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40:0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态观光农业建设,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建设内容及规模2.1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路网现状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涉及旅游点23处,沿途道路主要有312国道、凉古公路、黄哈公路、双清公路、黄吴公路等8条,公路总里程近150公里,其中:凉古公路(凉州至古浪)前5公里凉州至清水三级公路已于20__年8月建成,清水至长城段38公里已立项待建;白塔寺至312国道2.5公里道路正在建设,20__年7月底可完工;黄羊至王景寨5公里道路为土路;长城乡通往邓马营湖前4公里为沙砾路,其余为土路;黄哈公路、双清公路、黄吴公路等均为无等级公路,以上道路路况较差,且年久失修。2.2项目建设内容、规模2.2.1通往黄羊河农场、十八里葡萄长廊的黄吴公路(黄羊至吴家井)全长约20公里,以现路为基础拓宽改造为二级公路;黄羊河农场──吴家井乡──长城乡道路两侧建成防风固沙宽林网风景线;黄羊镇──黄羊河农场公路两侧建成渠路林配套风景线;长城路段公路两侧主要种植风沙防护林带。。2.2.2黄羊河农场至王景寨农场约5公里,改造为三级公路。2.2.3沙漠公园至兰墩滩原种场约3公里,改造为三级公路。2.2.4沿明长城边沿便道,总长约10公里进行砂石硬化并逐步改造为三级公路;2.2.5通往葡萄基地、延寿寺的双清公路(下双至清水曾家堡)15.2公里,改造为三级公路;2.2.6通往黄羊绿色食品科技园区、天梯山石窟的黄哈公路约35公里,改造为三级公路。2.2.7在各交通要道、路口设立交通疏导标识牌。第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3.1投资估算3.1.1该项目预计总投资7196万元,详细预算见附表。3.2资金来源3.2.1申请旅游国债资金3000万元, 银行贷款1000万元,地方自筹3196万元。第四章
项目实施步骤4.1建设周期安排4.1.1第一阶段(20__年5月——20__年7月)完成黄吴公路20公里道路拓宽改造,沙漠公园至兰墩滩原种场3公里道路拓宽改造,黄哈公路35公里路面改造;黄吴公路两侧建成防风固沙宽林网风景线,黄羊镇──黄羊河农场公路两侧建成渠路林配套风景线建设;完成长城路段风沙防护林带建设。4.1.2第二阶段(20__年8月——20__年12月)完成黄羊河农场至王景寨农场5公里道路拓宽改造,下双至清水曾家堡15.2公里道路路面改造,沿明长城边沿10公里便道进行砂石硬化并逐步改造为三级公路;在各交通要道、路口设立交通疏导标识。4.2建设投资安排4.2.1 20__年5月前期准备工作
投资100万元。4.2.2 20__年8月施工准备工作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以充分开发具有旅游兼职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观光农业的景观设计有几大特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以农业景观游憩为主题;有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
1 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随着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的蓬勃发展和“美丽乡村”、“魅力小镇”建设的不断推进,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位置日益凸显。观光农业潜在消费群体庞大,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必然带来行业的转型和不断升级。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主体主要是农民和乡村基层单位,不少地方规划设计不够或随便设计,导致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水平不高、形式雷同等,迫切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景观、居住、产品、安全、体验等方面强化规划设计,体现、凸现宜人风景、乡土文化、民俗风情,推动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2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原则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应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的同时,也要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
2.1 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生态学理论在观光农业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农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而景观生态学则从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出发,研究农业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通过景观生态学分析,对景观的演变做出整体判断,通过形成生态化的农业产业链,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市场导向,突出农业生态旅游
目前的旅游趋势是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回归自然。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农业景观特色,以可持续发展园区为建设目标。
2.3 全面规划、多元投资、分期实施
在突出主题的前提下,把近期投资小、效益大的关键性项目规划到位,尽快进入设计与施工阶段,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投资效益,做到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在投资开发上,明确开发序列,突出重点,多元筹集资金。
2.4 合理分区、明确主题、突出特色
观光农业园的景观分区应立足于园区的资源现状、景观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发掘农业园独具的景观潜力,并彰显其特色。
3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重点
3.1 强化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是休闲观光农业的核心内容,需要费心费力,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例如,世界上著名的荷兰郁金香园区、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园区以及浙江莫干山农家乐。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大多依托专门设计团队或人员,根据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植被资源,规划设计出了不少富有特色、令人心动的景观,吸引许多游客前去观光。江苏休闲观光农业的景观规划设计,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山水、花草、建筑等条件,把景观设计建设与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相结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例如,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的绿化最好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场所(餐厅、科普馆等)周围绿化则建议采用观花、观叶树,规划范围内的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植物布局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其次,在构图设计上要打开思路、富有创新,有特色、有错位,把握各类花草树木生长、开花习性和气候情况,建设富有特色、令人过目不忘的景观。
3.2 强化居住规划设计
休闲观光农业要上新台阶,要有较强的持续发展动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留得住人,而要留得住人,有选择性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审美情趣,重点要在居住自然化、舒适化的规划设计上下功夫,这样的乡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一要尽可能做到居有景。可以设计一些天窗、落地窗,便于游客观景、观星、观月、观日,让游客有融入自然的感受。二要尽可能做到居住舒适。注重住宿房型和房内地域文化标志设计,尽量具有独立的卫生间设计、干净卫生的洗护用品、便捷的空气调节系统,为游客提供较高品质的住宿环境。
3.3 强化产品规划设计
以乡土、地域、历史、民族文化体现为重点,加强休闲观光农业产品规划设计。一是土特农产品设计。如大小、分量、搭配、容器、装饰等方面的设计,便于携带、食用,宜于馈赠。二是菜品设计。尤其要在农家菜品的烹饪、摆盘上做好设计,造型和味道要富有农村特色,尽可能统一价格等标准。三是民俗日用产品设计。在颜色、材质、款式上做好设计,使产品不仅可用,还能常用。
3.4 强化安全规划设计
安全是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必须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道路交通的安全设计方面,认真考虑道路的宽度、硬度、倾斜度、转弯半径等和交通指示牌设置、车辆停靠点、停放场地。在游玩过程中,慎重考虑游玩点、观景点、景观承重(承载)等,做好安全保护防护设计。在住宿上,认真考虑防盗、警报设计,做好安全设计,让游客有安全感。在饮食方面,认真做好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游客吃得放心。另外,尽快引入旅游保险机制,制定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有效保障休闲观光农业安全健康发展。
3.5 强化体验规划设计
乡村体验是吸引人的重要元素,应认真规划设计。比如,可以设计“一日农夫”等活动,在白天让游客参与耕翻、栽种、施肥、采摘、加工。设计建设一些公共集会场所,如饭店、商店、酒吧、KTV等,夜晚让游客有交流、休憩、放松的地方。可以创设论坛、节日,强化人际交流,不断拉近乡村人与人、乡村人与游客、游客与游客的心灵距离,营造良好的乡村人际关系。可以整合资源,串联休闲观光农业点,发展旅游精品线路,丰富和强化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客人前来休闲观光。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is about a series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explor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basic approach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alysis, discussion.
Key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seas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近年来,我国的中心城市观光农业相继开发了许多观光农业项目,有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一、郊区观光农业项目发展现状
城市边缘区是指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以土地的城市和乡村利用方式相混合为典型特征,人口和社会特征具有城乡过渡性质的一个独特地域。在这一地域,城乡之间的相互影响大,城乡用地犬牙交错,乡村用地逐渐被城市线网分割,土地利用、人口和社会特征在传统村镇基础上出现城市化趋向。
以城市为依托、服务于城市,城市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力量强大,不但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实力,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关注生态性、强调生产性、突出观光性、重视生活性,这是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改善和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观光农业的基本功能。
二、科学开发城市观光农业的建议
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是当前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的有效举措,是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应积极从以下方面抓紧抓好:
(一)项目论证需要从多角度入手
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具有不同于一般项目的特点,它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综合论证,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地区农业资源基础的分析。即农业、资源基础、自然景观系列、乡村民俗的可展示性。以山东寿光为例,其观光农业的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处于前列的,在投资建设观光农业旅游景点时也能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缺山少水就依靠自己的蔬菜种植技术做大旅游,菜博会为这个从前默默无闻的县城带来了国内国际知名度;生态观光农业使其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市场定位分析。从目前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观光农业首先是城市居民的“后花园”,其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在城市的居民,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然、传统、休闲的场所。
(3)区位选择分析。城市边缘区农业地带应为首选,这些区域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和明显的发展优势。通过发展城市边缘区、城市近郊区,带动交通便利、农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发展观光农业。
(二)观光农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观光农业的基础是农业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的合理性。因此,观光农业的发展要保证旅游与生态农业的协调,对植根于符合自然生态的生态农业和传统农村民俗文化必须加以保护并得到充分体现:
(1)必须立足现有基础进行开发,严格控制滥用耕地。
(2)必须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和特色。
(3)避免对环境和景观的破坏,如在旅游景点内设立不当的建筑等。
(4)控制“农业观光园”周边的工业以及城市化等对景点的不利影响。
(三)政府要积极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理顺管理体制
(1)全面规划,确保重点。对都市农业的发展要在全市郊区或一个区域内全面规划,选准重要项目,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对开发项目要注意整体规划,分步推进,使都市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具有丰富内容,才能有经常性的吸引力。
(2)理顺管理体制,加强规划和创建管理、服务体系。在旅游开发区要防止出现管理体制混乱,政出多门的现象,要分清责任,各司其职。政府有关部门应做好观光农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建立一些咨询服务机构,加强对观光农业发展的调查研究与总结,以建立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体系。此外,还应制定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如引资、税收优惠等。
三、都市生态农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都市生态农业的建设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是新世纪的巨大工程,要想使生态农业走向科学化、合理化,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矛盾,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绝不是一年两年的时间就可以达成的,它需要的是世世代代的努力,所以,建设都市生态农业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造福的是子孙万代。
(一)更新观念,树立新型农业环保道德
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也不同于现代农业,他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农业道德体系的支撑,加强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并且要把农业环境道德观放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去,认真对待,积极贯彻,规范各种社会行为。
(二) 转换机制,提高农业环保工作效能
第一步先建立生态农业决策系统,生态农业机构最好要有多个部门参与,而且要明确工作的职能和性质,将常规的农业生产管理改为生态农业建设管理。接下来还要制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生态富民家园,并在开展生态镇和生态农业的工作中累计成功的经验。最后对国家实施的各种关于建设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等要严格执行,落实农业环保各项措施。
(三)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增强生态农业的发展后劲
既要抓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也要抓龙头型企业建设,按照专业化的生产要求,根据就地生产、近地加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品牌效应。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国家交流与合作,吸取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落实我国的现状,然后积极招商引资,借助外部资金和人才的力量开发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