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制造业发展分析

制造业发展分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0:3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制造业发展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制造业发展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06 —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生产业逐渐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动力。太仓作为长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如今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制造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依赖于知识和技术的投入,而生产业则是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制造业的“飞轮”。生产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配套的、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制造业越发达,生产业就越发达;制造业越落后,生产业也越落后;而反过来生产业又支撑着制造业的发展,它贯穿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为此,明确太仓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状况,通过促进制造业和生产业联动发展,从而构建良好的生态经济群落,才能有效实现太仓制造业的转型和太仓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太仓经济的竞争力。

近年来,苏州和太仓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不同产业间的联动发展。2007年,苏州市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的实施意见》,2010年苏州市印发《关于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产业结构升级列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发展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作为结构调整、增强城市功能的战略重点。太仓市出台了《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并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服务业的发展必须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合理调整内部结构,加快构建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与城市现代化相协调、与经济国际化相接轨、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体系,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

一、太仓生产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许多行业融合互动发展,制造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生产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成为二、三产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太仓市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发展领域不断扩展,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服务业的影响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强化。但受政策性因素、现行管理体制的限制、市场发育不成熟、竞争不充分等影响,太仓生产业与制造业发展仍然不尽协调:

(一)服务业与制造业产值比重相对稳定

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60%以上,农业占5%左右,工业占34%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太仓工业化进程和服务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太仓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迅速扩大。2010年太仓服务增加值284.38亿元,占GDP总量的38.9%。随着服务业增加值的不断上升,其对经济的贡献率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推动太仓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尽管服务业增加值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有了很大提高,但从表中可以清楚看出,服务业产值比重徘徊不前,2006—2010年产值比重基本维持在36%左右,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相适应,甚至与国际上中低收入组的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当前太仓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是由“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结构转变,而服务业产值比重的徘徊不前显然不利于实现太仓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目标。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但生产业的发展仍然滞后

篇2

二、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必须发展现代制造技术

产品技术链,没有一个固化的定式,但总是由低端向高端发展。近年,它正伴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进步不断向高端延伸。目前,制造业技术链高端几乎被现代技术垄断,处于技术链高端的产品几乎都是由现代技术制造出来的。所以,要转变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必须抓紧发展现代制造技术,通过现代技术促使制造业及其产品向技术链高端延伸,以便降低技术链低端产品的比重,相应提高技术链高端产品的比重。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高分子化学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原子能利用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海洋开发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广泛应用为基础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与高新技术及传统制造方法结合起来,便产生了现代制造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保留和继承了传统制造技术的产品创新要求,如增加现有产品的功能,扩大现行产品的效用:增多现有产品的品种、款式和规格:缩小原产品的体积,减轻原产品的重量:简化产品结构,使产品零部件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提高现有产品的功效,使之节能省耗等。但是,现代制造技术,在制造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制造工艺、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等方面,与传统制造技术均有重人差别。

在现代制造技术视野中,制造不是单纯把原料加工为成品的生产过程,它包括产品从构思设计到最终退出市场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产品的构思、构思方案筛选、确定产品概念、效益分析、设计制造和鉴定样品、市场试销、正式投产,以及产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在现代制造技术视野中,制造不是单纯使用机械加工方法的生产过程,它除了机械加工方法外,还运用光电子加工方法、电子束加工方法、离子束加I:方法、硅微加工方法、电化学加工方法等,往往形成光、机、电一体化的工艺流程和加工系统。

三、发展现代制造技术的重点方向

现代制造技术正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精密化、微型化、清洁化、艺术化、个性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为了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促使制造业向技术链高端延伸,我国宜着重发展以下现代制造技术。

(一)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的微型系统制造技术

“纳米”是英文nan。meter的译名,是一种度量单位,是十亿分之一米,约相当于45个原子串起来那么长。纳米技术,表现为在纳米尺度(0.1nm到100nm之间)内研究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把它应用于实际的技术。其基本含义是在纳米尺寸范围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的物质。纳米技术以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等现代技术为操作手段,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纳米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学(nanomaterials)、纳米动力学(nanodynamics)、纳内米电子学(nanoclectronics)、纳米生物学(nanobi010gy)和纳米药物学(nan。pharmics)。就制造技术角度来说,它主要含有纳米设计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机械技术等。以纳米技术为基础,在纳米尺度上把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融合起来,便产生了微型系统制造技术。

自从硅微型压力传感器,作为第一个微型系统制造产品问世以来,相继研制成功微型齿轮、微型齿轮泵、微型气动涡轮及联接件、硅微型静电电机、微型加速度计等一系列这方面的产品。美国航空航天局运用微型系统制造技术,推出的一款微型卫星,其体积只相当于一枚25美分的硬币。

微型系统制造技术,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已在航天航空、国防安全、医疗、生物等领域崭露头角,并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

(二)以电子束和离子束等加工为特色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超精密加工技术,一般表现为被加工对象的尺寸和形位精度达到零点几微米,表面粗糙度优于百分之几微米的加工技术。

这项技术包括超精密切削、超精密磨削、研磨和抛光、超精密微细加工等内容,主要用于超精密光学零件、超精密异形零件、超精密偶件和微机电产品等加工。

电广束、离子束、激光束等加工技术,通常出现在超精密微细加上领域,用来制造为集成电路配套的微小型传感器、执行器等新兴微机电产品,以及硅光刻技术和其他微细加工技术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精密加工技术,在超精密加工机床等设备、超精密加工刀具与加工工艺、超精密加工测量和控制,以及超精密加工所需要的恒温、隔热、洁净之类环境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超精密加工技术投资大、风险高,但增值额和回报率也高得惊人。近来,发达国家把它作为提升国力的尖端技术竞相发展,前景非常好。

(三)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前提的省耗绿色制造技术

制造业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产生出大量废液、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探索符合环保要求的节能、省耗、少污染的生产方法,即绿色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立足于尽量减少制造业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产品制造与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增进社会福祉。

篇3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12-01

一 引言

为了进一步提高陕西制造业竞争力,积极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促进制造业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研究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紧密衔接、互动协同等产业联动方式,探索两业联动运作模式和实现策略,使制造业与物流业形成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等特色的产业高度化发展趋势。从而有效地制定政策,指导陕西省制造业和物流业密切联系、协同发展,对陕西、关天经济区乃至西部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 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关联分析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来对陕西省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关系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系统中各因素间的主要关系,找出影响目标值的重要因素,从而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促进和引导系统迅速而有效地发展。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如果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就可以说二者关联程度较高,关系密切;反之,二者关联程度较低。以下是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基本步骤:①确定分析的指标;②确定数列的因变量参考数列x0(母序列),和自变量比较数列xi(i=1,2,3…,n)(子序列);③对数据进行变换,采用无量纲化处理;④计算关联系数;⑤计算关联度;一般根据经验,当分辨系数ρ=0.5时,两因素的关联度大于0.6时,就认为两因素的关联性显著。在这里规定,ri为关联度,当0 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与支柱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均值,见表2-1。

由表2-1可以看出,无论是货运量还是货物周转量,都和陕西省支柱产业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一样,也就是说他们的相关性的顺序是一样的。其中纺织服装工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联度都超过0.85,属于关联度极强,协调性作用也极强。食品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与物流业的关联度在0.65-0.85之间,关联度较强,协调作用较强。能源化工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与物流业的关联度虽然都超过了0.6,在关联显著性范畴,但是关联度为中,协调作用中等。

陕西省产业增加值逐年稳步上升,与物流业的总体关联度呈较高势态。观察关联度排序不难得出,纺织、医药、电子通信设备等的精益生产与物流业的关联效应大于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有色冶金工业这些大量生产的制造业。说明重工业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空间还很大,需要进一步的物流需求释放。

陕西是生物资源大省之一,独特的生物资源被誉为“生物基因库”,相关行业人才优势也很明显。

电子及通讯设备、装备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它们为物流业提供了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的支持。电子及通讯设备的发展为物流业的准确性、时效性提供了软件支持,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识别技术(RFID),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装备制造业本身对物流的需求也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