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5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随着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护理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妇产科护理有多变性、高风险等特点,如何能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人员应面对的问题。现将我院的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1妇产科护理所存在的隐患。
1.1患者方面 妇产科患者是比较特殊的患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护患纠纷。许多患者对医院以及妇产科的规章制度不太熟悉,如私自外出不慎摔伤,胎盘早破等情况,需急诊手术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这些情况极可能会引起医患纠纷。
1.2护理人员原因 助产技术水平较低。抢救流程与抢救技术不熟练。没有严格按照常规操作技术来执行。法律意识淡薄。
1.3护理质量的设置与患者的要求相矛盾 许多医院妇产科管理制度没有把患者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医院管理而设定的,很少为患者考虑这样即使服务再好也无法让产妇及其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1.4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缺乏责任心,技术水平不过硬。这些都是安全存在的隐患。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负担,不能从内心热爱护理工作,考核往往搞突击,一些计划、记录、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试流于形式,考评结果反而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2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是妇产科护理质量重要的一个保证[1]。只有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将职责明确细分,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才能够使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以及治疗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质量管理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让质量服务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先要培养医护人员有服务质量管理的意识,从而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自觉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2.2加大培训及个人素质的培养,加强妇产科护士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定期对护士进行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助产士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助产士的培训要严格按照相关培训制度及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助产经验丰富的助产师作为新进助产士的指导教师,对她们进行工作指导。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各种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要多参加专业培训,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最大程度地得以发挥,让自己素质跟得上医学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培养护理人员本着对患者生命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护质量。随着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观念的深入,患者非常重视自身的法律权益[2]。护理质量缺陷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
2.3开展护理质量大检查 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护理质量自查,最好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部大规模检查。医院运用团队的凝聚力,做好每一次的测试,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即使的解决问题,把自己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
3结论
近年随着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广泛应用,患者对自身的利益也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护理工作越来越难做。医疗纠纷日益复杂化、多样化,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与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3],要远远高于临床其他科室,是因为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工作性质决定的。因此,要求护理工作者,要全身心投入,将护理安全放到工作的第一位,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29-02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医护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其中,妇产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之一,其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妇女和新生儿,现代社会非常重视优生优育,对整个分娩住院过程都非常重视,如果护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到孕产妇身体的恢复和孩子的健康,而且还会引起孕产妇和其家属的不满,致使护患纠纷的产生,由此可见,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妇产科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措施,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做一定的借鉴。
1. 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
(1) 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问题。妇产科护理现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医疗需求,而护理态度问题是一个首要的问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得到满足及升华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也有了更高层次的准确。传统的医疗服务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目前而言,很多护理人员对于现代化的护理模式仍缺乏认识,工作中难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不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问题。妇产科是很重要的一个科室,对于护理队伍也要有严格的规定。就目前而言,医护人员趋于年轻化,在自身素质方面也有其不足之处,新的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临床操作不娴熟,对临床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不熟悉,对患者的临床病情评估不足,服务中容易疏忽细节问题,临床处理能力偏低,这一系列都会增加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和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3) 妇产科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妇产科室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完善的管理流程来规范科室人员的工作,现阶段,很多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都是采用比较简单的管理制度,并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工作人员的特长、特点来进行工作安排,人力资源未得到优化管理,这样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也会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因而,优化护理管理制度,合理进行人员、工作分配,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医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
(4)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妇产科护理是一件十分精细的工作,妇产科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规范操作,在工作中,有许多护理人员的工作知识和经验不足,风险意识不强,责任意识淡薄,经常会出现药物的错用,出现状况无法做到准确评估和处理,这会影响到孕妇和婴儿的健康状况,引起护理纠纷。
2. 妇产科护理优化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主动热情接待,主动耐心做好健康知识和卫生宣教上作,讲解分娩知识,主动巡视,主动帮助、关心、体贴孕产妇,为孕妇分忧解难,做好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生活、精神护理,及时向其家属通报产程进展情况和需要商讨的问题,解除其忧虑和不安,尽可能减少冲突的发生,学会用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孕产妇及家属表现的误会,维护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2)重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护理质量水平高低决定着医疗质量和医院的生存发展。良好的医疗护理效果出自精湛的技术,精湛的技术又来自扎实的专业知识,护理人员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基础,只有掌握适应时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的减少或杜绝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因此,鼓励年轻护上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拓宽护上的知识而吸取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取长补短。护理人员不能忽略每一个护理环节,对技术上要精益求精,特别是善于观察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提高对风险的预知能力和防范能力,提高整体护理技能。
3. 加强交流,及时沟通。护理人员沟通的对象不仅是产妇和新生儿,而且还有产妇家属。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意识的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服务要求提高了,医患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经常换位思考,提高其内在修养,在护理工作中要求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进行沟通时,要用清晰、准确、符合个性化的预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向患者说明诊疗计划、检查、治疗及手术需注意的情况,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并认真倾听患者意见,准确回答问题。通过有效的沟通及对患者更多的关爱,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其心理活动,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心情舒畅,提高病人的从医性,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4.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质量管理与改进涉及到科室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全过程就是建立良好的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体系,建立清晰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定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流程,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制宣传、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全体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给子患者最佳的护理。同时,要积极探索实行分层次、能级化、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护士长与护士、护士与实习护士之间不仅在所承担工作的技术层次上,而目在各自的职责以及担负的责任上都进行严格的划分或分工。创设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培养护理服务的团队理念。
5. 注重心理护理。在尊重病人和平等相待的基础上,认真倾听病人的心声,了解病人的内心,因为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比健康人的心理和情感更为脆弱,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关怀,所以护理人员要主动与病人沟通,针对检查及手术前病人有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要经常到病人床边开导病人,与病人进行亲切交谈,消除病人恐惧、紧张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发现“苗头”妥善处理,经求病人的意见,当病人指责护理工作时解释要耐心,态度要诚恳,当病人对护士有误会或发脾气时,护士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或由同事处理,减少护患纠纷。
结束语 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妇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和优化妇产科临床护理,为寻求更好的临床护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护理质量对医院的服务质量、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直接影响,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护理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质量,更依赖于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管理方法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实际需求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护理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