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生物学科的关键能力

生物学科的关键能力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3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物学科的关键能力,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生物学科的关键能力

篇1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可以认为是教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它集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和声音的能力等各类优势于一身,多媒体辅助教学所拥有的极强的表现力、重复性和优良的可控制性、交互性必将使物理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整个物理教学将从计算机技术中获得革命性的进展。

一.利用计算机极强的表现力,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形象是进行物理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形成正确的物理形象,才能使视觉能参与思维,才能在物理问题情境中排除次要因素,抓住本质特征,才能组构原有表象,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极强的表现力,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计算机的动态画面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物理图景、抽象概念形象化,将在课堂教学中不便演示的现象和内容以立体的信息输入学生的大脑。

例1在物体的相对运动问题中,临界状态的分析研究。

“临界状态”的运动模型中的物体追及的最大距离和不相撞条件,传统的教学是运用静态图片或板画图进行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教师多么善讲也只能让一小部分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所接收。此外,这种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运用3DMAX制作立体小车,然后通过Authoware进行集成,将静态图景变为动态图景,将物理过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如临其境,可以通过自己的归纳与总结形成正确的物理形象,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二.利用计算机较好的受控性,创设物理情境,向学生提供物理思维材料,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能够对己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物理创新教育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因此,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个重要任务。

例2《稳恒电流电路中能量转化分析》的教学设计

《稳恒电流电路中能量转化分析》一般在高三物理高考复习时作为专题进行教学。在高一、高二学生分别学习了机械能及其守恒规律,在热学中又认识了内能及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规律,在静电场中认识了电场能,这些是电路中能量转化分析的基础。复习课应当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明白运用能量观点对电路进行分析是电路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电路综合分析的物理思维方法。教学中应当抓住能量转化分析的主要问题设计物理情景,即一是能量转化方向问题,

二是能量转化计算问题。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从特殊中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鉴于这种理念我们设计这节课的课件思路如图所示。我们运用PHOTOSHOP、POWERPOINT、FLSH等软件制作了《稳恒电中能量转化》课件,该课件既有静态图景,又有动态演示,为学生多向思路的展开提供了大量的背景素材。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设计了大量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完成认识过程,最后还有反馈训练。

三.利用计算机的重现性,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与观察能力

物理观察的基本特征是其知觉过程必须在既定条件下展开,按既定条件的成因,它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前者指在不附加人为调控因素的自然形成过程的观察;后者指在人为复制或附加和调控的某一过程中观察。众所周知,许多物理现象是在较短暂的时间内完成的,有些观察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还没有看到整个过程时,物理现象已经停止了。显然,观察的目的没有达到,因而对接下来的物理教学过程来说,这类学生也只订“听讲”的份了,而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认识物理问题的本质。

例3碰撞过程的观察与研究

碰撞过程有两大特点:一是碰撞物体之间的作用时间短,一般只有百分之几秒,甚至千分之几秒:二是碰撞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经碰撞后物体的状态变化十分显著。两个弹性小球的碰撞前后可分为四个阶段:接近、压缩、恢复和分离阶段。碰撞过程的机械能变化情况主要由两球开始接触到两球分离的中间两个阶段所决定。而这一过程的观察学生是很难观察到的,传统的教学是画草图说明,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转,学习过程缺乏自主性。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碰撞过程放大、变慢,让学生进行充分观察,并从中体验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多媒体课件将教学难点化解成一个个可观察的视点,降低了认知难度,形成教学坡度,吸引学生带着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科学探索,逐级攀登,逐步掌握物理知识。

计算机的交互性为向学生提供大量信息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可将诸物理信息以一定的方式输入电脑,并以一定的程序进行科学编译,将大量的资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供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要求物理教师大量收集资料、物理素材,并进行技巧性编译和程序设计,使物理信息能够呈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增强创造性才能。

篇2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教学启发

尽管面向初中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是其他学段所公布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对初中生物教学仍然有着极大的启发。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生物学习之后,所形成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一般认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由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个要素组成。结合这四个要素,我们去思考初中生物教学,发现可以带来更多的启发:首先,在“生命观念”的视角下,一切生物问题的解释,可以变得更加精确与明确。举一个例子,女人的怀孕时间过去通常都说是40周,而现在的说法都是38周。为什么会少了两周的时间呢?从生命观念的角度来看,确定怀孕开始的准确说法是“从‘形成受精卵’开始”,这实际上是减少了传统判断时间中孕妇末次月经结束到形成受精卵的15天左右的时间,相比较而言,38周的说法也就显得更加科学。实际教学中,可能从知识记忆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时间变化,而在生命观念的视角下,这一时间变化显然更能代表一个生命的形成周期,因而也就更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其次,在“理性思维”的视角下,初中生物的教学更应当坚持从科学的视角去判断事实,因而“科学探究”也就应当成为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前生物学科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初二的会考,知识多以记忆和重复训练为主,但是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在理性思维的驱动之下,进行科学探究,仍然应当是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选项。再次,“社会责任”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话题,但是从当前生物学科的发展来看,却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初中教学中万不可忽视这一因素,而应当抓住教学契机,不断给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意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实际教学中,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途径

篇3

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切实履行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认真分析与研究以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与教材改革。以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主攻方向,以课程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探索生物课程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我区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全区中学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服务全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二、工作重点

1、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重视课程建设,提升课程领导力。认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的关系,基于生物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促进课程实施的创造性,引导各校生物教研组根据学科发展实际,重点围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整合各类课程资源,设计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

(2)创设条件,开展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公开课观摩与评价、案例点评、联校合作等多元化的研训活动,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中学生物教师开展课程整合、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关键能力等专题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

(3)立足课堂,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研究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课程价值取向的专业理解,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研究课”引领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4)抓课题研究,深化课程改革。做好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生物构建思维教学文化的策略研究”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和有关省教研课题立项与研究工作,做好有关学校其他生物研究课题的服务和指导,加强课题组间的交流与研讨,完善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工作。

(5)关注生物课程基地和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引导基地学校积极打造自身特色,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促进其提升示范与辐射能力。

(6)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教师发展积累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发挥区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名教师和校长学科基地等的作用,为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

(7)总结课程改革经验,扩大经验或成果的影响力。教师要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向生物专业期刊投稿或参加各项评比,将课堂教学研究、考试评价研究和课题研究等成果显性化,扩大我区中学生物教学的影响力。

2、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研水平。

(1)构建区域性教研、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形式的教研互动平台,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2)积极参与联校教研活动,开展“同题异构”和“主题研讨”等方式的教研活动。

(3)积极推进学科教研组建设。一是适时开展学科教学调研,推进教研组建设。二是据“xx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和“xx市中小学合格、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专题(课题)研究为教研组建设的切入点,积极创建有个性和特色的市、区先进教研组。

(4)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专业成长进行分析与反思,关注教师间差异,充分发挥这种差异的资源作用,了解教师发展中的需求,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改进工作的信息,增强自主发展的意识。

3、改进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在认真分析和总结17届生物学科高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近几年江苏省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的方向,深度解读生物学科考试说明,并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开展高三复习教学研讨,重点是进一步明确考试说明之要求,探讨一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认真做好高三调研测试的阅卷和分析工作,并参与做好对学校高三教学工作的调研。

(2)积极参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重视对初高中生物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引导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体现生物学科的特色和教育价值。

(3)各高中积极做好2018年省生物奥赛的备战工作,争取在获奖学生的质与量方面有所突破,为高校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同时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三、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1、根据教研室统一安排,做好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第一轮专题调研工作。研究并探索高三一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

2、高中生物课题组研讨活动。

3、组织参加市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初高中)。

十月份: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江苏省高中生物优质课评比暨观摩活动。(无锡)

3、组织参加市课程基地专题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高中生物主题研究式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xx地区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第一次研讨活动。

3、组织开展区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4、推荐我区教师论文参加xx市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活动。

5、组织参加市青年教师论坛活动。

十二月份和一月份:

1、组织参加沿江七市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

2、学科教学调研。

3、组织参加xx市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