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1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1

分层教学是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并根据他们的实际学情进行同质的小组分层,然后再整合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其实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步和提高的教学方法。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从分层引导和分层练习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知识分层,引导认知

分层引导的立足点是教学内容,是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教学内容层层细剥,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数学到高中阶段,概念和运用变得相对抽象,乍一描述,学生可能云里雾里,懵在那里,或者看着能理解,实际运用就忘却细节,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分层咀嚼,细嚼慢咽。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分层讲解的情况很多,便于细化知识,让学生薄物细故,充分理解。

比如,高中数学第一节的集合知识,乍一看很简单,集合就是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但是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理解不到位,我们就可以这样分层设问引导。问题1:大家根据集合的概念说几个集合?学生纷纷回答:(1)我班所有同学;(2)老师黑板上写的字;(3)三个数字123;(4)组成宿舍号321数字……

根据学生说的我们进行一一分析。第(1)个,我班所有学生,成员确定,每个人不同符合集合的概念;第(2)个,黑板上写的字不可避免地有重复的,违背了集合互异性,所以不是集合;第(3)个和第(4)个符合集合的概念,但是囿于集合有无序性,所以他们是同一个集合。

这样针对抽象概念,我们层层引导,将所有问题进行详尽剖析,层次分明,步步为营,更容易让学生拾级而上,彻底掌握集合的概念和意义,最终扎实理解基础,提升分析技能。

二、学生分层,差异教学

囿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存在客观上的差异,优等生和后进生必然存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一线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能进行能力层次分组,这样便于同层次内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基础学习的同时得到对应层次的能力提升。

比如,在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时,笔者就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置了基础性和发挥性两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

解下列不等式:

(1)4x2-4x>15;(2)x(x+2)<x(3-x)+1

第二层:

已知不等式kx2-2x+6k<0(k≠0),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2},求k的值。

第一层是基础层习题,紧扣概念和知识细节,所有层次的学生都应该完成。第二层是针对学习好的学生的能力发挥性试题。这样的个性化作业和分层布置,使全体学生都有了解答的任务和欲望,并且都体会到了各种成功的快乐,不同学生学习后都有不同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都能“吃好”和“吃饱”;设置多层次的思考题,或者稍微有些深度和广度的作业内容,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行探究。

篇2

随着我国高中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而数学学科中的差异更加明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顾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则必然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能力发展,甚至使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加严重。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课业负担沉重以及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改革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按照学习上的差异对班级内部的全体学生进行分层,并应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要求,以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训练、分层评价等方法来区别地对待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都要以层次来区别对待。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根据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则,其分层教学策略既要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又要维护每名学生的尊严和利益;既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根据个体差异为每名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既要确保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出色,又要促进学困生、中等生不断进步。

1将学生分层

通过调查分析初步确定各层、各班的学生人数,然后根据自主性原则,实施学生分层。对于不适应所在层次的学生,若学生自主要求调整层次的,应予以及时的调整;若学生未主动要求调整层次,则可以根据其学习的具体情况,与其谈心交流,说明利弊,动员其流动。若动员后由于不同原因仍然不愿意进行层次调整的学生,老师应尊重学生的决定,且在教学中应给予关注。总之,须应用动员流动和自愿流动相结合的方式,但最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例如,把同一位老师带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重组,结合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分成水平相近的甲、乙两个班级。对于分好后的班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成绩等方面,进一步将同一班的学生(甲班或乙班)分为综合能力强和弱的A和B两个层次。

2将教学目标分层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整体的要求,教学目标则将这个要求进行了具体化,从而层次化了能力要求、明晰化了教学内容。制订详细的教学目标对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一节时,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甲班学生达到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乙班学生达到思考、分析问题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期以后,甲班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强于乙班。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分层效果的显著。

3将课堂教学分层

教师在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之后,必须给学生提出下节课需要预习的关键点,保证学生预习方向明确,针对性强。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针对预习的知识点,鼓励甲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不断创新。具体的,对甲班基础较好的A层学生积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并启迪他们提出新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B层学生则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尝试提出问题。这样,对于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以后,有利于每名学生潜能的充分挖掘,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十分有益。

4将学生评价分层

篇3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要和学生的“学”达到统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有进步.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这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都不同,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充分准备好,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他们布置一些较难的题目,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难题的同时,提高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面对数学难题时的自信.对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题目,让他们通过解决这些题目提高解决数学难题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战胜难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

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分层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非常重要.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理解分层不是对学生分等级,分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让他们来提高数学的成绩.高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中一定不要表现出对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态度的不同,要一视同仁,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通过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这就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成绩拔尖,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都较高,能独立完成各种难题的学生.B层是中间层,即学习成绩中等,通过教师的指导,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解决数学难题的学生.C层是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较差的学生.通过分层次学习,A层的学生可以帮助B层和C层的学生,学生之间通过赶、比、帮、超,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学生分完层次之后,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时要注重全面发展,同时兼顾优生和差生.在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为依据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学习任务的安排,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