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课堂安全

小学课堂安全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小学课堂安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小学课堂安全

篇1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不改变学校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渗透安全教育。同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安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安全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安全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数学课上,授课内容是对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又如,在教学部分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这类教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特别是低年龄段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因素,在教具准备中就应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放学立即带回家不再带到学校。再比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往往会让学生带自制的钟表到学校,有的家长在固定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时,常用铁丝或小钉子、大头针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于是让学生提醒家长在制作时要注意。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课上教师更要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

二、在数学活动课中进行安全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根据预定的教学安排,我设计了数学实践活动:绿化地带、前教学楼及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上课地点由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这就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学生调控方面的难度。因此我在学生们准备进行分散的各小组学习之前,就明确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宜:1.在室外学习的目的是研究本课知识,因此不能做与此无关的事情;2.操场上有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在做踢球等活动,因此要注意避让;3.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各班上课。4.活动时间结束迅速回到指定集合地点。通过这样对学生纪律的事先约定,教师的密切参与,能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有效。能最大限度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行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实践活动的质量。学生通过收集和统计数据,组员之间激烈的讨论,不仅获得了知识与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及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更能促使学生成为关注自我生存,关注社会环境,有一定法制观念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生。从小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法制的种子,将来一定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利用教材潜在安全教育资源,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需要教师从教材中用心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数学知识的引出都是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这些主题图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如果能适时抓住图中的信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篇2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塑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体魄的职责,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营造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校园服务。

一、要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1、新课程体育是建立“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切实贯彻与落实,而“健康第一”的先决条件是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现代家庭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我们学校来说可能只是上千分之一,对于家庭却是百分之百,出现安全问题对每个家庭都是灭顶之灾,将会影响学生一辈子,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每个体育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线。

2、安全问题客观存在。

体育教学中活动是载体,通过活动,使学生得到体育锻炼,使我们的体育学科的任务得以落实。在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都曾发生过安全问题,自己都记忆犹新。因此,安全是我们体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更不能刻意隐瞒,而应该积极面对,去思考如何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使我们的课堂更安全。

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体育教学安全问题

1、不惧怕安全问题,更不能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由于安全问题客观存在,部分老师还在这方面吃过苦头,因此,会有部分老师有惧怕心理,进而导致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有人不敢安排一些激烈对抗的项目和一些体操类、投掷类项目,甚至有人出现只要安全不要内容的课。同时,从学校角度看,领导也害怕体育课中出现安全问题,不少学校出现了刻意删减体育课的现象。这些不良现象产生,表面上看是回避了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风险,但已经严重干扰了体育的正常教学活动,使体育学科的意义和任务大打折扣。

2、坚持科学、合理安排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课程,体育学科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校方和体育老师对此要有清醒、明确的认识。我们要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要对国家教育方针负责,切实安排好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严格执行相关教学规定,开足课程,要从面上认真落实工作要求,使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应有地位得到体现,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应有落实。

三、保障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措施

篇3

小学生年纪较小又生性活泼好动,在体育课上使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注意分寸的嬉戏打闹,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意外伤害,认识的局限性使他们在出现危险后不知道如何应对,就有可能会造成二次甚至更严重的伤害。

依据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发展程度,我们可以把小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低年级的小学生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事物的思维形象比?^具体,看到的事物也比较直观。中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增长,在经过前几年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和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之后,自觉性增强、组织纪律性也得到提高,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也逐渐完善。感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学习成绩的进步,有意识的记忆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些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到了高年级阶段,小学生们初步学会了对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而且逐步的接近科学的概括,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技巧、方式和技能,自觉能力也进一步的提高。

2青岛市小学开展体育课堂安全知识教育现状

2.1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开展现状统计结果

根据调查分析,在青岛市开展体育安全课程的只占26%,而未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占74%,从数据看出,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专门的进行运动安全知识教育。

2.2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必要性统计结果

调查看出,认为有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教师人数为35个,占70%,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为6个,占12%,认为没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人数为9个,占18%的比例。

2.3体育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情况统计结果

体育教师在上每堂课前都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有11位老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了解占22%,26位体育老师表示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了解占52%,也有13位老师表示只了解班主任提到过的个别同学占到了26%。

2.4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统计结果

通过了解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老师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82%的学生迫切的需要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有10%的学生一般程度需要,8%的学生不需要。

2.5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程度统计结果

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度高,就会在课堂的每一环节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发现危险情况时及时制止。经过调查发现,有56%的老师对学生的运动安全非常重视,32%的老师重视学生的运动安全,12%的老师认为自己重视与否无所谓。

2.6体育老师每周教授运动安全知识的频率统计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的学校已经开展了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相关的政策。但也有16%的老师在平常的课堂中经常教给学生们运动安全知识,26%的老师每周会开设一次运动安全知识,58%的老师几乎没有教过相关的内容。

2.7体育教师对学生在运动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统计结果

体育课上,需要体育老师来把握全局,因此在出现意外事故时,如果体育老师能够及时正确的对意外情况进行处理,可以避免伤情恶化或发生二次伤害。有11位老师占22%对意外的处理能力非常好,8位老师占16%认为自己处理能力一般,31位老师占62%认为自己处理不好意外情况。

3 体育课堂学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分析

3.1小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统计结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