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经济分析报告

经济分析报告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经济分析报告,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经济分析报告

篇1

2013年1-6月,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和市场监管的双重作用下,我县房地产市场有所波动,增速放缓,但总的态势平稳。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3.67亿元,同比增长36%;新开工面积14.32万平米,同比增长32%。

2、商品房竣工面积

1-6月,我县商品房竣工面积3.827万平米,同比增长1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6743万平米,同比增长10%。

二、商品房市场成交情况

1、商品房面积分析

1-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14万平米,其中商品住宅9.05万平米(755套),同比增长28%,户均套型面积为107.4平米;住宅成交面积为9.05万平米,占商品房成交面积的89%。

2、购买房屋的类型、群体

﹙1﹚据销售统计:选择小高层住宅的占15%,选择多层住宅的占83%,选择高档别墅的占2%。根据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市民因为受传统住房观念的影响,选择的还是多层住宅的居多。

﹙2﹚客群:以本地购房者为主,外地购房者为辅,分别占销售量84%、16%,自住兼具投资需求;

﹙3﹚房价:1-6月份,商品住宅平均价为3460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

﹙4﹚供应量:楼市供需基本平衡;

﹙5﹚户型:以90-130平方米左右户型为主打。89平方米以下面积需求量较少,一般为老人看管孙辈读书人群购买;140平方米以上面积,由于房价因素购买人较少。

3、二手房交易情况

1-6月,我县二手房交易360宗,交易面积4.9万平米。交易金额为3263.2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1%、252%、17%。

三、土地竞拍情况

据县国土资源局土地供应统计显示:从成交结构看,1-6月经营性土地成交主要以商住用地为主,成交面积36.89亩,成交价为155万元/亩。从今年上半年几次土地拍卖情况看,可以看出当前开发商的拿地热情比去年要高。

四、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因素

1、政策因素

受国家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县房价也呈现增长放缓趋势。

2、经济因素

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预计未来几年我县房地市场将继续保持稳步上涨趋势,但增幅会进一步放缓。

3、社会因素

房地产市场与人口数量关系非常密切。当人口数量增加时,对房地产的需求就会增加,房地产市场发展也就会上涨;而当人口数量减少时,对房地产的需求就会减少,房地产市场发展也就会下落。人口素质、文化素养、教育水平、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可以引起房地产市场的变化。

我县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阶段,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县城,对我县商品房需求的增加,促进了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4、其他因素

购房者心理预期变化左右房价走势。心理预期是人们对市场走势的综合判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决定市场的走势。我们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不断上升,购房意向仍然看好。

五、对我县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分析

预计我县房地产市场形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看好,价格也将继续稳中有升,但增幅速度会放缓。

篇2

2、船舶交通事故损失金额

(1)库区、中游:*元/ktkm

(2)下游:*元/ktkm

(3)上海港作:*元/艘

(4)其它港作:*元/艘

3、船舶效率

(1)拖轮船产量*吨千米/千瓦

(2)驳船船产量*吨千米/吨

4、燃油消耗

(1)企业单耗*千克/千吨千米

(2)非生产用油*吨

(3)燃料油与总耗量比例*

5、驳船营运率*

我司根据货司下达的年度经济指标计划,对各项经济指标进一步细化,层层分解落实,为确保年度目标的完成,船务公司领导班子带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面对指标的压力,经过近几个月来的努力,公司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计划进度要求。

一、各项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分析

(一)责任成本指标

1-3月份累计责任成本1510万元,为计划进度1550万元的97.42,实绩比计划节约40.00万元。

(二)安全、货运质量指标

1-3月份累计交通事故损失金额3万元,为计划进度32.34万元的9.28;与去年同期比减少1万元。1-3月份无货运质量事故,无货主投诉,货差损赔偿金额为零。

(三)船舶效率指标

1-3月份累计完成拖轮船产量64185吨千米/千瓦,为计划计度(60480吨千米/千瓦)的106.13,超进度3705吨千米/千瓦;与去年同期比,增加740吨千米/千瓦,增幅1.17。

1-3月份累计完成驳船船产量3986吨千米/吨,为计划进度(3950吨千米/吨)的100.91,超进度36吨千米/吨。与去年同期比,增加35吨千米/千瓦,增幅0.89。

1-3月份累计完成驳船营运率97.78%,为计划进度(96.1%)的101.75,超进度1.75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17个百分点。

(四)燃油消耗指标

1-3月份燃油企业单耗实绩2.94千克/千吨千米,与计划进度(2.98千克/千吨千米)比,降低了0.04千克/千吨千米;与去年同期比下降了0.24,降幅7.66%。

1-3月份累计非生产量用油345吨,为计划进度(488吨)的70.7;与去年同期比少耗73吨,降幅17.46。

1-3月份累计燃料油占总耗量的比例59.79%,为计划进度(57%)的104.89,超进度4.89个百分点。

从一季度指标运行情况看,可慨括为“三增、三降、一稳定”即:拖轮船产量、燃料油占总耗量的比例、驳船营运率增长,责任成本、非生产用油、企业单耗降低,安全稳定。

二、一季度经济指标监控的主要做法

1、全面贯彻落实货司“两会”精神,积极筹备我司“两会”,并在我司“两会”上分解下达了各单位、船舶年度经济指标,配套制定了武汉长航船务公司20!__年经济责任制方案,提交“两会’讨论通过,为全年的经济指标运行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紧密结合企业经济形势,针对今年油价高企,货源不足,运价下滑的严峻形势,公司将责任成本控制放在突出地位,在各项成本指标分解过程中,所有箭头向下,并低于去年同口径水平的10。

3、狠抓主题不松劲。在安全质量连续一年来稳定的情况下,公司把安全工作始终作为工作的主题,常抓不懈,一季度重点抓了“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的巩固提高,以及冬季防滑、防搁浅,防碰撞等,确保了一季度安全局面的稳定,促进了其他指标的平稳运行。

4、结合管船公司安全工作实际,创新制定了《武汉长航船务公司领导安全责任制实施方案》,将安全管理责任、单船建设、推进SMS工作分片包干到公司各位领导,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责任网络。

5、加强各项指标运行的动态监控与管理,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控制压力没有缓解,主要体现在:

(1)随着二季度生产投入的增加,各项安全生产费用和人工成本也将随之上升,加上燃油成本居高不下,运价上涨困难,企业效益压力更大,控本增效将是企业的重要举措,因此,各项成本的控制压力将更加突出。

(2)为了进一步向内挖潜,半年工作会后上级调整指标的趋势仍然存在。

(3)海损杂支,船舶修理费都有上年下转,并在今年成本中消化,控制压力比较突出。

2、燃油指标压力将会显现

(1)劣质油一季度掺燃比完成较好,因为6000匹拖轮未上线所致,随着生产投入增加,该项指标的控制压力就会显现。

(2)非生产用油指标控制较好,是因为一季度港作船的减少所致。

(3)单耗水平取决于货源的组织水平,如果货源不对流,附拖和空队现象以及小运转增加,对单耗产生直接影响,控制难度相当大。

3、安全隐患犹存。我司船舶均为老旧船,设备隐患较多,加上航道秩序混乱,不安全、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对船舶航行安全构成很重的压力。

4、部分船船舶水电费出现异常

三月份有四艘船舶水电费出现异常,严重超进度,为了查清水电费超进度的原因,责成经监处、计财处认真调查,并作出处理,今后财务对船舶的水电费进帐,要登记明细,方便考核、查询和对帐。

四、下步工作

参加经济活动分析会的李总经理,对公司一季度经济活动进行了总体归纳,同时布置了下步工作。

(一)一季度指标运行正常

1、成本管理得到了科学预控。

2、生产指标超进度。

3、安全保持了稳定。

4、服务船舶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下步工作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保持清醒头脑。目前,我们面临三大压力:一是货司效益指标欠进度;二是成本压力日益突出;三是修费不足,对船舶设备养护造成空前压力。我司要加强科学管理,作好半年工作会指标调整的思想准备。

2、成本 控制要注意四个指标的监控

(1)物料费指标

(2)海损指标(包括海损杂支指标)

(3)修费指标

(4)对船舶水电费指标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调研。

3、强化责任意识。各指标处室负责人是本部门指标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各部门紧盯目标,加强责任,严密监控,实施目标管理。

4、经监处要加大运行质量监控

(1)加强指标动态监控,月度严格考核。

(2)对指标出现异常情况的部门、单位,要督办分析,并要求指标管理部门写出书面分析材料报分管领导和公司领导,及时处理解决。

(3)各指标处室要加强指标协调、沟通。力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5、加大重点指标的监控力度

(1)工资成本指标

(2)修费指标

(3)单耗指标

(4)营运间接费指标

6、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改善指导船长办公条件和环境。

(2)关心船员生活和身心健康,特别是“五一”期间,做好对船舶的慰问。

(3)适度解决基层单位的困难,涉及安全生产急需的,可适当解决。

篇3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35-02

经济报道是指对当前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具有一定影响的事实所作的报道。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强经济报道宣传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要探讨的是电视方面的经济报道,也就是指屏幕经济报道,主要包括电视经济新闻、经济类电视专题等。长期以来经济报道的主要使命是:宣传经济形势,报道建设成就,指导经济工作。不少经济类电视报道引用数字多,专用术语多,语言画面枯燥乏味,观众不太爱看,所以,在电视宣传工作中,我们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经济宣传是一个较难做的题目。这并非专指报道深度而言,而更多的成份还在如何把指导性和服务性有机地进行结合,这是“题目难做”的原因所在。

所谓指导性与服务性的结合,就是把硬性的带有权威性的指导,转向社会的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软上来,避开罗列数据等单调乏味的表现形式,以贴心、近人、可信和生动活泼的经济新闻同受众交流。这样,就能把经济报道搞活,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笔者以本单位在经济报道方面所作的一些探索性尝试为例,粗浅地总结了以下几点搞活经济报道的途径。

1深入基层,贴近群众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就是要认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以体现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这样,才能适应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增强经济宣传的整体社会效益和推动宏观经济效益。进行这方面的宣传,要在大处着眼,综观全局的前提下,奉行“眼高手低”的工作方式,注重深入调查研究,联系工作实际,把宣传“触角”伸向基层,增强针对性,使经济宣传接近群众,易于接受。

以前,我们有不少经济报道是就新闻报新闻,出现“居高临下”的阵势,群众认为距他们远,与己无关,或者以大套小,上下一个路,干巴巴,硬梆梆,平淡乏味。特别牵扯到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弄不好帮倒忙,起反作用。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在进行经济宣传中,注重调查研究,明确现状和实际,首先了解干部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然后选择适当角度,采取有效方式,有层次,有深度地加以报道。

例如,在宣传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精神中,我们改变了过去照本宣科的传统做法,派出一批业务能力强的记者深入各乡镇农村,到农户家中走访调查,在田间地头采访农民,认真了解农民对文件精神的看法、感受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还对一些种粮大户、种植养殖等各方面的技术能手进行了采访,介绍他们的生产经验,先后播发了本市乡、村在稳定粮田面积,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一系列报道,用群众身边发生的具体事例,使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促进了“三农”政策的落实。

不管是哪个方面的经济报道,都要抓住实际、群众、生活这条纲。报道中,要注重典型的运用,因为典型是政策和路线的具体体现,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新风貌,把政治上的宏观思维溶解在群众生活中,这种宣传形式,有利于增强宣传效果。

2增加形式,深入报道

按惯例,经济报道的“重头戏”应放在新闻节目里,这样可以突出“全党抓经济”这个重点,但这并不是增强宣传效果的唯一办法。我们前几年在经济报道中体会到:由于新闻节目的篇幅有限,问题一点而过,对于机关人员和专业人员可以说是适应的,但对普通群众,效果则不大明显。一条消息所包罗的内容既集中又抽象,经济报道中的人物形象和活生生的事实得不到拓展,与广大受众的欣赏口味和接受能力相距甚远,势必影响宣传效果。

因此,要增加宣传形式,运用多种形式对经济工作进行深入报道。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台里对节目的编排形式进行了调整,在搞好新闻宣传的基础上,把经济报道放在专题节目里作详尽的介绍,必要时进行连续报道,使群众印象深刻,道理明白,加深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例如对我们市经济改革的宣传,开始,我们在新闻节目里报道“拉长产业链”,许多群众就不明白怎么一回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在“潍水两岸”专题里加大篇幅把抽象概念形象化,用北部沿海乡镇发展原盐生产、运输和深加工产业等事例作了专稿分析,使群众从专题节目中了解了“拉长产业链”的含义,明白了“拉长产业链”的必要性和带来的好处。同时,运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加以说明,使受众像听故事一样消化下来,收到有滋有味的效果。

再一个就是在经济报道中,模式化的报道很容易枯燥无味,因此,要巧妙地运用多样化表现手段来报道经济活动,例如在经济新闻报道中多插入图像资料,多采用现场报道的方式,也可运用色彩鲜明的图标和图表来直观的说明,还可以运用叠画、分割画面、动画图示等电子特技来对画面进行特殊处理,这些表现手段丰富了节目的画面语言,把经济工作报道得多姿多彩,增强了经济报道节目的可视性。

3抓住热点,注重“人化”,变硬性教育为群众参与

群众关心的事叫“热点”,他们经常谈的话叫“热门话题”。既然群众想听、想说,就应该为他们开辟一块阵地,于是,我们台开辟了“社会话题”专题节目,其中包括“热点大家谈”和“今夜面对面”栏目,对宣传经济工作的经验、管理、成果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这些栏目不同于其他栏目的突出特点就是和受众密切交流,关键在“密切”上下功夫。以往的教训是把事物“物化”了,只是罗列事实、一味地报数字,三句话不离本行,冷不丁还冒出几个“术语”,群众的欣赏口味再浓,也会被冷落。加强与受众的交流,关注受众以后,把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突出出来,让人唱这台“戏”的“主角”,带着情感去讲述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故事。

比如,我们台开设的“热点大家谈”和“今夜面对面”栏目,就是让这些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致富能手和普通市民、车间工人、农村群众一起走进电视屏幕,坐在演播室里,通过互问互答、交流聊天的形式,翔实生动地畅谈他们各自在经济建设与创业中的艰辛、收获和感受,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使经济报道“不抓受众”的情况,得到了彻底改观。

注重“人化”后,使观众由被动地看转为参与进去、主动地接受,视角和思路也在情趣活泼的形式中被拓宽。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条件以及报道中提供的信息作为主攻方向,去开辟新的生产领域,从而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形式缩短了经济报道与受众的距离,起到了思想交流、工作指导的作用。

4转变思路,完善内容

在宣传工作中,多数经济报道是以本地经济成绩和宏观经济政策报道为主,长期以来,一些媒体在面对金融、市场危机等事件时,不善于报道问题,甚至在这样的时候还一味地报道成绩,这种情况,在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显现其不合理性。从根本上说,面对危机事件,媒体进行舆论导向的最佳选择,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性的报道,是对解决问题的努力进行报道,前者可以把公众对问题的认识统一到党和政府的认识上来,后者可以把社会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上来,这样“问题”本身的消极性就会转化为积极的力量。因此,要转变经济报道思路,变“回避问题”式报道为“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式报道。笔者认为,对“问题”的报道,并不一定会产生负面效果,是报道“问题”还是报道“成绩”,要因时因事而宜。

例如,去年,纺织品市场长期低迷,受市场影响市里许多纺织企业出现了生产经营困难的境况,不少企业停产放假,甚至倒闭转产,针对这种情况,市委市政府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纺织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我台也在新闻里推出了“纺织企业一线行”系列报道,组织记者深入各民营纺织企业走访调查,详细了解实际情况,采访企业负责人和车间工人,让他们针对现实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讲出目前存在着的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并让企业负责人、员工和专家指出下步企业该如何应对市场形势,解决存在问题,同时还对市委市政府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扶持企业发展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进行了报道。该系列报道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另外,在电视经济报道中,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报道方式,扩大报道面、扩大报道题材,广开思路,跳出就经济谈经济,就生产谈生产的框框,要把经济与群众生活结合起来,把生产与流通、消费结合起来,要把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相结合,把经济报道重点转到人的报道上来,不断创新报道方式,使经济报道“活”起来,有深度有力度有可视性,从而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