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老年医学的特点

老年医学的特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0:3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老年医学的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老年医学的特点

篇1

据2010年我国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北京市在第6次人口普查中结果显示60岁以上老人占12.5%;65岁及以上人口占8.7%。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1.2老年医学

老年医学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老年医学是一门针对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学科,老年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学科。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的国家之一,到2020年,预计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7.17%,总数达到2.48亿[3]。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老年医学,培养更多、更好的老年医学人才,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1.3教学实践

老年医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目前存在着需要探索与改进的地方[4、5]。人体各脏器老化及退行性变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之复杂多变的疾病状态,这常常是老年科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6]。各种疾病交织在一起,既存在疾病管理的问题,又不单单是单一专科疾病的诊治,诊疗思维有所不同,这相应的要求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与专科的教学实践有所区别,有所强调,有所转变。这是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需要更新与改进的地方。为了促进老龄社会健康稳步的发展,培养熟练全面掌握老年医学知识的人才,需要我们不断根据老年医学发展特点改进教学实践工作。

2老年共病管理理念与教学实践

2.1老年共病的特点

据统计,在65岁~69岁老年人群中有32%的人患有3种及3种以上的慢性病,在80岁~84岁老年人群中这一比例则上升到52%。这使老年人的医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死亡率、住院率升高,更易出现不合理用药,药物相互之间作用,不良反应等问题[7-9]。老年共病的患者常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包括中药及西药,种类多,数量大,服药时间及服药剂量不易掌握,差错率高,且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增多,容易出现肝肾代谢负担,药物蓄积等不良反应[8]。同时,有的老年患者共病中的每个疾病的治疗方案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互矛盾,如某位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冠心病和消化道出血,此时,抗凝与止血治疗需权衡利弊,以期降低医疗风险,取得对患者预后最佳的效果。

2.2老年共病的管理

2012年,美国老年医学会首次提出了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并于同年编辑出版《老年共病管理策略》的指南[10]。该指南强调了对老年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进而遵照患者意愿,结合循证医学证据,考虑预后,权衡利弊等因素,管理共病。该指南强调了个体化建议,并指出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患者实际情况,更加贴合实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老年共病的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共病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主要包括疾病状态、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营养、心理等方面。其在疾病的诊治与教学实践中同样有重要的作用[11]。

2.3共病管理与教学实践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即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也是一个老年科医师天天面临的医疗问题;是老年医学不断发展进步的结果;是人文关怀与循证医学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我们需要思索与实践的新理论新方法。通过老年共病管理理念的提出与推广,可以提高老年医学教学实践效果,可以更加明确老年医学的教学特点,需要全方位评估,多学科考虑疾病管理,通过强化老年共病管理理念,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可以使学生对老年医学有更深入的理解,能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强化老年医学整体治疗观念,为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使实习学生毕业工作后,不从事老年科工作,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在各个不同专科工作的医师,都将面临着老年患者,这些老年患者中也将存在老年共病患者,这些患者是不同专科医师处理的难题。如果能够在教学实习阶段就有共病管理的思维及实践基础,则能更好的应对后期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预期的治疗效果。这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因此,有必要将共病的管理理念深入到教学实践当中,使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3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1提高教师对老年共病管理理念的认识

通过老年共病管理理念的宣传与学习,使广大老年科医务工作者乃至各专科医务工作者,熟知老年共病管理的概念与方式方法,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塑造科学管理的氛围。为进一步开展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必备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氛围,必要的知识储备,明确教学观点,才能有的放矢的培养医学人才,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实践的效果。

篇2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0%。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快、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1]。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寿命、衰老,探寻延缓衰老与关注老年性疾病的防治与老年人群卫生保健,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学科[2]。随着时展,老年医学教学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出色的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循证医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首先由加拿大DavidSackett教授等提出的,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明智、准确、慎重的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结合临床医生专业技能与经验,充分考虑患者意愿与价值,正确应用研究结果指导临床,提供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方案[3]。

1循证医学与老年医学发展密切相关

循证医学是有别于传统临床医学的以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个人诊疗意见为主的模式,循证医学强调的是新的临床诊疗决策模式,其更加注重对一个临床问题的最佳研究证据总结,可以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双盲\单盲试验、交叉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等,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审慎的制定临床决策。传统医学是经验教学,对疾病理论知识掌握理解来诊治病患,通过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课堂学习与考试,经典教材阅读与掌握,来学习临床医学。而循证医学更加强调医疗决策的主体应该建立在大量的临床数据、科学的研究证据之上,可以是横断面调查研究数据,可以是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也可以是回顾性研究等等的数据,总之是有据可查,有据可循,以科学的视角评价临床数据从而得出的临床决策结论[4]。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来临,大数据、远程医疗、云计算等等都为循证医学储备大量的数据基础,为科学的阐明问题提供可能。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寿命、衰老,探寻延缓衰老与关注老年性疾病的防治与老年人群卫生保健,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学科。老年医学强调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患者为中心的全人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老年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循证医学的大力发展。为老年医学的发展、提高、推广提供科学保障[5-6]。

2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的方式

2.1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

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首先是要在教学环节中的教师群体中得到重视与推广。通过循证医学科研培训、专业知识学习、授课经验交流,让广大授课教师具有雄厚的循证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思维授课,传道授业解惑。为提高学生学习老年医学教学效果提供可能。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与专业水平及授课技巧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建立至关重要。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已经有研究及文献报道,建议从确定临床实践问题,检索文献,评价文献,应用最佳证据,检验临床决策五步执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探索提高教师循证医学教学思维提供了有益的思路[7]。

2.2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

对学生循证医学学习方式进行培养建立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学的好坏,以后的发展方向,都直接或间接与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相关。教学相长,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可考虑先采用试点工作,或讨论式授课,让学生先储备掌握必备的循证医学基本概念,了解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基本步骤[8],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深化培养科研兴趣,建立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力,发现临床问题,解决问题入手,加强循证医学思维训练,提高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寻找研究热点,学术前沿,能更好的、更快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快的进入临床工作,更好的把握临床思维,是与临床工作相辅相成的进展[9]。

2.3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建立

循证医学的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要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教育管理体系是教学环节中的承载者,有着为教学活动助力的作用,需要教学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共同协同努力将整个教育体系规范完善,若想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这一环节必不可少,需要大家为之努力,规范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的具体工作流程与规范,如授课教师需懂得文献检索,循证医学基本理论,并将其与教学重点结合,启发、引导学生,具体工作的时间、地点、教学效果评估方法等。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需要明确考核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用途等。这些有助于更好的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体系中。

3小结

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适合老年医学的教学特点,符合当前医疗技术发展的现状,能够更有力的培养医学生学习老年医学,掌握老年医学学科前沿,为培养优秀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可通过教师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学生循证医学学习方式的建立、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建立3个方面努力,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真正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为培养思维敏捷、与时俱进的优秀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Goodhealthaddslifetoyears:GlobalbriefforWorldHealthDay2012[J].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2,April:1.

[2]RajahMN,BastianettoS,Bromley-BritsK,etal.Biologicalchangesassociatedwithhealthyversuspathologicalaging:Asymposiumreview[J].AqeinqResRev,2009,8(2):140-146.

[3]夏晓东,章义利,徐永安,等.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运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40-42.

[4]冯艳铭,夏晓燕,王公平.循证医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2):51-53.

[5]彭晓霞.循证医学的实践模式与学习资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7):477-479.

[6]卡比努尔,周晓辉,帕力达.循证医学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2(6):128-129.

[7]姚阳,周传伟.循证医学在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6):124-126.

篇3

0 引言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9%,多达1.19亿,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预测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超过少儿人口数,而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高达4.5亿人。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人民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卫生服务提供均产生了很大影响,给国家和地区的卫生、福利、社会服务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家庭社会压力的增大,若处理不当,社会不稳定因素、矛盾等激化,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与中国医疗服务现状的矛盾成了当务之急。本文结合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我国专家前辈经验和自身临床实习的实践及体会浅谈中国老年医学的现状及改善的相关建议。

1 中国老年医学的现状

1.1 我国老年医学研究取得的成就

为了让自己的国民安度晚年,我国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改善老年医学及其医疗服务。自20世纪50年代起,北京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出振兴我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事业开始,有关老年医学的委员会及杂志陆续成立或创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都将老年医学项目列入其中,更多的学者投入到长寿和衰老的研究中,老年医学的医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老年疾病的诊治规范不断完善,积极地推动了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1]。近几年,新的医疗政策、医疗保险和医疗相关法律不断改进和完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治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城镇、城乡、农村等医疗保险的推广,普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缓解了社会矛盾。媒体和广播等都出台了一系列饮食、健康和预防疾病的节目,让全民参与,注重生活方式,关注自身健康,减轻和缓解社会经济、医疗卫生和服务系统的压力,逐步建立良性循环。

1.2 我国老年医学的不足之处

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完善老年医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2-3]:

1.2.1 医疗资源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中绝大部分老年医学科来自干部病房,主要承担干部的保健诊疗任务,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医疗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老年病科,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保健科,自1998年起,才面向全体老年人。另外,国内养老机构很是多,但只具备养老功能,而不能提供医疗服务。我在华西医院老年科实习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年人机体退行性病变,有很多慢性的基础疾病,这是每个老年人都会遇到的,不加干预可能恶化,干预则需要有专业医学知识的监控其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维持目前衰退的机体的稳定,因为老年人病情多复杂,多变化。这部分病人是无需住院的,一方面本身医院的环境,各种耐药菌对他们的健康状况是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医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很多危重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增加了医疗服务系统和患者求医治病的压力,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随着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必将导致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更加迫切,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1.2.2 医疗理念-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

符合中国特色的老年医学医疗模式尚未确立,一般医院的老年科仍沿袭着单病诊疗的传统医疗模式,仅关注的疾病本身,而忽略了老年人心理、生理出现或潜在的其他问题,未能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习期间,发现老师们经常会耐心的给患者们讲解他们的病情,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负面情绪。但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会如此,如一些基层医院。在和老年患者的交谈中发现,老年人的医从性很好,配合度很高,但他们往往很焦虑、很担心、很恐慌,这些负面情绪很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如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很多时候这类患者情绪的变化是致命的。

1.2.3 规范化和重视度

我国尚未建立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的资格认证和专科职称考评标准,不利于规范现代老年医学的内容和提高老年医学执业人员的水平,也不利于吸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投身到老年医学事业中。其次,老年医学的交流平台匮乏,缺少全国、两岸及世界性的老年医学交流大会,政府相关部门对老年医学的投入力量不够,社会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度及重视度不够[1]。

2 美国老年医学的新理念与医疗模式

美国老年医学打破了传统以单个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单病诊疗的传统亚专科片段医疗服务模式,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多学科协作,以及功能评估与康复。目前的医疗模式有[3]:1)老年病房。由老年科专科医生组成的团队专门收治老年病人,更有效地诊治疾病并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2)老年髋部骨折专诊。老年人骨质疏松且容易摔倒,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该医疗模式下医生负责老年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和康复,让患者更早恢复健康。3)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ACE)。为老年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间锻炼、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性病长期管理等的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保持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如何发展我国现代老年医学

综合考虑我国的医疗现状和美国老年医学的理念与医疗模式,结合自身的实习,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我国老年医学[1-3]:

3.1 医学理念

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以人为本,注重患者个人病情特点的同时,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多学科协作,患者心理健康、功能评估与康复。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3.2 医疗模式

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模式。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联合,提供给更多的老年人更优质的诊疗保健服务。

3.3 诊治规范

尽快制定老年病诊治规范,如《老年周围动脉硬化疾病诊治》、《老年心房纤颤诊治》等。

3.4 老年医学研究和教育

老年医学研究应涵盖基础、临床及预防研究。它们紧密相关,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老年医学和服务大众。同时,编写适合国情、适合相应层次的老年医学教材,吸进更多优秀的专科人才从教,于各地建立培训基地以提高医疗人员水平来满足社会需求。

4 小结

面对全社会的老龄化,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有生力量将以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为前提,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将成为潜在的社会部稳定因素。因此,我们亟需打破现状,通过完善教育方式、加强老年医学研究、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模式等各种方法发展现代老年医学,改善医疗现状,有效地预防并诊治老年患者,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经济和卫生服务系统的压力。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