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2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如何学会独立思考,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104-02

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除了对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四大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外,还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因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中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途径

1.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般的,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采用的方法是: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中差生应采用“诱”的方式,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如在“实数”一章的教学中,结合数学的发展史,如无理数被发现的坎坷历程,让学生感悟独立思考的人格魅力。课上让不断取得进步及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介绍自己学好数学的经验,并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具体做法作详细讲解。

2.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的做法是通过问题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做准备。以“实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实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3.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为例,我把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

4.提倡开放式教学,提高独立思考的品位

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否则这种独立性很快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因为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独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例如,运用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我要求学生提出一些解决问题办法,结果学生表现极为踊跃,整理后共提出十多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此外,还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开阔思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

1.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以“三角函数”的教学为例,我列出了以下背景材料供学生思考:不爬上旗杆用米尺和量角器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比的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里锐角和所对的边有没有联系,能不能运用直角三角形里的一个锐角和一边求其他边?这些问题串,提高了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进行独立思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恰当地给问题留出思考时间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他们都沉浸在独立思考的情境中,经过独立思考体验之后进行讨论。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可能会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又会激起他们的“反思”,最后把认识统一到真理上来,所以说“集思”是“智慧的摇篮”。

篇2

学习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过程,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需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需要思考的权力。

我们不能剥夺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就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其一,教师要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设想,教师权威下的课堂,学生怎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带着恐惧的心理怎能静下心来专心地思考?否则便是一种应付式的思考或克隆式的结果而巳。因此,教师营造一种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转变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里敢想,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了。其二,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要思考就需要时间和空间,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充分的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充分地激发出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其三,把握最佳独立思考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会想。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讲解多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就少了,灌输式教学成分多了,学生的探索交流就少了,并不是说一碰问题教师一概不讲,就让学生独立思考。所以,教师得把握好独立思考的价值定位和时机,当大多学生一下能思考出结果的,就没必要再花时间独立去思考了;当学生思考有困难时,教师就要适当地启发引导,使学生会想、乐想、创造性地想。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28-02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是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权利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不断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一、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放在首位

独立思考能力的本质就是,你有你的坚定价值判断体系,假如没有这个,你无法独立思考的。任何思考的起点,必须为自己找一个原点。所有的独立思考其实都是不独立的,你得有一个判断起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找到价值判断体系和判断起点呢?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课本中的大量的“科学漫步”“sets”,利用新科学、新发现中的“宇宙如何运行”、“宇宙大爆炸”、“奇点”、“ 相对论”、“超光速中微子”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学生坚定世界的物质性。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伟人的成功,科学家探索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启发,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经牛顿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又如当爱因斯坦看到洛仑兹等人依据牛顿的时空观研究电动力学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后,对牛顿的时空观大胆质疑并提出了相对论时空观,从而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再如爱因斯坦和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间相互质疑,引发了当时世界上大批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参与的科学史上有名的“大论战”, 而2011年欧洲科学家发现“超光速中微子”将打破自爱因斯坦其相对论以来一直被整个物理学界奉为圣经的“光速不可超越”原则等。让学生明白科学没有“终极定理“,没有科学家是“上帝”,没有科学家不可以质疑。第三,利用科学家的格言、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品格——崇敬自然,崇尚真理。培养学生崇敬自然,崇尚真理的自然观和科学品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有了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科学品格,也就有了正确价值判断体系和判断起点,也就有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起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