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

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6:0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X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1

1 当然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现状

1.1 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

现代化农业政策的推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各种化学药剂的使用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肥料、农药以及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使用,导致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不仅对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农业现代化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多的使用化学肥料,原有的有机肥料大幅减少,导致土壤中含有的氮磷钾成分严重不均衡,造成了土壤板结,并且降低了土地的耕作质量;肥料利用率过低,同时造成了土壤以及肥料养分的浪费和流失,这些流失的肥料随着雨水流入地下以及河流湖泊中,造成水体污染以及湖泊富营养化;再次,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使用过多,尤其是对有机磷等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了农业蔬菜中的化学成分超标,有机农药残留量过多;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包括农用覆盖地膜、农药空瓶以及其他的包装袋等,这些塑料制品很难被土壤吸收,并且腐化的时间较长,不能够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导致农用耕地的污染。

1.2 工业污染问题

在农村自然经济具有较为稳固的基础,农村工业化以及农村农业工业化发展基本上都是较低技术含量的粗放式经营发展,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牺牲环境换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本身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这种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不仅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同时也给日后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带来困难。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等不断地被排放到河流。很多企业为了获取私利,不惜牺牲当地环境,私自排放污水,并且不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污水处理,并且躲避执法部门的检查,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1.3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不完善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加快了农村建设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短时间内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要求。除此之外,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达到足够高度,城镇的环保措施以及基本措施仍不完善,在城镇以及农村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垃圾随意堆放,缺乏环保意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地下水以及周围环境污染,并且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一般而言,城市的垃圾处理厂设在郊区,而郊区距离农村较近,因而农村承受了城市和农村自身的垃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1.4 农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小康的生活标准,但是不可否认,很多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环保意识尤为欠缺。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加大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力度。为了提升农村经济效益,获取经济价值不断的损害环境,大量树木被伐,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现象不断加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滥用化学农资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村短期利益让很多人失去了环境保护意识,造成生态失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2.1 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标准化

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将农业技术与经济和管理有机统一起来,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可持续发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机制,是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的重要条件。而且推广农业技术标准化的推广,也是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只有将科学农业技术与环境治理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的生态环境发展。

2.2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农村基层环境保护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指导和督促建设的环保整体规划和建设工作,并根据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赋予该组织一定的环境保护执法权力,确保其执法的严肃性。同时要切实加强和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

轨道。

2.3 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整治力度

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乡镇企业进行环境污染状况评估,对不符合治污排污标准的厂矿企业停产整顿, 达不到治污标准的企业必须关停。

2.4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农村工业化发展

在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治理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不断发展污染小、性价比高的企业,在源头上对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此外,大力发展污染治理企业,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建立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提高农村工业化的产业化以及规模化,促进农村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3 结语

农村环境恶化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绊脚石,应加大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并由分散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这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白洋.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现状成因及对策[OL].中国环境法网.2008.

[2] 陈卫华,郭益峰,管宏云,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分析[J].江苏环境科技,2006,12(4):160-162.

篇2

环境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特别是在当今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锦州市古塔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城市化进程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并使人类享受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失序等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因噎废食。

1、古塔区污染源及污染物产生、排放的特点分析

1.1区域特征明显

古塔区辖区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工业源决定古塔区的空气质量。生活源对古塔区整体水污染物的产排影响超过50%。尤其是古塔区的西北石化工业区所在的石油街道在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物的排放中位居首位,其次是敬业街道。从能源结构看,古塔区主要能源是煤炭,造成的大气污染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导致固体废物中粉煤灰和炉渣产生量偏大。

1.2行业特征明显

废水主要来自原油加工及石油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化学试剂、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等行业。废气主要来自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

1.3典型大、中型企业污染集中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州石化分公司各项污染物排放量位居首位,锦州节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锦州市供暖管理处、锦州市古塔区房屋管理供暖公司几家供暖供热企业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和固体废物量值。

2、古塔区主要环境问题

2.1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国家六大“两高一资”行业(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建材业)古塔区占3个,导致古塔区能源结构不合理,一次性能源比例偏高。煤烟型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改善压力大。

2.2冬季采暖低空污染源直接影响古塔区环境空气质量

古塔区部分燃煤用于冬季供暖,皆属低空排放,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高空扩散,影响市区的空气质量。

2.3石油化工行业产品的废水排放量高居不下

2.4机制、体制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力

由于缺乏问责机制,加之环保部门“人言轻微”,环境监管力量薄弱。“以新带老”和“上大关小”等环评措施及“三同时”制度不能有效落实,污染物直排企业存在于城区边缘。

3、古塔区环境对策建议

3.1为实现“争先创优,增量上位”这一目标,坚持“南商北工”经济战略,保持经济稳步发展

3.2合理控制经济尤其是“两高一资”行业发展速度

3.3优化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

减少污染的根本出路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产工艺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结构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结构转变。优化产业布局,就要合理选择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依据区域环境容量调整地区产业布局。

3.4实行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管齐下的策略,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改善能源结构,实行清洁生产

积极推动全区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核心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减少原材料消耗,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

3.5增加环保投资,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治理能力并提高其有效性

解决资金投入,除了政府补贴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例如,排污收费、环保税收、环境基金等不仅可以弥补环境投资经费的不足,还能推动企业和市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从而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篇3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044-01

1 近郊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来源

目前近郊农村的环境污染来源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种渠道,一是农业自身生产活动中的环境污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造成水质变坏、土壤污染、大气浑浊恶臭,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危害农业生产,且易传染疾病,影响居民健康;另一种是外界对农村的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的日益改善,一些污染性工业开始向农村转移,再加之农村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 近郊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观念落后,环保意识淡薄。解决近郊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环保意识的增强。但是我国农村农民环保意识普遍淡薄,传统的小农意识重视私有,缺乏共享意识,重视现实,缺乏未来意识。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没有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而忽略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在决策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缺少专门的农业环保管理机构。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目前在农村基层环保监管体系不健全、农村基层环保部门队伍薄弱,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环保部门还没有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专职人员素质低、监测仪器和业务经费短缺, 对农业环境还没有常规监测。

3)我国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综观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主要是以城市污染和工业防治污染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这些环境法虽然或多或少的有关于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但是这一法律法规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乏关于综合性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法规或条例。此外,在一些重要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如程序法方面的有关环境评价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农药使用造成环境污染法等。

4)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环境保护资金大部分用于治理工业和大城市的环境污染。但是伴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一些城市环境污染开始向农村的转移,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这些都使得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事业举步维艰。

3 保护和改善近郊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

1)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和相关领导环保意识。在我国,环境保护的本身起步比较晚,加上农村传统意识的影响,大多数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意识较弱。此外乡镇和农村的一些领导片面追求政绩,而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因此,要想保护好农村的环境就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环境公德以及环境法律观念;

2)建立健全完善的环境保护体制,强化对农村环境的保护。 根据环境保护法,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环保体制,在农村环保执法过程中,应该以环保局为执法主体,独立于当地政府之外,当地政府可以参与辅助本地环保机构工作,但是不能直接进行行政干涉。这样各地各部门的环保工作都由统一的环保机构来行使职权,各级政府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内部的环保法制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政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制止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保护主义;

3)加速对农业环保的环境立法,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在农村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要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构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体系,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生态安全及乡村企业环境管理的法律机制;

4)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投入。一方面政府用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和企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研究农村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方式。

4 结论

总之,在我国,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因此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从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途径,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与农村和谐,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雪艳,孟祥德.论生态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与对策选择[J].前沿,2011,1.

[2]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9.

[3]殷广平.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河北环境保护,2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