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美国专家检测发现,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致病病毒200多种。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也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之一。
1.1室内环境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
1.1.1甲醛。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原生性毒物,无色,易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来源于室内装修和各类家具采用的各种夹板、贴面板、木屑板、强化和合成地板中。一般新装修的房子其甲醛的含量可达到0.40mg/m3,个别则有可能达到1.50mg/m3。
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症状,如头疼,头晕,咽干,咳嗽等。挥发期甚至长达数十年,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还有致畸、致癌作用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
1.1.2苯及苯系物,苯及芳香烃。无色、有芳香气味、易挥发、易燃、燃点低的液体,其主要污染源是驱虫剂,厕所消毒液、除臭剂、油漆、涂料中的稀释剂和粘合剂、汽油、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材料和某些家庭用品中。
苯是有毒的致癌物质,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具有毒害作用,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会使人昏迷,甚至死亡。
1.1.3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TVOC有嗅味,表现出毒性、刺激性,组成成分极其复杂,不断被合成出新的种类,是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综合。主要来源于各种涂料、粘合剂及各种人造材料等。
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刺激皮肤、黏膜及神经系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产生一系列过敏症状及神经行为异常。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甚至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动物试验表明有潜在的致突变、致畸、致癌性。
1.1.4氨。氨为无色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氨气污染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和室内装饰材料。
氨气可以吸收组织中的水分,常附着在皮肤黏膜和眼结膜上,使组织蛋白变性,对接触的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改变细胞膜结构,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导致肺水肿等症,甚至可引起心脏骤停、昏迷和休克。
1.1.5氯乙烯,源于干洗衣服的干洗剂中。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者,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昏迷、抽搐更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1.1.6氯是一种具有强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处理水源时常用,其主要污染源是沐浴,洗衣或煮沸水时。有急性和慢性中毒可致肝血管肉瘤。蒸发时会形成三氯甲烷,高浓度下可诱发癌症。
1.1.7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工厂排放和人群吸烟等,吸入后可使人体血液丧失携氧功能,甚至死亡。
1.1.8大气颗粒物污染:主要是粒径小的所谓飘尘,发生源主要有:(1)人体头皮、皮肤屑、衣物上的污垢和人体活动如室内步行、扫除等;(2)燃料燃烧煤烟;(3)建筑材料和设备石棉纤维、玻璃纤维、螨虫等。(4)厨房油烟、吸烟烟雾烟尘、焦油等。(5)其他空调系统产生的粉尘等。(6)一些不合标准的美发用品、空气清新剂、清洁剂、杀虫剂等。(7)塑料、石棉制品等材料。其吸附性很强,容易成为空气中各种有毒物质的载体,特别是容易吸附多环芳烃、多环苯类和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等,使得致癌、致畸、致变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1.1.9放射性污染物及其危害
室内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是氡,氡是一种惰性气体,主要来源于房基、混凝土室内地面及其周围土壤、建筑材料、矿渣和装饰石材、供水、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氡是人一生所接触的最主要的辐射来源,人所受天然辐射的年有效剂量的40%来自于氡及其子体。统计资料表明,氡已成为人们患肺癌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约有50000人因氡及其子体致肺癌而死亡。另外,氡还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1.1.10生物性污染物及其危害
室内空气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包括真菌孢子)、花粉、病毒、生物体有机成分等。能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哮喘、建筑物综合症等疾病。
1.1.11物理污染:主要有室外交通工具产生的噪音是听觉污染、室内灯光照明不足或过亮和颜色太多是视觉污染,如白色的使用如果不得当或者面积很大会给人的视觉产生一种盲点。触觉污染会带来直接的人身伤害。
1.1.12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如铅、镍、铬、钴等,来源于天然石料和陶瓷制品常用的油漆、涂料、塑料等。可以通过污染饮食、接触皮肤或形成气溶胶而进入人体。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
1.1.13电磁污染是指天然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来源于广播、电器等。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2 室内环境污染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影响范围广,涉及的人群数量大。
2. 2接触时间长。
2.3室内环境特别是刚刚装修完毕的环境污染物浓度高。
2.4污染物种类多,可达到上千种,并且这些污染物又可以重新发生作用产生新的污染物。
2.5污染物排放周期长。有研究表明甲醛的释放可达十几年之久,而对于放射性污染其发生危害作用的时间可能更长。
2.6危害表现时间不一,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内就可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而有的则潜伏期很长,比如对于放射性污染,有的潜伏期可达到几十年之久,直到人死亡都没有表现出来。
3、防治方法
3.1污染源的控制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库尔勒全市蔬菜大棚种植面积1.6万多亩,年总产量近13万吨,年总产值近1.7亿元,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总额的6.24%。英下乡是库尔勒市的城关乡,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西南三公里处,是自治区八个“依靠科技奔小康示范乡”之一,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蔬菜大棚种植是英下乡的主要产业,形成了以英下乡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为中心,辐射全市的格局,并带动周边地区乃至全自治区的蔬菜大棚种植。英下乡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总面积8000多亩,占库尔勒市蔬菜大棚种植面积50%左右,从业人员4565人,现在是全州最大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
一、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内农药的使用现状和环境污染现状
化学农药(人们习惯称之为农药)是指经过机械粉碎、混合或稀释制成粉状、乳状和水状的化学农药制剂。包括化学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原药,化学农药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水剂等混合农药制剂。如今,各国的农业生产都把农药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不合理的大量频繁使用各种农药,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直接或潜在的危害。2011年我国农药原药产量达264.87万吨,比上年同比增长13.1%,农药原药产量遥遥领先世界各国。[1]但与此同时,我国农药污染环境的突发事件却日益增多。
(一)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农药的使用现状
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作为生产蔬菜的专门区域,菜农所种植的蔬菜大棚的土地使用权均来自于租赁,必然导致作为经济理性人的菜农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反复循环的对土地不加休养的利用,而且一座大棚内各种蔬菜的交叉重叠种植,加上大棚内室温较高,适宜病虫繁殖,最终导致病虫害滋生,迫使菜农大量使用农药。调研发现,菜农在春秋两季在一星期内就会喷洒一次农药,在夏冬两季基本上三天左右就会喷洒一次农药。以上情形反映出农药使用贯穿于大棚蔬菜生产的全部过程并具有大量、普遍、频繁使用的特征。而且在使用农药的品种上还是以老旧传统品种为主,农药使用中杀虫剂占农药的70%左右,其中含有机磷的高毒害杀虫剂农药又占60%左右,存在着农药品种比例不合理不科学、产品老化、毒害性强、高残留、剂型单调等问题。[2]
(二)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农药的环境污染现状
据研究显示,高毒害高残留的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有70%—80%的药量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农产品造成直接污染或间接安全隐患,循环进入整个生物链系统,对所有的动植物和人类产生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3]库尔勒英下乡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从最早90年代初十几座蔬菜大棚发展到如今的8000多亩,有的土地已经连续耕种超过20年。在小环境范围内,农药使得土壤中磷、镁、铅、汞等化学元素富集过高,土壤污染十分严重。因此,蔬菜大棚基地内的土壤上生长的蔬菜必然会有有害化学物质的残留。有的化学农药极具挥发性或者本身就是利用其挥发性来使用的,这样类型的农药对空气污染和人体的伤害最为直接,反复大量使用这类农药,势必对该范围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范围内的人们产生持续性的伤害,这些进入空气和土壤的农药会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进入水体,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不可估量的污染,而这所有的危害结果都反作用于人类自身。
二、蔬菜大棚种植区农药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库尔勒市英下乡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内有蔬菜大棚从业人员4565人,这些人员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农民,以家庭为主要单位,在种植基地内通过承包租赁土地修建大棚种植蔬菜为业,菜农对农药环境污染无力顾及,当地政府把该片土地承包租赁出去以后,对农药环境污染也不加以治理,造成该地区农药环境污染问题十分凸显。综合分析,可以发现产生农药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几个方面。
(一)市场对外观好看的蔬菜的需求
人民在购买蔬菜时往往以外在的美观为标杆,越是外观好看的蔬菜越便于销售,这就促使蔬菜市场经营者在购进蔬菜时按照消费者的需求从事,更有甚者为了让蔬菜变得外观好看,做出违法之事。在蔬菜外观好看的背后,蔬菜生产者除了对蔬菜品种及种子的选购和在种植过程中精心管理外,病虫害的防治必不可少,必然涉及到农药的使用,而且为了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农药被使用甚至达到滥用的程度。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即外观好看的蔬菜—农药使用—病虫害产生抗体—破坏蔬菜外观—更多的农药使用—得到外观好看的蔬菜。
(二)对农药的危害性普遍认识不足
造成蔬菜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主要来自大环境的污染,而蔬菜生产环境污染的有毒物质,多数来自于工业和生活的“三废”,即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以及生活“三废”排放而造成的污染,这些有毒的“三废”投入自然大循环后,即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方式污染蔬菜;其次是农药、肥料、灌溉水等污染,及产品采收后运输、保鲜及加工过程的再度污染等。
2 控防对策
2.1 坚持持续发展战略,重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优良的农业环境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针对全球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世界各国已组织实施新的持续发展战略,其实质就是要求人类在生产上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多利用少排放。纠正过去单纯依靠增加投入、加大消耗,掠夺式发展和破坏环境而增加产出的错误生产方式,要在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协调平衡,确保持续发展。发展蔬菜生产亦是如此,要坚持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因此,蔬菜生产基地应严格杜绝工业“三废”排放,新建基地应避免工业污染,老菜地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同时,在发展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注意不破坏环境,减少和防止一切污染,并建设配套的“三废”净化处理设施。
2.2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蔬菜
绿色食品技术是我国于l990年率先倡导的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其中不含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和细菌含量须低于国家规定标准,而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一定量对人体无害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如化肥、非高毒性农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等。有机食品是以对环境和食品少污染、无污染的安全性要求为目的,生产过程要求应用有机农业技术,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易水溶肥料、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贮藏保鲜剂等,并经IFOAM认可授予有机产品标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目前国内和国际食品生产的方向。
2.3 建立专业化基地,实施规模生产
建立规范化的无污染蔬菜生产基地,是确保蔬菜安全生产的基础。除对现有菜地的工业污染源依法清理、改造与监控外,还要建设专业化无污染的蔬菜生产基地,或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蔬菜、有机食品蔬菜生产基地。基地建设要求选择大气、土壤和水质无污染的地域;位置远离工矿区和住宅区;生态环境有利于天敌繁衍;地势平坦;灌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等。“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的农业生态环境还须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托的省、市级环境保护监测部门检测,经审核认可后,方可列为“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
2.4 实施标准化生产,重点防止农药与肥料污染
制定无污染蔬菜安全食品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既是产品质量认定的依据、基础与保证,又是食品安全性生产的规范,是控制与防止蔬菜污染的主要措施。除制定无污染蔬菜食品标准外,还应制定配套的生产技术标准。其栽培与管理技术应以减少与防止环境污染为前提,采取相关技术,包括农药、肥料及其他农用物资的使用原则,严格控制农药与化肥使用,最大限度地控制与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严禁用污水灌溉和用污泥作肥,推广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与生物防治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等。
2.5 严格控制产品流通过程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