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现状

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现状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现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现状

篇1

[中图分类号] F4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2-0127-03

[作者简介] 彭新敏,浙江万里学院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

吴跃进,浙江万里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与战略管理。(浙江 宁波 315100)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也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宁波依托港口优势建立的石化、电力、造纸、钢铁、化工等一批临港型重化工产业群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和多年来国家对宁波的重大能源项目投资,使宁波成为在全国、乃至在亚太地区都具有一定影响的能源加工与转换基地。

一、宁波能源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2003年宁波市能源行业共有企业624家,规模以上的能源企业53家。

原油加工已形成一定规模。宁波原油加工量从2000年的1050.44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015.0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14.08%。

电力生产和输送已有较好的基础。2005年,宁波市有6000千瓦及以上装机容量的电力生产企业34家,总装机容量达623万千瓦,比2000年增长12.4%。2005年宁波总发电量达到327.06亿千瓦/时,“十五”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为7.00%。热电企业总装机容量为87.59万千瓦,热力生产由2000年的2204.21万吉焦增长到2005年的4789.76吉焦。宁波电网拥有110KV及以上变电容量14099MVA,输电线路276条,全长4492KM。LNG(液化天然气)接收、输运和利用已打下扎实基础。宁波镇海炼化生产的LNG除供应宁波市居民生活和生产外,还通过港口销往省内各地及临近省份。在宁波大榭岛已建成规模为2个25万立方米地下储罐,1座5万吨液化码头,2个5000吨级码头及相应配套辅助工程。

(二)行业效益良好。2005年宁波规模以上能源企业的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增加值、利润、利税总额分别为973.21亿元、163.58亿元、61.05亿元、116.2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21.08%、18.92%、23.27%、26.05%。2005年规模以上能源企业的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为14.16元,比全市9.50元的平均水平高49.0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9.94万元/人,大大高于全市6.14万元/人的平均水平。

(三)能源供应结构逐步优化。由于能源供应的逐步宽松,能源可选择品种的范围较大,为宁波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提供了条件。从能源消费品种结构来看,用油有比较快增长,用电保持稳定的增长,用能向第三产业倾斜。另外,宁波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也不断增长,占总能源比重不断上升,涌现出许多在太阳能开发、风力发电及沼气能等新能源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

(四)行业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明显。“十五”以来,宁波市能源行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进装备水平以及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全市重点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5年宁波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达79.43%,其中原油加工转换效率高到98.48%,火电转换和输配效率为64.3%。

二、宁波能源行业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高强度和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宁波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和城市化、现代化的加速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配置的要求,未来一定时期宁波的能源消费需求还将稳定增长。随着宁波人口的快速集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用能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未来五年能源需求还将进一步大幅持续增长。

(二)有利的港口优势和国家能源战略。宁波不仅拥有深水海岸线和深水进出港航道,而且宽阔的水域面积由群岛包围,具有极佳的避风泊稳条件。北仑港是中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同时,以港口为中心的连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全方位立体型复合式集疏网络基本形成。此外,由于宁波具有地理、港口、管线网络和炼油厂优势,非常适合作为石油储备基地,国家已初步规划将宁波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能源加工基地和能源中转枢纽。

(三)初具规模的能源行业基础和优势。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宁波依托北仑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广泛筹集资金,建成了能源生产、输入及储运的基础设施并不断完善,能源行业已具有一定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

三、宁波能源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能源安全问题逐步显现。宁波是一个能源禀赋十分匮乏的地区,一次能源除极少量的水力资源外几乎全部依赖外部输入。随着高能耗重化工业继续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用能的需求的大幅上升,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将持续增强,能源安全问题亦逐渐显现。

(二)能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剧。宁波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高强度的能源消费,已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05年全市酸雨频度达到88.1%,酸雨面积已覆盖全境,其中80%以上为重度酸雨区。据预测,到2010年宁波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2990万吨标煤。因此,“十一五”期间要满足如此巨大的能源需求,宁波市在环境保护及能源安全等方面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体制与技术的双重制约。宁波依托港口优势虽建有北仑、镇海等大型火电企业,但按照现行的电力管理体制,除一批小装机容量的地方热电企业外,宁波全年75%以上的电力供应要服从浙江省电网的统一调度。另外能源行业目前还属于垄断性行业,对民营资本的进入存在一定的市场壁垒。因此,现实的这种能源供应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发展能源行业的积极性,也将对宁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地区能源安全构成一定制约。

四、宁波能源行业发展思路与战略目标

(一)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和利用宁波的港口优势和现有能源行业的良好基础,支持和配合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大力建设和发展大型能源项目,提高宁波能源行业的生产和供应能力,形成以国家大型能源项目为主体,地方中小型能源项目为配套补充的行业结构,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不断提升能源行业竞争力;积极发展地方热电能源项目和开发新能源,不断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地方能源供应的自主能力,有效缓解能源瓶颈制约、能源环境压力和保障区域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行业与宁波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广和应用先进机组、装备和工艺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降耗。

(二)战略目标。以宁波有利的港口优势和行业基础为依托,通过科学规划的有力实施,构建以国家大型能源项目为主体,地方中小型能源项目为配套补充的行业结构,形成以电力、石油制品、天然气、新能源为主的多元产品结构;逐步推进能源行业体制改革,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建立以市场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行业运行机制;构筑“安全、清洁、高效”的宁波能源系统,把宁波建成中国重要的石油炼化和火电生产基地。

五、宁波能源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体系

1.建立和健全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国际经验表明,健全的法律法规是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先后颁布和实施了《电力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和《节能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宁波市应根据地方能源行业发展的实际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完善地方性能源法规,同时应加强能源执法,健全执法体系,加强监督检查,依法实施能源管理。

2.加强和完善政府能源管理。首先,强化能源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力度。应将目前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能源管理职能集中起来,成立综合性的政府能源管理部门。其次,制定和完善促进能源行业发展和合理使用能源的支持政策。应在总结政府现有能源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规范和完善,同时根据当前和未来宁波能源需求趋势和能源行业发展要求,从战略视角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

(二)大力发展能源建设项目

1.宁波应从国家能源发展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国家能源项目在宁波投资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支持国家在宁波大型能源项目的建设,在港口、海域、土地、水资源、环境保护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以全面的支持、配合和服务。

2.积极发展地方性能源项目。宁波虽建有诸多大型能源项目,但由于能源属于稀缺资源,其配置的计划性较强,同时由于产业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宁波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很强的地区,国家计划分配的能源往往供不应求,因此,宁波必须积极发展适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方能源项目。今后宁波应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加大地方能源项目的建设步伐,积极发展与相关产业园区配套的公共能源项目,同时,鼓励和支持大型高强度能耗企业建设自备能源项目。

(三)构建区域能源安全屏障

1.与产能区建立一次能源战略联盟。为了保证原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供应,增强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保障能力,宁波能源行业除了继续争取国家计划的统筹配置外,应通过与产能区建立长期和稳固的战略联盟,积极寻求其他有效的供应渠道。如建立多元化的石油、煤炭合作开发和供应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建立长期的石油和煤炭生产供应基地,特别是争取国家的支持与一些富能地区或国家建立能源战略合作联盟。

2.建立和完善能源战略储备和预警体系。首先,应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积极参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战略储备的建设,提高一次能源的供应能力。其次,应加强和完善以地方为主的成品油储备体系。在拓宽成品油货源供应的同时,应根据成品油储备规划指标,加大成品油仓储设施的建设,增大库存容量,应对可能出现的成品油供应危机。再次,建立电力供应短缺预警机制。应采取“保证重点、合理调度、错峰用电和有序用电”等有效措施,建立应对电力供应紧张的分级用能预案。最后,建立政府能源应急组织体系。应明确政府能源应急职能,整合政府应急力量,完善应急组织体系,成立能源供应和安全统一协调机构,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

(四)不断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

1.提高优质能源的消费比重。宁波拥有难得的深水港口优势,同时又毗邻东海,这既可便利地从国际市场获得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又可优先利用东海春晓油气资源,区位条件十分有利。宁波能源行业,特别是石油炼化企业应继续扩大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原油,结合石油战略储备,继续保持进口石油炼化和成品油出口的竞争优势。

2.积极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宁波有着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应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步伐,根据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现有的基础,可将重点放在甲醇汽油替代、地源热泵、空气能利用、风能、太阳能和沼气的开发利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支持政策,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并在立项、市场准入、价格、电力入网、信贷贴息和资金资助等方面给予优先与优惠。

(五)逐步推进能源管理体制改革

1.放宽和完善能源市场准入。能源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在确保能源总体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下,让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其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此,必须建立完善和有效的现代监管制度,逐步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和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宁波民营经济发达,资本雄厚,有条件和实力参与能源行业发展。

2.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凡是能够进行充分竞争的能源产品,都要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确定价格;对具有垄断特征的能源产品,要实行合理有效的价格管制,并以市场的可接受程度作为价格管制的主要依据;通过税收政策、环保折价、价格管制等措施,形成各种能源产品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建立科学的保护低收入群体和保证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价格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方法为辅的能源价格宏观调控体系。

3.建立科学的能源价格体系。在增加能源供应的同时,要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主要通过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经济规律的能源价格体系,调整能源消费方式,从整体上降低能源供应系统的综合运行成本和能源消费系统的利用成本,从而形成高效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

(六)有效实施节能优先战略

1.强化能源依法监管和节能政策导向。继续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并把节能放在首位的方针。应强化节能的政策导向,增强政府在节能管理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出台产业节能导向,加强全社会的节能监管,同时利用节能激励政策,调动企业在节能推广上的积极性,从而使节能工作形成政府、企业和居民联合推进的局面,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积极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能源替代。在相关产业园区和用能相对集中地区,推广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方式;火电项目应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加大优质清洁能源的替代力度。应优先考虑用天然气替代燃煤和燃油发电、锅炉制热、制气和车辆用油,同时加快天然气替代人工煤气的步伐。此外,根据电力与燃气消费的互补性特点,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推广使用燃气空调、燃气锅炉等设施,促进电力与燃气消费平衡,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宁波市经济委员会.2004年宁波市能源白皮书[R]. 2004.

篇2

【摘 要】工业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微电机技术的发展。总结了微电机在各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微电机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微电机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高效节能化、机电一体化、直流无刷化已成为微电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电机;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of Micro-motor

NIU Xue-feng1 NIU Dong-mei2 ZHU Shu-jie2

(1.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Shaanxi 710121, China;

(2. The China Shipbuilding East Ika Industry Group co., Ltd.,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

【Abstract】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motor technolo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micro-motors in the relevant fields, and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micro motor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icro-motor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were pointed out 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y, mechatronics, brushless DC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icro-motor technology.

【Key words】Micro-motor; Application Status; Problems; Development Trend

基金项目:“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gps的盲人导航关键问题研究”(14JK1669)。

作者简介:牛学锋(1973-),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西安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工程师,主要从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研究。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微电机的研发与制造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微电机伴随着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办公自动化、家庭现代化的进行正大量应用到各个领域。作为这些领域支撑技术和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执行元件和动力元件,现代微电机已发展为先进制造技术和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高新技术产品,其研发思路也由零件级产品上升到系统级层面。这不仅对现代微电机的设计、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重点发展新型节能微电机技术,结合国家政策方向,分析我国微电机研制、生产及应用现状,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找出后续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微电机的应用现状

1.1 微电机在家用电器领域的应用

微电机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分布情况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据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在家用电器领域的微电机使用量占总量的23%。[1]家用电器用微电机作为我国微电机研发制造业中的主导产品,其种类众多,生产应用数量庞大。应用到的主要家电产品有空调、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跑步机、吸尘器、抽油烟机、洗碗机、豆浆机、榨汁机、电动牙刷、电吹风、厨房废物处理器、搅拌器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空调产量为8840.29万台,同比增长16.31%;冰箱产量为5051.75万台,同比增长0.71%;冷柜产量为1026.85万台,同比增长1.39%;洗衣机产量3276.80万台,同比下降3.59%。[2]可以看出,家电行业和企业在全球产业中的比重和作用不断扩大。同时,新兴家电如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产品也正大量进入家庭使用。家用电器在城市家庭的使用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其在农村市场的使用也正在快速拓展,家用电器产品应用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促使配套用微电机的同步增长。

1.2 微电机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家庭用汽车的普及促进了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汽车用微电机产业的发展。微电机是汽车上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主要分布于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三大部位及附件中,在电动汽车结构中电机还作为动力系统核心部件。现在的汽车车窗、门锁、后视镜等系统,都使用电机驱动。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微电机也在汽车信息系统、导航系统、汽车音响、车载通信系统等方向得到应用。据统计,每辆经济型汽车配备30台以上微电机,高级轿车至少配备60台以上微电机,豪华型轿车配备近百台小微电机,汽车用微电机占总需求量的26%左右。据工信部2014年全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2372.29万辆,同比增长7.3%,销售汽车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9%,产销量保持世界第一。[3]以每辆车平均配备40台微电机计,估计对微电机的需求量达到数十亿台以上。另考虑汽车的二级维修市场,还有约三成微电机等零部件的需求。

1.3 微电机在医疗设备、保健器材领域的应用

医疗设备、保健器材用微电机是微特电机主要应用领域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医院和家用的医疗及保健康复器材需要量迅速增长,与其配套的微特电机数量和品种也随着快速增长。尤其是庞大的老龄化群体、慢性疾病、残疾障碍及神经功能失调疾病的治疗、康复,对器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促使医疗产业、康复保健产业加速发展和应用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具体应用涉及到人体疾病治疗、康复、检查、记录、监视、分析、整形美容等所使用的系统、设备、仪器、刀针及辅助设备。如核磁共振设备、心电图机、全方位内窥镜、电动离心机、电动吸引器、电动轮椅、电动摇床、牙钻机等。由于医用领域的特殊性,要求微电机具有微型化、低噪声、运行平稳、可靠性高的特点。

1.4 微电机在各类机械设备、机器人、武器装备领域的应用

工业现代化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微电机技术的现代化进步发展。在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全球化的今天,微电机在军事、民用的各种现代化装备及其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火炮控制、导弹制导、飞机自动驾驶、数控机床、无梭织机控制、工业缝纫机控制、遥测遥控等领域都大量使用了各种微电机。在实际应用中,微电机也由过去简单的起动控制、提供动力的目的,发展到对其速度、位置、转矩等的精确控制,特别是工业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方面,几乎都采用了电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等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该类微电机品种繁多,技术含量高,系统综合程度高,不少是电机组件,按使用属性分为信号类微电机、驱动执行类微电机和机电组件一体化系统。

2 微电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微电机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缺乏创新

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微电机生产大国,但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类微电机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不管从电机可靠性还是性能指标仍有较大差距,其整体水平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水平。[4]工业用微型直流电机,国外可以做到寿命2000小时以上,而我国平均是1000小时,主要问题是电机结构工艺的不合理性及电刷材料等问题。国外无刷直流电机的效率可以做到80%以上,我国一般生产厂家只能达到60%~70%左右。步进电动机国外早已发展高性能的混合式结构,我国的混合式步进电动机在90年代才开始发展。在高性能、高技术含量电动机方面,如无刷直流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直线电机等方面差距更大一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电子技术落后、投入不足和人才相对短缺造成的。

产量大而技术含量低是在中国微电机产业的基本状况,大量企业缺乏独立开发能力,基本以仿制为主,整个产业的产、学、研结合不理想,缺乏创新。

2.2 行业发展结构性问题突出,布局不合理

从我国微电机发展的综合情况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包括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江浙沪长三角和京津渤海三角等三个微电机产业带,以及福建、山东、四川等热点地区。目前来看,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东部地区微电机工业总产值占整个电机工业总产值的70%,而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不到30%。这一现状的形成受政策、地理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地影响。由于微电机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进入行业门槛较低,因此,容易出现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现象,重复建设严重。而与此同时,不少新型微电机产品尚属空白,技术提升缓慢。

2.3 市场调研度不够,缺乏与相配套行业的互动沟通

在相对发达的信息社会的今天,市场需求千变万化。微电机的研发与生产离不开与其紧密结合的市场应用领域。长期以来,微电机的研发与生产者对市场的关注程度不够,未及时领略到其应用领域需求的快速变化,缺乏对新产品的开发,只注重自身的效益与发展,从而造成有些产品开发出来后无市场需求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外在需要的影响和对科研、开发和生产的拉动作用。

3 微电机发展趋势分析

虽然我国微电机行业与国际水平还有一段差距,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3.1 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型微电机

高效节能是微电机总的发展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机用电量约占全国用电总量的60%。微电机使用量大面广,节能潜力巨大。因此,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被列为我国“十二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电机节能是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领域。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各项举措的积极推行及高效节能电机补贴政策的逐步落实,电机节能行业迎来了快速增长。工信部表示,2015年将落实专项资金补贴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为了实现高精度、低成本、低功耗的要求,微电机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结构、使用新材料。同时要从电机驱动角度进行研究,改变传统的电机控制和驱动系统结构,应用先进的控制算法。

3.2 微电机与减速器一体化设计

微电机一般为高速电机,在具体的应用领域往往需要与一套减速机构相结合,经过减速后,方可使用。而减速机构与电机的转接往往增加了系统的体积,降低了可靠性,还降低系统效率和控制精度。有时受安装空间的影响,要求体积要尽量减小,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并提高可靠性,国外研发人员进行了微电机与减速器的一体化设计,主要进行了微电机与行星齿轮减速器一体化设计、微电机与滚珠丝杠减速器一体化设计、微电机与蜗轮蜗杆减速器一体化设计。这些设计均做出了样机,并进行了性能测试,但发现这样的改进后,整个电机系统的频带过低,响应跟不上,设计人员一直在努力改进,国内尚未见到有相关的研发设计资料。

3.3 微电机的无刷化、微型化、永磁化发展

为降低微电机运行时的噪音,提高电磁兼容性能和电机可靠性,延长电机使用寿命,各国一直都在致力于发展各种无刷电机。但是,由于无刷电机所涉及的技术要求较高,要求掌握相关电机技术、硬件技术、软件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稀土材料技术、大功率电子技术,目前国内市场大功率无刷电机产品还是比较少见,电子产品日益微型化的需要要求微电机向小型化、扁平化、轻量化方向发展。随着微电机向微薄轻型化、无刷化和电子化的方向发展,永磁材料在微电机中的普遍应用已是必然趋势。

3.4 发展微电机新型测试技术

随着微电机不断的向微型化方向发展,其建模、仿真、优化设计的正确性、有效性,需要微机械性能评测技术加以评价。由于微电机的重要零部件十分微小,产生的运动、位移微乎其微,无法用传统的测试方法测得相应指标。因此,必须开发微机械量传感测量技术,以适应新的测试需求。

4 结论

作为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微电机行业,其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发展竞争十分激烈。正确认识我国微电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不足,找准未来行业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国微电机行业的健康发展,使我国由微电机生产大国变为微电机技术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我国微电机行业发展市场容量分析[OL].chyxx.com,2014,4:24.

[2]2014上半年空调产量增长继续领跑白电[OL].whomea.hc360.com,2014,9:2.

[3]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Z].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1):23.

[4]中国微电机行业“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规划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OL].qqfx.cpm.cn,2012,4.

篇3

塑窗企业规模化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各企业加强了职工培训,新疆中石油管业、洛阳建园模具、乐金华奥斯、大连吉田河北胜达智通、江苏江南创佳、高科建材和瑞好等公司还热情参加各项公益事业,得到社会的赞誉。由于工作出色,许多企业获得了各级政府授予的荣誉称号。

塑窗行业技术发展

塑窗行业的技术发展近年来突飞猛进,截至到2012年3月共在行业内征集到专利111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外观设计专利17项。已印刷成册,在行业内散发。

新产品不断涌现,西安高科建材公司开发了转角彩色包覆共挤和金属拉丝型材;芜湖海螺公司研制了抗高寒高紫外线型材;新疆中石油管业公司的铝塑复合型材和节能铝塑型材组合构体均获得国家专利;西安高科幕墙门窗公司的单元门改变了电磁锁的位置,使用寿命可达100万次;北京长城牡丹模具公司也开发了全包覆共挤模具;安徽耐科挤出公司制造的后共挤四腔压条12米/分钟出口德国;洛阳建园公司模具配件实现标准化;山东国强五金公司开发了系列隐形合页和内平开窗微通风系统。

瞄准建筑节能不断提高的要求,各大中型材企业也相应开发了65系列以上的门窗,其中东营大明新型建材公司甚至开发出了70系列外窗,其保温性能达到1.5W/(・K),而维卡、瑞好、柯梅令等德国在华独资企业都推出了K≤1.0W/(・K)的外窗产品。随着高档、高性能的门窗越来越被用户关注,在北方地区势必成为主流产品。

塑窗技术推广与交流

塑窗委员会组织了门窗系统技术课题组,在济南德佳机器有限公司的努力下,门窗系统技术所包含的内容已初见端倪。塑料门窗系统技术是涉及设计、选材、加工制造、安装诸环节的一个整体,任何环节都必须精心安排。型材企业通过建立门窗系统可以充分保证门窗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性能。而且要以此为基础,创造条件实现门窗系统的认证。2012年12月份又在北京举办了塑料门窗技术培训班,系统讲解了门窗的设计知识。

为了便于企业提高计算效率外,型材热工性能数据库基本建成,今年上半年就能联网供企业和设计单位免费下载使用,数据库也可使更多用户了解塑料门窗的节能性能。型材热工性能数据库将继续扩大和完善,并培训热工计算人员,加强在建筑设计人员中的推广,推动数据库的应用。

为了能让操作工作的技术跟上不断创新的产品,委员会在绝大多数骨干企业的支持下,组织拍摄了塑料门窗操作工人的操作技能教学片,教学片近期即将发行,将由各企业对操作工人按照教学片进行培训。教学片中有大量的国外发达国家的操作方法,对于我们的操作工人提高技术素质有很大帮助,2013委员会还将与各地行业组织合作,根据塑窗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技术人员的门窗设计水平、操作工人的高中初级工的结构,评定企业的设计制造能力水平的级别。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创新,而塑窗企业从不缺乏这种创新,但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却一直存在问题。自2011年起,委员会与广联达软件公司合作,组织了26家企业通过广联达公司业务平台进行产品和品牌推广。广联达公司是一家开发经营工程造价软件的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拥有10万家用户,主要由施工、房地产、设计单位组成。我们参加推广的企业累计产品信息上万条,浏览量超过1000万次。据统计,浏览者44%为施工企业、35%为房地产企业、17%是设计单位,还有4%的中介咨询企业,极大地提升了这些企业的品牌认知度。

除此之外,在“2012年全国塑料门窗行业年会”同期举办的“2012塑料门窗及相关产品展览会”上,委员会组织了多场次技术交流会,并印发了论文集,促成了企业之间的交流。年会上举办了10场专题讲座,组织了36篇交流论文。年会和展览会已成为企业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国内外的技术动态以及相互交流的平台。

推动行业发展

2012年11月委员会在京召开了塑料门窗下乡工作会,会上委员会介绍了这项工作的意义,得到绝大多数的企业高度重视。会议还听取了住建部村镇司有关同志介绍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参加会议的企业代表也交流了他们的体会,经过认真讨论,确定了调研的方案和路线,组建了调研小组,明确了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撤村并镇、危房改造和节能示范等工程作为突破口。调研开展工作,已请求协会领导与住建部村镇司协商,一旦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即可着手进行工作。

在行业发展问题上,委员会不懈余力,2013年3月9日,经中国国际门窗城的联系,委员会组织部分企业参加了中国房地产总工之家召开的京津冀房地产总工技术交流会暨节能门窗幕墙产品对接会,会上介绍了塑料门窗行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和部分产品的技术性能,引起了参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面对2013年4月北京市将在全国率先执行节能75%的节能标准,对外窗提出了更高的保温节能要求。委员会及时抓住机会,争取到了与北京建筑五金门窗幕墙行业协会的合作。在行业内的九家企业共同参与下,组织了塑料门窗节能技术交流会,向北京市住建委的有关领导和北京市的设计、开发以及门窗企业代表介绍了塑料门窗的技术特点、技术发展现状和工程应用实例,力求用客观的实际情况消除社会上对塑料门窗的一些误解和偏见。代表还观看了九家企业展出的18个高性能门窗实物,会议取得很好的效果。

制定塑窗行业新标准

随着社会需求提高,塑窗行业也制定了许多新的标准。首先,两项国家标准:《建筑用塑料门》(GB/T28886)和《建筑用塑料窗》(GB/T28887)获得国标委的批准,将于2013年6月1日起开始执行,这两项标准对一些指标提高了要求,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其次,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提高,塑料门窗的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经过申请,《塑料门窗及型材功能结构尺寸》列入了住建部2013年标准编制计划,将在今年着手修订。

塑窗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行业规范化也在提高。《塑料门窗设计及组装技术规程》已完成反馈意见的汇总。《建筑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共混料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完成了验证试验的采样过程,正在安排试验验证的测试。两项标准将在2013年实现报批。

2013年形势展望

从今年的形势看,对塑料门窗行业十分有利。虽然中央的调控政策,使城镇商品房市场受到一定压抑,但是对保障房的建设态度十分明确,并且提出要求,2013年要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房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此外还有大量的新农村建设住房。总理曾经说过,中国未来最大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就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两个市场容量巨大,按照塑料门窗的技术特点,完全可以形成高、中、普通档次的产品系列,因此这两个市场只要我们努力,一定能获得最大市场份额。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条件在逐步形成,就是建筑节能工作的不断推进。北京市已在今年率先执行75%的节能标准,对门窗保温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据了解,天津、江苏等省市区也要大幅度提高门窗的节能要求。由于塑料门窗在保温节能方面的优异性价比,当前形势对我们十分有利。

为了实现新发展,有必要回顾我们过去的一些教训。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推广塑料门窗以后,行业历经了激烈竞争,出现了竞相压价、攀比出窗率、小断面薄壁型材、碳酸钙的高填充等问题,型材厂为甲方计算门窗材料费用,伤害门窗厂的利益和积极性,产品质量走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下限。这些行为造成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严重下降,塑料门窗在社会上受到质疑,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事实说明,一个行业靠低价、低质的竞争绝不会实现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牢记过去的教训,切忌再犯同样的错误。不久前,一位在北京曾做过塑料门窗,现在生产铝门窗和幕墙的企业家说:现在形势对塑料门窗十分有利,但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做,市场还是很难接受。现在已有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半个多月前,河北的奥润顺达、济南德佳、上海维卡提出倡议,成立高性能塑料门窗企业联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宣传推广高档高性能的塑料门窗,让社会上重新认识塑料门窗。我们认为这个想法很好,我们更希望行业内各企业都能行动起来,重新调整经营思路,丰富企业内涵,使门窗的内在品质和外观得到真正提升。如果我们的塑窗能与优质的木窗和断热铝合金窗的外观相媲美,加上优良的保温性能和性价比,何愁用户不欢迎。

另外,塑窗企业要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先做强,树立品牌,再做大。在这一点,行业内已有许多的成功例子,国外发达国家也已经形成这样的局面。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的发展。

当前形势下,调整我们的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为了进行一步帮助塑窗行业取得新的发展,委员会2013年仍有许多新的工作计划。协会领导协商住建部村镇司获得支持和帮助后,立即组织塑料门窗下乡的各项工作,让行业紧跟国家政策。

为尽快改变行业内塑窗技术普遍不完善、不严密的状态,委员会将加快塑窗系统技术系统的建立和制定评价方法,为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奠定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