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6: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谈谈生命的起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85-1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名词,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是答题时做出正确判断的直接依据,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口,若学生及时准确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但有一些名词,学生理不清、辨不明、记不牢、写不对,如线粒体、核糖体、捕食等,成为高中生物学习的瓶颈。笔者在多年的探究中,从另一视角——这些名词命名源由及其内涵和外延变迁来探讨高中生物名词教学的有效性,经实践证明实用有效,现总结如下:
一、探究、梳理一些高中生物名词命名源由,以便从源头掌握
探究、梳理一些高中生物名词命名源由,发现有些能帮助学生记忆,有些能帮助学生理解,有些能帮助学生正确书写,避免写错别字,有些能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求知欲。
1.依据化学成分命名。核糖体:该细胞器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RNA是由许多核糖核苷酸聚合而成,核糖核苷酸中含有核糖,故因含核糖多而命名为核糖体。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这种细胞器与核糖体的联系,牢记核糖体主要成分。
2.依据形态命名。①线粒体:该细胞器最初发现时,是用放大倍数不高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电子显微镜下圆柱状的线粒体在放大倍数不高的光学显微镜下呈线状,电子显微镜下椭球形的线粒体在放大倍数不高的光学显微镜下呈粒状,故命名线粒体。这样学生就能把这种细胞器与线粒体连在一起,牢记它的形态,并避免常见的书写错误——把线粒体写成“细粒体”。②胰岛:胰腺中能分泌激素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呈岛状散布在胰腺中,就像大海中散布许多小岛一样,故命名为胰岛。这样学生看到胰岛这词,就很自然想到胰岛的一些特征。③突触:神经元之间连接结构是先突起后接触,而不是先接触后突起,故命名为突触而不是触突。这样理解学生就能牢记突触的结构,并避免常见的错误:把突触记成“触突”。
3.依据部位命名。试管婴儿:在试管中完成受精作用的婴儿,而不是在试管中完成发育的婴儿。细胞呼吸:细胞中呼吸作用。中心体:位于细胞中心的细胞器。秋水仙素:秋水仙植物中提取的物质。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基因。肾上腺:肾脏上面的腺体。胸腺:胸腔中腺体。内环境: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血糖:血浆中葡萄糖。组织液:组织细胞的细胞外液。
4.依据过程命名。转录:把遗传信息由DNA转移到信使RNA上,并精确地记录,该过程命名为转录。脱水缩合: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连接时脱去一分子水结合在一起,且长度缩短。质壁分离: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基因分离定律: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伴随着性别而遗传。
5.依据作用命名。活化能:使反应物分子活化的能量。叶绿体:使植物叶片呈绿色。效应器:对刺激产生效应(应答反应)。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抗利尿激素:使尿液形成不顺利。双缩脲试剂:鉴定双缩脲的试剂,而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双缩脲有相似处,故用来鉴定蛋白质。噬菌体:吃细菌的个体(病毒)。生产者:生产有机物。
6.依据科学家名字命名。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意大利科学家卡米洛·高尔基(Camillo Golgi)发现的,故命名为高尔基体。斐林试剂:是德国化学家斐林(Fehlin)发明的,故命名为斐林试剂。
7.依据特征特性命名。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颜色的物体。还原糖:具有还原性,能使斐林试剂还原。自由水:水能自由移动。被动运输:物质运输是被动的,不是由细胞本身决定的,不能按照细胞生命活动需要来运输。主动运输:物质运输是主动的,由细胞本身决定的,按照细胞生命活动需要主动运输物质。
8.依据结构复杂程度命名。原核细胞:细胞核结构比较简单、无核膜,只有原始的细胞核(拟核),故命名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结构比较复杂,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染色体、核仁),故命名为真核细胞。
9.依据外文读音命名。淋巴是拉丁文“lympha”直译。克隆是英文“Clone”直译。高尔基体中高尔基是英文“Golgi”直译。斐林试剂中斐林是英文“Fehlin”直译。
10.依据据英文缩写命名。DNA: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RNA: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mRNA: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tRNA: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的缩写。ADP:adenosine diphosphate的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缩写。
11.依据结构命名。氨基酸: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和羧基。高能磷酸键:化学键在磷酸基团之间囊胚:胚胎中有囊胚腔。原肠胚:胚胎中有原肠腔。类脂:分子结构类似脂肪。
12.依据据数字或顺序命名。丙氨酸、乙氨酸,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五碳糖、六碳糖、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减数分裂,半保留复制,21三体综合征。
一、常见的名词偏误
名词是汉语中的一个大类,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必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留学生学习名词的过程中有一些比较常见的错误,有许多学者对于留学生学习名词学习方面的偏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发现留学生在其学习名词的过程中的偏误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名词的单双音节同义名词的使用偏误
如:(1)在我国家,我们没有心脏病的治疗。
(2)我们同学们却不少:四十多从十一个国来的同学。
在以上两个例句中。双音节名词“国家”和单音节名词“国”的用法产生了偏误
2 对汉语名词中的时间词的使用偏误
如:(3)她每天学习四点。
(4)我们上午八小时上课。
这两个例句中,对于“点”和“小时”的使用发生了偏误。(3)句是说学习占用的时间,应该改为“小时”,而(4)句是要说在什么时间上课,应该改为“点”。留学生在对此类的时间名词的使用上常常区分不清,容易发生偏误。
3 对方位词的使用偏误
如:(5)现在我在北京里学习汉语。
(6)她把那张画儿挂在屋子的墙里了。
(5)句对于方位词“里”的具体使用不清楚,不知道在具体的地理名词后面不能再用方位词“里”。(6)句中对于“里”与“上”的区分也未能完全掌握。
4 对名词与量词的搭配使用的偏误
如:(7)我来中国已经好几月了。
(8)我会说两个语言,英语和汉语。
(9)我的国家没有四个季,只有夏季和秋季。
(10)我家除了我还有两位人,爸爸和妈妈。
5 普通名词误用
如:(11)她今年二十年,我二十一年。
(12)结婚以后他们很恩情。
6 词尾“们”使用不当
如:(13)三个女孩子们把鲜花送给代表了。
(14)我们的老师们是中国人。
留学生在学习名词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以上的各类偏误。从偏误产生的表象上我们可以分为以上几类,但是从偏误的性质来分,这些偏误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义辨析不清。(2)语用意义不清,即不能正确地掌握名词的使用环境。(3)搭配用法不明。(4)语法结构不清晰。(5)诃法区分不清。(6)词语的色彩区分不清。(7)语序把握不准。
二、偏误产生原因分析
那么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呢?首先,语际的迁移是主要的原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母语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在对具体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身所拥有的思维、文化和逻辑能力会使其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按照母语的习惯进行推理和类比。这是偏误产生的内在原因。除此之外,教材的编纂不够精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准确地解释及没给学生足够的练习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有的学者提出,没有很好的工具书也是一个深层的原因。刘春梅(2006)在她分析《现代汉语单双音同义名词的主要差异》中曾提到:“做这一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翻阅了几种比较权威的、常用的语文学习词典。在《现汉》、《8000词》和《新华词典》中,单双音同义名词的释义模式,常常是N单和N双一者为另一者的释语,或N单和N双的释语基本相同,词条所举用例有限或没有,《8000词》的英语翻译与教材情况基本相同,N单和N双常常使用相同的英语词汇翻译,像‘分钟’、‘点钟’这样的常用词,《现汉》中竟没有收录。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学生无数次翻阅这些工具书,也很难从有限的词条用例中发现N单和N双的差别。”
对于现有词典的名词的释义方式。曾有学者做过探讨。符淮青(1996)在他的《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中详细探讨了“名物词的释义”:“名物词,指动物、植物、矿物、器械、日用器具、用品等等的名称,以及其他众多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名称,它们是名词。定义式的释义(种=种差+类)是解释这类词的最主要的方式。由于释义不同,表达上的变化,定义式释义在运用中有各种变式。”许德楠(1984)在其《名词特点与汉语辞书编纂》中谈到:“一部汉语语词词典所收词条中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般辞书对名词多从语义上加以解释,而较少谈及它们的词法的、句法的特点以及意义与形式的关系。”北京语言大学的周道娟(2001)曾在其硕士论文《(现代汉语词典>新旧版本动词、名词、形容词同一义项释义对比研究》中,详细地考察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的名词释义模式的变化,提出了另外两种名词的释义模式,即比喻式释义和语词式释义。所谓比喻式释义即在对名词的定义式释义的基础上指出其比喻义,如“康庄大道:宽阔平坦的大路比喻光明美好的前途”。而所谓的语词式释义是只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释义,如“基点:中心,重点”。而符淮青(1996)在其《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中曾指出:“词由比喻产生的表名物词的意义,‘比喻’二字表示现义和原义的联系,其余词语仍可归如上面分出的各种类型的释义中的第三种释义。”而其所谓的第三种释义是“‘种差+类’组成偏正词组的定义式释义。这种方式有时添上列举被释词表示的事物的个体或各个品种的内容”。所以,归根结底,比喻式释义仍然是定义式释义的一种。因此,目前汉语词典对名词的释义主要采用了定义式释义和同义对释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是传统词典常用的两种定义方式。目前词典所用的这些释义方式的明显缺陷在于它们的“循环论证性”(王馥芳,2003)。除此之外,还有学者针对名词中的具体问题曾做过探讨,如邱立坤(2007)曾对《单音节名词的释义模式和三音节名词的语义结构关系》作过探讨。
三、名词的多维释义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166-01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已经不再仅仅是国内企业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在不同国家企业间的竞争。而在所有这些竞争企业中,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最重要法宝莫过于人才。人是根本,是管理企业,创造业绩的智者。但是这里的人才不再局限于拥有出色的管理才能、优秀的专业技能等等,还在于个人的思想,这里的思想,指的是员工包括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道德、使命。而这三者中,最基本的是素质。素质教育从我们开始迷迷糊糊明白事理的时候,就受到父母、老师等的教育,而这些教育或多或少对我们保持良好的素质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从现实来看,我们的企业大多数员工并不具备较高的素质,如不爱护企业公共财产、不为公司节省开支、员工之间为了点点利益勾心斗角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与素质缺乏有关。其次,就是道德。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其影响深刻,在完善人的健康思想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企业甚至很多高等教育机构都不能清楚的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忽视道德教育,其理由可能源于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道德教育显得不合时宜。 其实,正是没有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才应该去学习,而不应该受到环境和时间的限制。最后,使命的重要性。使命相比较素质和道德更高一层次,因为它不仅需要具备主观的意识去实践,更需要拥有实践的能力,如果没有,站在使命感上的员工也会主动去学习,所以国内企业应该注重强化员工使命感。知道《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的人,都会被罗文的使命感所深深震撼,因此在日俄战争时期,俄国军队中从长官到士兵,每人身上都揣着一本俄文版《把信送给加西亚》,而日本从俄战俘中得到这本书后随即翻译成日文,天皇诏书“国民人手一册”。可以想象,对于使命感学习的重要性。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光靠几个成功的管理者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员工,需要整个团队都具备“罗文精神”的使命感,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企业这艘巨轮成功驶向彼岸。
现实当中,素质、道德和使命,三者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但是在企业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分别强化,进而促进企业向前发展。
1 强化员工素质
我们的企业在员工招聘时,尤其外部招聘,很难清楚的了解即将参与公司发展的成员是否具备高素质,而这点只能通过完善招聘程序来弥补。另一个就是日后的员工素质教育,这点不能缺乏,员工的素质就彰显了公司的形象,我们不仅要提倡在企业里保持员工高素质的状态,更要求员工在企业外做到这样,这点特别针对那些经常出入公共场所以及需要经常和投资者、债权人、顾客接触的管理层、普通员工等,他们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良好的形象。因此,在强化员工的素质时,应使素质考核融入到绩效考核中,以及员工的升值、加薪、岗位调离等都需要考虑员工素质,彻彻底底使员工重视个人素质。
2 强化员工道德
中国的道德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是儒家道德思想,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像日本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其管理文集经常引用孔子的言论,处处体现儒家道德思想,还有在日本被称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同样认为道德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内目前也有许多企业和行业都制订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但是并不是很规范,也没有按照条例认真执行违反道德准则的惩罚,而且大部分管理者不以身作则,忽视道德的重要性。著名的麦道公司之所以成功,其成功之道离不开它的道德准则。麦道公司的员工道德准则如下:“为了使诚实和道德成为麦道公司的特征,作为公司的成员,我们必须努力做到:在我们的所有交往中都要诚实和守信用; 我们所说的和所写的一切东西都要真实和准确;可靠地执行公司分派的任务和责任;经济地使用公司的一切资源;在我们的一切活动中都要遵守法律。”“正直和道德有时可能会使我们失去某些生意机会,但是我们要坚信,我们做正确的事比做错误的事能获得更好的结果。”可以看到,麦道公司规范的道德准则可以使员工很清楚的明白哪些事情是合乎道德的,也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因此,我国的公司应该重视道德准则的重要性,招聘高道德的员工,同时加强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思想的学习和教育,制定详细而规范的道德准则,严格要求企业管理者、员工遵守,对违反道德准则的要施以严惩,最后通过组织文化的作用,使道德准则贯穿于整个公司上下,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对道德准则的遵守进行考核,纳入到薪酬体系中,真正达到以德治企、提高公司业绩的目的。 3 强化员工使命
3.1 使命及使命感
使命乃是指所要奉行的命令,所要担当的任务;使命感是促使我们采取行动,实现理想的心理状态。人在现实中的职业和工作,就是一种天职,你要有这样的信念。当你视工作为你生命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使命时,你就会更容易认同你所从事的职业,并且长久地保持工作热情。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阐述过组织使命的重要性,而现在这种员工使命也是组织使命在个人当中的体现。只有完成了组织赋予的使命,才能说个人的价值得以体现,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组织的使命落到实处就是要靠员工来完成,也就是把组织的使命分化为组织中员工的使命,只有所有员工认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任务,组织才能说完成了组织的使命,可以看出,员工具有了使命感对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组织中的每个人都知道本组织的使命,并把这种使命落到个人身上,去思考怎样去更好的完成任务,不去计较个人利益而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相信拥有这样员工的企业一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 使员工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建议
(1)使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
企业必须清楚地让员工知道他们的工作是什么,他们的职责是什么,只有他们清楚了自己要做的事,他们才能更好的去完成企业赋予的使命。
(2)使使命感深入员工内心。
企业要将使命感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要让企业的每个层级,每个组织,每位员工,都明确自己的使命,都在自问自答:我要干什么,我为什么这么干,以及如何干的更好;也要让他们明白出色的完成任务是件多么荣耀的事,并适当的时候对管理者、员工进行使命感教育、宣传,甚至奖励,使使命感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心里。
(3)使使命与组织任务同步。
在企业下达任务到组织时就要将组织的使命切实的落到员工身上,使员工明白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完成任务所应具备的能力。只有这些做到了,员工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实现企业的目标,最终使企业健康的发展,
因此,通过对员工素质、道德、使命的强化,可以使员工逐渐地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中来,从内心深处为公司的发展着想,并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