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中语文基本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基本文学常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6:1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中语文基本文学常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中语文基本文学常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99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首先是学习语言知识,获得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其次是掌握有关的文化思想。掌握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学生其它文言文各种知识储备要求比较严格,并且文言文所涉及的文化常识内容庞大。综合来说,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学生花费较多时间来慢慢学习,同时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的规划,并进行学法上的指导。那么,面对内容庞杂的文言知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从课文学习入手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入了众多优秀的文言文篇章,比如:《阿房宫赋》、《前赤壁赋》、《劝学》、《庖丁解牛》等,这些文言文篇章中涉及了高中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的文言知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教材文言篇章的学习。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学好文言知识必须从课本入手,而不能舍本逐末着重文言课外书的阅读。那么,对于文言文课文,教师如何进行讲解并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呢?首先,文言文课文的阅读是学习文言文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对于文言文语的阅读不像现代文那么简单,首先学生需要对文段进行恰当的断句,正确的断句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作者意思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语感,为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学生对文本能够进行熟练阅读之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进行文段的分析,在文段的分析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古文的翻译。对于古文的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三个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教师宜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文本的翻译,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翻译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对问题进行专门强化,帮助学生解决不足。翻译过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文言虚词,文言文法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二、强化背诵

文言文课本的深入学习是学生快速背诵的前提条件。在高考语文的考察中对文言文名句背诵以及翻译都有所涉及,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强化文本的背诵。文言文背诵是学生主要背诵内容,不过对学生而言其难度也是很大,因此,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文言文背诵的指导。对于文言文背诵指导,教师可以采取四种指导方法,即参照译文背诵、化整为零背诵、抄写背诵和抓三点背诵法。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篇章大多比较长,对学生而言背诵起来难度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依据篇章的整体结构采取恰当的背诵方法,帮助学生缩减背诵时间,提高背诵效率,以此节省时间完成其他内容的学习。此外,文言文的背诵还涉及到字词意思的背诵。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技巧的前提是对古文字词意思的了解乃至背诵。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法现象比较常见,因此,对于文本下面的小注释要求学生认真熟读乃至背诵,它的掌握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课外阅读的选择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数量浩繁而且艺术成就都非常高,其阅读的价值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应该对古代文言作品进行筛选,帮助学生把握阅读训练的难易程度。不可否认有些文言作品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难度大且阅读价值不高,所以,为了避免学生多走弯路,在课外阅读内容上教师要把好关,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既具趣味性同时又能提高阅读能力的文章进行延伸阅读。课外文言读物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语感上。语感是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隐形能力,语感一旦形成对学生阅读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因此,为提高学生文言考试答题能力,教师不能固守课本文章而应该多方面对学生阅读知识面进行扩展,帮助学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四、加强试题训练和练习反馈

学生在高考中要想取得较好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成绩就必须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具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其考查的能力具备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的学习中加强某些方面的学习。文言文习题训练的目的并不在于提高学生答题正确率,而在于对学生文言知识的重点考查。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文言文阅读的训练,对文言文考察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做题能力都会具有全面的认识,在认识之后反过来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文本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再学习。在反复的对知识进行回顾与训练之后,学生才能初步掌握基本的解题能力。当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文言文解题能力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解题进行及时的反馈。这个阶段教师反馈和指导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提高答题正确率。此外,为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课本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课外习题的讲解中对于学生存在较大疑惑的知识点应该再次回归到课本中,将课本知识点与习题知识点进行联系学习,这样帮助学生建立课文文本学习的动力。

篇2

引言

对于广大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做好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至关重要。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有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体化”意识,提前做好规划工作,沿着正确的教学思路,开展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认为要加强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就应当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初中语文教学,当然还要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适当渗透高中语文知识。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温习或者回顾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便于新的语文知识结构的建立。

一、打好基础,稳步推进

中学语文教学衔接涉及教学双方的各个环节,值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前奏。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初中语文的时候,要有前瞻性,扎实推进初中语文的深度教学,给学生们打好初中语文基础,为进一步的深造打好基础。就实际教学来说,初中语文教师要对基本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教学,稳扎稳打,各个击破,例如,初中教材介绍了基础的语文知识,拼音、标点、修辞等等常识,这些知识的教学当中,我们一定要十分准确地教授,这是高中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石,只有打好这些基础,才有利于初中学生升入高中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才有利于方便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理解和接受,才有利于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向纵深开展,提高高考的语文成绩。

二、步步为营,纵深学习

初中语文知识相对来讲,比较简单,这是针对小学升入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规律而设置的。在学习过程中,多少依靠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练习以及复习,加固知识,在学生自身的知识框架中,形成新的知识节点,最终形成一个大的语文知识网。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教师的教学活动,抑或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初中语文知识的活动,都要步步为营。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一些简单的文学创作。笔者在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把语文知识学会、学活、学扎实,我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我要求学生每天写100字,这个要求是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而总结出来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若要求其每天写的字数超过100字,学生们就很难坚持下来。毕竟学生们是刚才小学升入初中不久,语文的学习与运用能力,还不能得到全面提升。

所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每天都要写作,每天的积累来增加他们语文知识的运用水平。笔者在规定初中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每天写作100字的时候,并没有指定非要每天都写日记,或是练习其他的文章体裁。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现实的理解,有感而发,写一些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这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是十分有效的,也对初中语文知识和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十分有利。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升入高中时,他们在初中养成的写作习惯,促进了他们整天作文水平的提升,写出来的文章不再是侃侃而谈,而是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让鲜活的内心理解和感受诉诸于文字,让读者也读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从知识结构来看,初中知识比较注重基础,因而,初中语文向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例如,笔者在对初中学生讲授如何对词语理解的时候,就适当地进行了高中内容的介入,并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我首先要学生把遇到的新词汇,带入到具体的文本语境当中,让新词汇在语境当中,焕发自身的新涵义,便于学生思索。

之后,学生再遇到新词汇的时候,往往不是急着找词汇书,而是把新词汇带入到文本当中,仔细地推敲,这就训练了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不阈限在词汇书的范围,而是贴近文本本身,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了,具体词汇的理解也更加准确了,加强了他们的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

在初中语文课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牢初中语文知识基础,便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促进学生高中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后,课业任务较小学的课业,有明显加重的倾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地指导学生广泛积累知识。有些学生因为课业的繁重,出现了一些上课烦躁不安的情绪。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奋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的心理状态由畏难到坚强,由坚强到焕发热情,以火热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初中语文的学习当中。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有初高中语文教学“一体化”的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注重打好初中生语文教学的基础,稳步推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对知识的教学要步步为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纵深学习。加强初中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通过以上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活动开展,才能将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便于他们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篇3

教学必须认识现实,学情是课堂教学实施的依据。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究竟学到了些什么,学得怎么样,仅从入学成绩上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法,当然,还包括学习态度。在此基础上,制订语文学习规则,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学习惯,明白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总之,上好高中语文起始课,可以为今后教与学的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了解初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从能力和素质上得以提高

在现阶段,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文言文,初中只要求学生能读懂大意,明白作者写了些什么内容即可。但高中阶段的要求却细致得多,不光要理解意思,还要求学生掌握词义的演变、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对文章的分析理解等等,在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上与初中不可同日而语。再比如写作,对于高中学生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的要求远远高于初中生,这不仅仅是文章字数多一二百字那么简单。学生在经过初中的毕业考试或升学考试之后,往往有一些错觉,认为语文的学习只不过是重在背诵,只要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花点工夫背一下就能取得好成绩。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接触了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在中考时只不过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就把课本内容学扎实了。所以,不在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时就把语文学习的长期性、艰苦性告诉学生,不给他们指出初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点(比如,初中的毕业考或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出自课本本身,而高考时虽然知识点都在书上,可是考试的内容却无法在书上找到现成的),学生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式和不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要纠正起来会非常困难。

三、明确学习要求,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学好语文

了解了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就要顺势而上,提出自己在教学上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要想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自己该做些什么。当然,每个教师的具体要求和做法是不同的,我认为,无论提出什么要求,都要让学生明白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学好语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家散文,从元杂剧、话本到明清戏剧、小说,真可谓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诗人作家群星灿烂。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没有一根串起这些知识的主线,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将是零碎的,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就会是欠缺的。我曾经给学生打过一个比方,就好比在电脑中存入自己的资料,如果不系统地建立文件夹、子文件夹,分项保存,那么今后要用的时候找起来那是非常麻烦的。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告诉他们学好语文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如果能充分展现教师的学术素养,就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建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

四、指点迷津,教会方法,使学生找到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途径

学生知道了该做什么,接下来就想知道该怎么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学有专长的人,个人学习语文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借鉴。同时,语文教学也有长期形成的规律。把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方法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捕鱼”,而不只是给学生“鱼”,这才是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根本途径。所以,高中语文起始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学生提供方法上的指导。我认为,方法各有其巧妙,但学好语文的基本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点:

1.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语文本质上是一门工具课,每个人可以说从娘胎开始就在学习语文,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2.把课文与注释结合起来

课本中为什么有那么多注释?实际上,学会了看注释,起码有一半的内容不需要老师教了;学会了看注释,就是学会了自学,这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

3.把背诵与理解结合起来

语文学习是需要背诵的,但却不是机械的背诵。宋朝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理解基础上的背诵才记得牢、记得久。

4.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