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篇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音乐教育,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是一种手段,它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新的发现,丰富情感生活;音乐也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之一,可见音乐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一门重要的教学。它有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1.采用音乐情境教学法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音乐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会并掌握。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教师可以找四位同学进行角色分配,一个扮演小姑娘,三个扮演蘑菇,让他们在歌曲的范唱中进行表演,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学生掌握了歌曲旋律时,让他们用歌词跟着唱,学生自然就会很轻松地学会这首歌曲。

2.通过游戏进行音乐教学

小学生天性活泼爱玩,游戏自然就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设计一些小游戏在音乐课教学中,让他们能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如《春天在哪里》,将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队,男生唱到“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女生唱“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样运用音乐对话的方法来演唱歌曲,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说唱的能力。

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活泼生动、充满创造性的教育模式,重视音乐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要,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音乐、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篇2

一、美妙的音乐素材,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美,它是一门审美的艺术。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是产生兴趣的关键因素。作为音乐教师,应成为美的使者,亲切的微笑,合宜的装扮,充满感情的语言等都能带给学生美的气息和享受。然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作品中的美,并用自己的歌声、琴声、动作美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艺术品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美,继而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例如,学年级教材欣赏《百鸟朝凤》一文时,教师不是采取传统的提问方式,二而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动脑与讨论。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品演奏出的热闹欢快场面以及所体现出的淳朴、喜气洋洋的气氛,教师可从乐曲的旋律、节奏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聆听乐曲,感受到音乐所模仿的布谷鸟、黄鹂、杜鹃、喜鹊、丹顶鹤、画眉等的啼鸣,感受到曲调的悠扬、欢快节奏张弛有度,尽情享受着艺术带来的美的体验。学生们欣赏完乐曲后及其兴奋,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愿意去探索、去感受。

二、巧妙的导入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保障

导入是新课教学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巧妙的导入方式能够增添新课教学的神秘色彩,能迅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复习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精心设置导入方式,把学生带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时,为了再现赛马时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赛马时的气氛,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方式,一组跟着节奏模仿骏马在赛场上的嘶鸣声,另一组模拟策马扬鞭的情景。顿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跟随跌宕起伏的音乐,学生的想象闸门被打开,完全投入到音乐中,仿佛置身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成为赛马场上的一员。直观形象、动静交替的情境导入强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最喜欢谜语是游戏,教师可结合歌曲内容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导入。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在唱歌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体现德育教育。发声练习、视唱练习、节奏练习以及教唱新歌都是常用的唱歌教学模式,然而这样的教学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唱歌的心理状态,会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实际出发,改革传统的唱歌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兴趣。

(一)发声训练力尽可能结合歌曲,力求形象化和趣味化。传统的发声曲无词,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将发声训练与歌曲结合起来或者给发声曲填上合适的词,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发声曲 12 34|5-|55 5|55 5|54 32|1-教师可配上趣味化的词,如“小鸡怎么 |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让学生学习不断变换动物的叫声和名称,必要时还可模仿动物动作,学习兴趣自然十分浓厚。

(二)学唱乐谱要充分发挥学生听与记能力。唱谱是学生音乐学习中感到最困难的部分,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识谱能力,采取与之相符合的唱谱方法。低年级学生的听力最佳,教师可采用反复听,让学生模唱学谱;高年级学生则可分句视唱。充分利用学生的听与记能力学唱乐谱,比单纯视唱谱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三)采取节奏、歌词和歌谱相结合的学歌方法。先学节奏和歌谱,后唱词是传统的唱歌教学方法。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生对歌曲的准确理解,同时也挫伤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歌曲中的词和曲之间有密切关联,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机结合歌曲中的词和曲,让学生反复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在朗读歌词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旋律的变化。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某种意境,避免单调、枯燥地学谱,在学谱时,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尝试用歌词去解释音乐意境,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音乐素养。

(四)注意深入挖掘歌曲的内涵,用艺术来感染和教育学生。音乐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一门艺术,同时音乐也最容易激感和传递情感,在音乐的渲染下,人的情感最容易随音乐而自动变化。因此音乐教师在教歌时,要注意深入挖掘歌曲的内涵,准确把握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尽可能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向学生传递音乐情感,并鼓励学生尝试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也起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做到激趣有道,教师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兴趣激发与情感教育,真正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篇3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课型,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一则提高发声技巧,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作品;二则通过演唱不同民族、国家优秀的作品可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再则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表演及创作活动,发展音乐表现能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及协调能力。

一、唱歌课教学中流行歌曲的引导

目前中学生歌唱兴趣的方向与学习现状使学生对教材中民族歌曲与艺术歌曲缺乏深层次认识与了解,大部分学生偏好于流行唱法和流行歌曲。学生在歌唱实践活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演唱方式上,除了独唱、表演唱,其他演唱形式学生都很少尝试,也不太了解。因此,调动学生上唱歌课的积极性是音乐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现状,笔者通过观摩优质课、学科教研、同课异构等学科实践活动,针对唱歌课教学进行了用流行音乐培养学生唱歌兴趣的尝试。

二、唱歌课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的优势

1.摒弃传统练声方法,提高学生练声兴趣

唱歌课教学中,发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传统的歌唱教学中练声曲目主要是一些专业的顿音、连音、母音练习。对演唱的气息、口型、声音的位置,都用专业术语提出要求。这种专业的训练对专业院校、合唱队员可谓是必修课程,可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这些专业化、程式化的发声练习势必拉开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发声练习对于提高普通班级学生的演唱技能不会很明显,因此,练声曲的选择可在流行歌曲中找精品。这样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达到了练声的目的。如,舒缓柔情的歌曲,运用不同母音演唱可作为训练学生气息流畅、旋律连贯的练声曲,例如,周杰伦的《台》、莎拉布莱曼和刘欢的《我和你》等。训练学生声音的张力、弹跳力可选用轻快、活泼的流行歌曲,如《甩葱歌》《童年》等。

2.在唱歌课上引入部分流行歌曲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判断一首流行音乐歌曲能否进入课堂,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目的的音乐教学的要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与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气质修养等非智力因素。流行音乐跟其他音乐形式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各种节奏和声调变化等表现手法所构建的独特音调来表现音乐的,通过情感体验来完成审美活动的过程。学校里面学生大都不喜欢唱学校音乐教材里的歌曲,因此,音乐教育歌唱曲目的选择既要在流行歌曲中找精品,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歌曲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流行音乐搭建其与传统音乐的桥梁

运用流行音乐来吸引学生固然是好,但是流行歌曲毕竟只是唱歌课教学的一个辅助因素,万万不可喧宾夺主,摒弃一切教材上的歌曲,大量地演唱流行歌曲,那样学生会永远地看不到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的光芒。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利用流行音乐搭建其与传统音乐的桥梁,让学生海纳百川,喜欢所有的音乐。

例如,讲到翻唱问题,我会告诉学生,他们喜欢听的很多流行歌曲,创作都来源或借鉴于古典音乐。如,苏慧伦(国语)的《柠檬树》,原唱来源于德国小城五人乐队Folls garden的lermon tree,这首歌曲在1996年红遍欧洲。

由此可见,许多音乐不是作曲家凭空创作出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教材上的音乐,教育学生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精心为我们选择的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三、流行音乐协助唱歌课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当然任何尝试都会有两面性,我在用流行音乐协助唱歌课时,同样也遇到了问题。在同一时间无法顾全教材歌曲和选材歌曲的学习。学生过于喜爱流行歌曲,而忽视了教材歌曲的学习和赏析。例如,我教授学生八年级第16册第一单元《绿色家园》中的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时,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反应不喜欢这首歌曲,旋律不好听、节奏过慢。于是我将这节唱歌课教材加入同是环保题材的黑鸭子演唱组演唱的《地球你好吗》,刚开始是让学生学唱《给未来一片绿色》,欣赏《地球你好吗》,后来由于学生喜欢《地球你好吗》,看他们学唱、演唱欲望浓厚,直接学唱《地球你好吗》,而省略掉教材中《给未来一片绿色》的学唱。针对不足,我做了如下调整,教材里优秀的歌曲是要让学生学习和赏析的,可以在拓展时加入同一体裁或题材的流行歌曲。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总之,高雅的、主旋律的音乐作品固然是中小学校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但是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里,许许多多的流行音乐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征服了年轻的一代。作为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对优秀的流行音乐弃而不用的方法是绝不可取的。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打开门窗,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流行音乐的进入。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应重点放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上,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努力把传统教学内容教好、教生动,而不应将教流行音乐当作提高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它只能作为补充内容来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