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4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商业模式与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030
1 SEJ的商业模式
7-Eleven便利店诞生于美国得州,1974年由Ito Yokado 引入日本,并结合日本现实国情进行商业模式革新,迅速确立零售霸主地位。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组织管理企业各种资源(包括货币资本、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及创新管理模式)提供消费者无法自力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价值的系统。
SEJ在CEO Toshifumi Suzuki 的经营下,致力于发展成为顾客提供生活日常问题解决方案的便利商店连锁企业,不仅供应高质量的实体产品,同时提供人性化服务,旨在为顾客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便利。
由于日本与美国存在诸如文化、消费者心理、外部环境等商业元素的差异,SEJ结合日本国情确立了以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高效供应链管理来满足消费者需求(顾客导向)的商业模式。
11 顾客导向
新经济时代,消费需求更趋多样、复杂化。市场天平向消费者倾斜,即买方市场上消费者占据主动。日本消费者普遍对产品及服务质量反应敏感,而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日本地狭人稠,受店铺面积限制,SEJ连锁便利超市货架数量及仓储能力有限,在预测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销售热销产品尤为必要。SEJ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全天24小时无间断为消费者提供热销产品,而不满足于传统的将货架产品“销售一空”。消费需求是SEJ所有战略选择的出发点,商业系统的构建也都围绕顾客需求开展,满足消费需求成为SEJ占据市场获得收益的源泉。
12 致力于产品开发与提供友好服务
作为便利连锁商店,SEJ不仅销售供应商生产的制成品,更注重研究消费者潜在需求,通过调研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其生活的各类便利产品。
与一般便利商店或大型超市不同的是,SEJ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日常生活问题解决方案,其任务不仅仅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优质服务,而是为消费者打造更便利轻松的生活。因此,除去24小时全天候营业外,SEJ还提供“宅急送”、代收水电费、代收机票、自助取款等特色服务,将零售业务范围不断拓延。
13 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受条件限制,SEJ货架上的商品都是经数据分析后挑选的针对目标顾客的高质量产品,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管理。通过连锁经营形成规模优势,不断复制盈利模式,确保每家分店的盈利水平;通过创新物流模式、外包配送中心等方式确保商品质量、降低成本;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相关环节的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顾客满意度。
2 SEJ商业模式的战略支持
21 SEJ的经营原则
SEJ坚信顾客满意是企业利润的源泉。这一原则反映在企业运营的各层次战略中。Suzuki 认为库存是零售业中最需关注的问题,成功的零售商应准确预测消费需求,降低供应链各环节成本。
为给消费者日常生活提供便利,SEJ通过IT技术预测消费需求,避免顾客流失;通过有效的项目控制和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提供需求量高、周转率高的产品,并移除销售缓慢的产品,降低成本。
22 连锁经营战略
SEJ采取了成熟的连锁经营模式,形成规模优势。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完善统一,易于识别并形成顾客忠诚度;统一的物流,保障产品质量并降低物流成本;规范系统的培训,使各店铺均可保持较高水平的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占据市场份额,SEJ在连锁选址时采取密集分布战略,利于品牌辨识度提升,同时缓解了店部分散造成的物流压力。约60%的新加盟店都是由个体商铺改造而成,SEJ与特许经营者的关系非常亲密,SEJ提供规范的管理、IT系统支持,培植加盟商忠诚度,确保盈利水平。
23 供应链管理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供应链管理,是SEJ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关键。
首先,独创组合配送体系。早在1976年SEJ便建立了流畅的物流配送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SEJ改进了组合配送系统。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产品被汇集到全国223所综合配送中心,然后被分装到相应的货车上发送至各门店。
其次,信息系统的支持。1999年6月,SEJ投资五亿美元革新了其第五代全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连接了总部及各店面70000余台计算机,实现了卫星通信、独立连接;店铺信息系统使得全体员工有机会参与货物、订单管理,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与合作伙伴共享信息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了供应链综合管理效率。
再次,电子商务提升服务质量。互联网时代,SEJ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拓宽服务范围,其电子商务业务主要包括金融服务、网络营销、公共社区服务、店内智能打印等。在提升服务质量,提升顾客忠诚度的同时增进顾客交流,获得信息资源,为供应链管理乃至整个商业模式的运行提供了信息支持。
最后,采取积极外包政策。SEJ的外包策略及供应链关系管理能力闻名于世。SEJ避免了盲目业务扩张,集中精力于整条供应链中自己最擅长的环节构建竞争优势,而将物流中心、全信息系统等供应链服务进行外包,降低研发管理成本,并积极维系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关系,增进彼此信任,降低交易成本。
3 SEJ商业模式评析
一方面,SEJ的连锁经营模式通过统一管理提升了管理效率;统一配送确保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物流成本。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建立了高度的顾客忠诚度,采取的特色服务模式也形成了区别于普通便利店的差异化优势。IT技术支持下的供应链管理高效系统,降低了运营成本,确保持续收益。
另一方面,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导致了高价格,缺乏价格竞争优势。多数连锁店由个体经营店铺改造而来,资源整合存在困难。部分店面选址偏远、管理不善导致店面倒闭。存在过度多元化问题。
4 结 论
SEJ结合日本国情,革新了零售连锁经营模式,发展至今建立起便利零售王国。高效科学的供应链管理及统一完善的连锁经营管理模式有效支撑起SEJ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使得SEJ零售业界长盛不衰、独树一帜。我国便利连锁企业应根据中国消费环境合理借鉴SEJ的商业模式,更好地服务顾客、赢得市场,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Kei Nagayama and Peter Weill7-Eleven Japan Co,Ltd: Reinventing the Retail Business Model[R].CISR WP No338 and MIT Sloan WP No4485-04
“罗辑思维”商业模式成功关键要素主要包括内容、品牌、社群,其中社群是最关键要素。“罗辑思维”商业模式的成功关键要素总结如图7所示:
2、管理启示
(1)内外部环境是企业商业模式变革的隐性知识以及内推动力。环境变革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导致定位、业务、盈利的变化,这些变化又会带动不同的企业设计和规划。变革的频次则取决于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的方式和速度,一成不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在本案例中,“罗辑思维”经历了三个商业模式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内外部环境截然不同。每一个阶段商业模式的变革,实际都是在内外环境综合考量下做出了理性选择,而价值定位、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则是选择后结果的具体表现、
(2)未来商业社会的核心动力在于社群,社群经济逐渐成为趋势。工业社会的逻辑是扩大规模,而互联网社会的逻辑是提升影响力。“罗辑思维”成功的本质是互联网社群经济,社群关键不在于有多少人,而在于影响力度有多大。只有客户变成用户,用户变成粉丝,粉丝变成朋友的时候,才算得上是社群。社群是任何时代、所有商业都在追求的口标,但只有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微信这样的高效率工具以后,社群才得以飞速发展。一个有社群的品牌和没有社群的品牌,其竟争力是完全不同的。未来的商业可能是一个小而美的社群逻辑,而不一定必须是用户量支撑的规模逻辑。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律师事务所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运用,已经越来越体现到律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和绩效上来。所以研究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改善对律师事务所绩效的影响机理,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本文将探究商业模式创新、核心竞争力和绩效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规律,这将有益于中国律师事务所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假设设定
为了验证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探寻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显著影响企业的绩效的因素,在总结归纳有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立如下假设。
H1: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的程度越高,则绩效越好。
H1-1:价值主张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1-2:价值创造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1-3:价值传递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1-4:价值网络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1-5:价值实现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通过系统研究文献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对提升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的作用,为进一步验证这一论点是否适用于律师事务所的特定,设立如下假设。
H2:律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越强,则绩效越好。
H2-1:市场层面核心竞争力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2-2:管理层面核心竞争力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2-3:专业技术层面核心竞争力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第一,设计调查问卷。本文设计了25个集成创新指标、20个核心竞争力指标以及8个绩效的构成要素指标。同时,本文运用Likert五点记分法来表示问卷调查表以区分调研对象主观感受的强弱程度。通过参考该行业专家及业内人士的建议,本文修正了一些指标,将集成创新、核心竞争力及绩效的25个指标、20个指标、8个指标分别简化为19个、17个和7个,从而完成了最终问卷调查表。
第二,收集及分析样本。本文抽样调查律师事务所,通过上门访谈、邮件、电话访谈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430份,回收378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327份,问卷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7.91%和86.51%。表1是有效样本的结构特征,将表中的三个方面分别与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提供的近几年相关数据比较后,可以发现较高的数据吻合度,从而证明了该有效样本较好地反映了律师事务所的实际情况。
(二)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第一,信度与效度分析。调查问卷整体信度值为0.949,每个层面衡量指标信度值也均达0.80以上,因此本研究所使用问卷的信度良好。同时,本文主要衡量指标都是整理相关文献归纳得来,且多次与有关专家斟琢讨论,在小范围内作了试调研,因此量表内容效度较高。本文运用SPSS17.0分别对19个商业模式创新测项、17个核心竞争力测项以及7个绩效测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分别提取出5个因子、3个因子和1个因子,在各自对应因子上的每个测项的标准负荷值均达到0.5以上,说明建构效度也较好。之后通过分析各测项及因子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验证性因子再次检验其建构效度。本文主要是参考侯杰泰对拟合指数的看法,根据χ2、RMSEA、CFI和NNFI参数鉴定模型的优劣。其中,如果χ2/df在2.0到5.0之间,表示可以接受模型;RMSEA低于0.1,表示拟合较好,低于0.05表示拟合非常好,低于0.01,表示拟合非常出色;CFI和NNFI在0.90以上,表示模型很好的拟合。通过运用AMOS17.0统计计算,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核心竞争力及其要素与绩效关系的路径模型拟合指数都达到了相关的要求,这表明建构效度较好,结果如表2所示。
第二,假设检验。该阶段主要使用AMOS17.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以证明图1中的假设。表2中,各项模型的拟合指数均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较高,表3表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假设验证的结果如下所述。
商业模式创新对绩效的效应系数是0.88,对应的t值是11.57,比2.00大得多,表明商业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而我们可以得到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程度越高,事务所的绩效越好,因此H1假设成立。而商业模式创新的五个组成部分对绩效也有大致相同的影响效果。其中,价值主张模式创新对绩效影响的效应系数为0.48,t值为2.73,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主张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1假设成立。价值创造模式创新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42,t值为2.55,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创造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2假设成立。价值传递模式创新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57,t值为4.39,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传递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3假设成立。价值网络模式创新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41,t值为2.66,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网络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4假设成立。价值实现模式创新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67,t值为3.93,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实现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5假设成立。
核心竞争力对绩效的效应系数是0.91,对应的t值是11.59,远大于2.00,表明律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越强,则绩效越好,所以H2假设成立。核心竞争力的市场层面对绩效的效应系数是0.37,t值是2.38,大于2.00,表明市场能力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H2-1假设成立。管理能力对绩效的效应系数是0.46,对应的t值是3.28,大于2.00,说明管理能力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H2-2假设成立。专业技术能力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63,t值为5.38,大于2.00,说明专业技术能力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H2-3假设成立。
第三,比较相关模型。综上所述,商业模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都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与此同时又有另一个问题随之产生:设想1认为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了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继而提升了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绩效,设想2认为是商业模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两者分别对绩效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如模型A所示。为了证明设想,本文建立了模型B,如图2所示。运用AMOS17.0分析模型B的拟合度,其中模型B的拟合指数χ2/df、RMSEA、NFI、NNFI、CFI、GFI、AGFI分别为6.59、0.13、 0.80、 0.80、 0.82、 0.86、 0.81,各项指数均都没有达到拟合度的目标要求,从而证明模型B的拟合度较差,因此拒绝模型B。那么这就证明了设想2的正确性,也就是说律师事务所中商业模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运用模型A更加能代表实际情况,即商商业模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两者分别对绩效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证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程度越高,则企业绩效越好。选择和匹配不同的商业模式要素对于企业绩效的作用并不同,核心竞争力与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层面的核心竞争力对绩效的影响不同。
参考文献:
1.Amit,,R,and Zott,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
2.Fumio Kodama.Measuring emerging categories of innovation: Modularity and business model[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04(4).
3.孔翰宁,张维迎,奥赫贝.2010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荆浩,贾建锋.中小企业动态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创业板立思辰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
5.方金城,张秀梅,朱斌.我国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分析与实证研究——以福建中小企业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