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5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产品质量检验,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课 题: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高职院校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C1214034)研究成果。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卓越人才主要从事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一线检测工作,包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质量监控、农产品营销、新产品开发等。本文介绍了人才培养专业标准,按照本标准培养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达到中级农产品质量检测员的技术能力要求。
一、掌握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检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了解新兴技术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有从事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所需的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掌握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农产品贮藏加工、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质量管理与认证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一定的应用文写作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文献,并具备初步的交际能力。掌握扎实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具有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掌握各类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生产操作要点,并能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掌握各类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技术和方法,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熟悉农产品质量管理与认证、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掌握文件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具备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农产品质量管理与认证、各类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发展,能够编制农产品质量检测过程的策划和改进方案;能够针对实际生产问题进行分析,能进行资讯获得,并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制订符合生产实际的解决方案;能组建团队,进行项目小组合作;参与制定和实施计划,并参与实施解决方案,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能够进行质量检测等有关文件的编撰,如作业指导书、质量检验计划、程序文件、生产记录等;能针对方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农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三、参与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及管理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最新技术和标准,具有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时刻关注行业动态,能够及时跟进国家有关农产品行业的最新法律法规;能制定并实施检验计划,能依据相关标准进行现场质量考核,能对农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和信息反馈,具备利用文献资料设计检测方法的能力;具有对新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理论基础和管理能力,具有计划统筹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检查控制能力、协调沟通能力。
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有效沟通是解决一切矛盾和纠纷的重要途径,善于协调和沟通是现代成功者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能够发出和收集有意义的信息,掌握沟通的三个环节―表达、倾听、反馈的技巧。学生不仅要具备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还要具备很强的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团队中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感,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并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严格地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同时要结合实验室的个性特点来建立不同的管理体系。从总体上看,除了做好内部的评审工作之外,还需要结合外部的管理评审工作。一般来说,新建的管理体系制定运行超过半年,并且达到了一定的稳定状态,相关部门就可以进行受理申请,进而进行现场的评审工作。因此,为了要通过认证,首先需要做好管理评审工作。对于那些已经经过认证的实验室来说,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不仅能够促进管理的高效性,还可以不断对已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1管理评审的概念
1.1管理评审的定义
所谓的管理评审,就是最高的管理着根据规定的目标和制度来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其中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已有现状和运行过程中的适应性等方面。
1.2管理评审的目的
从目的上看,管理评审工作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过渡,其不仅可以保证实验室管理方针的优化,还可以提升管理体系的整体适应性、充分性和高效性,最终使得农产品得到提升,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要提到的一点就是管理体系的适应性问题,适应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对内外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由于实验室所处的环境一直在不断变化,无论是工作人员、所用的技术和设备还是运行机制等方面,变化性较大。只有管理体系的适应性达到标准,才能够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另外,充分性原则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市场的需求,还需要了解已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说,质量体系应该排除各种阻力充分展开施行。因为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可以从两方面来介绍,第一是不断积累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第二是对农产品市场和客户做深入地调查和研究,在保证质量体系高效建立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目标。最后要提到的是有效性。所谓的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质量体系的设立所能够达到的目标。质量体系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完全可以通过管理评审工作来反应,进而及时地纠正和改进。最终的目的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得质量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其中,质量目标、检测方式以及改进方法的改进程度都是测定质量体系有效性能否达到标准的依据。
1.3管理评审的频次和方法
一般来说,管理评审工作一年最少一次,同时还需要根据规定和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果遇到以下几种情况,管理评审次数需要增加。第一,实验室本身的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第二,实验室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事故或者是质量问题。农产品市场和之前相比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包括市场需求增加或者是消费者数量增加等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实验室的最高管理人员不在,管理评审工作受到限制的时候,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授权,交予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评审。管理评审的方法如下:(1)专题讨论,即将所需评审的项目和要求分成若干个专题,事先责成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专题讨论,分别写出专题报告,汇总报最高管理者审定,最后形成集中式的评审报告。(2)集体会议讨论法,在召开评审会前,先制定评审计划,列出所有需要评审的议题,事先发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准备,然后通过评审会议广泛讨论,将讨论确认的结果形成评审报告。
2管理评审的步骤
2.1管理评审前期准备工作
2.1.1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评审内容、参加人员等。管理评审计划由质量负责人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制定后,报最高管理者批准,以便做好管理评审前的准备工作。2.1.2管理评审的输入和输出内容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包括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与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及改进措施;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总之,一切可能影响质量体系的变化,其中包括组织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等。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质量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验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对质量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评价结论,质量体系所需要的资源改善,对检测工作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需要时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否符合要求)等。2.1.3资料的准备质量管理办公室收集并责成有关部门提供下述资料(1)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实现的情况报告,程序适用性检查报告;(2)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就一年来管理与监督情况报告;(3)各种审核的情况及结果的报告:如内部审核报告等。(4)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汇总分析报告。(5)实验室间比对和参加能力验证结果分析总报告。(6)搜集工作量和工作类型变化的分析预测报告。
2.2管理评审的实施
管理评审以会议的方式进行,主持者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实验室管理层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管理评审会议,做好会议签到和管理评审记录。各部门负责人按评审内容分工的要求向评审会作本部门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或专项情况报告。质量负责人向评审会报告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情况。与会人员根据上述报告或所提交的报告资料进行逐项的分析,讨论研究,核实,确定不符合项目和改进项目,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纠正改进措施或预防措施计划和要求,落实责任部门。在与会者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对质量体系现状的适应性与有效性,充分性作出结论和决议。
3结论
总而言之,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一直都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时提升总体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只有质量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其他类型的问题。其中质量体系本身的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三个特点需要研究人员加强重视。工作人员只有掌握管理评审工作的原则、方法以及具体的步骤,才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高效进行。本文中所介绍的几个方面可以作为研究的内容,希望研究人员在农产品质量检测领域能够提出更为独到的见解。
参考文献
[1]加强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的探讨[J].北京农业,2015(32).
[2]浅谈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4).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92-02
检测工作质量是实验室的生命,严格控制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各个环节,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方针的基础。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数据的准确性,首先取决于农产品样品的质量控制,否则实验室分析工作将是徒劳,甚至导致错误的判断,给生产或科研带来损失。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样品主要是水果和蔬菜,在储运过程中易发生霉变、腐烂、结块和破碎,根据样品的特点需制定合适的抽取方案、制备方法和样品管理制度,用以保证样品质量的有效控制。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实践,就如何提高农产品样品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1 样品抽取
样品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对象,抽样也是检测工作过程的首要环节。抽取的样品应做到随机性、代表性、可行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在样品抽取前,根据监督抽检任务的要求,需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抽样地点(区域、城市、抽样点)、抽样人员、抽样时间、所抽样品名称和数量;抽样程序包括所抽取样品的包装、处理和运输等内容。
1.1 抽样方案
1.1.1 抽样地点。选择抽样地点时,首先应确定1个预定的抽样点,同时还应确定1个备用抽样点。抽样点的分布应在所抽区域的不同方位,相同名称的超市原则上只抽取其中1个。一是在蔬菜大棚中抽样时,每个大棚为1个抽样单元。每个抽样单元内根据实际情况按对角线法、梅花点法、棋盘式法、蛇形法等方法采取样品。每个抽样单元内抽样点不应少于5点。个体较大的样品(如大白菜、莲花白),每点采样量不应超过2个个体,个体较小的样品(如樱桃、番茄),每点采样量0.5~0.7 kg。若采样总量达不到抽样标准规定的要求,可适当增加采样个体。每个抽样点面积为1 m2左右,随机抽取该范围内同一生产方式、同一成熟度的蔬菜作为检测用样品。如果一个基地大棚数量多,则抽取部分大棚作为抽样单元。二是在批发市场抽样时,散装样品应视堆高不同从上、中、下分层取样;包装农产品在堆垛两侧的不同部位上、中、下过四角抽取相应数量的样品。三是在农贸市场和超市抽样时,同一摊位抽取的同一产地、同一种类蔬菜样品作为1个批次。为避免二次污染,尽可能从原包装中取样。
1.1.2 抽样时间。一是在产地抽样时,根据不同果蔬品种在其种植区域的成熟期来确定,抽样应安排在果蔬成熟期或即将上市前进行,绝对不能抽取在喷施农药安全间隔期内的样品。抽样时间应选在9:00―11:00或15:00―17:00。下雨天不宜抽取样品。二是在批发市场抽取样品时,宜安排在批发交易高峰时抽样。速测抽检样品宜在蔬菜运输车辆进入批发市场之前进行抽检。三是在农贸市场和超市抽取样品时,宜安排在农贸市场和超市开始营业之初。
1.1.3 抽样人员。参加抽样的工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相应的技能才能进行抽样。进行抽样时抽样人员应不少2人,其中至少1人具有抽样工作经验,负责对抽样工作的具体实施及相关情况的协调处理,抽样时最好有当地管理人员陪同。
1.2 抽样程序
到达抽样点后,抽样人员应主动向被抽单位或个体出示有关抽样文件、抽样人员的工作证明,向被抽检单位或个体说明抽样检测内容。随机抽取无明显瘀伤、腐烂、长菌或其他表面损伤的果蔬样品,抽样时应选择成熟度相同的样品。在产地抽样时不宜抽取完全成熟的样品。样品原则上应该进行购买,价格为市场零售价。在生产地抽样时应调查果蔬生产、管理情况,生产基地每3年至少监督抽检1次。在市场进行抽样,应调查果蔬来源或产地。抽样人员在抽取不同样品时应使用一次性手套,每抽取1个样品时要更换1次。抽样全过程所有用具都要保证不会对样品造成二次污染。抽样人员要与受检单位人员共同确认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在现场认真填写抽样单,准确记录抽取样品的信息,双方签字或盖单位公章。由于遇到市场关闭、天气状况等特殊情况造成不能抽样,或在规定时间内抽样点抽不到样品,应及时与监督任务下达单位联系,汇报情况。抽取的样品应放入塑料袋中,装入样品后的塑料袋要进行密封,可以在塑料袋上打几个小孔通风,防止样品脱水,样品袋一旦打开后不能恢复原状。封条上标明封样时间,并由双方代表共同签字。样品袋上要加贴样品的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样品编号和抽样时间。样品由抽样人员尽快带回实验室处理。
1.3 样品运输
高温季节样品运输应选择能够保持低温的容器,低温包装时应使用适当的材料包裹样品,避免与冷冻剂接触造成果蔬的冻伤。样品应在24 h内运送到实验室,否则应将样品在抽样地缩分制样冷冻后运输回实验室。样品运输过程中应有保证措施避免样品被污染。
2 样品制备
2.1 样品缩分
将抽取的样品混合后用四分法缩分,对于个体小的物品(如苹果、坚果、红枣等),去掉蒂、皮、核、头、尾、壳等,取出可食部分;对于个体大的基本均匀物品(如西瓜、冬瓜等)可在对称轴或对称面上分割或切成小块;对于不均匀的个体样(如油菜、小白菜等),可在不同部位切取小片或截成小段;对于谷类和豆类等粒状、粉状或类似的样品,应使用圆锥四分法(堆成圆锥体―压成扁平形―划2条交叉直线分成四等分―取对角部分)进行缩分。
2.2 样品处理
将缩分的样品切碎,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取样或直接放入食品捣碎机中捣碎。水果、蔬菜、蘑菇等湿样匀浆放入聚乙烯瓶中于-20~-16 ℃条件下保存;粮谷、豆、烟叶、脱水蔬菜等干货类捣碎混匀后放入食品塑料瓶中,常温下于通风处保存。
2.3 样品制备注意事项
一是处理的样品一定要具有代表性,所取样品应全部处理。二是样品处理过程中应防止交叉污染,每处理完一个样品后应更换或清洗样品处理工具。
3 样品管理
实验室应对农产品样品的接收、保管、领用、传递、处理等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不污染、不损失、不变质,保持完好的原始状态。
3.1 样品接收
实验室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接收、检查、登记和管理工作。接收样品室时应记录样品状态(颜色、形状、新鲜纯度等),对照抽样单、标签、封条对样品进行验收,并按照样品编号规则进行唯一性编号。
3.2 样品保管
样品应分类存放,记录准确。为防止混淆误用,样品可分为“检样”、“留样”等。检样应附有标识,标识可分为“待检”、“在检”、“检毕”等。
3.3 留样及样品储存环境
复验用的“留样”,应妥善保存并做好标识和记录。样品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摆放整齐有序,要求在特定条件下储存的样品,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并对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加以记录。水果、蔬菜打浆样品要求储存于-20 ℃冰箱中。
3.4 样品保存及退回
样品应规定保存期限,一般可规定保存期为60 d,保存期满后必须设样品作废处理程序,并做好记录。样品的领用和退回,应办理交接手续,做好清点核实工作后,交接人员双方应在记录上签字。
4 参考文献
[1] 吴越锋.浅谈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J].湖南林业科技,2007(34):80-82.
[2] 谢宗升,黎小正,吴祥庆.渔业检测实验室样品管理质量控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3(8):44-45.
[3] 姜莉,林颖,姚家彪.理化实验室保留样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现代仪器,2005(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