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妇产科质量与安全管理

妇产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妇产科质量与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妇产科质量与安全管理

篇1

妇产科护理质量是指妇产科护理人员能否为其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以满足妇产科病人的需要。护理的质量优劣体现在3 个方面:①护理的工作模式是否体现了先整体后个别的护理理念;②护理的工作方法是否符合护理程序, 是否是在符合护理程序的情况下开展护理工作; ③护理的工作效率是否符合效率效益原则,妇产科病人是否满意。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还有利于妇产科的发展及护理队伍的建设。本篇从分析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入手,探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途径,报道如下。

1、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缺乏责任心,技术水平不过硬。妇产科护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专业水平有欠缺,若干妇产科护理人员服务差、态度差、情绪化严重,甚至把生活与感情带入工作中,造成其工作不到位,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2)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的期望值过高。待产时,产妇及其家属很可能极其紧张,她们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期望值很高,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如胎心异常等,这时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与交流,患者及家属容易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产生怀疑;同时,由于期望与客观现实往往存在差距,患者及家属很容易产生纠纷。

(3)护理质量评价内容的设置与患者需求相矛盾。许多医院的原有妇产科管理制度没有把病人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方便医院管理而设定的, 很少为患者考虑,例如产妇分娩时,本人非常希望自己的丈夫能亲眼见证小孩的诞生,但医院不允许。这时,即使妇产科护理人员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无法让产妇及其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4)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检查和安全控制流于形式。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工作负担,不能从内心上热爱护理工作, 考核往往搞突击, 一些计划、记录、妇产科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评流于形式,考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2、改进措施

(1)完善妇产科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让妇产科质量服务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培养医护人员有服务质量管理的意识,从而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自觉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技能的训练。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质量缺陷的基础,妇产科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主动学习。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各种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 尽量多参加学习班、培训班,让自己的专业技能最大程度地得以发挥,让自己跟得上医学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认真护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确保医护安全和医护质量。

(3)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妇产科护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识。护理质量缺陷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与时俱进,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当发生医疗纠纷时,不能慌乱,要有自己专业的判断。每位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同时不断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提高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性。同时, 护理部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方面要常抓不懈,从基础质量到终末质量,从关键部门到薄弱环节,从基本功训练到重点人才的培养, 从新技术应用到新设备的引进,从质量考核到制度落实等,都要有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机制。

(4)开展护理质量检查。每个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每月一次护理质量自查,每季度一次护理部大检查。每个人都要运用团队的凝聚力,做好每一个测试,要设身处地地为病患考虑,做到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把自己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从单纯被动受检变主动参与检查管理,使护理人员培养起“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的意识,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

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长期课题,护理质量的优劣和护理安全管理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直接且重要的指标之一。这就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一定要减少护理质量缺陷,以身作则,真正让医院体现出一切为了患者的医疗宗旨。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护理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妇产科护理有多变性、高风险等特点,如何能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人员应面对的问题。现将我院的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1妇产科护理所存在的隐患。

1.1患者方面 妇产科患者是比较特殊的患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护患纠纷。许多患者对医院以及妇产科的规章制度不太熟悉,如私自外出不慎摔伤,胎盘早破等情况,需急诊手术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这些情况极可能会引起医患纠纷。

1.2护理人员原因 助产技术水平较低。抢救流程与抢救技术不熟练。没有严格按照常规操作技术来执行。法律意识淡薄。

1.3护理质量的设置与患者的要求相矛盾 许多医院妇产科管理制度没有把患者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医院管理而设定的,很少为患者考虑这样即使服务再好也无法让产妇及其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1.4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缺乏责任心,技术水平不过硬。这些都是安全存在的隐患。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负担,不能从内心热爱护理工作,考核往往搞突击,一些计划、记录、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试流于形式,考评结果反而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2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是妇产科护理质量重要的一个保证[1]。只有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将职责明确细分,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才能够使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以及治疗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质量管理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让质量服务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先要培养医护人员有服务质量管理的意识,从而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自觉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2.2加大培训及个人素质的培养,加强妇产科护士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定期对护士进行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助产士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助产士的培训要严格按照相关培训制度及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助产经验丰富的助产师作为新进助产士的指导教师,对她们进行工作指导。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各种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要多参加专业培训,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最大程度地得以发挥,让自己素质跟得上医学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培养护理人员本着对患者生命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护质量。随着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观念的深入,患者非常重视自身的法律权益[2]。护理质量缺陷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

2.3开展护理质量大检查 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护理质量自查,最好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部大规模检查。医院运用团队的凝聚力,做好每一次的测试,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即使的解决问题,把自己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

3结论

近年随着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广泛应用,患者对自身的利益也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护理工作越来越难做。医疗纠纷日益复杂化、多样化,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与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3],要远远高于临床其他科室,是因为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工作性质决定的。因此,要求护理工作者,要全身心投入,将护理安全放到工作的第一位,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3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生活服务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服务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改变,以满足新时期的市场要求。尤其是妇产科方面往往涉及到整个家庭,所以医院需要在立足于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医疗服务的改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对其加强控制,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以便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见下:

1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不够

妇产科护理任务多,工作量大,整体性和专业性强[1],要求护理人员有全面的护理技能和较高的护理水平,即需要护理人员有相关的专业妇产科护理知识,而医院目前的妇产科护理从业人员的现状是普遍年龄比较大,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在业务上无法提供更为专业有效的护理服务,在工作上无法保证足够的精力完成护理相关的体力劳动。从而造成服务不到位,态度不积极。因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产妇的护理工作认识不深,工作责任心相对缺乏,工作态度消极,倦怠。有时会将消极情绪带到护理工作当中,导致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产妇出现异常情况无法及时发现排除,延误对产妇进行第一时间的抢救,有时因为自身专业水平有限,无法配合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护措施,造成新生儿和产妇发生医疗事故。

1.2沟通缺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妇产科护理不仅仅是对产妇进行病理方面的护理也要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一般产妇在治疗和住院期间都会出现情绪的波动,表现出心情低落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对产妇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产妇家属和产妇本身因为不具备专业知识,对病情缺乏了解,无法正确看待治疗和护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认为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或者工作不负责任所导致的结果,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的与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沟通,消除家属的疑虑和不满,在对待家属和病人的询问中态度冷漠,语气生硬[2]等都会进一步激化医患双方的矛盾,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

1.3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虽然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有质量管理制度,但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落实到位。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考核也是停留在表面,只是在年终或者定期检查中点到为止。这使得护理工作无法责任到人,出现问题和事故后,相互推诿。奖罚制度不明确也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在进行护理服务时,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正确的服务态度。医院无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调度和配置,人员的短缺和护理工作分配的不合理造成护理工作无法全面到位,降低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2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2.1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并在上岗前进行考核,要提高护理人员对于临床上常见的妇产科危重情况的处理能力,使护理人员对于产后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羊水栓塞,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危急重症的救护流程做到烂熟于心[3],在突况下做到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科学,规范的救治。避免慌乱紧张和业务生疏而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实践表明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缩短产妇生产用时,避免新生儿的死亡,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等情况。

2.2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是市场化竞争下的产物,随着近年来市场化机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往的医患关系过于制度化和冷漠僵硬,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式要求。医院要及时做好角色的转换,将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位置上,改变以往的行政色彩管理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尊重产妇和家属意愿,在提高专业护理的同时,和产妇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对患者情绪进行关注,多用关心和鼓励性话语,加强护理人员和产妇的感情交流,改善医患关系。对产妇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产妇和家属全面的认识病情,正确的对待面临的治疗问题。以便得到产妇和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2.3建立合理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到人,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分级管理,具体工作制定相关的执行标准和安全质量标准,根据标准进行一月一次的业务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护理人员的奖金和薪资的调整。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确其工作责任。统一的制度管理也方便了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利用率,提高护理服务的工作效率。

3 小结

妇产科的护理项目多样,工作量大,护理内容涉及到新生儿的护理,一般护理,手术护理和产妇产褥期的护理等多个方面[4],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要求,医院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优质服务的护理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为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要建立完善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实践证明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加强安全管理有促进作用。加强风险控制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妇产科护理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礼梅,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776-277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