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七年级音乐教学

七年级音乐教学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2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七年级音乐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七年级音乐教学

篇1

在教学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中活动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学生的思想教育。

2、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

3、在教唱一首新歌,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利用电子琴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经常多用鼓励的语言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篇2

期:___________

2021年二年级下学期音乐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又是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爱玩还是他们这时的天性,所以我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让他们尽量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并且爱上音乐,让音乐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安排了四个学习环节——听、唱、演、画。这四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用心倾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用耳去听,我们的音乐课更要如此。人音版的教材上也刚好安排了欣赏这一部分,意旨就在于让学生初步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以,在上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在听之前提出一些问题,如在听这部分音乐的时候,小___你们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怎么样的。然后请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地听,尽情的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回答的过程中,我则主张赏识教育,只要学生能够说,并且符合音乐的情境,哪怕是一个音,我都会赞扬他们,并且鼓励他们再加油。所以学生在上欣赏的时候,课堂纪律很活跃,也爱回答问题。

二、尽情歌唱

这里我所说的尽情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歌唱。小学二年级学生不宜过多的给学生讲歌唱的方法和练声,如果方法讲太多,小孩子学习起来反而会厌烦唱歌,所以,我每次都是要求学生用最好听的声音、最自然的声音去唱歌就是最棒的。学生很快就会认真的唱。当然,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用感情完整的表达一首歌曲是有一定难度的,至少,在社会体验这块上是根本达不到的。所以,这就要求老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怎样引导学生唱好一首歌,表达歌曲里所要表达的情感,这就是歌唱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的方法是用故事情节来带动学生的情感。如在歌曲《小红帽》一课中,我最开始不是听音乐,而是讲故事,尽量讲得精彩点,学生才听得仔细,听得认真,感情才会随之而来,你悲他亦悲,你喜他亦喜。根本就不用告诉他们,这首歌应该怎么样表达感情,学生自然会表现得最棒了。

三、游戏表演

表演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表现自我的能力。表演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的最爱,所以我抓住这个特点,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游戏,学生更是喜欢。尤其是在学习《大鹿》一课,我做了几个头饰,学生更是争着来当小动物。当然,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___的机会,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展现自我。在表演教学中,我还用了奥尔夫的手势教学法,用手势表达音乐,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容易帮助他们记住歌词。

四、器乐演奏

本学期,我还开设了口风琴课,孩子们很有兴趣,而且演奏也很好。通过这些,孩子们掌握了很多节奏型,还有很多同学提高了识谱能力。除了这些,我还自己做了几件小乐器,每次在歌唱部分,我会让学生___来为音乐伴奏,看谁是最棒的小乐器手。虽然,学生不是很整齐的演奏,但是那份热情却是很高,仍然值得我去鼓励他们。

五、如歌的画

艺术是相通的。歌里有画,画里有歌。把一首歌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音乐则有了色彩,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多么有趣而又神奇的事。他们不但能够歌唱音乐,听到音乐,更能在视觉上看到音乐,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增加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当学生把一幅幅可爱的绘画交到我手上时,我心里涌动的只有喜爱!

篇3

音乐史、音乐理论和表演等通常都是具有丰富理论的课程,而不是完全着重于如何进行音乐教学的课程。很多理论家都曾经指出过,所谓的理解力,即是在学科涉及范围日益广泛的情况下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快速辨别的能力。因此,一名音乐教师的理解力就是在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涉及范围日益扩大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快速辨别的能力。要想帮助学生们提高这种能力,教师要和音乐师范学生共同努力,并就教授什么内容和如何进行教学等问题进行交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了解和珍惜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音乐的概念

自从1959年的伍兹霍尔会议和1960年杰罗姆・布鲁纳《教育过程》一书出版后,教育工作者们认识到了一门学科的基本内容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核心和本质。音乐教育者们将这一观点引申到了音乐教育领域中后认为,音乐教育所教授的内容应该是音乐的元素,即将某个领域的知识内容分解到其核心元素中后,能够引起音乐教育工作的革命性改变。但是,即使真正能够以音乐基本元素为核心,为年轻人和缺乏经验的音乐人设计出专门的系统教育内容,也会给中学或大学里的教师与已经拥有基本音乐知识的学生带来不少问题。不是说经验丰富的音乐人在工作中不会涉及所有的音乐元素;而是说这些元素不是他们的工作重点。

音乐是一个多维的整体,应该考虑从音乐的维度、多元性的交替等方面来建构教育内容。例如旋律,其音调、节奏、和弦以及节奏等是多元性的。而将风格、类型、结构、情感本质,以及文化、历史背景等维度进行交替的方法,对于丰富音乐人的经验则非常有效。或许,音乐维度的观念能够更为有利于推动我们思考音乐学习和教育。 从上述观点出发,音乐教育意味着用多种方法推动音乐进展的过程,一个人达成自己既定目标的能力是完全能够帮助他或她有效地完成这个进展过程的。现在很多的音乐师范教育内容都是根据这个观点来制定的,音乐师范学生所参与的是以培养音乐修养为主的课程,而不是要培养出表演者、作曲家、史学家或理论家的课程。

学习的概念

如前所述,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教育的最佳方式是了解、学习和传授,它包括了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内容。音乐学和音乐理论等其他领域采纳了这一观点。认识到人类学习过程(以及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有利于帮助教育工作者们寻求新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学习内容能够和人们从课堂外、从社会上、从亲戚朋友身上、从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同样丰富。从社会文化和建构主义观点出发,教育工作者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所有的知识都具有社会性。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够通过自己的体验进行学习,而是说即使我们通过自己的体验进行的学习也是人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社会文化背景内,学习往往发生在参与者们分享各自的知识的时候,分享知识就是一个人去教导另外一个人或者向别人学习。由教师设计经历体验过程并邀请学生们参与其中;当学生们参与时,教师要对他们予以支持和帮助,了解人们学习的方式方法,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制定出的教学实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

音乐学习的概念

音乐教育的最佳实践方式应该是把音乐的核心内容以及音乐和学习的真正概念相结合。在建构主义形式的音乐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表演、创作和聆听等方式接受音乐(反对把音乐作为一门特殊学科来传播的观念),能够增进对音乐维度、多元性和维度交替等方面的理解,让他们能够解决音乐问题(那些本属于真正的音乐人的疑难问题,例如表演问题、创作问题和聆听问题)。学生们还有很多机会能够和同学以及老师分享自己的观点(音乐话题以及对于音乐的理解等),并能够获得大家对于自己观点的反馈意见和评价,能够在真正的音乐氛围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