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生命和健康权

生命和健康权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2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命和健康权,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生命和健康权

篇1

生命安全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面对突发的状况时人所做出的应激的反应,其中包括自我的应急和保护,避免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失。中学体育和健康课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质的必修课,不仅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中学生必经的道路。生命安全教育的最初目的就是最终目标一直都是培养中学生的求生能力并且加大对于自己的保护力度。

一、当前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的数据统计不难显示,中国学生由于意外伤害而导致死亡的概率普遍为发达国家学生由于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率的3-11倍。2014年,昆明市的明通小学就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这次事故一共造成了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原因是体育老师将教学所用的海绵垫放置在宿舍楼的过道处,学生蜂拥而出的时候,先下楼的学生跌倒在海绵垫上,后续小学生不明情况,相互积压,造成了学生的严重伤亡。这起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从侧面证明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力。

虽然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教育和课程的改革。此时有关的教育部门才开始慢慢正视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健康课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学存在升学率的问题,生命安全教育在落实到实际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起校方和老师足够的关注。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存在于理论的层面,并没有提高身体素质和求生技能。可以这么说,中国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尚且处于初级阶段,整个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尚未达成,但是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却已经迫在眉睫,不容许我们再忽视了。

二、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的一部分,不仅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进一步阐述,而且影响着中学的基础教育。但是目前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纯理论层面,中学生本身缺乏实践的应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受年龄的限制,中学生仍然没有更好的应急性。如何更好地在体育和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中,要努力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教学目标

我们首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明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而且是学校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的模式。我们应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的能力。学校作为特殊的群体在面临突发事件中应该将合理的疏散作为自身的必要课程。

2.加大对于师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的重视力度

中学校方要明白生命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老师必须思想上有着清晰的认识,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正确面对突发事件或者意外伤害事故的重要性,增强中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意识,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明白生而为人真正的价值。善于利用合法的科学的手段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的质量。要在体育课程中明确运动的危险性,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练习。

3.在教学内容上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1)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导学生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如人工呼吸和紧急外伤的处理。

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并不是中学体育课的考试内容,关于逃生技巧的理论学习,很多学生不重视,没有认真听。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诸如火灾、水灾、地震、食物中毒等危险,遇到这些危险时应该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接着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比单纯老师说理要更深刻。

关于自救互救的方法,不能光让老师示范给学生看,教师必须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自救互救的办法,当危险来临时,学生才能很好地应对。

(2)要善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展开生存技巧的训练。

生存技巧训练包括生存训练和逃生拓展训练,经过之前的理论学习,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各种生存训练和拓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与选择或把学生的错误做法与选择记录下来,训练结束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经验。通过这样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使中学生在灾难中得以生存并且提高生存能力和应急避险能力,相信这些求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

(3)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面临突发状况的时候,心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求生,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属于弱势群体,但是如果过于慌乱,就会降低应急避险能力。教师要在平时练习中注意对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突发灾难面前沉着、冷静,并且积极施救,从而降低这个突发灾难对于自身的影响,才能真正面对险情,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4.教师教学过程一定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

体育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注重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要组织中学生井然有序地进行准备活动,并且让中学生从根本上明白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从心里做到真正的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味地突飞猛进,要尊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拒绝毫无意义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真正含义。最后,体育老师要排除器械的不确定的故障,经历从根本上克服不安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并且树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5.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

近年来,由于中学生命安全教育的不到位,由此而来的相关民事诉讼大大增加。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的目的在于增强老师责任感和法制观念,真心实意地关心中学生,老师要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时候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不难发现,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迫切的。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中学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构建,还要有丰富的技能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不能仅仅做到纸上谈兵。正是基于此点,在新课改中完善生命安全教育是中国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并且责无旁贷的责任。

篇2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两种权利的统称,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人权。

生命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生命安全不被非法剥夺、危害的权利,健康权是指公民保护自己身体各器官、机能安全的权利。生命与健康是公民享有一切权利的基础,如果生命健康权得不到保障,那么公民的其他权利就无法实现或很难实生命健康权。

现保护生命健康权,是刑法、民法、行政法等许多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非法侵害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为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公民可以行使自卫权和请求权。自卫权是指公民当自己的生命或者健康受到正在进行的危害或者即将发生的危险时,有权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卫,如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请求权是指当公民的生命或者健康受到不法侵害时,其本人或其亲属有权要求加害者停止侵害,并请求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加害者的法律责任。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课堂实践】

1.歌曲导入,巧妙激趣

课前准备时播放歌曲《健康歌》,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跟着歌曲活动活动筋骨)。

教师设问:歌曲中的人们在行使什么权利?这项权利每位公民都享有吗?

【设计意图】明确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权,对于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应该同样地尊重、爱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创设情境,突出重点

情境一:八年级学生小宇最近患了感冒,但因为怕打针吃药,久拖不治,结果得了心肌炎。

情境二:某天夜里,某人手持铁棍入室抢劫并扬言要杀人。小宇和爸妈一起将歹徒制服,并将其扭送至派出所。

教师设问:①怎样看待两个情境中小宇的不同表现?②从歌曲及小宇的表现中,能归纳出哪些行使生命健康权的积极方式呢?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和两个情境材料,让学生归纳出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向上的精神;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3.角色体验,走出误区

情境三:昨天小宇看了一则新闻,一位13岁的中学生从四楼的家中阳台跳下,幸好被二楼的杆子挡了一下,才保住性命。看完新闻,小宇想:等自己觉得学习压力不堪忍受了,也用这种方式解脱。反正生命本来就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教师设问:①假如你是小宇的父母,当知道儿子对生命的这种态度后,有何感受?放弃生命的行为有什么后果?②我们身边还有没有类似不珍惜生命或漠视健康的现象,请试着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设置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进入角色,设身处地地感受。从情、理、法等不同角度加以体会、揣摩,激起内心的矛盾与冲突。通过让学生现场扮演小宇的父母,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学会理智地分析问题,走出观念误区。明确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4.合作探究,解疑明理

情境四:班会课上,老师播放了2009年感动中国晚会上荣获特别奖的10・24大学生英雄群体的相关新闻报道(播放相关视频)。小宇看完觉得几个大学生太傻,怎么能为了他人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呢?要是我在现场,一定珍惜自己的权利,即使再会游泳,也不去救人。

教师设问:①小宇的想法对吗?为什么?②假如当时你在场,会怎么做,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选取感动中国特别奖获得者――救人大学生群体的相关视频为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理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懂得面对突发事件或危险处境时,应理智应对,既能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5.法眼看权,突破难点

情境五:小宇近来对网络上的暴力游戏疯狂着迷,整天在游戏里打打杀杀,每次杀死对手都很有“成就感”。一天,同桌小南因琐事与其发生冲突,小宇冲动之下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刺向小南。小南重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小宇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教师设问:①小宇为什么受到法律的严惩?这起惨剧能否避免?②现实生活中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还有哪些?③类似“大义灭亲”的行为属于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吗?④小宇受到了什么不良影响?怎样避免这种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对创设情境的分析,明确公民必须履行关爱、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义务(即使大义灭亲也不允许)。懂得要想很好地履行这项义务,就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暴力文化对自己的不良影响,远离暴力。此外,在处理和他人的关系时,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因冲动导致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违法行为发生。

6.延伸拓展,展示提升

文字材料:某年5月,某市一中学17岁的小吴同学(化名)持刀捅伤同校6名男生,其中一名当场死亡,另一名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另外4名3人重伤。

据称,该生平日表现良好,没有任何违纪行为。那么他为何会突然向同学举起“屠刀”呢?事后,小吴自首。据他交代:之前他曾被其中的学生持刀勒索过,还威胁说不给钱就要他的命。结果由于别人的阻拦,那些人的抢劫计划没有得逞。“15日那天,这些人来找我算账,他们很多人围着打我,我很害怕,情绪冲动就闭着眼拿着刀乱挥,直到看到让出了一条路,我才逃了出来。”

教师设问:①小吴的权利在此前有没有受到过不法侵害?权利受侵害后,他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了吗?②等待他的会是什么?为什么?从事件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的文字、图片材料展示,让学生学会运用本框知识分析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正确观念,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