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电子学入门

电子学入门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4:1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电子学入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电子学入门

篇1

电子琴是现代电子科技与音乐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键盘乐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需求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膨涨。电子琴这一新生乐器以其丰富的音色,特有的节奏、美妙的音乐和易于掌握等优点深深打动了人们。但由于缺乏从事电子琴教学的专业教师和系统的教材与演奏曲目,导致电子琴教学一度出现鱼龙混杂、停滞不前的局面。我们电子琴教师必须重视入门阶段的基础训练,只有充分掌握了电子琴弹奏基础的同时又能熟练地控制和运用音色、节奏、音量、和弦等各种功能,才能使我们弹奏出优美动听的电子琴乐曲。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演奏方法

1.基本坐姿

凳放琴前正中,人在凳的前半端坐稳,身体略向前倾,上臂自然下垂,背部和肩、肘、腕各关节都自然放松,双手各指弯曲,手心朝下自然放于左右腿上。坐正后,从肘部提起前臂将手部五个指尖自然支撑在琴键上时,肘关节下部略高于琴键为宜。如果琴过高或过低可将琴架加以适当调节。

2.基本手型的练习

手形训练中最规范的说法莫过于“半握球”形了。在训练基本手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手放不平、掌关节塌陷等。教师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手段加以训练。抬起手臂将手臂悬于胸前,手指之间稍分开,各指关节自然弯曲,手腕放平,掌关节略凸起,将手慢慢放下用手指尖接触键盘上。由于小指较短,为了接触琴键容易造成手的重心压向小指导致手放不平。小指可不要落到琴键上悬于琴键上方,手的重心有靠向拇指方向的感觉以保证手面平整,手臂自然放松但不能松懈,不能将手臂的重量压向掌关节。将中指压住琴键作为支点向上用力,将力量送至掌关节,手腕慢慢稍向上抬起,通过反复的支撑练习、可增强掌关节的支撑力。

3.五指触键练习

臂慢慢抬起,在手臂的带动下手掌自然下垂,手腕凸起。然后慢慢放下,在手指接近琴键,手腕基本放平的瞬间,手指果断触键弹出第一个音。这时手的自然重量落在手指尖上,手腕放松不要下沉用力。手指的第一关节应自然弯曲,保持手的平衡稳定。在保持四拍以后再徐徐抬起,继续以同样的方法弹第二个音,如此依次练完五个音。在弹奏大指时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略弯曲,第二关节向外稍稍拉开一些,触键后自然放松,不可向内推压用力,否则会造成第二关节变形。在弹奏二、三、四、五指时,第一关节要站牢,不要折指,手指力量垂直向下,不要向掌心用力。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训练。一是将右手2、3、4、5指与左手5、4、3、2指的第一关节相互勾住,来体会力量传送第一关节的感觉。二是将双手抬至胸前,两手各指相对合拢,拱起呈棒皮球状,五对指尖肉垫相对顶住(即1对1、2对2、3对3 、4对4、5对5),邻指间稍分开,以相对的指尖“拍打”各种节奏组合来训练弹奏动作。

4.连音奏法

连续弹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称为连音奏法。它要求先用手的自然重量落下去弹奏第一个音,然后将这个手指保持在琴键底部继续发音,直到下一个手指触键发音的一瞬间才离键。这时要注意避免发生因离键过迟而产生的两音同时发声和因过早离键而产生的两音断开的现象。力量的重心应从一个手指转移到另一个手指,手腕也应跟随手指力量的重心平稳地移动。在学习连奏时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当一个手指触键时,其它的手指也跟着用力,尤其是拇指和小指容易紧张翘起来,从而造成整个手背的紧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当一个手指触键后不要急于弹第二个音,而是要检查一下其它手指是否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等到下一个手指抬起,从心理到手指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后再果断地弹奏下一个音,而前一个手指应迅速离键。

5.跳音

跳音奏法即断奏也可以说是手腕的运动。它比非连单更为短促,更为轻巧和有弹性。弹奏时手臂保持较平稳的状态。只用手腕的上下摆动来弹奏,手指在触键后要马上离开,这时手腕要尽快抬起回到原来的位置,准备弹奏下一个音。在弹奏断音时要利用手腕摆动的弹性来弹奏,有一种向下“甩”的感觉,同时指尖要站住,手指的第一关节不要软,把力量集中、有弹性地送入键盘。根据不同的音乐要求,跳音还可以有手臂、手腕、手指等不同的奏法,但手腕的弹性及自下向上的弹跳是奏好跳音的基础。转贴于

6.音阶、琶音

在弹奏音阶时,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拇指的移动。在弹奏八度以上的音阶时,拇指要从3、4指下面钻过去。拇指在触键后,马上要向下一个要弹的位置移过去。这时手腕可略高一些,不要过分下垂,否则拇指很难钻过去,并会出现一跳一跳的现象,使音阶不能连贯地演奏下去。在弹奏琶音时,由于音程的距离比音阶更远,所以就更加困难。要想把琶音弹奏得均匀、流畅,手臂的放松及手腕的旋转动作是必不可少的。手腕的旋转动作就是在弹奏琶音过程中,当拇指触键时,手腕处于正常位置,当拇指离键向下一个位置移动,而其它手指在弹奏时,手腕逐渐抬起,直到拇指弹奏下一个音时,手腕又回到原位,并开始准备下一个动作,周而复始。初学时可把琶音分开来慢练,以一个八度为单位,严格按照规范的手法练习,体会手指运动中的位置感。

7.和弦

弹奏电子琴自动伴奏的和弦时要注意合理运用和的转位,不要拍打琴键,手指要贴键弹奏,有一种推的感觉,手指触键要整齐,如果手指有先后弹出,和弦的性质就会出现错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1.识谱法

识谱是贯穿整个电子琴学习各阶段的重要课题。识谱上出现问题必然导致练习过程的错误,影响练习目的的实现。识谱前要做到三看三抓:一看谱号,就能明确音符的唱法。二看调号,明确是什么调,什么音要变化。三看拍号,知道强弱规律,一抓节奏、二抓音准、三抓节拍。三看三抓是识谱的关键,能够避免很多容易出现的错误。

2.分段练习法

练琴最忌讳的恐怕就是从头到尾反复地弹。分段练习,就是根据音乐或者根据练习曲目的技巧内容,把乐曲分成若干部分,逐段加以练习,练好一部分再练下一部分,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练。这样练习的优点是节省时间,针对性强,最适合于较长的练习曲与乐曲。分段练习要按乐曲的结构进行。

3.攻克难点的练习

差不多每个练习曲或乐曲都有重点和难点。但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分析其技术要领,给予正确的示范和解决办法。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集中突击,直到最终完全克服。

篇2

电子技术是技工学校电子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内容多和理论性、实践性、连贯性强等特点。学生开始接触电子技术前,对这门课程感到很陌生,再加上目前技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入门难,甚至有厌学的状况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对他们进行入门的教育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多年从事电子技术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对学生进行入门教育的做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开学之初的头几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按照课文原有的安排来授课,而是拿一些课前安装好的电子电路示教板,如电子鸟、熊猫眨眼电路、声光控延时熄灭电路、书写台灯调光电路等,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并告诉他们这些电路有的用在儿童的玩具上、有的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的来说,电子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基本功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教学,为今后学习其它电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一项关键的任务,这就要求学生每人要做、每人要勤做、每人要做好,一切从最简单的操作方法开始,循序渐进,点点积累。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教学呢?

1、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万用表。

以MF50型万用表为例,可按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了解仪表的性能。首先让学生认识万用表面板和刻度盘上的功能,如面板上有机械调零、欧姆调零、功能转换开关、正负极表笔插孔、三极管放大倍数插孔、100μA和2.5A插孔的位置、作用以及功能转换开关旋至不同位置的量程范围。按着讲解刻度盘上各条刻度线的含义与功能转换开关各挡位如何配合使用、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在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之前,应首先欧姆调零。

(2)选择挡位。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应先选挡。如何选挡呢?任意选一个测量电阻挡位,然后把红、黑表笔直接接触电阻器的两端,看指针是否指在欧姆刻度线从左算起的1/2-2/3之间的刻度范围内,因为只有在这个范围内读出的数据,才比较准确。完成了此步骤后,可选此挡进行测量。 转贴于 若指针偏向“0Ω”刻度处时,则选取小一挡再试,若指针偏向“∞Ω”刻度处时则选取大一挡再试,直到选出使指针落在合理的读数范围内为止,此时为测量电阻的最佳挡位。但要注意,每换一个挡位测量电阻时,必须进行欧姆调零,否则读出的数据不准确。

(3)测量和读数。选定挡位并测量后应如何读数?将红、黑表笔接触电阻器的两根引脚,指针示数稳定后可读数,读数时,视线与被读刻度线应垂直。此外,在用万用表测量某元件的电压时,应以并联方式接入;测量某元件通过的电流时,应以串联方式接入。无论是测量电阻、电流还是电压,应注意所选挡位的单位和倍率。

(4)整理和维护万用表。在完成每一项测试后,特别是在完成电阻测试后,一定要牢记将功能转换开关旋至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防止在下次测量时,误用电阻挡来测量电压,导致万用表损坏。

2、学习认识和检测元件。

要让学生学会认识元件的图形符号和与之相应的实物,了解各元件制作的材料、功能、主要的参数和不同的分类,掌握各元件的命名、部分的含义和标识。例如电阻器的直接标志法和色环标志法,二极管正负极性的判别和三极管发射极、基极、集电极的判别以及它们各自的命名。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对电子元件好坏的检测。

3、掌握手工焊接方法。

(1)学会正确使用电烙铁的方法。当发现电烙铁漏电时,应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直到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

(2)对烙铁头进行处理。新使用的电烙铁,必须用砂布或锉刀将烙铁头表面的镀铬层去掉,然后将电烙铁通电加热至一定的温度时,再给烙铁头镀上一层焊锡后,才能焊接。

(3)在焊接电路练习时,教师必须边示范、边讲解,甚至要手把手地去辅导,对学生在焊接练习中出现操作不当的地方,及时纠正和引导。

篇3

刚进入中职电子专业学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对电子专业要学习的内容并不了解,也没有目标,再加上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学习效果均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专业水平,对学生进行人门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入门教育呢?经过几年的电子专业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入门教育。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一半,而学习动机能激发学生进行学习,并使学习指向一定的目标。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呢?可把高年级电子专业学生已经在万能板上组装的防空警报电路、声控闪光灯、叮咚门铃,印制板上组装的磁控报警器、时钟等演示给学生看。然后告诉他们:“今后通过学习,你们也能组装这些产品,可能还会比这些学兄学姐们组装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要组装这些产品,就要学好电子专业实用技能基本功,包括:正确使用万用表测电阻、测电压、测电流等,正确认读和检测电阻器、电位器、电容、电感器、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掌握手工焊接技术和电子电路图的识读方法。有了这些基本功,你们就会组装这些产品了。”这些演示和介绍,帮助同学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电子专业要学什么内容,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二、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教学

基本功教学很重要,一定要求学生人人过关,人人会做、能做。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因为“严师出高徒”,不严学不会技术,又要施以鼓励,激发他们的智能和潜能。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严格要求中定会有收获。在这种苦乐交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享受着成功的乐趣,难道还会学不会技术吗?既然如此,具体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基本功教学呢?

1.教学生正确使用万用表(以MF47型万用表测电阻器的电阻值为例)

(1)准备工作。首先熟悉万用表刻度盘和面板上每个部分的功能,如刻度盘中各刻度线的含义.机械校零、功能转换开关、欧姆校零、表笔插孔、三极管放大倍数插孔、2500V插孔、10A插孔的位置及作用,功能转换开关旋至每个位置时的功能。然后把万用表摆放在水平台上,看指针是否指在左边零刻度线上,若指针没有指在左边零刻度线上,则应进行机械校零。看表内是否有电池,电池是否安装正确。若电池安装正确,将红、黑表笔正确插在插孔里,将功能转换开关分别旋至电阻档的100n和10K两档,碰一下红黑表笔,看指针是否有偏转。若没有偏转或偏转不正常,需要检查万用表存在的故障(初学时,这项检查暂时不要求学生完成,随着学习深入,要求学生学会检查万用表的故障);若指针偏转正常,说明万用表可以用来测电阻了。最后,让同学们了解欧姆刻度线的特点,认读每根刻度线的读数。要弄懂每根刻度线的读数,就要看欧姆刻度线上每两个相邻数字间有几个刻度间隔,然后从0开始依次读出每根刻度线的读数。

(2)选档定档。用万用表电阻档位测待测电阻时,不能随便选择一个档位进行欧姆调零后就去测量电阻器的阻值,而是确认用哪一个档后,再进行欧姆调零,再去测电阻,这样可少操作欧姆调零这一步骤一次。那该如何选档并定档呢?在测量电阻时,任意选一个档位。直接把红、黑表笔接触到电阻器的两端,看指针是否在中心刻度线(中心刻度线就是刻度线中间的位置)左右50度范围内,即读数在5~55之间。若读数在此区间,则就选取这个档位测量该电阻器的阻值;若指针偏向“0”刻度线,则选取小一档再试;若指针偏向“∞”刻度,则选取大一档再试,直至读数在中心刻度线左右50度范围之内,就选定该档位作为测量该电阻器的阻值。若选取R*1档。读数仍然偏向“0”刻度,或选取RXl0K档,仍然偏向“∞”刻度线,就只有分别选取这两个档位测量该电阻器的阻值了。

当同学们能根据电阻器的色环或其他标识读出电阻器的电阻值时,可根据电阻值来选档——利用电阻值等于读数乘以倍数的原则,确定读数在5~55范围时的倍数。这样选档以后,还是要试测一次,看万用表上的读数和自己的估测是否相同。若估测正确,就选取这个档位测量该电阻器的阻值;若估测不正确,则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继续选档。

(3)测量并读数。当选定档位并进行了欧姆调零后,就可以测量电阻器的阻值了。如何测?将红、黑表笔分别接触到待测电阻器的两根引线上,当示数稳定后即可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被读刻度线垂直,若表盘有平面镜,要注意三线合一,即视线、刻度线、指针在镜中的像要三线合一。指针所指示的刻度正好在刻度线上,就直接读数;若在两刻度线之间,则要根据刻度线特征(左密右疏)估读出读数。读数读出以后,要进行记录。

(4)计算。利用公式“电阻值等于读数乘以档位”,就可计算出电阻器的阻值了。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记录下来。

(5)整理器件、打扫清洁。测量电阻完成后,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工位进行整理,并打扫清洁。从开始实作起,就要学生养成爱护器材、打扫清洁的好习惯。万用表不用时,一定要将表笔拔下,将功能转换开关拨至OFF档或交流电压最高档位。长期不用万用表,还要取出万用表里的电池。至于用万用表测电流和电压,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生认读和检测元件

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学会认读和检测电阻器、电位器、电感器、电容、二极管、三极管这些元件。仅以电阻器为例,说明如何认读和检测元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电阻器的功能、主要参数、和种类。其次,掌握电阻器的命名及各部分的含义、电阻器阻值的直标法和色标法、常用电阻器的检测方法及代换原则。其他元件应了解和掌握的内容也大体类似。对于二极管和三极管,还应掌握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P区和N区,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 转贴于

3.教学生手工焊接技术

(1)了解电烙铁的内部结构。要了解电烙铁的内部结构,就要学会拆卸和装接电烙铁。拆卸电烙铁,先要拧松手柄上的紧固螺钉,旋下手柄,然后拆下电源线和烙铁蕊,最后拨下烙铁头。安装的顺序与拆卸相反,只是旋紧手柄时,勿使电源线随手柄一起扭动,以免将电源线接头处绞断造成开路,或绞在一起而形成短路。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安装电源线时,其接头处裸露的铜线一定要尽可能短,以免发生短路事故;安装结束后,一定要检测电烙铁有无短路与开路,方法是用万用表测烙铁电阻,如35W电烙铁的电阻在1.5K左右,则连接正常;若远大于1.5K,则会出现开路或接触不良;若只有几十欧或几欧,则会出现短路。若出现开路与短路时,那需要重新拆卸和安装,直到安装好为止。

(2)处理烙铁头。一把新烙铁不能拿来就用,必须用锉刀或砂纸按自然角度将烙铁头表面的镀铬层去掉,然后将电烙铁插上电源加热,待温度适当时,给烙铁头镀上一层锡,再拔下电源插头,让电烙铁自然冷却后,才可使用电烙铁进行焊接。

(3)初步学习焊接技术。学生初学时,要求掌握焊接五步法。①准备施焊:准备好被焊器件,将烙铁头加热至工作温度。②加热焊件:烙铁头接触被焊器件,包括元器件和焊盘。③送人焊丝:当被焊部位升温至焊接温度时,送人焊锡丝至焊点,熔化并润湿焊点。④移开焊丝:当焊锡丝熔化到一定程度以后,迅速移去焊锡丝。⑤移开烙铁:移去焊料后,在助焊剂未挥发前迅速移动电烙铁进行焊接。

(4)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在焊接板上进行焊接练习时,老师要首先进行示范操作,并且边示范边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要求学生边焊接边默记焊接五步法,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专心专意进行焊接。当学生掌握这五步后,要求学生掌握合格焊点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为了配合掌握焊接技术,还可要求学生焊接各种图形和汉字。

(5)学会拆焊技术。教学生认识拆焊工具,掌握拆焊方法及技术动作要领。要求学生严格控制加热时间与温度,不要用力过猛,不可强行拆焊等。

4.教学生识读电子电路图

对初学者来说,这部分应掌握方框图、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和接线图的识读方法。识读简单电路图的一般步骤:能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元器件,能根据电路原理图找出印制板上各元件的位置并进行焊接。要求学生开始时就养成读图的习惯,循序渐进,就会识读复杂电路图。

三、教学生焊接趣味电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