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传统文化小知识

传统文化小知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传统文化小知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识字是每一个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每一个汉字,无论简单或复杂,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的产物,是历史的传承。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植入传统文化,使得汉字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简蔚氖蹲制匆簦而是一种更加饱满、更加深刻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在汉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地为小学生进行汉字文化的讲解,将汉字的演变史、发展史、递进史等完整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汉字发展的认知,使小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知到汉字的伟大魅力,能够深刻地认知到汉字创造者的聪明才智,这些是汉字教学的关键,更是汉字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另一方面,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代表,在汉字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汉字的拼读、解构,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意义,以及不同字结构之于汉字整体意思的作用。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将传统文化植入古诗词中

语文课程中涵盖着丰富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将传统文化植入到古诗词中,这样不仅能够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意境,使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知到古诗词的重要意义。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点环节,几乎每一首诗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每一首诗歌中都蕴含着扎实的传统文化,这是古诗词中最典型的特征。无论是诠释文人气节的古诗,还是赞美我国优美山水的古诗,都在很大程度上象征和体现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植入传统文化,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熟读、深读优秀的古诗词,理解古诗词中丰富的意境和主要的思想,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背诵优秀的古诗词,通过古诗词的积累来提升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赏析和品鉴。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地扩展古诗词的积累,通过阅读、搜集、整理等来全面赏析优秀的古诗词。

三、将传统文化植入国学故事中

篇2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着力打造高职院校的谨信文化。谨信文化的建设,一是需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可以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来命名学校的建筑、道路、长廊;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饰品来装饰图书馆、宿舍、食堂;校园广播、宣传大屏时常播放一些古琴、古筝、戏曲等古典音乐作品,使学生们时常处于传统文化环境的包围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需要加强训练与引导。大量设定情景环节来练习高职学生谨言慎行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着重对高职学生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社会关爱的教育和人格修养的教育;充分利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经典故事的朗读、说讲、模拟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普及教育活动,以培育培养并激发起高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期间开展“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敬老孝老我能行”等感恩、敬老孝老活动,帮助高职学生学会感恩、心存感恩;以元旦、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且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将经典教育生活化、实践化、落地化,从而在训练与引导中帮助高职学生认知谨信文化并弘扬谨信文化,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是着重培养学生讲求信用的诚信品质。诚信就是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说出去的话,就必须做到,承诺了必须去做,培养诚信厚重的精神。四是全面开展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高职学生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爱护公物、谦虚礼貌的礼仪规范。以敬人、自律、真诚、宽容、平等为原则,以“礼貌、礼节、礼仪”为主要内容,以二级学院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全面开展校园礼仪方面的系列讲座与活动,各二级学院组织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由团委来主持评选出校园年度文明礼仪之星。

2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和开展二课堂活动

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选修课程体系,以选修课的形式传播并弘扬传统文化。

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生晨读的必备内容,构建起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体系。需要制定详实的诵读计划,本着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以点带面、从少到多的原则,在各二级学院开展不同的诵读内容,可以将《弟子规》、《千字文》、《大学》、《中庸》、《唐诗宋词》、《二十四孝顺故事》等国学精粹引导学生诵读;可以将《大学》、《中庸》、《道德经》、《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组织教师们诵读,师生共同参与诵读,构建起国学经典诵读体系。

三是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诗词鉴赏与朗读、古典音乐欣赏、书画欣赏等二课堂活动。可以开展“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展经典”等二课堂活动,可以每月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一刻钟”和“书写国学经典一刻钟”活动,确保各二级学院各班级诵读内容的落实;可以把国学经典故事改编成情景剧,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说唱、朗读国学经典故事、国学情景剧展演活动等;要求各班级每月的黑板报、橱窗、班级微信圈、博客、微视频等都要有一定的国学经典内容,定期安排校园广播播放国学经典音乐等,把国学经典教育贯穿于日常的点点滴滴活动之中。

3开展形式多样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

成立陶艺社团、空竹社团、风筝社团、古筝社团、茶艺社团、书画社等带有传统文化性质的社团组织,开展识字猜谜、唐诗宋词鉴赏、端午划龙舟、重阳走访敬老院、中秋赏月等具有传统特色的活动;以大学生科技艺术节、文艺汇演等为展现载体,围绕孝敬父母、心怀感恩、诚实守信、善待他人、日行一善等话题,借鉴朗读者、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节目,邀请名师名人、校友、老教授等用?文朗诵、课本剧、说唱、快板等新颖生动活泼的形式可以把《论语》、《弟子规》、《孝经》、《礼记》等国学经典介绍出来并欣赏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帮助学生们深层次思考并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篇3

高职学生性格迥异、成绩参差不齐。他们的成长环境普遍不佳。有些父母是小商贩,整天忙于生意,无暇顾及他们;有些父母为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则作为留守儿童与老人一起生活;有些父母关系不融洽,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高职学生的父辈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个人修养不足,无暇教育孩子或者凭感情用事。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从小缺少人文关怀,责任感缺失,独立思考能力差,情感依赖性较强,属于很难长大的一代。虽然其智力水平不低,但是其非智力素质比本科生差很多,尤其在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感方面。

二 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现状及原因分析

思政课教学现状是,相对专业课,学生对其不够重视,抗拒、厌学等情绪严重。据笔者对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调查发现,上课认真听课并做笔记者占5%,认真听课但不做笔记者占30%,偶尔听老师讲课者占45%,根本不听课者占20%。上课不带课本,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做专业课作业、看小说,甚至逃课都很常见。思政课传授知识已经非常吃力,育人功能就更加难以实现。有些学生,学期末连授课老师的姓名都不知道,教学有效性在其身上根本就无从谈起。

高职思政教学有效性低的原因很多,但是根本原因是忽视了被教育者的主体。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职学生所受人文关怀缺乏,文化自觉性差,自律意识极低,部分学生人格有所缺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20%不听课者,其它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也很差。如果不从高职生的精神和人格着手,对其进行人文教化,增强其文化自觉性和自律意识,则所有的思政教学的研究成果和改革举措,终是空中楼阁,不能将教学要求“内化于心”,更不能“外化于行”。

三 将《弟子规》融入思政教学的尝试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弟子规》又是以儒家核心思想为基础的经典启蒙读物。它所包含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的德育思想及教育理念,对今天的教育事业有借鉴意义[1]。而且,《弟子规》朗朗上口、篇幅适中,非常适合高职学生来学习和践行。我们借鉴其精华部分,尝试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以期能完善学生人格、纠正其不良行为、提高其自律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我校思政部选取了六个专业(文科和理科各三个专业),每个专业各两个班级(一班和二班),在一班将《弟子规》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二班则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教学,不融入《弟子规》及其它教材以外的传统文化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1 《弟子规》进课堂。每次课前10~15分钟,用来学习《弟子规》。学习内容为3~5句经典《弟子规》内容,学习的形式为老师以故事引领,然后讲解《弟子规》原句。例如学习“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先讲解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然后讲解李白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最后与学生一起诵读“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学习到一定时候,及时复习,但不强求学生背诵《弟子规》原文。小心、轻柔地引领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慢慢进入自愿的学习状态,并在不知不觉中认同和喜欢上《弟子规》。

2 举办集体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请一些对《弟子规》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来给学生讲课,或者观看国学大师讲解《弟子规》的视频。例如观看台湾国学大师蔡礼旭老师的视频《细讲弟子规》。

3 《弟子规》进班会和团日活动。在班会或者团日活动中开展“感恩父母”“克己宽人”等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类似活动,受到启发,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进而懂得自律的重要性,形成主动学习氛围。

4 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学完“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明确告诉学生,见到老师,应该大方给老师问好。学完“入则孝”,明确告诉学生,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让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放心,是对父母最基本的孝敬之一。

5 加强宣传。在学生教室内,安放关于《弟子规》的故事图画,或者《弟子规》的书法字帖,让《弟子规》在不知觉中进入学生视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融入《弟子规》后,短短一个月,即出现了令人惊喜的改观。六个班级中,有五个班级的学生,见到老师开始主动问好。两三个月后,一上课就萎靡不振的学生少了,迟到旷课的学生少了,课堂秩序明显好转。课堂由以前老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师生共同的课堂,学生踊跃发言的多了,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到学期末,一班的学生不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绩普遍比二班的好,其它各科成绩,均普遍好于二班。而且其早操出勤率、内务优良率亦优于二班。

其中软件技术专业一班,由于授课老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其对《弟子规》没有深入的研究,急于求成,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上会背诵《弟子规》内容,并每节课检查。如果学生有不会者,常常进行言语的奚落,导致学生的不满和抵触,教学效果不佳,学生行为习惯亦无大改观。

四 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之建议

通过《弟子规》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尝试,授课教师普遍认为,《弟子规》的内容,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对育人有着不可思议的巨大的作用,能极大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弟子规》只是其中沧海一粟。优秀的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强大,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必能极大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如果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根据我们将《弟子规》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尝试,给出以下建议。

1 操作上宜自下而上。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你越明确地让别人接受一种事物,他就会越排斥。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应该从某些班级着手,悄悄地进行。以隐性教育的方式进行,让其他没有学习传统文化的学生感到好奇,然后慢慢引导其也加入学习行列,千万不可一下子大面积强行推广。

2 过程中需持续改进。可以引入PDCA(Plan-Do-Check-

Action的简称)品质管理循环。其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工作。根据我们设想的教学效果,按规划、执行、查核与行动来进行教学活动,以确保教学有效性之达成,并进而促使教学有效性持续改善。以期全院形成学习传统文化、修身养性的氛围和习惯,可能得用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并持续改进。

3 施教者是关键。施教者,包括专职的思政课教师,也包括班主任、辅导员。施教者不光要有高的传统文化素养,还得有爱心、耐心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2]。要努力提高思政课老师的地位,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方面减少对他们的轻视和不公平待遇,使他们乐业、爱业。我们开展《弟子规》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尝试中,软件技术一般的教师,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好的策略和想法,没有好的执行者,可能会毁于一旦。

4 选好载体,优化形式。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传统文化于校园生活中,在日常活动中进行思政教育。在民族传统节日、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结合思政教育的热点和难点,举办形式活泼的传统文化活动。还可以借助中秋节和重阳节等节日,宣传我们的民族文化[3]。经常带领学生去文化遗迹和历史博物馆,参观书法、手工艺作品等传统文化实体,使学生在生活中多多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切身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之无穷魅力。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广义上是一项教育活动,是“育人”的工程。教育的本质性质乃其文化属性,文化是教育的表现形式。每个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研究其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使思政课成为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为一体的丰富多彩的立体画卷,成为学生不厌倦、能从中受益终身的课程,真正实现思政课育人增效之目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