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德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德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0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德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德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篇1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关注学生个体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现状和学习需求进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孔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对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详细的研究阐述。初中英语老师要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就必须要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发展点、兴趣点和特长点。

一、组建小组,倡导合作学习

1.分组。在学期开始时,首先用大量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并进行知识和能力摸底,根据相关不同因素,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发展类型,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将不同发展类型的学生再M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4-6人。

2.合作。现代心理学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是合作的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时,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要求每个小组明确一名组长,在进行小组内讨论时,组长做好分工,回答问题时则由组长指名小组代表回答,小组其他成员可进行适当补充。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多向交流、协作的功能,让全员参与到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来。合作学习使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分类教学,适时调动兴趣

1.教学目标分设高、中、低。各年级、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都有不同的能力要求,教师在熟悉整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每课教学目标要求,再根据学生情况分类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对优等生可以提出课标要求外的拓展延伸要求,对中等生可以提出只达课标要求,对潜能生可以提出基本达到课标要求。在教学8A Unit 1 Grammar时,将潜能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大概读懂课文,掌握重要词汇,能用简单的形容词比较级对比、描述人物;中等生的教学目标为读懂课文,熟练掌握大部分词汇,能用所学过的形容词比较级与课文中出现的复杂句式对比、描述人物;优层学生要熟练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所有词汇和句式,灵活运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拓展外延知识对比、描述人物。

2.教学内容分设放、扶、领。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设备、教学进度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对相同教学内容通常对班级所有学生进行统一授课、提出统一要求,而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有效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在教学9A Unit 8 Grammar时,对优层学生采用“放”的方法进行教学。他们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对他们大胆放手,以其自学为主,适当加以点拨指导,教给其学习方法,让他们先自学课本139页内容后读课文,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培养其自学能力,挖掘其学习潜力,要求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分辨出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区别,灵活地用所学句型进行会话、复述已学过的课文,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非常规问题。对中等生在学习时采用“扶”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类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等问题,通过老师、同学对他们在课堂上细致讲解,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可以先把包含定语从句的词、句划出来,然后让其翻译成汉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让他们分别找出其中的限制性定语从句和关系代词,必要时还让他们说出定语从句中的主语,通过帮扶引导有助于他们掌握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基本结构,使他们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的英语材料。对潜能生在学习时采用“领”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老师及同小组的优生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要求能听懂最常见的限制性定语从句,短语听写只要能写出一半就行。这样较好地保护了三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3.巩固练习分设基、综、拓。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时,练习题可以分设基础题、综合题、拓展题。教学9A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中的A1-3这三个部分主要是对色彩疗法的描述,可根据听力材料挖去一些颜色、情绪、服装等细节,让中等生、潜能生进行短文填空,要求他们了解一则广告的语境,并能从广告印刷品和电视采访中获得信息,学会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巩固信息,确认事实;要求中、高层次学生能征求和提供意见并提出建议,并学会陈述某种服饰的颜色、优缺点等,理解、探究听力材料中关于My favourite colour的写作结构。

三、灵活评价,品尝成功喜悦

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教学情况,就必须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等。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能力、接受能力、表现力等方面的不同,就是同一问题对他们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要求,按照不同标准、要求及时给予其恰当的评价,让各类学生均获得成就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英语里时间、日期的不同读法,让优等生对潜能生指出其错误的地方及原因,中等生也能得到优等生的点拨从中得到启发,同时潜能生的问题也给中等生一个觉醒。优等生在交流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同学之间加强友谊,增强团结。

篇2

一、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1.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职学校里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很难实现其真正的育人成才的作用。中职学校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滑坡,学生的基础较差、思想水平不高,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冷淡,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实属不易。

2.一些学校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实际意义。这些原因导致了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时不认真听讲或者做其他考试科目的练习,这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3.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高的要求,每天督促孩子们看书写作业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年龄段,家长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也给孩子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忽视了孩子在树立他们政治理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的培养。这就容易使一些孩子在性格上出现扭曲,也不利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促进就业、消除贫困,使社会经济更好地发展。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是他们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记忆力好、学习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但是青春的叛逆,个性发展的方向都是不稳定因素。因此,许多教育专家都提出,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要,他们的年龄、成长环境以及生活经历,都决定了针对这个群体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健康的发展的必要性。

以往的教育只强调学生要树立对未来的理想和目标,对智育方面的教学也大多是机械性管理,不加以改革和创新。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也不够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上的教育要小于政治上的教育,对所有的同学都冠以统一标准,造成了学生个性的差异过大。因此,应有层次地进行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因材施教是中国圣贤孔子提倡的教育方法,意思是要教育者明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品行上的差异,按照不同的方式去加以教育、引导,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才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因材施教原则的应用

1.由于中职学生所处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良好的引导,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有着很好的记忆力、学习能力以及快速了解新鲜事物的能力。网络时代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大部分中职学生离开父母在外地上学,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社会中青少年犯罪的案件在社会上已经屡见不鲜,这就是思想教育和道德素质建设不足的一种表现。因此,学校应在完成教授文化知识、技能培训之余,重视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有正确的思维、健康的思想。

2.呼吁学生家长对孩子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孩子们的思想发展、道德修养。孩子们从小就跟着家长,可以说家长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会能对子女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的家长,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孩子们的性格也会各式各样,中职学生这个年龄的孩子们会逐渐出现逆反心理,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会给孩子们的发展造成不可估计损失。和谐、温馨、有爱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反之则不利。

3.在中职学生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意义重大,让学生学习良好的政治思想态度,符合我国基本的主流教育,能使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和发展,也能够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使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明确伦理道德和社会道德的价值取向,端正生活态度。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相信党的领导,抛开世俗功利,主动学习,积极进取,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4.历史教育也具有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效果。在历史知识教育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可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正了解我国坎坷曲折、自强不息,反抗腐朽统治,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精神能够激发大家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责任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情怀,还可以培养中职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三、总结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是一个所信仰的精神力量,可以左右一个人发展的好坏。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职学生的思想发展以及道德修养上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青年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育者本身也要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建设良好的精神文明、道德品质,激发个人的主动性,提升人的主体能力。针对中职学生年龄段,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指路明灯。中职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教学领域中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3

    认知模式是:(1)理论假设:①道德发展论;②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①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②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③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①认知模式的缺陷;②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2.简述德育的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体谅模式是:(1)理论假设:①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②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③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④教育即学会关心。(2)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①设身处地。②证明规则。③付诸行动。(3)简要评论:①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②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3.在中小学德育中如何奖惩教育法?

    (1)奖惩教育法,即奖励与惩罚法,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愉快和痛苦的体验进而强化或纠正学生某些行为的方法。奖惩教育法包括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等方式。

    (2)运用奖惩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提高对奖惩关系的认识。

    第二,目的明确,具体有度。

    第三,客观公正,有利于团结。

    第四,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4.在中小学德育中如何运用榜样(示范)法?

    (1)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

    (2)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基本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

    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