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2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环境卫生存在问题,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干部思想认识不重视。有包村领导干部、村组干部对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认识上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作为。包村领导干部有安排,无落实,缺乏督促和监督;村组干部对街办安排的整治工作执行时存在打折扣现象,对村级保洁队伍疏于管理。
(二)村级长效机制不健全。各村普遍存在保洁队伍管理混乱,上岗时间规定不明确,保洁人员工作敷衍了事,没有专人专项负责等问题,导致整治工作开展难,进度慢,整治效果不明显。
(三)引导发动群众不彻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努力。但现实问题是在引导发动群众过程中,有干部缺乏扎根第一线的精神,怕跑路,不入户,存在工作不实不细的作风问题,在宣传时又存在方式方法过于生硬、与群众交流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导致群众发动难,工作开展难以持续,出现“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不利局面。
二、解决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街办、村组干部对人居环境卫生工作的认识,解决怕跑路、不入户的作风问题,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才有可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整治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正文: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在继续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更加注重提高社会的现代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人居环境质量。市容环卫工作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现代文明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互助县环卫工作部始终把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改善城区市民的工作环境,创造洁净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作为永恒的主题不放松,在县委委、县政府和建设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有关部门和广大环卫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某些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城区环境卫生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城区建成面积7.6平方公里,城区主次干路12条,总人口约8.39万人,垃圾日产量约110吨。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公厕10座,其中水冲式移动厕所5座,固定厕所5座;果皮箱300个;垃圾箱120个,其中铁制敞口垃圾箱70个,密封垃圾箱50个;各类环卫专用车辆4辆;车行道、人行路清扫面积达96万平方米,年垃圾清运量5.8万吨。
二、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近几年来,我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较少,目前环卫基础设施配置陈旧落后,严重不足。拉臂式垃圾自卸车2台,密封压缩式垃圾车2台,装载机1台。这些机械车辆大都属于八九十年代的产品,设备陈旧,高耗低效,除密封压缩式垃圾车是2006年购置的新车外,其余车辆均超过使用年限,属于报废车辆,不仅加大了车辆燃修费开支,还增加了安全隐患。
二、资金投入低,职工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招工难、用工难。
目前我单位收入来源是财政定额拨款和收取垃圾处理费。财政定额拨款只能基本保证事业编制人员工资,而临时人员以及生产用车等支出完全靠收取的垃圾处理费来维持。由于经费严重不足,招用临时人员十分困难,清扫人员不足百人,由于清扫保洁工作仍然靠人工这种落后方式,又无机械化清扫,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平均每人清扫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而工资从今年1月起工资才由580元增调至750元(不缴纳保险)。由于劳动强度大、待遇低,雇佣后留不住,频繁流失、形成了招工难、难招工恶性循环的被动局面。
三是部分市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许多市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乱丢烟头纸屑、瓜皮果壳和各类包装物袋,随地便溺,随意倾倒、抛洒或堆放垃圾,在车站、广场、商场、繁华街头随意散发宣传资料,临街店面“门前三包”不彻底,宠物在公共场所、沿街随地便溺,建筑渣土装运车撒漏问题,损坏环卫设施,歧视环卫工人等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
四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部分居民小区卫生,多头管理而又无序管理。目前,我县城区规划范围内行政村的环境卫生分别由城区两个街道管辖,负责清扫收集处置。而其中的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8个村的环境卫生大都不理想,达不到现代化城市卫生要求,乱扔、乱倒现象严重,生活垃圾处理不规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一些地段卫生死角较多,出现“谁都不管”的现象,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已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发展需要。
五是垃圾处理达不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目前,我县城区生活垃圾主要运送到姚马垃圾场作简单处理。该垃圾场建于2005年,采用简易填埋方式进行处理。这种简易填埋方式对周边大气、地下水、地表水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周边居民和生物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垃圾简易填埋方式已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垃圾处理工作不仅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随着我县建设的发展和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建设规范的无害化垃圾综合处理场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
环境卫生管理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都是城市环境的培育者,也是城市环境的受益者和保护者。充分发挥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使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在全社会努力营造理解、支持、关心环卫事业,尊重环卫劳动成果、尊重环卫工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众所周知,城市环境卫生是一项公益性强、社会性强、政策性强的服务事业,大量组织管理工作属于政府行为,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城市政府在环境卫生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我市落后的环卫基础设施,已不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我县城市建设发展步伐,成了制约我市城市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要逐步淘汰陈旧环卫设备,增加环卫配套设施,添置压缩式垃圾车、机械清扫作业车,更换密封垃圾箱,改善我市环卫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降低一线职工的劳动强度和劳动风险,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大大提高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为促进环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牢固的基础。
(三)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为统一协调规范管理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城区大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实现管理资源共享,减少环境污染和扯皮推诿现象发生,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对上述8个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居民小区的环境卫生纳入环卫一体化管理,由环卫处统一负责主要街道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处置工作,根据各村人口、面积和日垃圾产生量,设立垃圾收集点,安置配套的密封垃圾箱收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死角”和“三不管”区域问题,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只需要为环卫处增加配套的密封垃圾箱和压缩式垃圾车及相关人员,这样可实现管理资源共享,设施设备灵活使用,适合当前我市形势发展需要。
(四)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势在必行
关键词:垃圾;交通秩序;建筑风格;管理机制
Key words:garbage;traffic order;architecture style;management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106-02
1我国城市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日常垃圾无人清理。所到的每条小巷,不同程度地存在垃圾和杂草丛生问题。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居民抱怨纷纷;杂草疯长,而且部分设施有遭破坏现象。陈年垃圾堆积如山,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善,加上居民素质本来就不高,使得常年堆放的垃圾堆积如山。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垃圾越堆越多,环境越来越差,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交通秩序极为混乱。由于背街小巷街道窄,而且有货物、杂物占道,加之部分占道经营商贩,多数地方车辆仅能单项行驶,以致造成交通混乱,甚至发生塞车现象。如菜市场每天人流量、车流量很大,但流动商贩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摆乱放现象普遍存在,再者是顾客无视交通秩序,车辆乱停乱放,对交通造成很大影响。
公共旱厕亟待改造。这次所调研的街巷两侧均有公共旱厕存在,而且公厕疏于管理,卫生状况极差,特别是夏季苍蝇满天飞,成为重要的蚊蝇孳生地,对周边环境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将其改造为水冲式或卫生厕所成为当务之急。
背街小巷硬化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背街小巷沟坎极多,凹凸不平,存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车过卷尘飞、雨天泥乱溅现象,特别是顺河南、北街,大功河西岸北头,硬化问题成为附近居民常久以来的渴盼。“涂鸦”现象极为严重。所调研之处,满胡同的破烂广告牌,满大街建筑墙面的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还将广告写在沿河公园两旁的公共座椅后背上,和周围景色非常不协调。
建筑格调不统一。在老街改造中存在古朴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不一。有很多古代风格的建筑,看上去破烂不堪,可是偶尔又穿插了现代格调的新房,反差极大,影响了城市环境美观。我们既要保护古代的建筑完美,又要符合现代城市规划特色。
2问题的根源
2.1 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关于我县背街小巷的管理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日常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了某些部门职能缺失,疏于管理,久而久之,形成了城市“肿瘤”。如背街小巷日常卫生无人管理问题,陈年垃圾无人清理问题,破损广告和“牛皮癣”无人清理问题,交通秩序混乱问题,都是由于职能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而造成的。
2.2 市民卫生意识较差。背街小巷居民卫生意识包括自我保护意识太差,及个别不讲卫生者随意在路旁乱丢垃圾,如菜市场,有垃圾中转站却不利用,卫河河岸垃圾成堆。周边群众不但不加以制止,甚至效仿,造成了垃圾堆的生存与成长。再如某些钓鱼者随意把塑料袋、果皮、纸屑等丢弃在水上或者河岸两侧,缺乏公共卫生意识。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掣乱挂、乱挤乱抗等现象在背街小巷盛行。这些问题与民众卫生意识差有着直接的关系。
2.3 硬件建设投入不足。由于财力有限,对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如背街小巷硬化不到位,下水设施不完备,没有合理设置垃圾箱,公共卫生厕所布局不合理,且急需改造,直接导致了背街小巷卫生状况极度恶化。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本人以为,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要和钱即资金扯上关系,就政务部门而言,他们当然希望城市环境更加美好。可问题是要他们在预算里挤出那么一部分钱来解决问题,这就让他们为难了。当然市民的卫生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再好的环境也要人去保护。
3几点建议
为了加快背街小巷改造步伐,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提以下四条意见建议:
3.1 要把背街小巷的改造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的一项实际举措。老百姓特别是居住在背街小巷中的最普通老百姓,企盼着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能够使他们出行便利、生活方便。因此,重视对背街小巷的改造,同样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折射政府的发展观、政绩观。建议市、县(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在全市深入开展的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中,把群众最迫切、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举措,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两者的关系,在抓城市建设的同时,以极大的热情关注民情、了解民意、反映民声,高度重视背街小巷的建设、改造工作,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来赢得民心。
3.2 要尽快制定背街小巷改造计划,明确重点,加快实施步伐。建议市、县(区)党委、政府应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背街小巷的改造计划,明确重点,分步实施,加快背街小巷的改造步伐。各县(区)城建部门应将所属的背街小巷彻底梳理一遍,统筹规划,逐年加以改造。当前背街小巷改造的重点应放在城市建设还涉及不到的老城危旧房和城郊结合部,做好计划,分期分批进行改造,通过2~3年的努力,能够将我市各县(区)行政中心所在地的背街小巷全部改造一遍,让“形象工程”向背街小巷深处延伸。
3.3 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背街小巷改造的支持力度。建议市、县(区)两级政府特别是各县(区)政府要增加对背街小巷改造的资金投入,至少每年应从城市建设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专项资金,用于背街小巷的改造。虽然我市各县(区)财政目前都比较困难,可以用于背街小巷改造方面的资金不会很多,但只要将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就能够达到花小钱办实事、办好事的效果。
3.4 要从解决最具体、最实际的问题入手,确保背街小巷的改造取得实效。建议市、县(区)城建部门应将百姓的衣食住行和背街小巷改造有机地融为一体,广泛听取背街小巷居民的意见,对街巷原有的建筑质量、生活肌理、空间格局、街巷尺度、文化遗产等进行综合考虑,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维修、改造方案。可按照“居民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改造资金,并提供优惠政策,有计划地搬离部分住户,降低背街小巷内的人口密度,缓解由于住家过多造成的诸多矛盾,确保居住在背街小巷中居民的生活条件能得到真正的改善,让老百姓共享城市建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朱正举.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城乡建设,2002(12).
[2]宋永英,马竣弛.大连公路绿色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J].东北公路,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