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社区消防措施

社区消防措施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0: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社区消防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社区消防措施

篇1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0-0023-02

地塞米松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常用于治疗过敏反应。但有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与其作用完全相反的矛盾现象,即导致新的过敏,这种抗过敏药物导致新过敏的现象在社区工作中鲜有报道。现就1例地塞米松致过敏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社区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儿李某,男,12岁,因在家自行服用“复方感冒灵”片后在全身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高于皮肤,边缘清楚,直径大小不等,分布不对称。皮损局部伴瘙痒。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诊断为药物过敏性红斑。

1.2治疗方法 给予患儿(1)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2)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静滴),静滴15min后,患儿出现红斑增大,腹股沟处新出现3处直径在1cm左右的红斑,皮肤瘙痒加重,同时伴有轻度呼吸困难,考虑为地塞米松新致的过敏反应,立即停用。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10mg肌内注射,维生素C2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1h后症状有所缓解。第2天,停用地塞米松,继用上述药物,皮疹逐渐消退。第3天,继用上述药物,皮疹完全消失。

2 讨论

2.1地塞米松的不良反应 是同类药物中较轻的一种。但也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致死。本例患者有典型的过敏反应表现,且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维生素C治疗效果好。故可以认为是过敏反应。

2.2地塞米松过敏反应的机制 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Ⅰ型变态反应,魏强孝认为可能与药本身或赋形剂有关。PeHer认为这种反应是免疫性的或非免疫性的,可能与药物中的杂质、污染物、添加剂、特殊代谢产物的形成及激素本身有关。

应用药物引起的过敏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变态反应,而在不少情况下,是多型变态反应的综合。此时患者免疫功能正处于高敏感状态,在此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反而导致新的过敏。提示在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时,应谨慎小心,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本例患者否认有地塞米松过敏史,说明该患者本次用药前对抗过敏药物已处于致敏状态,因此对首次使用地塞米松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严密观察。

3 社区预防措施

基层社区的技术水平及急救措施相对薄弱,为防止地塞米松在治疗过敏反应过程中的新致敏反应,避免更为严重的事故发生,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预防措施。

3.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给药途径 加强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普及药物矛盾效应的知识。在使用地塞米松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对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应用药物的矛盾效应加以重视,以免误诊误治,造成严重的后果。

3.2护士应遵医嘱给药 切勿凭经验自行其事护士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时,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病情变化。如发现用药后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过敏症状和体征,应立即停用并报告医生。遵医嘱更换其他抗过敏药物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有其他药物过敏史和过敏体质者慎用。必要时在严密观察下稀释为低浓度缓慢注射。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地抢救。

篇2

中图分类号: S76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8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完备与否,关系着森林消防工作在预防森林火灾和扑救森林火灾的成败,是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工作的关键。长期以来,灵川县不断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完善森林消防队伍发展机制,以期建设一支能完成新形势下森林消防工作的出色队伍。

1 灵川县森林消防概况和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现状

灵川县处于桂东北中亚热带,县境东和东南与灌阳、恭城两县接壤,南与阳朔县、桂林市区相邻,西和西北与临桂、龙胜两县相连,东北与兴安县相接。全县总土地面积230119.8公顷,林地面积167021.5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67.07%,灵川县辖5个乡7个镇。全县有8个乡(镇)组建了森林消防半专业队,总人数165人。从2013年灵川县又组建了由30人组成的县级森林消防专业队,并建有独立县森林消防专业队营房,有三辆森林消防运兵车,三辆森林消防指挥车。8个乡(镇)森林消防半专业队和县级森林消防专业队都归口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森林消防队员工资,扑火补助,保险,装备以及平时训练费用等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目前森林消防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队伍年龄老化,二是待遇偏低,三是没有建立较完善的消防队员进出机制。

2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积极意义

2.1保护森林资源及维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由于灵川县所处的地理位置,森林资源的保护不仅影响到本县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周围县(市、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新形势下人类活动频繁,森林区域内的火源管理难度也增大,森林防火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森林救火任务本身就非常困难。所以,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下防火、救火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加强森林的防火及灭火能力,对保护森林资源及维护生态环境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2 保障生命安全的需要

由于森林火灾波及的范围较广。同时,很多参与灭火的群众缺乏专业的救火工具和灭火知识,缺少基本的安全避险常识,也是森林火灾中导致群众伤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3 提高灭火效率的需要

从近几年的森林火灾扑救实践来看,森林火灾扑救面临着众多复杂的因素,树林密度大、地形复杂、空气风向等原因严重阻碍了森林火灾扑救的效率,往往使消防人员错过最佳的灭火时机。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运用专业的森林消防设备,扩大消防队伍规模,学习专业的森林灭火知识,使消防人员掌握有效的森林灭火手段,是提高森林火灾灭火效率关键因素。

2.4 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森林火灾的发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损坏了国家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态气候,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由于森林火灾的突发性、波及广泛性等特点,只有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提高森林消防队伍处置突发性大范围森林火灾的能力,才能做到灾前能预防、灾中能控制,做到各相关人员有效联动,才能保护国家的森林资源和群众的生命安全。

3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措施

3.1 完善营区建设,规范制度管理

新形势下,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完善消防营区建设,建立起适应新形势下救灾需求的营区硬件,对营区内的营房建设、训练场建设等基础设施,都应以提高森林火灾灭火能力为目标,保障消防队员的专业训练水平;其次,规范消防队员的制度管理,落实森林消防队员的岗位责任,明确任务目标,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规范的制度管理是提高森林消防队伍的战斗力,建立一支素质过硬、能适应新形势下森林火灾的消防队伍。

3.2 加强消防知识学习,提高消防专业技能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就需要对消防队员经常开展灭火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的开展森林防火、灭火研讨会,队员之间对于森林防火管理、灭火技能和设备应用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同时,还要不定期的进行实战演练,锻炼森林消防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实际灭火能力,能有效运用所学技术救灾灭火,保护森林资源,减少伤亡,提高救灾灭火能力。

3.3 加强专职消防人员与广大人民群众配合,减少火灾发生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就要加强专职消防人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合作,充分发挥群众在开展森林消防知识宣传、森林火源巡查及森林火灾预防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消防专职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合作,指导群众掌握森林消防知识和避险技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做好森林火灾的防火能力,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3.4 加强副业建设,保证队伍自足能力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就要因地制宜地加强副业建设,保证队伍的自足能力。消防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危险性高等特点,这给消防队员的身体和心理带来的极大的压力,只有消防队员保护森林资源的强大信念和工资收入稳定才是队伍稳定的基础。加强副业基地建设能有效的增加消防队员的工资收入,提高队员的生活状况,增强队员的身体素质。在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中坚持副业为主业服务,不断发展副业建设能有效促进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的自足能力。

篇3

消化性溃疡类为一常见病、多发病,DU多见于青壮年,GU多见于中老年人[1]。社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并发症与青壮年患者有一定差异。通过对2008年1月~2012年1月经胃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社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1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老年人消化道溃疡特点与预防策略。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月经胃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社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112例,男84例,女28例,男女比例3:1。

临床表现:112例社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上腹部不适94例(83.93%),腹胀52例(46.42%),嗳气48例(42.86%),腹痛有节律性23例(20.53%),无节律性64例(57.14%),恶心、呕吐12例(10.71%),食欲下降26例(23.21%),无症状8例(7.14%)。见表1。

消化性溃疡部位分布:胃溃疡68例(60.79%),其中高位溃疡11例(9.28%);十二指肠溃疡32例(28.57%);复合性溃疡12例(10.64%);幽门螺杆菌(Hp)阳性52例(46.42%)。见表2。

消化性溃疡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包括呕血或黑便)72例(64.28%)、穿孔2例(1.79%)、梗阻5例(4.47%)、癌变1例(0.89%)。

表1112例社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

临床症状患病数患病比例上腹部不适9483.93%腹胀5246.42%嗳气4842.86%腹痛有节律性2320.53%无节律性6457.14%恶心、呕吐1220.71%食欲下降2623.21%无症状者87.14%

讨论

消化性溃疡病因和发病机理总的来说是由于损害因素与保护因素之间关系失调所导致,胃溃疡的发生侧重于保护因素的削弱;而十二指肠溃疡更强调损害因素的增强。NSAID和Hp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两个独立因素。

在本组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1),符合消化性溃疡流行病学调查(男性比女性高)。

胃溃疡明显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其原因可能有:老年人胃动脉硬化,血流减少,胃黏膜缺血、萎缩,致黏膜抗溃疡能力下降;老年人常有胃蠕动功能减退,食物瘀积,刺激幽门管致胃激素增多;老年人常有慢性肺部疾病,肺功能减退,因缺氧致胃壁血管收缩,胃黏膜抵抗力降低,又因二氧化碳潴留致胃壁细胞碳酸酐酶作用亢进,使胃酸分泌增加;老年人常合并有多种慢性病,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多种药物,损伤了胃黏膜[2]。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多不典型,或无症状。在本组中,患者的症状大多为非特异性,以上腹不适、腹胀、嗳气、反酸、无节律性腹痛多见,而具有特征性的节律性腹痛仅20.53%;无症状溃疡7.14%,大部分老年人以呕血或黑便为首发症状就诊,经内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从溃疡分布情况看,在胃溃疡中高位溃疡较为多见(9.28%),而其疼痛常可放射至背部和胸骨后、剑突上方,酷似不典型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提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无显著规律,确诊依赖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较多,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梗死和癌变。在资料中,以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多见(64.28%)。有文献报道,>70岁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出血的危险性随年龄而增大,每增加1岁,出血的危险增加7%,可能与老年人血管硬化、凝血机制差,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长期饮酒、抽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3]。

社区医院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措施:通过对社区老年人采取健康教育,使其提高对消化性溃疡认识,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劳逸结合,讲究生活规律,并要坚决戒除烟酒;同时积极治疗老年人的基础疾病,但要应尽量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并积极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并预防其复发。

社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病因、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并发症均与青壮年患者有一定差异,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正确认识其特点对有效的防治有重要意义,社区医院临床医生应重视对可疑患者的胃镜检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社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