曲目,从而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当中。尽量选择学生喜欢的曲目,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另外,还要让学生对合唱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进行排练。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不同年龄、不同音乐修养、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审美直觉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选择曲目的时候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合适的作品。

2.采用多维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维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首先,基础训练要轻松愉快。可以将一些基础训练融入游戏当中,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内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同时激发他们学习合唱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采用多样化的练唱方式,让学生充分享受合唱过程中的乐趣。单一的学唱方式无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除了进行齐唱之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展开班级合唱的有效教学。常见的有并驾齐驱、先入为主、轮唱、重唱、听唱结合等多种方式。

3.发挥钢琴伴奏的作用。二声视唱的范唱首先要充分展示两个声部,给学生以双声部的和声概念,可以两声部同时弹奏,和声织体要求清晰、形象,也可以突出弹奏一个声部。如果学生有比较好的基础,或者曲调和声相对简单,在学生学唱开始时就可以要求两声部同时轻唱。另外,没有伴奏的练习也是一种提高合唱技巧的有效手段,对锻炼学生的音准能力、提高声音稳定性有非常好的效果。遇到音程跳跃大、节奏不规整、变化音等情况时再适当地用钢琴伴奏。如果在练唱过程中出现某声部跟不上时,教师可以用伴奏加强的办法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达到声音的均衡统一。

4.适当进行班级合唱比赛。进行合唱比赛能够充分展示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有效的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方式。通过比赛,教师会更加花费心思和工夫,对班级学生演唱的整体情况进行更全面的了解,从而进行合理分工,同时还能够丰富歌曲的表演、演唱形式以及伴奏等等。另外,合唱比赛还能够显示出教师对合唱作品的理解和其教学能力。

总之,合唱教学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合唱是声乐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需要教师要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需要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投身其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去创建美妙的和谐之音,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力文,楼丹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初探[J].教学研究,2013,2:120.

篇3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学生入校以后,我不急于上课,而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歌唱出来,并就此对音乐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借以了解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程度,根据学生自唱每首歌的内容,我把音乐知识渗透入内向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做一个认真、详细的记录,对基本掌握内容的学生加以肯定及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对那些高声歌唱而跑调、节奏不稳的学生,我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那些音乐基础好的同学上课兴趣十足,注意力高度民主集中,充满自信。一些性格内向基础不好的同学非常胆怯,声音很小,老师一提问便满脸通红,低着头怕老师提问,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一些顽皮的同学东张西望,搞小动作,并会故意发出怪声引同学发笑,通过两周的学习与观察,我初步摸清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为学生划分不同类型,为教学设计和分类指导打下基础。

二、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任何东西的动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让对音乐似懂非懂的学生进入正规音乐学习的关键,作为音乐教师,要以生动的语言、标准的范唱、熟练的弹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渴望春天》是我教给初中学生其中的一支歌,不仅要求学生会唱,同时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体会歌曲的优美之外,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美的感染,激发起学习音乐的热情。

三、建立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常规

由于以往的农村小学缺乏音乐的教学的硬件与软件,学生的音乐课上得比较随意,担任音乐课的教师,一般是本班班主任或者一些兼课教师,所以音乐课常常被占用或者学唱一首歌曲应付,造成学生在音乐课时也就了然无趣应付了事。针对这样情况,我制定了一些教学常规:

1、听着音乐进教室,在音乐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因为农村学生生性比较好动,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我选择了美国影片《音乐之声》里面的插曲哆来咪。在此之前我专门到书店买回这部影片的光盘放给学生看,学生在故事里面感受到了音乐的欢乐与美好,对里面的歌曲哆来咪感受尤其深刻,这样对于教学常规的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这首歌曲基本掌握之后,我引导他们理解歌词加上简单的动作,欢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使学生更是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为上课打好了基础。

2、根据学生原有的音乐基础设立练声曲

把以往在课堂中一问一答的方式改为以音乐的方式师生问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感觉,根据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的特点,我设立了以唱唱名为主的曲子,如C大调的音阶从低至高再由高到低。在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只唱唱名,例如《闪闪的小星星》,在课堂上用约十分钟的时间反复的练习,现在学生已经基本能够掌握唱名了。所以我又新增了F、G、D三个大调的音阶唱名练习,以后我还会按照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设立其它的练声曲。这样会帮助提高学生视唱与音准能力。

3、在学唱C大调的音阶熟练的情况下训练学生的听音能力。

农村的学生从来没有经过听音练习,所以要从最简单开始,并且要避免枯燥,我目前所定的听音目标是以C大调的la为标准音,听辩do与mi两个音,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学常规在学生的心理扎下了根,上起音乐课时就会得心应手。

四、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实情,我根据几周上课的摸底情况,分为优、良、中、差四类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给予充分肯定,给他们更多的空间与自信,课堂上充分“领头羊”的角色,发挥“骨干”作用,既可以认识自身不足又可以增强自信心,学习更进一步,对属中等的学生,我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他们原有的基础,设计可行的学习目标,对进步加以肯定表扬,对基础差的学生,关键在于提高其素质,据我观察,学生基础较差是有多种原因的,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帮助,对未上过音乐课的学生,利用他们的好奇与新鲜发展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进入音乐情境学习,对那些顽皮的学生,通过分组比赛来对他们进行约束,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后,充分发挥好带差的作用,在课上降低评价标准,只要有细微的进步就大力表扬与肯定,树立他们的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对较内向的同学,我设法消除胆怯心理,在课间与他们说话聊天,课堂上注意他们的情绪,给以鼓励的眼神,从而改变他们畏怯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课是美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同于一般知识性、纯理论性的学科,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给刚入校的学生学习的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