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1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1-0055-02

目前我国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虽然较受重视也较为普遍,但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地理实验教学多停留在经验性、描述性的阶段,所能达到的视野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地提供正确认识和预测地理环境变化所必需的资料;地理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探究型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地理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地理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

就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现状看,缺少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实验教学视频、动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演示,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进行思考与评估,也很少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更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基于此,我们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过程。

一、资料搜集与整理

(一)制定详细的研究和实施计划

根据高中地理的教学特点按年级分设两个研究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集体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定期集中讨论研究进展及出现的问题,这些为我们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研究需要的资料

主要有现阶段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关的实验教学案例,高考和模拟考试试题中的现有实验设计,网络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则通过查阅已经出版的各种印刷品、电子出版物(光盘资料)、网络出版物来获得,然后对所搜集到的地理实验进行分类整理。

二、师生协同完善现有实验

(一)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标要求应用整理好的实验案例

教师参阅实验案例准备实验器材,多次操作实验,认真审视实验的每一种器材和每一个步骤,确定实验是否科学可行,必要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修改和完善原有实验,将每次操作过程进行记录。例如:热力环流、地质构造、水土流失、水循环等。教师把可操作的实验引入课堂。对有实验操作的班级与通过视频展示实验的班级进行比较,比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学习兴趣、质疑水平、知识掌握程度等。例:证明地转偏向力的教法比较:

根据对比数据看出: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地理学习兴趣和对知识质疑程度,学会了学习,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却不是很好。

(二)学生将完善的实验引入课堂

在课堂上学生演示并讲解地理实验,并把实验过程记录下来(照片、视频)。学生完善的实验举例:

学生在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倾听着同伴们的肯定和赞许。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增强了自身的创造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对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三)师生精心设计创新实验

例如:昼夜交替、温室效应、密度流、城市功能区布局等。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设计创新实验,分析实验的可行性。设计创新实验可以根据地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次序,还原或模拟相似情景;也可以从地理原理出发,大胆假设、逆向推导实验步骤。遵循设计步骤反复试验进行论证,推敲实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不断修改和完善。最后确定实验场地、器材和步骤,完成整个实验的实施。

三、编写校本教材《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案例》和建立地理实验室

编写校本教材《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案例》(试用本),一方面,利用好已有的实验案例;另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可根据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要求,并结合教学实践,精心设计创新实验。在教材的编写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所选编的实验要能科学反映地理学科知识

实验本身及其反映的地理原理要正确无误,模拟情景要尽量接近真实情况,实验场所和器材要合理,实验步骤要严谨,实验时间要适当,启发性设问要科学等。

(二)实验要符合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

高中地理教学时数少,地理实验宜精不宜多,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科知识特点精选典型实验,舍弃无实际教学价值、形式化的实验,在具备实验特点的教学重难点处,以及学生的思维焦点处设置实验。

(三)针对所教学生选编地理实验

教师要针对所教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修改和设计实验,使学生能在实验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整合学校资源,构建实验体系

研究成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周边环境、学校设施和教师构成等,开发符合本校实情且具有科学性、生活性、可操作性的地理实验,并逐步形成有实用价值的实验体系。

篇2

1 演示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

【目的】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降解难点。

【器材】地球仪、太阳(学生甲)、遥远的一颗恒星(学生乙)

【步骤】地球仪赤道取一点A,最前排一学生甲扮演太阳,同组最后排一学生乙扮演遥远的一颗恒星。点A、甲和乙都在同一线上,地球仪绕学生甲(太阳)一边公转一边自转。当点A自转一周,A第二次面向恒星乙,所花时间23时56分4秒,是一个恒星日。但是,点A还没有第二次面对甲。点A接着再自转59′,此时点A第二次面对太阳甲。点A共自转了360°59′,所花的时间是24小时。其他情况: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地球只公转不自转和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时,再比较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难点。

2 探究昼夜长短的变化

【目的】让学生观察昼夜长短和极昼极夜变化,以动态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器材】以一张圆形硬纸,画上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另一张黑卡纸剪成半圆形代表黑夜,覆盖在底盘。

【步骤】教师牵动底盘,演示太阳直射点不断南北移动,导致晨昏圈的摆动,晨昏圈切割纬线,造成昼弧和夜弧长短发生变化;教师要重点演示春秋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晨昏圈的位置关系,分4个节气段演示;学生根据演示实验,填入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 探究沿地球水平运动物体的

偏移

【器材】撑开的雨伞,墨水和清水等。

【原理】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导致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步骤】第一步,将雨伞伞尖代表北极点朝上,在伞尖滴适量的墨水滴;第二步,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观察并描述墨水滴流痕的偏转方向;第三步,再将雨伞伞尖代表南极点,重复二、三步骤,但自转方向与二步骤相反。分析得出结论:地表物体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 测定学校的经度和纬度

【原理】利用地方时差,推导经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推导纬度。

【器材】1支1米长木杆,手机,直尺,指南针,数学用表等。

【步骤】测定经度:利用直杆确定当地正午时刻:当杆影最短时,即为当地正午时刻;当地正午时,看手机时刻,此时时刻即为北京时间;根据当地地方时与东经120°的地方时差,即可求出当地经度。公式:当地经度=东经120°±时差×15°/小时。

测定纬度:在春分或秋分日,将木杆直立于操场上,观察杆影朝向;当观察到一天中杆影最短时,用直尺测量杆影长度,用数学方法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H;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出当地纬度;H=90°-纬度差。

5 演示季风的成因

【目的】演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及其风向变化规律。

【器材】一束香、电炉子、盛有冰块的小盘、大型玻璃缸、板盖等。

【步骤】点燃香放入玻璃缸的中央,盖上板盖,观察烟气的飘移方向。打开板盖,把盛有冰块的小盘和电炉子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盖上板盖,将电炉通电几分钟后,观察烟气的飘移方向。打开板盖,把盛有冰块的小盘和电炉子交换位置后,观察烟的飘移方向。

【现象与原理】开始时香烟垂直向上。因为玻璃缸内在不受外界气流影响下,香燃烧形成单一的热力环流。放入盛有冰块的小盘和电炉子后,无论两者位置如何变化,卫生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炉子后再上升。因为电炉上方空气被加热,气压降低形成低压气流上升;冰块上方空气相对冷却,气压升高形成高压气流下沉;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结论】冬夏季节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高低气压产生季节性互换,因此产生风向有规律变化的冬夏季风。

6 探究冷锋和暖锋的形成过程

【目的】冷空气(蓝色的冷水)主动向暖空气(红色的暖水)移动,暖空气顶盖上出现“云雨”现象。

【器材】透明的长方形的中间有凹槽的玻璃容器、隔板、蓝色冷水、红色热水、冰块。在容器里,一侧放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蓝色液体,其顶盖上面放有冰块;另一侧放温度较高、比重较小的红色液体,中间用一隔板把两种液体隔开。

【步骤】迅速抽去隔板,打开蓝色(或红色)冷水一侧的动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在短时间内,可以见到蓝色液体渗入到红色液体之下,并形成一个倾斜的分界面,且顶盖上出现“云雨”现象。

【结论】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形成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即锋面。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位于锋面的下方,暖气团位于锋面的上方,并沿锋面上升。由于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风等天气。

7 温室模拟实验

【器材和场地准备】平盘、温度计各两只、空矿泉水瓶、沙土、手表、剪刀、纸笔等。地点在本校篮球场,天气环境为晴朗的午间。

【原理】温室阻止了空气在室内外对流或湍流方式的热交换,从而使室内增温。

【目的】利用身边的事物,理解地理原理,并了解该实验与“大气保温作用”的区别。

【步骤】将一些沙土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盘,用剪刀将矿泉水瓶拦腰剪断,将底部碗状部分倒扣在盛有沙土的盘中,这样就制成“微型温室”。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洞,将温度计去;将“微型温室”放置在阳光下,将另外一支温度计放置在没有“微型温室”的盘中,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光源照射;观察升温过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值。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内的温度明显高于瓶外温度。

8 探究酸雨的危害

【目的】认识酸雨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了解酸雨的有关资料。

【器材】教师准备SO2,装于6个集气瓶中并加入少量的水;镁条或锌粒;植物叶子,果皮、废弃大理石等;纸张、手帕。

【步骤】第一步,分别将植物叶子、果皮、镁条或锌粒、大理石等物质放入教师准备的酸雨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步,加入其他物质,包括纸张、手帕,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9 探究海陆风的形成

【实验器材】煤气炉、轻软的纸巾、一盆冰水。

【实验步骤】第一步,打开煤气炉,把手伸在炉火的上方,感受空气的温度;第二步,拿轻软的纸巾在炉火旁边不同的位置,观察纸巾的飘动方向;第三步,将一盆冰水放置炉火旁边,轻软的纸巾放于炉火和盆之间,观察纸巾飘动的角度和第二步有何差异?

篇3

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为满足学生社会认识、探索自然奥秘,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为了所谓的教学成绩,大部分老师放弃了在n堂中的实验教学,使高中地理变得不完整,也缺乏趣味性。为了使这一现状有所改变,库车县第三中学从2016年开始研究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并在学生中实践,下面就以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悟,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几方面去阐述。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优点

1.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快速发展,枯燥的理论知识会使他们产生厌倦和反感,不利于学习。实验教学无疑是一剂回春丹,让学生从空洞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加大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改变了学生学习地理难,地理现象不会解释的难题。

2.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和素质教育不谋而合,符合国家的新课改理念。当今学生纸上谈兵的多,实际动手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验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实验需要团体合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能力也得到提高。有的实验需要一个人为主导其他同学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表达等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动手,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能够遇到一些书本上解决不的难题。这些难题会让学生去认真思考,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依赖别人和书本的帮助。有的孩子在实验中有可能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传统的思路中找到创新。

因为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地理老师对他们所教的班级进行了实验教学实践,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问题

1.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任务十分艰巨,学生必须在高一结束就完成高中地理的学业水平测试。课本必修一是自然地理,理论性非常强,对学生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太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用平时上课的时间去做地理实验,无疑影响了正常的时间安排。

2.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场地,器材,经费紧张。因为实验需要场地和大量的器材,库车县第三中学还没有专门的地理实验室,也没有大量的实验器材。除了少数的地球仪和地理模具以外,有的也只有老师的一片雄心和学生们的一片热情,实验教学困难重重,寸步难行。

3.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缺乏系统的实验报告册。虽然新课标中提到了地理教学要注重实验,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完整的关于高中地理实验报告册和系统的实验体系,老师和学生在准备做实验的时候如何取舍是相当大的难题。

4.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对老师的要求高。老师在工作中要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很累,还要绞尽脑汁给学生准备一堂很生动有趣的实验课,那就是难上加难。不仅会遇到场地、仪器、资金等硬件问题,还会遇到没有配套的报告册和系统的实验体系等软件问题。再加上老师自身专业素质和对实验的精准把握等方面的问题,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

5.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学生配合难。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容易,真正想要达到培养他们的能力非常难。通过实验的确是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然而课后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却回答不出来。还有学生从小就习惯于传统的教学,加入实验后,学生只注重看热闹,不注重学习,反而分散了注意力。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要想让绝大部分学生融入到实验教学中来很难。

虽然开始的路有困惑也有困难,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天无绝人之路,面对困难,经过思考也得出了一些解决困难的方法。

三、提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1.合理的安排时间,选择性的安排实验与教学相结合。如必修一既是整个高中的难点,又是高中的重点。在课堂上适当的安排实验作为导入,能引学生兴趣,同时也不浪费太多的时间,在课堂中还可积极引导,让学生多多注意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课外利用其它时间去做相应的实验,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

2.为了解决场地,器材,资金问题。老师积极向学校沟通建立相应的地理实验室,购置器材。经过努力学校同意建立地理实验室和购买实验器材。老师们还积极申请自治区和地区课题,于2016年正式获得审批,也得到了一些支持实验教学的资金。

友情链接