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4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家庭矛盾法律知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随着当今形势的发展,“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大量的纠纷矛盾都集中到了社区。如何化解社区矛盾纠纷,维护社区稳定,自然离不开对法律的需求,离不开依法管理。我局由此认识到,法律服务进社区是社区建设的内在需要,是提高居民法律素质的需要,是提升社区依法管理水平的需要,是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如何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将法律服务送进社区,是新形势下深化和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作用的关键所在。2000年初,提出了“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工作思
路,以维护社区稳定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着眼点,以满足社区居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为切入点,借助社区工作为平台,积极在社区开展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等工作,将司法行政工作真正扎根到社区。2000年,通过制定下发《xx区依法治理实施方案》,明确“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运行机制,确保了“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2002年8月再次结合市司法局“法律进社区”工作部署,为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我局又制定下发了《xx区关于法律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对法律进社区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真正将法律进社区工作落到实处。
二、法律进社区工作具体做法。
1、围绕“四个主题”普法,做“细”法律进社区工作。
社区是由千家万户组成的“大家庭”,各成员之间由于性别、年龄、文化、职业等不同,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因此社区普法存在较大的难度,为了使社区内的所有居民都能接受普法,提高法律素质。针对社区不同的普法对象,我局因人施教,积极围绕“四个主题”普法。即:针对社区群众,开展“法进万家”主题普法。设立社区法制宣传栏,每月滚动刊登一期“法律知识趣谈”、“依法办事你问我答”等法律知识;在社区举办假日学校,讲授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通则》、《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在社区举办以宪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等群众关心的法律知识为内容的“社区家庭学法竞赛”活动;积极利用社区资源组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社区法制宣传普法教育活动,通过举办“18”法律服务广场法律咨询活动,认真解答群众关注的“如何打官司”、“劳动仲裁维权”、“办理公证须知”等热点问题;通过制作有关“拆迁、房产、税收、环境卫生”等内容法律问题解答卡,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让社区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了解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全区共设置社区普法板报橱窗300余块,举办各类法律知识讲座70余,举办社区法律咨询80多场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近万人次。针对社区青少年,开展“法伴成长”主题普法。社区内中小学生年幼、思想不成熟的特点,举办社区小学生法制夏令营;开设“学生法律常识讲座”、和“法制故事会”;邀请法官、检察官走进社区,以青少年身边发生的案例和他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为他们讲授相关法律知识,教会他们如何学法、守法、用法;组织社区青少年走进监狱,听失足青少年现身说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针对社区特困家庭,开展“法与维权”主题普法。通过社区设立的法律援助工作站,随时随地为社区弱势家庭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对一些身体残疾和年老提弱的人员,将他们关心的下岗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发放、垃圾费的收缴、房屋拆迁、禁毒禁赌等热点、难点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制作成法律知识问题卡,发放到他们手中,使他们不出家门,就能学习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他们法律维权意识,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针对社区流动人口,开展“法伴我行”主题普法。通过深入社区举办外来流动人员法制夜校,对外来人员开展通俗易懂的系列普法教育。邀请公安、检察院、法院、劳动、计生等部门人员为社区外来人口讲授如何依法解决劳动仲裁、工资拖欠、人身伤害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围绕惩治打架斗殴、、无照经营、偷税漏税、制作贩卖假冒伪劣产品、私搭滥建违章等法律条款内容制作法律图片展板,在外来人员聚居地巡回展出;针对“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存在,在社区内积极开展“警钟长鸣”系列法制宣传展板在流动人口巡回展出;邀请外来打工人员以亲身经历谈学法、用法体会,引导外来人员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采取“四种形式”送法,做“活”法律进社区工作。
设立“一月一法”宣传栏。利用宣传板报和橱窗开辟普法专栏,每月滚动刊登居民们关心的下岗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发放、垃圾费的收缴、房屋拆迁、禁毒禁赌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开设"法律知识趣谈"、"依法办事你问我答"等专栏,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普法教育;发放“一事一法”法律知识解答卡。着重就拆迁、土地承包、农转非、税费改革、土地证领发等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制作法律问题解答卡,随机向当事人发放,使当事人及时了解掌握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举办“一法一讲”专题法律知识讲座。针对居民喜群聚、爱热闹的特点,组织法制宣讲团和社区法律志愿者定期深入到各社区开展巡回法律宣讲和专题法律知识讲座,用居民熟悉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说身边事,讲身边人,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熏陶;组织“一季一法”大型法律服务活动。每季度组织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志愿者在各社区开展大型法律服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指导群众依法维权,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使法律真正深入社区居民家中、深入到群众的心里。
3、发挥社区司法行政“四员作用”,做“实”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
当好社区“普法宣传员”。在每个社区辟一个法制宣传专栏、配一套法律书籍、建一支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每季度举办一堂法律知识讲座。做好社区普法的宣传员,把法律送进居民家庭,送到居民手中,使社区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法在身边,逐步形成“有了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律意识。
当好社区“群众维权服务员”。为了使法律进社区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司法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利用社区资源,组建由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的社区法律服务队伍和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通过社区便民窗口、使他们定期深入社区开展法律义务服务,解答群众各种法律咨询,法律文书,各类法律事务,现场办理公证业务,切实满足社区群众的法律需求,当好他们的“法律服务员”,使他们实现“不出社区解决法律问题”的愿望。同时为了减少社区弱势群体“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的现象发生,社区法律服务与下岗职工、特困家庭等弱势家庭建立法律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决涉法问题,对符合援助条件的个人和家庭,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使他们摆脱“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的困境。
当好社区“纠纷调解员”。两年前,我局结合社区换届,建立健全了社区调委会的组织网络建设,在换届中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做到了原有的民调组织“人员不少,组织不散,台帐不丢”,在建社委会的同时,健全基层民调组织,选配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主任分管66个社区的民调工作,使社区的民调组织得到了加强。为提高社区民调人员的业务水平,每年举办2期社区民调主任培训班,指导民调主任系统学习民调制度、安置帮教以及相关法律知识。近年来,社区的民调组织在处理“城东干道景观路折迁、平江府路加油站建设、节制闸垃圾站迁址、三小车整治”等一系列可能激化的矛盾中,做到积极深入重点人户家中,耐心细致的做说服教育工作,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矛盾,真正实现了大量的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院户、调和到实处”,有效地维护了社区稳定。
当好社区“两劳人员回归社会指导员”。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正确对待刑释解教人员,消除偏见和歧视,共同参与帮教工作,走社会化帮教道路。为充实社区帮教力量,我局通过自愿报名、社区推荐等方式,先后在工、青、妇和其它社会团体中组成了社会帮教志愿者团和由社区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和老教师组成的“三老”帮教志愿者队伍,与回归人员结成帮教对子,在生活上、学习上和工作上给予他们关心与爱护,开展回归人员“择业指导”,“推荐岗位”,“争取就业机会”等活动,积极引导教育他们早日摆脱昨日阴影,迎接明日太阳,重新回归社会,做社会有用之人。
三、法律进社区工作取得成效。
1、社区普法教育有了新突破。围绕“提高居民素质,推进社区依法治理”的工作重心,把“法律进社区”作为社区普法的切入点,通过用越来越贴近居民生活的普法教育内容、灵活多变的普法形式,方便快捷的法律咨询电话,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学习掌握生活所需的法律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学法的热情。居民学法从过去被动学法逐渐演变为主动学法;从盲目学法转变为有针对性的学法;社区模拟法庭,“148”法律咨询热线,普法讲师团的演讲,以及各种法律咨询、法律知识讲座越来越受到社区群众欢迎,逐渐成为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版权所有
云南路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根据“五五”普法工作的要求,成立了“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为使妇联系统“五五”普法的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把学法用法作为考核妇女干部的重要指标之一,纳入对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体系,促使妇联领导干部更注重学法和运用法律手段和途径解决问题。从组织机构上为“五五”普法的顺利铺开提供了保障。
一、建立机制,营造氛围
学生“带法回家”活动是一项规模大、涉及面广、实施时间持久的普法实践活动,我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精心策划,细密安排,采取了以点带面、以小带大的方法,将实践活动逐步引向深入。为使活动扎实、有序、高效进行,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以家庭住址邻近的同学自愿组合,形成了多个学法宣讲小组;各班定期召开专题班会,对开展“带法回家”活动的内容、方式、步骤等事宜进行了专题讨论,让同学们对“带法回家”有明确的概念和目标。同时,我校还召开了实践活动誓师大会,组织“小手牵大手,把法带回家”的千人签名活动,从而增强了学生法制意识,激发了同学们参与法制学习宣传活动的热情。
二、搜集资料,努力找“法”
要让学生带“法”回家,必须有“法”可带,这是整个活动的前提。为此,我校从三方面着手:一方面积极发动老师和学生自己找“法”,普法领导小组针对本校实际校情、学生年龄结构特征以及家长的实际情况,收集、编印了涉及禁毒、环保、劳动、民事等方面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材料;另一方面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社区了解居民的普法情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结合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编印了《法律相伴、快乐成长――“带法回家”活动学习手册》,使得我校“带法回家”活动具有更加显见的现实意义。
三、创新形式,彰显特色
一是入户宣传。深入社区,走进家庭解答群众想知道的法律问题,遇有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逐个记录,回来后逐条查找法律资料和向有法律知识的政法干警、行家讨教,再返回给群众解答。二是校园广播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进行以案释法、法律小知识宣传。三是专题报告。每学期组织一两次由专家、领导、老师的法律讲座,我们编印了《法制进校园法律大讲堂》校本教材,使得学法知识更加全面。四是自编自演法制小话剧,让学生真正懂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五是举办学法征文和演讲比赛。学校定期举行法律知识竞赛和学法、守法、用法征文竞赛,让家长参与,向获奖学生、家庭颁发奖状;同时将优秀学法征文展示在橱窗内,供师生和家长赏析。六是自办学法黑板报和手抄报。每学期出刊一期图文并茂、学法和体会并存的手抄报;每双月,每班出刊一次黑板报,要求师生发挥集体智慧,通过出刊黑板报来展示各班学法成果。七是定期组织召开法制主题队会。主题队会形式多种多样,有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演讲比赛、讲法律故事比赛、法制小话剧等。既可将严肃的法律教育融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又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八是认真总结。我们对普法活动工作做到周小结、月总结,既可及时弥补了过去的缺失与遗憾,又能为顺利开展日后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四、“带法回家”活动的效应
一是学校学法后的效应。通过学法,广大教育工作者热爱本职工作,行为道德规范得到了加强,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不见了,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老师。校园内学生追逐打骂的现象不见了,脏话粗话的声音没有了,逃学辍学的行为根除了;校园外,上网吧、打游戏的学生没有了,周边群众到校反映学生损害他人利益的现象不见了。由师生共同编印的《我身边的法制小故事》则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二是家庭学法后的效应。通过学法,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孩子的父母打麻将、赌钱的恶习改掉了,打骂孩子的事件少见了,遇到事情,家庭成员都能平和地交谈,用法律条文来解决矛盾。有些家长在“带法回家”法律条文上签署学后感受时这样写道:“把法律带回家,老少均得益。”“以前我们不懂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现在学了法,才知道,打骂孩子是违法行为,难怪孩子要顶撞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我们一定做好榜样,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