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生命最初的起源

生命最初的起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1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命最初的起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生命最初的起源

篇1

本章内容讨论生命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起源等自然科学课题。本节教材内容主要阐述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这一过程是化学进化的结果。教材从地球演变讲起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的起源。这节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学的好教材。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一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地球的演变

(二)技能目标

通过对“演示”实验投影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原始地球表面的变化;化学进化的过程。

2.教学难点: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

意大利医生雷地证明腐肉不能生蛆的实验投影片,巴思德的“鹅颈瓶实验” 投影片,原始地球的投影片,米勒实验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能通过繁殖产生新的个体。提出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二)新课讲解

介绍中国古代的女娲造人传说和神创论的有关内容。引出问题,女娲、上帝是谁创造的呢?若不接受传说和“神创论”,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哪里来的呢?提问:看到过蛆吗?蛆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指出这是古代人们提出的一种“自然发生”的说法。放雷地实验的投影片,并作一些说明。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得出蛆是苍蝇产在肉上的卵孵化出来的,这说明较大的动物是不能自然形成的。提问:很小的微生物能否自然形成呢?让学生各发表自己的见解。放鹅颈瓶实验投影片。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得出大小生命都不能自然发生的结论。设问:地球上的原始生命那里来的?放原始地球状况投影片。指出这是科学家对原始地球的猜想。科学家关于地球还有不少猜测,请同学看教材104页最后一自然段至105页第一自然段。请学生讲述原始地球的特点及变化。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后讲述原始地球为物质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提供的条件。接着放米勒实验投影片,并作一些说明。特别指出的是这个实验产生了构成生物的所必须的小分子有机物 氨基酸。

学生讨论归纳出在原始地球上,无机物能通过化学变化形成小分子有机物。讲授:小分子有机物随着雨水,最后汇聚在原始海洋中。在原始海洋中小分子有机物经过长期积累和相互作用自然合成了较大分子的有机物出 蛋白质、核酸。原始海洋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经过浓缩和相互作用,凝聚成具有原始界膜的小滴。小滴在原始海洋中又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化学进化,最终形成原始生命。提问:从无生命的有机物进化到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再进化到大分子有机物再进化到原始生命,即生命的诞生,主要通过什么变化?所以,我们说生命是通过化学进化诞生的。

指出这过程是科学家的猜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这个猜测有可能是对的。另外,科学家认为原始地球产生于46亿年前,原始海洋形成于38亿年前,而原始生命发生在35年前。

(三)小结

可对照板书由学生来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第六章 生命的 历史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人类的探索

生物不能由目前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产生,目前的生物只能通过繁殖产生。

(二)原始地球

1.高温、地壳薄、有原始大气,后来才有水。

2.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无氧气和臭氧层。

(三)地球上的生命起源

1.无机物 小分子有机物 较大分子有机物 大分子有机物 大分子有机物形成界膜 原始生命

2.生命诞生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四)几个主要年份

46亿年前形成原始地球

38亿年前形成原始海洋

35亿年前 形成原始生命。

六、习题与解释

1.随堂练习

(1)第一个用实验证明生命不能自然发生的人是( )

(A)米勒 (B)雷地 (C)巴斯德 (D)达尔文

(2)原始地球上的物质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生成小分子有机物直至产生生命物质所需的条件有( )

(A)高温 (B)闪电 (C)紫外线 (D)以上都是

(3)非生命物质演化为生命的场所是在( )

(A)原始海洋 (B)原始土壤

(C)原始大 (D)原始陆地

2.课后练习

(4)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说明了 。

(5)米勒的实验及后来许多实验室进行的实验,用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来合成各种氨基酸,这些实验用来证明

(6)原始大气成分主要有 、 、 、

等气体,没有 、 和 。

(7)原始生命起源于 物质,原始生命在 形成的。是 进化的结果。

(8)科学家推测,地球形成于 年前,原始海洋形成于 后前,原始生命形成于 年前。

(9)你认为在现在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

3.参考答案

(1)B (2)D (3)A (4)微生物不能自然产生 (5)天然蛋白质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基本上都能用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方法合成 (6)甲烷 氢气 水蒸气 二氧化碳 氧气 臭氧 氮气功 (7)非生命 海洋 化学 (8)48 38 35

(9)答: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为再产生原始生命。因为,原始生命的形成条件已不存在,现在的大气成分不同于原始大气,其主要成分为氧气氮气等,地球的温度也降低了,没有持续不断的雷电。另外,现在海洋成分也改变了。

小资料

篇2

1、奥特曼中奥特之王最厉害,奇迹之力的奥特之王是传奇性的奥特长老,每次出场都只是小小的展示一下能力,就已经做到神奇的效果了,可想而知,他真正的能力是多么的深不可测。

2、奥特曼是第一位登场的奥特战士,最初的战士,被誉为奥特系列历史的起源。他是来自M78星云的光之巨人,为了追捕逃亡的宇宙怪兽百慕拉而来到地球。在龙森湖上空追击百慕拉时,他不慎与科学特搜队队员早田进所乘的飞机相撞而导致其坠机死亡。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以及挽救早田的生命,奥特曼将自己的生命给予了早田并与之合为一体使其复活。之后,奥特曼与早田一起,为保卫地球而与众多凶暴的怪兽和邪恶的宇宙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学案教学是一种“草根”教学,它不是教育部门所提倡的,也不是教育工作者所研发出来的,但是,其生命力却是非常强劲,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燃遍了整个中国大地,促进了教学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一、学案教学概述

在古代,“学案”有档案的意思,它是一种学术思想。最初的创始人是黄宗羲。发展到现在,一般多指的是教学方面的名词术语。它是对学习方案的简称,这种学案一般情况之下是老师进行设计的,使学生按照方案进行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流程设计。学案的形式很多,有纸质的,也有电子的,需要在教学开展之前发给学生,让他们对方案有深刻了解。这种学案对老师教学有很大帮助,是老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学案也可以称为“导案”或者“导学案”。学案教学就是利用学案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反之,学案的产生是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是为教学而产生的。

二、学案教学产生及发展原因

在1986年,教育人士看到应试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就对教育进行新的探索,对教育改革的脉搏进行把握,在摸索和探索中前进,因此,“学案”教学就适应新的发展趋势而诞生了。再到了1990年后,教育掀起了新的革命,教育被高度重视起来,把素质教育方向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也在悄无声息的萌动中。这时,学案教学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得到推广,但是,其效果却是非常明显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广,没有被广泛接受和采纳,虽然在宣传上下大了足够力度。在2000年后,我国的教育又开始了新的改革,经过改革,教育思想和方法都为之改变。这时候学案教学就充分展示了其魅力,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起来。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传遍整个教育界。学案教学的产生及其发展,正是教育改革的推动,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结果。虽然这种学案教学没有经过教育部门的推广和提倡,但是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一种“草根”教学模式,也给中国教学提出了一种教学模式,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三、学案教学的起源和发展

1.从1986年~1998年,起源和缓慢发展阶段

最早使用“学案”这个词语的是张承甫,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在论文研究中首先提到了“学案”教学法。他对学生的主动性非常的重视。他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是最初的萌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案教学。

2.从1999年~2005年,学案教学较快发展阶段

在1999年,学案教学有了很大发展。在十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中,素质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教育会议上,提出对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号召实施全面教育改革。在这个时期,很多的学校开始推广学案教学,并取得不小的成绩。在1999年5月教育报报道了金华一中学案教学的重大成就,从而就使得这种教学方法在全国都发展起来。由此,学案教学也摆脱了缓慢的步伐,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虽然,在这个阶段,这种教学方法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因为新课改还没有深入进行,各种主客观因素阻碍了学案教学的推广范围,学案教学没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3.2006年~2012年,学案教学迅速推广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案教学有过两次发展。随着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新课改更加深入,在2005年和2006年对学案教学进行重点报道,使其发展成为一种非常完美的教学模式。在2006年,对其研究的文献也越来越多,在以后的几年,其研究文献都大幅度增长,使学案教学有了更大发展。

四、学案教学的草根性

学案教学并不是引入外国的教育模式,它完全来自于中国,它和中国的实际教育相互结合。从起源到发展,它不是任何的教育学家、政府、学者所提出的,而是在一线的老师不断进行研究而得出的,因此它可以说是“草根”学案。学案教学来自于基层老师,是教育改革的产物。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在全国教育界不断发展起来,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总之,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新课改的推进,最基层的老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进行改进,提出了“学案”教学法。这种方法虽然不是任何的学者和政府所提倡的,但是,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给教学带来了焕然一新,也使教学有声有色的发展起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