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5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中化学知识梳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在情境中渗透数理化知识
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学科相互渗透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讲解海水运动的时候,可以运用德军潜艇与密度流的故事,以及学生在初中学习的物理密度知识来进行课堂导入,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本文由收集整理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以后吸引了学生的,同时运用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流的形成。
二、在游戏中渗透
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学外力作用的时候讲解完成以后,然后把同学分成3组,每组写出宜宾当地主要的外力作用,并且与哪些数理化知识有关系,看那组写得最多、最全面、最快,下面是一组学生写的宜宾的一些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向家坝水电站处的峡谷是流水的侵蚀,金沙江畔的河漫滩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物理的动能和势能知识),兴文石林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化学知识(化学知识),翠屏山千佛寺菩萨脸面破坏(物理和化学风化)……,通过学生在写的过程中逐渐在地里学习中渗透了数理化知识,通过了解这些数理化知识能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知识,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三、在案例中渗透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判断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通过精选过的地理知识实例,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概念,进行解决新问题的活动。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贯彻“地理教学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地理,同时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地里知识。如在教学气象灾害台风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2011年第9号强台风“梅花”,于8月9日7时位于北纬43.8°、东经125.6°,最大风速13m/s中心气压995hpa,登陆朝鲜西北部沿海,预计受“梅花”外围云系影响,未来24小时,东北地区中东部将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通过这个案例,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
你们通过看电影、电视,或者亲眼见到的台风,你们谈论一下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危害有哪些?台风的结构是哪些?形成的时间?在哪些地区形成?通过你所学习的知识分析上面的问题。同学积极讨论,然后积极发言,最好教师总结这个案例本文由收集整理,得出结论。在这样一个案例中渗透了物理知识,气压、温度等知识、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数理化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91-02
几何画板软件是由美国Key Curriculum Press公司制作并出版的一款优秀的数学教学及学习软件。它的全名是“几何画板——21世纪的动态几何”。
自从1996年传入中国以来,几何画板深受广大数学教师的欢迎与喜爱。应用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问题。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几何画板没有在职业院校得到普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今多媒体技术非常普及,在职业院校的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电脑及投影设备,使得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有了用武之地。
几何画板是一款集绘制几何图形、编辑图形的动画轨迹于一身的软件,其使用之方便、功能之强大超出使用者的想象。很多人因为它占用电脑空间很小,就称其为小软件,甚至轻视了它的功能。当真正了解几何画板之后,一定会为其强大的功能而惊叹的。
笔者是在2000年开始学习、研究几何画板及其使用技巧的,经过10多年的学习与使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在教学中使用过的几何画板课件“正弦型函数”。
正弦型函数是职业院校5年制数学教学的必修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是要讲解清楚正弦型函数与正弦函数图象的关系,以及其中的参数A、ω、φ的作用。过去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多张绘制好的正弦型函数与正弦函数比较的图象,在课上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教学虽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但是不足之处是展示这些图象时很麻烦、不便修改,而且无法看到由正弦函数变化到正弦型函数的过程。如今,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讲解正弦型函数中A的作用。如图1所示,图1(1)显示的是正弦型函数在A=1,ω=1,φ=0时的情形,此时的正弦型函数的图象与正弦函数的图象是重合的。
然后,用鼠标单击按钮A=1至A=0.3,可以实现A取值1、2、4、0.5、0.3时正弦型函数的图象;也可以用鼠标拖动图中的A点自由地选择A的取值。这样就把正弦型函数图象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通过图1的演示,学生已经可以归纳出正弦型函数中A的作用了。
其次,讲解ω在函数中起的作用。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为正弦函数,实线为正弦型函数。在研究ω的作用时,先令A=1,ω=1,φ=0。在保持A=1,φ=0不变的情况下,通过ω取不同的数值,如ω=0.5,ω=1,ω=2,ω=3,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周期,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正弦型函数在ω增大时,函数周期变小了;反之,ω减小时,函数的周期变大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又可以得出正弦型函数的周期与正弦函数的周期2π的关系。此时给予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正弦型函数的图象随着ω增大或减小,是横向的压缩或拉长的变化过程。这个演示过程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难点就被轻松地跨越。
最后,讲解φ在函数中起的作用。在研究φ的作用时,还是先令A=1,ω=1,φ=0。此时正弦型函数与正弦函数图象是重合的。在保持A=1不变的情况下,先演示ω=1时,正弦型函数随着φ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再演示ω=2的情况。如图3所示,图中虚线为正弦函数,实线为正弦型函数。
教师演示时,可以拖动图象中的φ点,使φ的数值由正变负,再由负变正。学生很快就发现“φ由0开始增大时,图象向左边移动;φ由0开始减小时,函数图象向右边移动”的规律。如果只观看图3(1),得出的结论是函数图象左右移动的距离就是|φ|;而观察了图3(2)后,学生才会发现,函数图象向左右移动,不但与φ有关,而且移动的距离还与ω的大小有关。教师可以再演示一下ω=3的情形,然后学生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了。
实践中我利用这个课件上课,学生很快就理解并掌握了正弦形函数,并且对其中的参数A、ω、φ的作用印象深刻。因为这些规律都是他们自己“发现”的。
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跟多高职数学中的问题。如函数、解析几何、三角、向量、微积分中的很多问题。我也制作了很多课件,希望能与大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三水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为学校)学校投资2亿多元,按超省一级学校的标准建造,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设施。学校建有教学楼、实验楼、信息艺术楼、行政办公楼、文化长廊、图书馆、音乐厅、报告厅、学生宿舍楼、师生餐厅以及体育馆、游泳池等运动场地,学习、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现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10个,所有实验仪器按两人一组需量配备。学校还配建了“探究性研究实验室”,采用一套eLab数字化科学实验系统,依托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平台,集实验数据采集、显示、分析、处理于一体。
学校建有现代化千兆的校园网(它由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网络、音响系统网络组成)。网络外接互联网,内部信息点直达所有教学场室,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学校现有高配置的DELL电脑450台:4个学生电脑室配有电脑240台;1个电子阅览室配有电脑80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与教室平台终端接口相接。2009年3月,学校被确认为广东省“第四批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信息化建设经验谈
学校自2011年9月1日起推行学校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以来,节约了资源和人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公效率,尤其为日益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三水实验学校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基于windows平台和MSSQL数据库,以ASP和VB为开发语言,自主开发出集B/S和C/S一体化的运行模式,适用于学校各个部门复杂的办公需求,模块有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协同办公模块、应用与服务模块。 学生管理系统里面有招生管理、缴费情况管理、自动排班管理、学籍管理、宿舍管理、考勤管理、成绩管理、评价管理等子模块,严格遵循“招生-入学-在校-毕业或转校”的学生管理情况。 教师管理系统里面有教师应聘管理、职工信息管理、职位变动管理、班主任岗位管理、工资奖金管理、教师绩效考核管理,严格遵循“招聘管理-在职管理-离职”管理,便于数据统计和分析。 协同办公系统分公告通知、部门工作、公文签发、邮件系统、通讯录、页面即时通讯模块。便于文件之间的传递、分享、协作、计划周程、进度监督、结果公布,进而形成部门和学校的工作参例,任何一个职位人员的变动都不会影响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两年后,学校的管理信息,有案例可查,有经验可以借鉴,不足之处可预先预防。 应用与服务系统有电教报修、总务水电报修、用车管理、外出门岗登记、功能室申请、内部学校照片、软件、视频共享、图书系统、物品申用系统、网络硬盘和FTP、工资、保险、住房公积金、文印管理的查询,方便了老师的日常应用,对资源做到了最优化分配。 该系统的成功推行,有以下经验值得z总结和借鉴。
第一,领导重视。学校管理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是信息化成功运用的首要因素。学校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把本为信息技术学科一个科组升格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从学校网站着手,外树形象,展现丰富多采的学校生活和水平不断提升的教学课改繁荣景象,让三水、佛山人民了解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让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走出佛山、走出广东、走出中国和走向世界。内部逐步推行协同办公系统,从制度、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短短两个月内,做到了不发一张纸质的学校周程表,做到了学校电教功能室(音乐厅、报告厅、体育馆)的统一调度管理,实现了部门应用不冲突,教学管理计划平稳有序进行。
第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高。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的教师素质高也是该系统大力推行的重要原因。每位教师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可以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自主制作课件质量高,中高级教师10多位,中学一级教师30多位。大多数到校工作的教师都有着多年的民办学校工作经验,有着很高的信息技术素养,经过一两次的信息化培训,基本上都能做到及时登录查看信息、在线提交电教维修申请以及总务维修申请等操作。
第三,硬件网络设施先进。我们都知道软件系统推行离不开相应的硬件网络设备支持。学校建校起,就耗费巨资,以省一级学校为标准构建电教网络服务环境。目前学校硬件有可以做到全校现场直播的演播厅,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引进最先进的电子交互白板、800多个网络接点、学生宿舍无线网络覆盖、千兆校园网络设计、IBM和DELL高档服务器8台。
第四,专业的技术团队。学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力求实现国家级一流的现代化教育示范学校的目标、在满足本校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同时立足本学科、以服务好学生学习、服务好教师教学、服务好学校发展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开发具有突破性的信息化教育科研项目。正是有着这样的一个技术团队的逐步形成,才为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推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有待提高之处
当然系统在推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内容的标题和版式不规范。一些公告通知和部门工作没有按照应用文的要求、客观准确的表达。版面的排版不统一,格式不是非常的到位。建议每个信息化的参与者,回忆一下应用文的5W和1H,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情、为什么做、和怎么做。以及做课件考虑到的美感,考虑到阅览者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够坚持这样的标准去做,我想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第二,部分信息在传输中丢失。因为在推行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担心教师不熟悉,所以先推行了RTX,很多老师习惯于依赖RTX,却忽略了信息管理系统,而RTX的系统没有QQ系统那样完善,有时候信息一闪而过。所以为了保证资料的及时收发、每个信息化参与者都能准确无误收到信息,建议大家利用学校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和用内部邮件传递文件,因为有发件箱和收件箱,如果出现遗漏信息,技术人员可以有效查询到故障原因。而RTX属于外部公司开发产品,不公开代码,即使出现问题,也要等外部公司最新版本出来才能改进问题。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多使用内部学校信息管理系统,而RTX只做为辅助,学校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临时替代一下,备用。且RTX的不嗉词钡出信息,影响正常办公,而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只有当你登录进入的时候才有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