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思路

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思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5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思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思路

篇1

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干部任职前后,对其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收益性的评估,从而评价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开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从源头预防高校领导干部腐败,加强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促使领导干部依法办事,保障高校健康有序发展。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施,在现有审计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虽已实行多年,但在执行审计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应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国家审计机关在对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时:一是审计机关受人力、物力制约。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其中涵盖了国家和学校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以及与经济责任相关的管理水平等内容。但国家机关的审计工作受到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制约,缺乏工程管理、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审计人员中能熟练掌握法律、计算机的人才很少,审计机关的整体审计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实现审计全覆盖还需一定的时间。我国的高校遍布全国各地且数量众多,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需要大量的审计资源与之相匹配。而现阶段我国的审计资源与审计对象相比,明显体现匮乏状态。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急需探究科学的统筹方法,合理配置审计人员,最大限度地挖掘审计机关的潜力,充分考虑审计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探索切实可行的审计全覆盖路径,推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进程。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优化进程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各门领导经济自律、完善部门职能。我们应改进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优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一)实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高校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内容日益增多,我们应有效合理的分配审计资源,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审计效率。首先,在高校内部针对审计风险最大、控制力度相对薄弱的环节加大审计力度,其它环节合理安排审计资源,将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覆盖到每一工作流程中,使不符合要求的经济行为、有损国家利益的行政行为得到遏制。其次,将审计对象有重点的分类,建立数据库,将个人资料、任职情况等登记并实现时时更新。在此过程中,遵循风险导向理念,对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部门或分支机构实行重点监督。例如:校办企业,校内二级单位等要以重要控制活动为线索进行全覆盖审计。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要追求审计|量,而非审计数量。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完善要与外部审计相结合。高校的审计工作也可以为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针对校内各部门财务收支、固定资产管理、物资采购、建设修缮项目等的审计,审计结果对学校最高领导负责;而对于学校领导层的财务审计,则是由上级管理部门委托独立审计机构完成的。作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应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与外部审计部门加强沟通降低双方的审计成本,提高效率,互相利用审计结果,避免重复审计。

(三)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应有所扩充

以往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注重审计对象经济行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而对于审计对象的教育服务产出及社会效益没有过多的考虑。我们应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加入衡量高校任职人员的述职能力的内容。针对不同岗位的审计对象,其审计内容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例如:对高校院系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单纯地审计经费使用情况、经费预算是否合理等显然是不够的,应加强领导干部的效益考核。作为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是否带领组织成员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服务、所做出的教育服务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否达到了职位要求等。

(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需要优化环境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促使领导干部廉洁奉公、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措施。各大高校领导应从思想上转变对审计的抵触心理,加大宣传力度,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落到实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猎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学校应通过校刊、网站等多方面渠道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统一思想,明确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引导学校领导干部自律、自强、主动配合。

综上所述,高校办学规模较大,资金量较多,只有将内外部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才能更好的发挥高校的社会职能,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我们要从完善审计工作的思路出发,探究审计工作的精髓,为逐步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程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晓红.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优化思路分析[J].管理方略,2009(5):51-52.

篇2

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思路和方式策略。一是在审计思路上,应逐步完成从就账论账、查错纠弊到审查决策、规范管理、检查政策执行等方面的转变,充分体现被审计单位行业特色和对象特点。二是在审计方式上,要不断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积极推行审计公示,在审计进点会议上公开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公开审计组成员和联络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和整改结果,接受舆论的监督。三是在审计策略上,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相结合,审计查账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审计核查与个别谈话相结合,本级审计与延伸审计、后续审计相结合,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逐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针对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困难、评价难度大、随意性较大的不足,应探索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和策略,划清现任责任与历史责任、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因素影响的界限,逐步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客观公正、规范统一、稳妥谨慎、全面衡量的原则,可以尝试从以下指标入手:任期内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的执行能力,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的效果,财政财务收支中违规违纪不足应承担的责任,重大经济决策及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及其保值增值情况,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效益情况,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等。

注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化。一是审计成果应服务于内部规范管理,力求做到查出一个不足,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方漏洞。二是审计成果应服务反腐倡廉工作,对审计发现的违法乱纪典型不足和线索,一查到底,追究责任。

三是审计成果应服务干部培训和选拔。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纳入干部档案,作为考察评价的依据,同时将经济责任审计列入党校培训内容,提高领导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的水平。

编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范本。

篇3

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思路和方式策略。一是在审计思路上,应逐步完成从就账论账、查错纠弊到审查决策、规范管理、检查政策执行等方面的转变,充分体现被审计单位行业特色和对象特点。二是在审计方式上,要不断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积极推行审计公示,在审计进点会议上公开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公开审计组成员和联络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和整改结果,接受舆论的监督。三是在审计策略上,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相结合,审计查账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审计核查与个别谈话相结合,本级审计与延伸审计、后续审计相结合,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逐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针对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困难、评价难度大、随意性较大的不足,应探索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和策略,划清现任责任与历史责任、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因素影响的界限,逐步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客观公正、规范统一、稳妥谨慎、全面衡量的原则,可以尝试从以下指标入手:任期内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的执行能力,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的效果,财政财务收支中违规违纪不足应承担的责任,重大经济决策及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及其保值增值情况,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效益情况,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等。

注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化。一是审计成果应服务于内部规范管理,力求做到查出一个不足,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方漏洞。二是审计成果应服务反腐倡廉工作,对审计发现的违法乱纪典型不足和线索,一查到底,追究责任。

三是审计成果应服务干部培训和选拔。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纳入干部档案,作为考察评价的依据,同时将经济责任审计列入党校培训内容,提高领导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的水平。

编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范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