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课外阅读益处

课外阅读益处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3:4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课外阅读益处,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为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地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养成,对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工作都有重要意义。事实上,许多人的成才往往都是和他们在青少年时代通过课外阅读而较早地确立人生志趣分不开的。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所以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一、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激趣

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由课内到课外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完《草船借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消亡过程,介绍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谈谈对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认识。结果班上有80%的学生都称赞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其中有一个学生却说:“老师,我很佩服曹操。”不少学生不服。对此,我说道:“你们有异议,能否通过阅读有关书籍来说明理由?”学生一下子来劲了。课后,不少学生捧起了学生版的《三国演义》,全班掀起了一股“三国热”。在教老舍的《草原》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还学过老舍的哪些文章,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老舍爷爷很有才华。他还创作了许多话剧,如有《龙须沟》《茶馆》等。”学生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脸上充满了敬佩之情。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说:“我家里就有一本《老舍作品集》。”不少学生要求我带过来给他们看看,学生读书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

有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如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我根据课文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两句诗,课前介绍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给学生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较轻松地理解了文中“外祖父落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借助听故事激趣

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我曾捧着书给学生讲过盲人海伦・凯勒《假如我有三天光明》,先给他们朗读“海伦渴望在第一、二天得到光明时想见到什么”的段落。读到“第三天”时嘎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时,我却把书合上,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否定了学生所有的答案后,我再告诉他们,谁想知道结果,就借这本书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纷纷要求借阅。这样的阅读并没有强迫性的要求,由“听”到“看”自然水到渠成。当然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除了教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外,学生有广泛的自,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游历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三、巧用“超时心理”激趣

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些现象,教师布置完家庭作业不久,一些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悄悄地完成了家庭作业。暑假刚开始几天,就有学生把大部分的暑假作业完成了……这是一种特殊的外部刺激型的学习心理:早一点完成作业,就可以早一点干自己喜欢的事,免得因完不成作业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备。同时这种心理又包含着一种可贵的上进心,我们不妨把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称作“超时心理”。巧妙地利用小学生的这种“超时心理”,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要求学生每天自选两篇好文章阅读,并在每篇文章后写上自己的体会或简评并注明阅读日期。不久,就发现有学生把以后几天的阅读任务也悄悄地完成了。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大加赞扬,夸他们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接着许多学生效而仿之,很快在班级里形成了一种课外阅读人人赶超时间的良好氛围。

四、树立榜样激趣

篇2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个性化阅读; 阅读指导

如今的图书市场良莠难辨,炒作、玄幻、污秽之作杂陈其间,儿童读了不但不能增长阅读才能,反而会增添许多坏毛病。即使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大多主题引领。因此,对于今天的儿童,读什么书其实是一个比读不读书更重要的问题。笔者粗浅地认为,儿童并不是缺少阅读,而是缺少“有主题的阅读”。

一、主题阅读

在笔者看来,有主题的阅读就是要在儿童成长中注入必需的精神元素。有主题的阅读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书籍要以“激昂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或充满哲理,如“生活是一首哲理诗”主题;或“讴歌生命、和平,如”心灵上的小鸟,等等。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真者美也,真的文章书籍一定能从某一方面拨动儿童的心弦,使文字同儿童情感、心灵对接,那种从内心里释放出的真的力量不是摇旗呐喊、声嘶力竭能相比的。在主题阅读中,一个主题实际上是一个通向人文思想的窗口,一个开拓学生精神视野的机会。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对每一个都要赋予明确的人文内涵,并注意让“主题阅读”的外延和儿童生活的外延相等。各个“主题”应该形思想序列。

二、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什么作用呢?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李燕认为,亲子共读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将使孩子受用终生,会给孩子将来的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与看电视被动地接受信息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其次,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经常接触这种符号的孩子,其信息加工水平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现在不少孩子从小就习惯于依赖于具体的形象,形成视觉加工模式。

亲子共读时间里,孩子不仅会接触到语言文字、图像,同时还听到父母绘声绘色的讲述,听觉器官也被调动了,这将提升孩子对信息的整体加工水平。

亲子共读的几种读法:(1)提问阅读法,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2)角色扮演法,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书。这样的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注意力。(3)重复阅读法,有些材料的阅读可以让孩子多次阅读,能够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样,家长翻开这些书时,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让孩子看图“读”出相关的内容。这能让孩子有一种自我实现感。想象阅读法,当家长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或内容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想象阅读法是培养孩子创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推荐阅读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引导他们阅读经典时一定要讲究策略。首先要引导亲近儿童经典,像《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小王子》等此类经典之作,语言生动活泼、情节动人曲折,且很有教育意义,值得学生阅读。

还有一类书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以及各类名人传记、科普读物,虽然它的文字不一定很适合儿童口味,但是内涵极其丰富,也必须进入孩子们的阅读视野。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去唤起他们对这类书的阅读兴趣,不要企求他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一整本经典书籍,而是引导他们逐步深入阅读、完整阅读。笔者和同事们曾作过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影视引领。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篇3

    首先,我将学生推荐的好书汇总,发现他们普遍喜欢读故事。就顺势在7年级上学期重点开展“名着阅读接龙”活动。请每名学生推荐两本好书,把书单张贴在教室后墙。这是一个隐形的班级书库,鼓励相互借阅和交流。既不增加经济负担,又增长了见识。把学生排个序号,依次写作名着的读后感。要求600字以上,后写的人阅读书目不能和前面的重样。读后感统一写在老师提供的一本软面抄上。每周老师回收软面抄一次,详细批改学生的读后感,并扫描作文备用。利用早自习,集中展示并点评一周的写作情况(一般会有三篇)。点评的过程就是一个阅读指lunwen.1KEJIan.COM 导的过程。把这些读后感的照片传上班级博客,既有助于同学们重温,也争取了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同学们很享受这段展示时间——自己获得成功总是倍受鼓舞的,别人的成功也是一种激励。在这种交流中,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悄悄地提高,但却没有受逼迫的痛苦。

    其次,渗透考点意识,在7年级下学期全线铺开“阅读反馈”活动。2周一次,利用周记写作“阅读反馈”。要求600字以上,分“内容”、“主题”、“技巧”和“感受”四个栏目来写作。不限于名着。老师批改后,挑出精彩的三篇作品扫描备用。利用语文课集中评讲。以“7下阅读反馈10”的讲评课为例。板书阅读题的考点: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语言品味、作品感受。板书阅读反馈的四个板块:内容、主题、技巧、感受。讲解阅读反馈栏目设置的目的。逐一投示精彩的反馈作业,共同做详细的分析。老师给一点指导意见并做升格示范。被展示者现场口头升格自己的反馈。三位同学背向投影,依次口头复述自己的作业(PK一下)。其他同学都改进自己的作业,在组长那里口头复述。把反馈的情况上传到班级博客,用以相互激励和引起家长的关注和支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