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旅游景点安全管理规定

旅游景点安全管理规定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6:1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安全管理规定,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旅游景点安全管理规定

篇1

来临,各镇街和区直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防火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防火工作的领导,精心搞好动员部署。针对本辖区、本系统、本单位实际和薄弱环节,成立主要领导负责的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因地制宜,周密制定防火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深入推进各项春防工作措施的落实,有效遏制火灾事故多发势头,坚决杜绝重特大和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结合火灾特点,严格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

各镇街和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各种消防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形成层层管理、逐级负责的消防安全管理局面,促进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有效落实。火灾隐患单位要认真落实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加快火灾隐患整改步伐。各单位特别要加强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管理,严格动火审批制度,落实领导值班巡视检查制度,确保万无一失。各镇街要制定防火公约,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治安和防火巡查,实行群防群治,多策并举,确保我区火灾形势的基本稳定。

三、大力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

篇2

(一)检查范围

敬老院、学校、幼儿园、医院、卫生室、车站、耶稣堂、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和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

(二)检查内容

1.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情况:重点检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机构设置、应急预案制定以及应急预案演练等安全管理情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安全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等人员疏散设施完备情况,监控设备、灭火器材等安全设施有效情况。

2.建筑物安全状况:重点排查房屋等建筑物地基基础有无不均匀沉降、滑移、悬空等现象,房屋墙身、门(窗)洞角、纵横墙交界处等部位有无产生明显的斜向、竖向及水平向裂缝,支撑楼(屋)面的梁、板、屋架等节点部位有无松动、滑移、拉开、断裂等现象,房屋整体有无明显倾斜等异常变形现象以及有影响房屋使用安全的其他现象。

3.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安全生产大检查部署开展情况、隐患整改情况和责任落实情况。

二、检查分工

各分管领导、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认真开展安全检查。

1.城建部门:负责对公众聚集场所房屋等建筑物安全进行全面检查;

2.公安部门:负责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和治安状况进行全面检查;

3.民政部门:负责对敬老院、福利院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4.卫生部门:负责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公众聚集场所公共卫生情况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5.教育部门:负责对学校、幼儿园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6.文化广电部门:负责对文化娱乐场所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7.工商部门:负责对宾馆饭店和旅游景点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8.国土部门:负责对砖瓦厂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9.工贸部门:负责对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以及工业企业、商场、超市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10.城管部门:负责对车站、市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11.安监部门:会同公安、城建、民政、教育、卫生、文化广电、工商等部门进行综合抽查;

12.宣传统战部门:负责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三、检查要求

(一)迅速部署安排

各部门分管领导是此次安全检查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在前期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对公众聚集场所安全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回头看”。8月6日-10日,由各公众聚集场所进行自查;8月11日-20日,各主管部门进行集中检查;8月20日-22日,各部门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对问题大、整改难度大的要向镇主要领导汇报,以取得领导的支持,把隐患彻底铲除,坚决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突出检点

敬老院要进行全面安全排查,重点对防坍塌、防漏电、防火、防盗、防暑降温、防食物中毒等方面进行认真检查。要切实加强学校、医院、教堂等重点场所检查,加快实施“校安工程”,防范群体性事故发生。要切实加强建筑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对经鉴定为危房的房屋,要定人、定位、定措施、定方案,按步骤实施重点监控及整治;对整体危险和局部危险的房屋,要采取果断措施,该停用的坚决停用,该拆除的坚决拆除。

(三)严格隐患整改

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实行“零容忍”、“销号制”,逐个落实实施,限期整改到位,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坚决不留盲区死角。对重大安全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对不重视安全生产、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事故隐患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坚决予以停产停业整顿或关闭取缔。

(四)加强预报预测

篇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方式的不断转变,游艇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娱乐休闲方式,逐渐进入普通消费者的视野。当前,我国游艇旅游相关产业正蓬勃发展,但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和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游艇旅游的商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还有广泛的市场空间。以游艇俱乐部为主要经营模式的游艇旅游在推进海上旅游发展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产业发展现状

游艇是一种集航海、运动、娱乐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级耐用消费品。我国交通运输部《游艇安全管理规定》将游艇定义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有并使用,从事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业余水上体育运动等活动的具备机械推进动力装置的船舶。游艇旅游则是以游艇为媒介所开发的各类水上旅游休闲项目。广义的游艇领域宽泛,包括运动休闲艇、商务交际艇、赛艇、钓鱼艇等,价格区间广阔。基于游艇的水上旅游项目具有新颖、环保、健康和价格适度等多种特性。

在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沿海城市纷纷加快推进游艇产业建设。截至2014年,中国游艇制造企业已近400家,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0余家,拥有各类游艇16000余艘,游艇俱乐部400余家,游艇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80亿元。

当前,国内游艇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据2015年游艇行业论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游艇俱乐部中相当一部分游艇处于闲置状态,大部分游艇俱乐部主要是通过出售或者租赁游艇的方式运营,盈利模式比较单一。行业乏力宏观指导,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宣传引导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游艇俱乐部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针对大众市场的游艇旅游项目开发缺乏热情,完整的游艇旅游产业链并未真正形成。

二、市场调研概述

为进一步了解游艇旅游业的产业发展情况,团队从游艇俱乐部经营模式和消费者问卷调查两个维度进行了市场调研。

1.经营模式

游艇俱乐部作为游艇旅游的主要载体,其经营模式客观反映了游艇业的发展程度,是游艇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项目团队选取环渤海湾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俱乐部,进行调研。

目前,我国大多数游艇俱乐部以商务型和运动型两种经营模式为主,采用会员制,服务人群大多为高收入人群,主要以游艇租赁,买卖,游艇码头租赁和俱乐部内部活动为主。游艇消费仍然具有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特征,即水上旅游景点的公众消费和大公司、大集团的公务性消费占大多数,对普通消费人群的市场开发力度明显不足。缺乏行业指导,专业人才匮乏,游艇管理与服务的相关体系不够完善,产业推广难度较大。

2.问卷调查

项目团队通过走访上海、舟山、南京等地,针对游艇旅游,从大众消费者游艇旅游信息的获知途径、认知程度、消费意愿、游艇旅游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635份,回收有效问卷605份,相关数据收集与分析情况如下:

调查发现,77%的消费者获取游艇旅游信息的途径是通过网络;对于游艇旅游的服务范围认知主要集中在娱乐、办公、家庭、运动体验等几个方面,其中娱乐占42%;79%的消费者对于游艇旅游比较有兴趣;对游艇旅游的整体满意度不高,满意度为67%,不满意原因主要集中在价格、娱乐项目和自由度方面,分别占40%、27%和12%。

3.调研总结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看出:一方面,虽然我国游艇旅游业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我国游艇旅游业市场前景广阔,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政策支持;另一方,我国游艇旅游业覆盖面不够,游艇俱乐部经营模式单一,缺乏国际视野下的管理经营理念,难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此外,产业推广力度不够,游艇旅游无法实现“大众化”普及,消费市场亟待拓展。

三、游艇经营推广的对策

1.完善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注重游艇经济、生态环境、安全认证、游艇配套以及其它相关产业的融合,从而形成完整的游艇产业链。以弘扬海洋文化、推进海洋旅游,打造社交型游艇、游艇度假酒店、游艇地产和公共游艇码头等多种经营模式为一体,提升游艇旅游产业的覆盖面,带动区域交通、旅游、餐饮和酒店等多领域的发展,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强化行业指导,规范行业发展。从市场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国内的游艇俱乐部经营主要以俱乐部为主体,缺乏行业指导,在争取政策支持和提升行业影响力上存在明显不足。建议成立相对规范的行业产业协会,建立行业标准,维护行业信誉,搭建政府、企业、消费者的联系纽带,从而促进游艇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管理经营水平。游艇旅游在国内各沿海城市迅速发展,行业规模日益扩大,相关产业链的延伸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建议充分利用游艇俱乐部资源,建立游艇培训基地;通过与现有的航海院校、旅游专业院校合作,建立行业人才培养中心;引进国外相关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多渠道培养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游艇旅游业的国际化管理经营水平。

4.细化市场分级,多元化旅游消费模式。建议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构建以餐饮、娱乐、住宿、商务、维修保养、游艇补给、驾驶训练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服务体;重视旅游项目设计,通过海上商务旅游、海上庆典聚会、海上垂钓、海上婚礼,水上运动等项目满足大众消费者消费需求;延伸产业领域,建设儿童乐园、水上公园、温泉、购物等活动场所;注重游艇俱乐部、度假酒店、游艇地产等模式的有机结合;加速产业推广。

5.加强市场营销,提升产业普及度。建议成立由行业协会牵头,游艇俱乐部参与的游艇旅游联盟,共同进行产业推广。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媒介构建产业推广平台,通过制作游艇旅游宣传片,凸F游艇旅游的特质,树立产业形象。同时,游艇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协同并进,通过举办游艇帆船赛事,游艇驾驶培训,游艇制造参观,游艇旅游体验等多种途径,提升整个产业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交通运输部.《游艇安全管理规定》.2008.07.

[2]全国游艇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2014中国游艇产业报告》.

[3]http://.cn/c/2015-04-14/113031715820.shtml.

[4]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