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风景园林设计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大地艺术,又称地景艺术,主要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为创造媒体,通过艺术和大自然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的一种视觉化艺术形式[1]。该艺术形式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由极少主义艺术的简单和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大地艺术对于现代都市生活和不断发展的工业文明进行艺术批判,借助大地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大自然的美妙,引导人们充分关注并感受自然。主要的代表艺术作品包括拜耶的《大理石园》与《土丘》以及瑞士景观设计师克拉默设计的《诗人的花园》[2]。
2大地艺术的主要特征
大地艺术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将自然因素作为艺术创作的首要材料、将时间因素作为艺术创作的工具或内容、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的原型形式以及充分关注工业废弃地等问题上。大地艺术对于自然因素的关注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主要创作理念即关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重视自然的艺术美感。其次,以时间维度作为艺术表达主题,体现自然的力量和时间的力量。追求艺术表现的原型形式,拒绝过分地改造和复杂的概念,以基本的几何形表现出抽象化的艺术美感。关注工业废弃地则体现出了大地艺术对于工业文明副作用的揭示和批判,表现艺术家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充分关注。
3.1开拓风景园林设计者的思维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作为同样关注人类生存环境改善的专业,其对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者的影响巨大。许多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者的生态观念和自然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具体的设计和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关注到自然的美和大地元素的美。在设计上,会充分运用大地作为设计元素和创作对象,展现自然的特殊美感。此外,对于自然中风、水乃至重力因素地运用也更加巧妙,使得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不再过分关注艺术景观的创造,而是与自然有机结合,创造出充满现代感又蕴含丰富自然韵味的设计作品[3]。
3.2为风景园林设计者提供形式语言借鉴
大地艺术将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且在几何艺术的原型形式运用上较为频繁,使得现代风景设计者能够受此启发,充分运用大地和几何艺术进行设计和创造。几何地形的塑造,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丰富的形式语言借鉴,使得风景园林的形式语言更加富有创造性和新意,其蕴含的艺术韵味也更加浓厚和深沉。大地艺术对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者形式语言的丰富具有重大意义,使得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向自然和深层次艺术发展向前迈了一大步。
3.3影响设计者对于工业废弃地的认识和处理
对于工业废弃地的关注,是大地艺术的显著特征。受其影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师对于工业废弃地地认识和处理办法也有着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将工业废弃场所进行和重建,将其痕迹完全抹除,创造出新的风景景观。在大地艺术的价值理念和艺术理念的影响下,这些废弃场地被艺术化地再利用,直接作为设计的对象,充分发挥其时代特点和工业气息特点[4]。不仅能够创作出别具一格的风景景观,还能引发人们对于工业文明的思考,一举两得。
造型艺术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要研究造型艺术,构成艺术是基础。构成艺术是一种认识和方法,是对艺术的一种科学认识,和艺术创造的正确方法。这种艺术形式对现代社会不同领域中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来说。
构成艺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这些角度包括色彩、材质以及空间规划等方面。以视觉元素为基础来寻求展示各种艺术风格的设计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一种完满的视觉风格设计,并且培养了设计师一种创新的思维意识,鼓励设计师从创新的角度来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构成艺术还从立体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方面将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并且从最佳合理的角度设计出最具有人性化的风景园林。尤其是在绿化植被的位置设计、景观安排以及各种道路的勾画等方面进行安排,从而提高整个风景园林的气质和水平。构成艺术还帮助设计师清楚了解各种艺术的风格,帮助设计师从真正贴合当即实际环境的角度来选择合适的艺术方式,用争取的艺术眼光来进行设计,安排舒服的景观,并且从理性的角度利用艺术来对控件环境进行设计和安排,将景观看做极为简单的点、线、面等构成因素,并且依附于自己的美学观念,以构成艺术为基础来做出最为合适的安排。另外,一切间题都可以从构成的方法中找到答案。
综上所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强调构成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构成艺术的基础性元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任何设计艺术形式的基础性元素都是点、线、面,构成艺术也不例外。它不仅仅利用点、线、面来进行艺术性的创造,更是强调立体、色彩和空间的和谐搭配。将这些基础性元素单独拿出来具有无法理解的抽象感,这就要求设计师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学会使用正确的艺术语言,从视觉方面入手进行造型的设计和创造。这就要求设计师拥有极高的审美观念,以及灵活的设计思维。
2.1 点
点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基础,在日常生活的任何艺术形式中都极为常见。而艺术中点的概念并不类似于我们传统认知观念中的概念,而是将一些相对于较小的艺术形态称之为点。它具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一旦将其运用得当,能够紧紧地抓住参观者的视线。例如,在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大片绿化面积旁边树立的雕塑就是一个点,在草坪中不规则的绿化形状也是不同点的和谐搭配。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点可以成为人们视觉的中心,进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前文中提到的雕塑也是一种核心点,能够抓紧人们视线的核心点。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亭、台、楼、阁都是一个点,都是整个风景园林中的核心店。另外,点还能通过形状的变化而改变了单调的形式,赋予整个环境一种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2.2 线
线是艺术设计中最为直观的艺术语言,它的种类及多,有着十分复杂的变化。不同类型的线能够给人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感觉,直线给人们一种直接的感觉,而曲线则给人一种柔美的感受。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古典园林中,大量使用直线,主要原因在于直线能够表现出一种宏大的气概,而西方古典园林中,不同的形式也有着不同的线条使用概念。例如哥特式园林多数喜欢利用曲线,展现出一种神秘感。而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大量直线线条使用,增加整个园林的现代感,给予园林一种简洁的感觉。而曲线的利用则是强调园林的变化多姿,比如道路使用曲线的方式进行安排,能够带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
2.3 面
不同于点和线,面的面积要大,更容易被人们所注意。所以一般整体性效果都是由面构成的。例如草坪、树林、大量的建筑等都是占据着一定的面积,在整个园林中占据着一定的比重,被人们所接受。同时,园林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使用线等元素将大块的面积进行分割,进而使得整个园林更为简洁,也不会过于分散,给人一种不适感。另外,面也不仅仅都是十分规范的面,多数利用的是曲线构成的面积来进行柔化整个风景园林的气质。这样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放松之情,更能够帮助整个园林深入的融进自然中去。
2.4 体
不同于点、线、面这种一维二维的元素,体是一种立体的三维元素,体现的角度多,视觉效果也更好,在现代风景园林中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现代风景园林中几何形的体随处可见,像长方形体的花丛、树阵,球体的雕塑,圆柱体的建筑等都是几何形体。
2.5 色彩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色彩不仅能使我们认识事物,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现代风景园林中更是离不开色彩,色彩能烘托气氛、创造气氛,为环境增添情趣,并且能体现出地域、民族、文化的特点。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会产生冷暖、远近、轻重、软硬的感觉,色彩的这种属性也能调节环境的空间感。所以,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以及人们在不同环境中心情的变化,来考虑环境色彩的选择。
2.6 空间
空间是由点、线、面、体围合成的三位的体,具有形状、色彩、机理等视觉要素,以及方向、位置、重量上的变化。现代风景园林就是一个大的空间,由各类建筑、山、水、树、石等来对空间进行限定,并通过起伏、凹凸、层叠、交错等方法来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
3 构成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伴随不断强化的公众生态意识以及不断进步的相关设计理念,所有人的心中逐渐深入了生态理念,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及认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对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应当充分掌握生态学的设计手法,工程技术以及各专业会更多支持未来的发展中的生B设计,使我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进步得到促进。
1、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1.1生物多样性原则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理念
生物多样性主要指的是在一定区域、时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生态系统的总称,这种多元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为了提升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效益,必须保持一定区域内不同生物的多样性,确保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实现该区域内动物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实现生物物种及生态环境的协调。生物多样性设计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模块。目前来说,园林设计界对生态位原理的说法并不同意,有的学者认为生态位原理就是生境生态位概念,生境主要指生物群体所依存的生态地理环境,生物群体的生活环境对于生物来说意义重大,在风景园林设计环节中,需要重视这种生境生态位理念,进行生物群体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有的学者认为生态位原理是一种功能生态位理论,这种理论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功能作用,不同的功能对于生物群体的影响不同,这些不同的说法都不同程度上诠释了生态位原理概念。在我国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模式中,生态位主要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物种在环境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1.2生态位理论概念复杂多变
无论是什么模式的生态位理论,其核心都包括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生态和谐等概念,为了解决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需要,需要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区域全部物种的了解,这包括生物的生长周期、营养需求、生长特性等等,从而进行区域环境中物种的合理选择及种植,避免出现区域环境中生态物种结构的不均衡,避免园林资源的不合理使用,构造合理性的自然生态结构,提升风景园林的整体功能性,实现自然物种结构的分化、整合。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物种搭配的工作,进行物种生长阶段次生资源的利用,通过对次生资源的利用,实现区域环境内不同物种关系的协调,提升区域环境内物种结构的稳定性。
2、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策略
2.1分析场地特征
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很小心很认真地遵守当地的场地特征,在进行改造的时候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地形地貌得不偿失的破坏,保留下场地的人工特征和自然特征,经过设计,予以强化。做设计遵循场地特征,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在实体与人们的关系上,以及文化层面和外形上,通过最小干预的设计手法,对相互交织的现状条件最大限度地调研、观察和综合事物的各种情况和联系,使做出来的人工环境就像场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与周围的环境共同友好生存。
2.2营造出乡土气息的植物群落
植物最主要就是生态效益作用,比如对空气、土壤以及水质进行净化,使城市中的噪音得以降低,城市之中的小气候更好的改善,减少环境的污染等。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基础是地带性植被类型,科学性和观赏性要兼顾,同时要保证种植的这些植物本身带有的生活习性要和准备栽种地区的湿度、气候等达到吻合的条件。配置的植物如果主要是具有乡土气息的,那么就要尽最大力把这个地区植物的主要特色很充分的体现出来。我们实际实施植物配置的时候,植物之间的单位是群落,结合乔、灌和草相互很合理地进行搭配,形成一个复合的群落稳定同时功能齐全的生态结构。使种间的相互补充更有利,从而达到相互协调的群落与环境、种群与种群。
2.3保护与利用水资源
对水的处理从生态因素方面来看,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一般集中在对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形成人工湿地系统,对雨水的收集过程中,再就是对水质的过滤清洁以及地表水的不断循环等方面。
2.4利用废弃材料
一些景观设计师在后工业时期提出并尝试了设计思路―对场地最小干预,在改造废弃地的过程中,生态发展的进程与场地的景观特征要尽量尊重。这些设计当中,尽可能地循环利用场地上的能量和物质,很多供市民的日常休闲城市公园是由工业废弃地到从荒野再到工业区转变而来,而景观建筑的良好材料则由场地中的破瓦残砖、工业废料、土堆矿渣、混凝土板、铁轨等组成,它们的使用最好证明了“自然界是没有‘废弃物’的”,同时很贴切场地的历史氛围。
2.5尊重自然过程
生生不息的自然系统,需要提供各种过程和条件来维持人类生存和需求。自然是具有自我设计或自组织能力的。盖亚理论表明,自然在整个地球之中无处不在,它自己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自我完善设计、生存并延续。一个很普通的水塘,常年累月没人照管也会自己形成一个由藻类、杂草以及各种生物组成的完善的自然系统,逐步形成生物链。如果经过人工以化学物质维护或用水泥护衬,则不会形成这种群落。由此可见人的设计能力与神器大自然系统的自我繁衍、完善能力差距还很大很大。具备这种自我设计能力自然系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例如在建立城市中地域性生物群落中、治理水污染以及恢复废弃物等。目前污水处理系统之中广泛应用了湿地因其对污水的净化能力。
结语
作为人类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重要反映,景观是人与自然的结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现代化园林景观也在不断的加快,同时在生态学理论下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准则是园林景观设计进步的源泉,而且同样还是美化环境的选择。随着生态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必须站在科学的角度上对园林景观行业进行全新的审视,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