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3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保险监管趋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报业集团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结合目前县市区域报业集团的经营现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报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体系:
(一)基础――控制环境
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一定的基础,只有在基础夯实的前提下,体系才能“拔地而起”,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报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基础就是控制环境,包括合理的集团组织结构、健全的董事会制度和明确的责任中心划分。
(二)核心――财务控制方法的整合
随着国外组织管理方法的发展,诸如财务人员委派制、财务结算中心、全面预算管理等方法已经在一些地市报业集团中运用开来。在一些县市区域报也逐步实行,因此,如何根据区域报的实际情况,整合这些控制方法,使其能有效地实现对人员的控制和对资金的控制就成为重中之重。
(三)媒介――信息系统
报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之间不是孤立的,控制主体虽然可以凭借有效的财务控制方法实现对客观的控制,然而对各种财务资源控制的过程及结果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来反映,那就是信息平台。也就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所建立起的覆盖整个报业集团的财务监控信息网络。
(四)保障――制度控制
为了保障报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有效运行,内部必须建立各项统一的财务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财务制度起到规范财务行为的作用,能指导与约束行为主体的应有之行为,而内部审计制度控制,作为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对维护出资者的合法权益,考核各子公司经营者的经营业绩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县市区域报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的问题
这几年县市报区域发展很快,大多报业为了适应文化体制改格,成立了以报社为名的有限公司,实行采编和经营分离,真正实行了公司化运作,大多报社进行了多元产业的拓展,成立了不少的子公司,其实也已是一个小型的报业集团,比如萧山日报除了传统的的主业广告报纸外,多元产业也发展很快,去年一年总收入达到1.25个亿,下属6家子公司产业涉及旅游,培讯,户外广告,会展,演艺等多个行业。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原有财务管理显露出了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几方面:
(一)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旧的观念还存在,而且报社本身是从原事业单位转形而来,重核算,轻管理,观念上还存在,财务就是会计,只要做好账,算好账的程度,重核算,轻管理,财务管理意识还要进一步加强。要将会计核算职能转变为宏观监管职能。
(二)财务机构职权不清,财务的监管作用未发挥
大多数区域报,由于原有的体制,未成立独立的财务部门,而是隶属于办公室(或社办),造成财务独立性不够的职权不清,弱化了财务的权位性,且多数报社的财务未有参加报社的各种经营决策,在经营决策少了财务风险防范的这一关口。
(三)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导致财务控制不力
当前县市区域各公司普遍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由于县市区域报业集团的母公司基本上是国家完全控股,所有者只是一个虚置的概念,法定权利和义务由政府部门的行政官员行使和承担。长期以来政府官员能上不能下、权责不明确的体制造成财务控制的根本利益机制和动力机制的缺乏。
(四)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报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意识薄弱
政企分开不彻底,主管部门依然对企业进行行政干预,导致报业集团缺乏理财自。由于县市区域对媒体行业的管制,大多报社在集团化经营以前按半事业单位性质运营,市场化程度很低。干好干坏一个样,使得报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动力不足。
三、构建县市区域报业集团财务管理新体系
(一)控制环境:报业集团建立内控制度的基础
1、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办法、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对外担保管理办法、预防票据诈骗管理办法等财务制度
在集团各公司及财务、经营等有关部门之问,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和相互制约措施,并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集体决策制度。尤其在资产处置、资金调度、销售结算、提供担保和对外投资等方面,明确决策人员和招待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经办人员与保管人员之间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
2、实行重大经济事项的会审核签制度
对资金的运作,尤其是对外投资等重大事项,规定必须由当事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经办公室交总经理阅示后送各职能部门传阅、会签,提出处理意见,然后集中至总会计师核签,签署意见后再由总经理签字确认,下达落实。为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提供多角度的依据,有效控制与此相关的资金权限,避免决策失误和舞弊事件的发生。
(二)财务控制方法的整合:报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核心
针对财务控制的客体分别是人和资金等其它财务资源,我们可以将诸多控制方法整合为两类:一是人员控制方法;二是资金控制方法。
1、人员控制方法
由于报业集团的分层管理,各子公司内部的其他人员的监督控制则由各子公司执行,集团公司通过控制子公司的财务人员来间接控制子公司的其他人员。把人员控制分为两部分:特派财务人员和对子公司的经营者实行监督、激励,并因此形成两种人员控制方法:一是财务人员委派制;二是经营者的业绩评价方法。
2、资金控制方法
依据行使职能的不同,可将资金控制方法分为二种:一是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其职能主要是实现资金的融通、管理和结算;二是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其职能主要是实现资金的计划、运作和循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the fire accident happened frequently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because of the material thermal insulation, fire resistance, lead to security problems have becom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topic, but also can be said to focus on material fire insulation has arouse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his paper is aimed at the rec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fire prevention, insulation mate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to do a review, so as to let people know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ire insulation materials have a better.
Key words: building exterior wall external insulation materials; fir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76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材料进料到了装修行业当中去,数不胜数,给人们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可能是由于一些不法商人的谋取暴利,偷工减料,用那些残次品充当合格品,导致质量严重不合格;而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不到位,技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达不到那种高性能的指标。我们知道装饰材料中大多是可燃、易燃的高分子聚合物,不仅燃烧时可能有引发火灾的危险性,还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从而导致了各大悲剧的发生。我们应该知道一个材料的高性能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在防火保温方面。
1防火保温材料的分类
1.1按材料成分分类
①有机隔热保温材料:如稻草、稻壳、甘蔗纤维、软木木棉、木屑、刨花、木纤维及其制品。此类材料容重小,来源广,多数价格低廉,但吸湿性大,受潮后易腐烂,高温下易分解或燃烧。
②无机隔热保温材料:矿物类有矿棉、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硅藻土石膏、炉渣、玻璃纤维、岩棉、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浮石混凝土等及其制品;化学合成聚酯及合成橡胶类有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聚乙烯、脲醛塑料和泡沫硬性酸酯等及其制品,此类材料不腐烂,耐高温性能好,部分吸湿性大,易燃烧,价格较贵。
③金属类隔热保温材料:主要是铝及其制品,如铝板、铝箔、铝箔复合轻板等。它是利用材料表面的辐射特性来获得绝热保温效能。具有这类表面特性的材料,几乎不吸收入射到它上面的热量,而且本身向外辐射热量的能力也很小,这类材料货源较少,价格较贵。
1.2按材料形状分类
①松散隔热保温材料:如炉渣、水渣、膨胀蛭石、矿物棉、岩棉、膨胀珍珠岩、木屑和稻壳等,它不宜用于受振动和围护结构上。
②板状隔热保温材料:一般是松散隔热保温材料的制品或化学合成聚酯与合成橡胶类材料,如矿物棉板、蛭石板、泡沫塑料板、软木板以及有机纤维板(木丝板、刨花板、稻草板和甘蔗板等),另外还有泡沫混凝土板,它具有原松散材料的一些性能加工简单,施工方便。
③整体保温隔热材料:一般是用松散隔热保温材料作骨料,浇注或喷涂而成,如蛭石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粘土陶粒混凝土、浮石混凝土、炉渣混凝土等,此类材料仍具有原松散材料的一些性能,整体性好,施工方便。
2外墙外保温现状分析
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市场已发展成为种类繁多、技术构造多样、产品需求量巨大的一个产业。市场上推广应用的系统有发泡聚苯板(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机械固定发泡聚苯板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发泡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挤塑聚苯板(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聚氨酯(现浇、喷涂和板类)外墙外保温系统、膨胀玻化微珠外墙外保温系统、墙体自保温系统以及复合保温系统和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等。
据了解,聚苯板(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和挤塑聚苯板(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市场上应用量最多的系统,基本上占据国内外墙外保温市场75%以上的份额。另外,机械固定发泡聚苯板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发泡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和聚氨酯(现浇、喷涂和板类)外墙外保温系统大约占据20%的市场份额,其他系统总量约占5%。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涉及与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系统产品有关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全国达到8000家(不含原材料供应企业),而在2001年前,全国该领域的从业企业保守的数据不到500家。据对2008年全国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市场情况分析,整个市场形成的总产值在500亿-600亿元(人民币,下同)之间,年产值最大企业的销售额约为3.2亿元(其中包含该企业其他辅助产品的销售);极少数企业的年销售额达到2亿-3亿元,年销售额1亿-2亿元的企业数不到2%,年销售额5000万-1亿元的企业不到3%,超过80%的企业的销售额在700万-3000万元。也就是说,以现行聚苯板(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100元/平方米计算(包括饰面层的价格),按照达到2亿元的销售额,外墙外保温施工面积为200万平方米;按照达到1亿元的销售额,外墙外保温施工面积为100万平方米;按照达到5000万元的销售额,外墙外保温施工面积为50万平方米。
更多企业的年销售量在10万-30万平方米之间。在数千家从业企业中,真正具备技术开发实力的企业数量不到10%,企业原创技术产品不多,拥有专利技术或者说技术产品已经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的企业的数量更少。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外墙保温节能的企业尽管数量多,但整体规模偏小的问题突出,巨头企业不多,整体技术研发实力不足。虽然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从推广使用的情况来看,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有开裂、空鼓、脱落、渗水、防火等。这些保温施工问题的出现,给快速发展的行业市场敲响了警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从技术研发的角度看,在数以千计的墙体保温(主要指外墙外保温)企业中,从业时间超过10年的企业数量不到5%,超过80%的企业是在2003年或者2004年后才开始涉足。在超过10年的从业企业中,多数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强,而在上述80%的企业中,仅有极少数的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大多数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管理者都是从相关的企业离职后开始单干,这样一种衍生出的经营形式,基本上缺乏独立的研发能力,大多还停留在模仿国内外的技术和产品,缺少对技术的基础理论、构造措施原理和系统形成机理的研究,所谓的“系统”产品根本算不上是系统,一旦市场出现低价竞争,或者为节约成本,他们只能简化产品构造,以牺牲产品的性能为代价,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出现后,有人将根源归结于行业市场进入门槛低,很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同台竞争造成。
3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发展趋势
3.1无机质材料
目前,无机质材料在外墙的防火保温方面仍处在拓展阶段,虽然市场占有率还是较小。但它因为有有机质材料无可比拟的性能优势,从而引起了各方的重点关注,代表着未来建筑防火保温材料发展的趋势,慢慢显示了它的主要性质。岩棉和玻璃棉属无机质材料,自身不存在防火安全问题。但其他性能不能完全满足外保温的要求,目前尚不具备广泛应用的技术条件。
3.2有机质材料
目前,我国的外墙保温材料是以有机质材料为主导,其主要产品主要有聚氨脂硬质泡沫板,聚苯乙烯泡沫扳(EPS),胶粉聚苯颗粒砂浆干粉系统以及挤塑板(XPS),虽然它们已经达到了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以及技术成熟,但它却有致命的缺点及时不能防火,不能和建筑同寿命,以及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污染。
3.3无机质与有机质复合材料
无机质与有机质复合材料其实就是无机质材料与有机质材料的复合体。目前虽然尚处在试行阶段。但在理论上应用到外墙防火保温方面却有极大的优势,应该是有机质与无机质二者互补,但在生产工艺、施工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上还需在实践中去完善和验证。以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为主的无机和有机质复合材料,属难燃材料,且不具有火焰传播性,自身不存在防火安全问题,而且保温性能也很良好。
4结语
众所周知,建筑外墙火灾及建筑施工工地火灾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于材料防火保温性能差的缘故而引起的,这就呼吁我们要更好地研究开发新的防火保温材料,使得防火保温材料能很好的替代易燃的保温材料,这样才能更好的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同时才能更好的有利于社会。
中图分类号 X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170-02
自然保护小区是我国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逐步推广、数量上升较快的一类保护实体,面积较小,大多由县级和县级以下的行政机关设定保护,一般不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1]。自1992 年江西婺源建立第1个自然保护小区起,截至2004年,全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小区5.03万个,总面积达135.58万hm2 [2]。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无法精确统计全国的总数量,保守估计已经超过10万个。自然保o小区已成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证国土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以及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现状
1.1 朝阳市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简介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冀、蒙、辽三省交汇地带,总面积达1.97万km2,森林覆盖率达42.4%,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到东南部海洋暖湿气团和北部蒙古高原的干冷气团双重影响,形成了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日温差大、降水偏少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临近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存在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诸多问题。2000年之前,朝阳市自然保护区建设一直是空白状态,直到2000年朝阳第1个自然保护区(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才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经过10多年的努力,目前全市森林生态、野生动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小区)共达19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8处、市级3处、县级4处,总面积达183 505 hm2,约占朝阳市国土面积的10%。2013年,朝阳市新建了第1个自然保护小区――朝阳云蒙山暴马丁香自然保护小区,结束了朝阳市没有自然保护小区的历史。2016年又新建了朝阳燕山湖水禽自然保护小区,保护类型逐渐丰富。
1.2 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模式与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尚无全国统一的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与管理标准,仅在少数省份出台过相应的管理办法,如浙江、广东、福建、辽宁等。单个保护小区的具体管理模式基本是由乡镇政府或周边社区居民自筹、自建、自管,除浙江省曾为了鼓励保护小区的建设,明确规定给予一定的额外补助外,其他地区除了依照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获取国家或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外,基本没有其他补偿资金投入[3]。朝阳市的自然保护小区同样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朝阳市经济相对落后,多年来未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对自然保护区的市级以下财政支持基本为零,而辽宁省林业厅每年对省级自然保护区拨付专项建设资金。介于此,必须建立省林业厅批准的省级保护小区,方可得到资金支持和有效保护,这样就解决了资金来源的问题。
1.3 日常管护
虽然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已建立,但鉴于朝阳市的经济状况,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依然很难得到解决。云蒙山暴马丁香自然保护小区采取的做法是:不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不增加额外的管理人员编制,由朝阳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与尚志乡人民政府共建共管,协调解决了保护小区的日常管理问题。在分工问题上,朝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负责自然保护小区总体规划的编制、项目申报,项目建设等行政审批性工作;尚志乡人民政府负责自然保护小区的日常管护工作,包括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检查巡护、宣传教育、护林防火等各项工作。而朝阳燕山湖水禽自然保护小区是朝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与朝阳阎王鼻子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共建共管。这种共建共管的管理模式,实质上是在无法得到市财政、市编委在资金和人员编制支持的条件下,增加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人员和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通过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克服种种困难,解决和明确了资金来源、管理人员、日常管护、项目建设等诸多问题,建立了朝阳云蒙山暴马丁香自然保护小区,达到了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的最终目的。在逐渐摸索到路子后,朝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再接再励,2016年又新建朝阳燕山湖湿地自然保护小区,这是朝阳市首个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然保护小区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保护对象单一、区域面积较小、管理方法灵活形式多样,除与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具有普遍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够、管理人手不足、资金短缺、保护与开发不够协调之外,也同时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项。
(1)由于目前大众传媒宣传的日益深入群众,信息传播速度迅速加快,农村居民走出村的机会大大增多,使得农村地区受到现代各种观念的冲击很严重,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正逐步减弱或丧失,原有的对村庄周围自然环境的敬畏感也随之削弱,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破坏林木和偷猎野生动物的行为时有发生,而对偷猎野生动物的处罚力度很小,无法对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4]。
(2)我国对自然保护小区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没有专门针对自然保护小区制订法律法规,对自然保护小区自然资源的执法保护工作只能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现代社会重视依法治国,一切行动都要以法律为依据,法律作为顶层建筑,对管理自然保护小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重要,没有法律为基础,群众不服从执法,也容易使执法人员出现的行为。而目前自然保护小区的法律地位十分尴尬,亟须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以完善自然保护区建设,更好地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5 参考文献
[1] 李俊清.保护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