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3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家庭护理的内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1)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①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②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着,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③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④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在医改的新形势下,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当前护理工作能结合医改的总体要求,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改变临床护理的服务模式,深化护理专业内涵建设,拓展护理服务的外延,创新护理主观机制,建立激励临床一体护士的长期机制。因此,笔者的所在医院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进“三贴近”,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在新形势下赋予它新的专业内涵。
1 实施优质护理,加强“三贴近”建设
医院服务的对象是多元化的,服务过程是多样化的,医院的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医疗护理服务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1.1重视支持护理工作,院领导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建立对护理工作的支持系统,特别是后勤服务支持系统,把时间还给护士,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和病人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和条件,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确保护理服务内涵建设落实到位。
1.2保障护士的待遇,激励约束机制并存,对护士实行岗位管理。依据各岗位技术含量、岗位风险、实际工作数量和护士满意度、责任大小等要素将护理岗位进行分档分级,并作为奖金分配的依据,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打破以往大锅饭的局面,稳定护理队伍的建设。
1.3简化护理文书,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根据护理文书书写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我院对护理文书书写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推行表格化记录,简化护理文书,每班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少于半小时,减轻护理书写负担,简化护理工作流程,让护士更贴近患者。
2 优质护理的实施和意义
实施优质护理的实质是护理改革,他有三个点:切入点、落脚点、关键点。
2.1改革临床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全面负责
―责任制整体护理。
即:临床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是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包括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以优质护理为平台,通过改模式,重内涵、建机制、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质量。
2.2加强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2.3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为患者提供全面、合理、主动、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重点就是“重临床、增内涵、强专业、保质量”。
3 优质护理重在体现护理的专业内涵
优质服务要求从服务对象的利益和诉求出发,完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操作,科学简化服务流程,力求实现合规、高效、人性化服务。优质护理重在内涵建设,它要求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体现护理的专业内涵。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各行各业均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样如此,不管是从"三好一满意"还是"优质护理服务",都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这是我们"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我们要处处为患者着想,把患者放在首位,所有的服务都要紧紧围绕着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然而优质的医疗服务不能缺少优质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不仅仅是为了让患者得到实惠,也是为了护理行业自身的发展[1]。卫生部于2010年1月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示范工程[2],到现在已经快5年,活动已经不只是在三甲医院施行,已经覆盖了广大的基层医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医院的优质服务也开展了很长时间,在活动中我们有了很多体会,总结出了一些目前在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及思考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在这里和广大同行朋友一起讨论和分享。
1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内容
1.1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要想真正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好优质服务,我们就必须先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定义内涵以及内容等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的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要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从而改善医疗特别是护理服务的质量,对于医疗单位而言,更能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不仅是医院的设施,条件等硬件,更重要的是医疗水平,护理水平等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吸引着广大患者。医院的护理服务、技术、人才素质已经成为吸引患者的主要因素[3]。
1.2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 优质护理是全面的落实护理责任制,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强化的重点内容就是基础护理,因此它的内容主要涵盖的是包括出入院护理、晨晚间护理、术前和术后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安全管理等包括患者生活护理在内的各种基础护理。
2 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2.1社会环境因素 在基层医院,广大患者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不如城市家庭富足,对各方面的追求落后于城市,社会环境相对朴实,更多的患者有被医疗的意识,却缺乏被服务的意识,为药品和诊治买单他们觉得理所应当,但要额外出钱接受护理服务,他们却觉得没有必要。另外出于传统的思想,很多异性患者还会对护理人员体贴入微的护理难以接受,这归根结底就是基层医院里大多来自农村的患者文化水平低,因而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理解和认同度低[4,5]。所以推广的时候存在各种极端问题,要么就是坚决抵制基本生活护理,要么就是过分要求,比如完全可以生活自理的患者要求护士进行生活护理等,给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带来了困难和压力[5,6]。
2.2人员因素
2.2.1患者及家属因素 这和前面所提到的社会环境因素分不开,相对落后的经济生活条件,传统的社会环境,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患者及家属不能很好的理解优质护理服务,要么过分抵制,要么过分要求。
2.2.2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因素包括很多,首先就是人员缺乏,护士缺编是我国护理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至少应当≥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例[7]。
2.2.3领导因素 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很多领导都将重心放在提高医院诊断治疗水平上,而对于护理的重视程度较轻。
2.3 配套体系和激励机制因素
2.3.1 缺乏完善的后勤保障 基层医院不同于三甲医院,有完善的后勤保障,分工明确,有护工,担架,水电等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做相应的工作,而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要独自完成除诊治护理以外的各种工作,工作任务繁重,无法专心于单纯的护理工作。
2.3.2缺乏完善的奖励责任机制 优质服务要责任于个人,然后基层医院往往缺乏这种责任机制,责任不明确,任务不明确,奖惩不明确,这就导致无法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3.3缺乏合理分配考核机制 本身护理收费标准与护士劳动价值存在相当的差距[8],在基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本身收费价格上就存在不好定,接下来的收入分配和绩效考核也就出现了问题。
3 思考解决的方法
3.1医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村患者知道,明白什么是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对于医疗的重要性。
3.2从上到下的重视,积极做好配套制度的完善,也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支持。确定明确的制度,完善激励考核机制的作用。
3.3提高人员素质,这是最为重要的,不仅要加强护理人员本身的三基素质,更要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完善合理的护理队伍结构。另外还要加强护理人员思想道德建设,理解优质护理的内涵,除了奖励机制,还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爱心。
总之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困惑和难点总结起来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人员因素,配套系统因素,体系和激励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实施解决办法,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的开展才将得到提高,才会充分发挥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明华.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01):471.
[2]吴辉燕.基层医院内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2072-2075.
[3]饶桂珍.基层医院内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调查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05):77-78.
[4]缪慧祥.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实践中的难点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2,6(06):182-183.
[5]张红红.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实施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